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深夜人静,空旷的原野,浓罩着阴云的天空感觉不到一丝空气流动,夏夜显得异常的沉闷,世界也好像凝固了一般。黑黝黝的柏油路上,只有两束强烈的车灯和耳边“沙沙”车轮声,还勉强在表现着世间一份生机。

车内也异常的沉静,没有音乐,没有对话。司机和秘书都瞪着眼睛,注视着车灯所及路面上的一切。李树生闭着眼睛,沉思着自己要面对的问题。

陵溪县境内发生的交通事故,是一场意外危机。虽然并不对新阳大局稳定构成什么威胁,但影响却不能低估。已经惊动了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而且发生在省委宣布地市换届的当口,不能不引起李树生的高度关注。李树生明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生一些预想不到的事件,不在乎它的大小,却常常是引发社会矛盾、决定民意走向、推动各种力量重新组合、造成政治格局变化的导火索。于是,利用危机处理,化险为夷,争取主动,为我所用,制肘对手,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常常是政治舞台上各色人物施展拳脚的基本功。把握得好坏,往往有战场上那种转败为胜、化险为夷或风云突变、土崩瓦解的功效。毫无疑问,柳王明会全力用好这次危机。李树生必须认真把握,运筹帷幄,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掌握主动权。所以,他在上车之前,特意要黄世槐报告柳王明在陵溪的活动安排。客观地说,处理这一类突发事件,对李树生来说是轻车熟路。当过村支部书记、公社干部的李树生,在农村处理过很多这样棘手的事,化解过很多一触即发的危机,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果敢,纵横捭阖,劝“刘”说“项”,避免了流血冲突。李树生被当时的公社领导誉为“处理复杂疑难问题高手”,甚至于李树生接到了人民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公社书记还同商量,是否还可以考虑放弃,因为公社党委已经呈报他为党委委员,只是县委还没来得及研究。李树生再次摇头,感谢书记的好意。

“这样吧,你不要把后路堵死。先去试试,如果在学校觉得不习惯,还可以回来。位子给你留着,怎样?”书记最后说。

说心里话,李树生还真为自己处理突发疑难问题表现的能力感到有些自负。他给新阳的干部作报告,几次讲到一个观点:一个干部,按程序办事,处理日常工作,念稿子作报告,连“同志们”到“(此时带头鼓掌)”都是秘书写好了的,那看不出什么本事。没有准备的即席讲话,没有准备突发事件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中避险组织指挥,纷乱的公众场合组织生命财产抢救,能够镇定自如,指挥若定,趋利避害,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那才叫真本事。

现在,李树生思考的是,处理陵溪交通事故,同柳王明使的这股暗劲从何处发力。柳王明是个爱出风头的人,特别是换届前夕,更不放过在公众场合显示自己的机会。黄树槐说他要去现场,要看死者家属,还要开会部署全市安全生产。那么,柳王明想通过这个事故来展示什么?是和老百姓的情感?还是自己的能力、责任心?还是显示他的为民亲政作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李树生必须以自己在事故处理中的活动,去淡化、虚化柳王明想要得到的东西。又不能使身边的人、县里的同志体会察觉出他们在事故处理中的不同意见、不同心思。因为无论是谁,都无法容忍人命关天的悲哀中还匿藏勾心斗角的把戏。有两点,李树生始终是坚定不移的,首先是事故处理的主动权必须抓在自己手里,再就是要充分展现作为市委书记在突发事件中的主心骨地位,以及处理问题艺术的高明之处,告诉人们:“书记”还只有李树生胜任。

想到这里,李树生睁开了眼睛,斜躺着的身子坐了起来,看了看窗外漆黑的夜幕,然后不紧不慢的开了腔——

“我看这样吧,小戚,你给柳市长挂个电话,我和他商量几个事。”话是商量的口气,却是一点也不容置疑。

“好的,我来拨通。”坐在前排的小戚是李树生的秘书。

“喂,你好,柳市长吗?我是小戚,李书记找你,请稍等。”小戚双手把移动电话捧给李树生。

“喂,王明同志吗?我李树生,你辛苦了。”

“哦,李书记,我没事。听说你也过来了?”电话那头传来柳王明沙哑的嗓音和嘈杂声。

“我刚刚离开省城,可能要到天亮才能到。你在什么位置?”李树生问。

“我看你不来也可以,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我们电话里商量也行。”柳王明说的是心里话,就这么个交通事故,还用得着书记、市长都出面?再说,柳王明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思路,前面加了个人,他不好拍板,心里也不舒服。

“那不行。我已经上高速了,我得去看看。”

“我正在出事现场。哎呀,真惨,真惨哪!”

“现在死亡人数有没有增加?”

“刚刚报告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又有两个伤势过重,不行了。”

“我的意见是不是这样,你在现场同县里同志商量一下,组织三个专门小组,每个组都要有市、县领导负责,分头开展工作。一个组负责抢救伤员,把市、县的力量集中起来。技术力量、医疗器械、药品全市组织调配,市、县都要有领导参加指挥。尽可能减少死亡。”

“我已经让市卫生局长带了个医疗组赶过来了。”

“哦,那好。第二个组,专门负责做死者家属及善后工作的,肇事车所在单位和保险部门要派人参加。第三个组是事故调查组,要组织市有关方面的专家、市公安、交警的同志,对事故原因进行科学鉴定,尽快公布调查结果,既便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也有利于澄清社会对政府管理上一些负面反映。”

后面这句话,李树生说得特别慢。他心里的想法是,事故一开始就要把柳王明扣住,不能让他轻轻松松。况且最近国务院专门就安全生产问题出台了条例,安全事故是要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发生在陵溪的这起事故,不是正好说明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漏洞吗?

“是啊,这样的恶性事故,下面难免有各种说法,对新阳形象是有影响的。”柳王明当然也能听出他的弦外之音。这是政府管理问题吗?新阳出了问题就记在我名下?美你的吧!你当书记的没一点干系?所以他说是“新阳形象”的影响。新阳的形象当然也要扯上市委和市委书记了。

“事故调查组县里正在组织,我看就让县里去调查吧”

“恐怕不行。国务院有个交通事故处理的条例,死亡人数超过十人的,要市以上政府组织处理,还要有省公安交警总队介入。”

“那你的意见?”

“我看还是由市里来组织调查组,县里同志参加。让温俊铭当组长,他是市委副书记,又主管政法工作。”

安排温俊铭主持事故调查,李树生是深思熟虑的。他年纪轻,敢于直言,不看脸色行事,人际关系上比较超脱,没有什么挂牵,在同事关系上更贴近李树生。再说,让管政法的市委副书记来负责调查事故,从分工上也是无懈可击的。这样,李树生无疑始终抓住了事故处理的主动权。

“我以为还是让常务副市长魏道清来负责比较好,他分管公交,处理这类问题比较有经验。”柳王明认为温俊铭书生气、机关味太重,缺乏处理行政事务的经验。其他倒没有更深层的考虑。

“老魏以政府常务副市长的身份组织指挥伤员的抢救,更好协调市县各有关部门的关系,让他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更合适。”

李树生的口气让柳王明感到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也没过多分坚持,何况事故调查也好,组织伤员抢救也好,都不过是个苦差事,只要不套在自己身上,谁去干都行。他现在着急的是要赶快把事故处理完,以便集中精力实施有关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时间对于他来说太宝贵了,他必须尽快从事故的拖累中解脱出来。再说,从现在开始,表面上他要更加注意处理好同李树生的关系,作为市委书记,对于下一届班子、特别是书记的人选有一定的话语权。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也就不必拧着劲。

“王明同志,还有个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明天省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省长要来陵溪调查了解事故情况,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在陵溪开一个全市安全生产的电视电话会,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是通报陵溪这起事故的情况,二是要求各地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三季度各行业生产任务都很繁重,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好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同时要以此为鉴,抓好社会治安安全、消防安全、煤矿生产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等。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要向各市县派检查组,抓好落实。”

“开个会我没意见,可我的时间安排有冲突。市政府安排了几个活动,我明天一早就要赶回去。”

“那不要紧,你上午处理一下工作,会议安排在明天下午,考虑省长在这里,主会场就设在陵溪,你在市里参加,让陵溪县委县政府在会上作检查。主要由你讲,我强调一下。最后让省长作指示。”

“那行,我没有更多的意见。我现在去看看死者亲属,等你来后,有什么问题我们再研究吧。”

“到了陵溪,我再和你联系。”

关了微微有些发烫的移动电话,李树生的心情轻松了些。他可以预料到抢救现场的混乱,也可以想像死者家属失去亲人撕心裂肺的哭诉。但他深信,一场意外的突发危机,已经在他的掌控中,正有序地得到化解。他甚至感到柳王明对这场危机处理并没有足够的思考,主动权已经握在自己手里。

“小戚,你把刚才我和柳市长商定的几件事,给市委秘书长去个电话,让他分别通知温副书记和魏副市长,让他们按照分工尽快进入各自岗位,开展工作。”

“好的。”

把自己的安排告诉其他几位市领导,防止柳王明在执行时变通走样。这样,一旦这个部署在实施时有变动,就会在工作中发生碰撞,温俊铭和魏道清就会立即反馈到自己这边来,使柳王明不得不在他设计好的框架下活动。而且,从现在开始,对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李树生必须加强掌控,要有更多的框架来规范柳王明乃至市委常委班子所有成员的活动,任何大意和马虎都会失去驾驭全局主动权,都会使自己在新阳换届这场政治博奕中失利。

“另外,以市委名义给省委发一个《明传电报》,报告事故情况和我们组织事故处理的安排,请省委指示。”

交待完了这些,李树生摸摸口袋,掏出香烟,迟疑了一下,又放下了。汽车开了冷气,车内密不透风。

司机从倒车镜中已经两三次看到了他的这个动作,立即把车窗玻璃降下了一丝缝,“呼—呼”的气流声在车内响起来。

李树生再次掏出香烟,点上了火,有滋有味的连吸了两口。两束冷峻的目光注视着漫漫夜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