第二十六章 老谋深算
事前对来自各方的阻力有了一些估计,没想到来自上面的阻力比预想的更大。第二天一走进办公室,张主任说:"屠书记叫你过去一趟。"
韩江林走进去,屠晋平正阴着一张黑脸在收拣东西。见到韩江林进来,他气呼呼地说:"谁把消息通得这么快,我们昨晚刚讨论了草案,今天早上我已经接到了五个电话,都是市局的领导要求县局的局长留任的,财政局长还说如果不让王峻局长留任,以后对白云的财政就放手不管了,岂有此理!"
韩江林淡淡地说:"地球要发生地震,老鼠会提前感知,从洞里跳出来逃生,我们这些局长也是属鼠的,只要会发生危及地位的变化,不需要通气,他们也会提前感知。"
屠晋平笑骂一句:"我不相信换一个局长会变天。"
"老头子下来时,市财政局长也说过同样的话。"韩江林说,"有些人总把下属单位看成自己管理的地盘,家天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都是一纸干部,党叫上哪就上哪,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明白这个理?"
"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复杂的原因,但不能因为来自上面的阻力,影响机构改革的工作大局,影响白云的发展进程。"
屠晋平拣好东西,在老板椅上坐下,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说:"顶不起,躲得起,我带一个组上高坡乡,到山上躲一个星期,等我们考察下来,就召开常委会定下来,这边的事情你和苟县长多费一点心,我手机关机,有事打高坡乡的电话联系。"
屠晋平又说:"在外人看来,好像人事安排是书记说了算,你现在知道了吧,人事安排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当各种力量在相互搅动,搅起一团浑水时,就有可能把书记和组织部长推上风头浪尖,一个合格的组织部长要能够平衡各种力量,最终形成一种和谐的局面,这是最高境界,这一次情况不一样,许多老干部必须退下来,又非心甘情愿,矛盾在所难免,你要有心理准备。"
韩江林点点头说:"在这一方面,我特别佩服小平同志,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他居然采取顾问委员会的形式做到了。"
"我们没有顾问委员会,只能迎难而上了。"
屠晋平拿起手提包要走,韩江林急了,问:"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事怎么办?"
屠晋平愣了一下:"这倒还是个事,这事几个书记议过了,县里不是成立有编制委员会吗?由苟政达召开一个编制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后下个文。"
"这么重大的事情最好常委会研究通过。"
屠晋平笑了:"决策是需要承担风险的,特别是人事改革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县编制委员会给我们分担一点压力吧。"
韩江林恍然大悟,为屠晋平的老谋深算折服。
腿还没有跨出书记室,韩江林的手机便响了起来,电话是杨明老主任打来的,询问民政局一个叫刘晓莉的女干部的情况,说刘晓莉不错,要求韩江林向县委建议,提拔刘晓莉任民政局副局长。
韩江林不能直接拒绝老主任的要求,只得答应向县委建议。挂了电话,他只记了一个名字,想不起刘晓莉是谁,怎么会有通天的关系。他不敢怠慢,马上叫干部室过来,询问刘晓莉的情况,弄清楚了刘晓莉的婆婆和杨明老主任的关系。在铁厂时,他们曾经是上下级关系,杨明任县委书记后,刘晓莉的婆婆从区妇联主任位置上,调任白云妇联主席,杨明调南原市委副书记后,刘晓莉的婆婆调南原市妇联副主席。明白了这层关系,韩江林知道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情,当干部室把昨晚议定的考察预备人选名单送他审阅时,他在民政局的考察对象里,添上了刘晓莉的名字。
李国胜走进办公室束手在桌子对面站下,看着韩江林小心地问:"韩部,先从乡镇开始还是先从机关开始?"
不待韩江林抬头正视,李国胜的目光迅速滑开。他的政治生命掌握在年轻的韩部长手里,他不得不小心面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猜到了县委准备把他调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的岗位,又不知未来的具体岗位,心里颇想探问,又不好开口询问,只得玩耗子与猫的游戏,像打猎一样,从外往里围。
韩江林装出信任的样子,把添加了人员的考察对象名单递给他,说:"叫干部室输出来,只给考察组长、副组长手里掌握。"
李国胜接过名单走出去,此时再看他厚实的背,竟然变得有几分孱弱,目光回到桌上的机构改革方案时,他不由得一声幽叹,面对艰难的人生和复杂的世事,每一个生命都像弱柳一般经不起几番折腾啊。
韩江林估算机构改革分流的干部安排和自己中意的预备人选,在机构改革方案上动笔修改了一两个地方。人们常说因事设岗,在拟订方案时,并不排除为了某些人临时调整一些职数,或变通某些任职条件。这次干部考察中,把一个原定要分流的聘干纳入了考察对象,一旦考察通过,就会因为获提拔而进入公务员行列,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书记会上给这位干部的特殊条件是,他父亲是南下干部,是县里唯一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八路,为了解决老八路的子女的就业问题,特许的条件,只此无他。当然,因为这位老八路救过现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的父亲的命,省委副书记直接打电话给廖建国书记,廖建国书记又钦点要解决这位聘干的待遇问题。圣命难违,屠晋平叫韩江林想办法,几经比较,几经研究,得出了这一"研究成果"。韩江林反复玩味着这个条件,方才明白,在原来很看不起眼的所谓条条框框里,深藏着他人很深的心机和智慧。
韩江林把方案拿到干部室,李国胜正在和干部室杨道理主任拉话。干部室主任虽是李国胜的下属,此种风云变幻的特殊时期,说不定却能决定他的进退去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使身处漩流,有谁又能知水深水浅、水汹水急呢?在决定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候,四方迎合,八面玲珑也在所难免。韩江林笑着拍了拍李国胜的肩,算是对这位下属的一点心灵安慰,说:"方案我修改了,你交给苟县长,就说屠书记请编委会研究下文。"
李国胜满心疑惑:"这么重要的事情,不经过常委会研究,怎么说得过去?"
任何语言都会暴露思想,个性的思想都不会被所有的人所接受,因此,韩江林不置可否,说:"召集组员开个会,交代一下纪律。"
韩江林回到办公室等待组员集中,吴传亚打电话过来,问:"韩部长,听说县委研究人事,我要下乡?"
听见老同学这种客气得发腻的声音,韩江林真不是滋味,心想,即使地位变化,我的心态没有变化,同学的亲密关系也不想发生变化啊。他气粗地说:"听谁说的?"
吴传亚一时语塞,犹豫半晌说:"组织部已经风吹草动,机关如临大敌。"
韩江林笑道:"好像还没有发生地震,你们这些所谓的政治生物就想搬家了?"
"我们搬什么家,往上搬呀还是往下搬呀?"
"握住命运的睾丸,想上就上,想下就下。"
"部长就是那只命运的睾丸呀,"吴传亚笑了,也开了一句玩笑,语气轻松了许多,"在部长眼里当官是女人生孩子呀,想生男就生男,想生女就生女呀?你就让我生个男孩呗。"
韩江林明白了吴传亚的意思。韩江林想把吴传亚下放乡里任职,增加自己在乡镇一级的政治基础。屠晋平和马书记只同意让吴传亚先任大地乡长,原乡长转任书记。官员们常把乡镇书记和镇长比做一对夫妻,在分工时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大事女主小事,如同歌词所唱,你挑水来我浇园。
吴传亚以隐语提要求,韩江林自然只能以隐语暗示,说:"男女都一样,谁叫你还这么封建呀,如果你真想要一个男孩子,你不妨研究一下怎样改变孩子的性别。"
吴传亚在中学时代和韩江林同为校球队队员,配合十分默契,对韩江林的话心领神会,问:"这种科学方法管用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韩江林说,不忘补充一句,"如果不谋,什么事也不成。"
刚挂了电话,谌洪的电话接着而来,他是个急性子直筒子,不待韩江林开口,劈头一句:"有戏吗?"
韩江林反问:"什么戏?"
"机构改革不是紧锣密鼓地开场了吗?"谌洪说,"分配给我演什么角色?"
"公安局的同志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文件为准绳,不能道听途说。"韩江林严肃地批评道。为了谌洪能够出任公安局长,韩江林没少费力。也就是说关于干部任用的事情,事前事后说说无妨,现在是事中,任何不小心都会使以前的努力付之流水。
谌洪倒也大度,爽快地说:"是,我一定谨记部长教导。"
队员们陆续进来,韩江林说:"国胜,你组织大家学习一下考察纪律。"
李国胜拿起由韩江林负责拟定的干部考察纪律有板有眼地念。两个电话弄得韩江林挺不是滋味,心想,每到关键时刻,这些亲如兄弟的同学就会提这样那样的要求,好像他这个部长是他们的利益抓手一般。
学习完考察纪律,韩江林就考察时间和顺序作了安排。他们当天就赶到了考察的第一站——大地乡。
考察组到达时,全乡干部已经整整齐齐地集中到会议室里等候。乡党委书记刘诚和许文东领着几位领导在路口恭迎考察组。刘诚可能已经接到了内部消息,自己将做为农业办公室主任的预备人选进行考察,脸上喜形于色,对考察组服务热情周到。对白云这样的农业县来说,中央和省市近年来农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下来,一是农业局,一是农办。在许多人眼里,农办是一个难得的肥缺。刘诚曾任政府办副主任,在苟政达看来,他属于自己人,钦点刘诚为此职的考察人选。看到刘诚鞍前马后招呼,韩江林想起先前他找县长要求赴宁波挂职时,刘诚出了大力,不由得感慨世事无常,决定助其一臂之力,促成刘诚出任此职。
测评过后,韩江林找乡里几位主要领导谈话,摸干部的思想基础情况,了解乡里的发展思路,结合大地乡的情况再思考干部的构成和配备。因为是中期调整,韩江林向县委提出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借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的领导干部配备,基本思路是,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每乡配备一名熟悉党务工作的副书记、一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副乡长和一名熟悉农业工作的副乡长,提拔一名年轻、或非党员的年轻女干部出任乡镇副职,做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做为民族地区亦可做为省市甚至于全国人大代表的预备人选。干部培养工作要有前瞻性,韩江林觉得这个思路就有前瞻性,为抛出了这一思路并被县委接受,还自鸣得意了好一阵子。
完成了与主要领导的谈话,韩江林叫刘诚给找了一间房,想躲在里面清清静静地看一会儿书。电话却不让他清静,不断有县直机关干部或与韩江林要好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与韩江林久不碰面,邀约晚上一起吃饭。不早不迟,偏偏这个时候请吃饭,醉翁之意不在酒,韩江林以下乡蹲点为由,婉拒了他们的要求。拒绝一个又来一个,弄得他不胜其烦,最后干脆关掉手机。
考察组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要回城,刘诚强留考察组吃饭。李国胜说考察组有纪律,不能接受任何被考察单位和考察人的宴请。刘诚找到韩江林,说:"乡下哪来什么宴请,不过是农家一点粗茶淡饭,村里的支书也想见见组织部长,请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相关问题。"这是一条韩江林无法拒绝的理由,夯实政治基础一直是韩江林解不开的心结,他可以拒绝县里的干部,却无法拒绝农村支书。韩江林说:"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也是这次考察的目的之一,就借这次机会,考察组和农村党员一起开一个支部会,探讨探讨农村的党组织建设工作。"
民以食为天,本来吃饭不需要理由,官场中的某些饭局需要理由才能吃得心地踏实,韩江林为考察组接受宴请找到了堂而皇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