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倾斜的红十字 六、医疗器具,你干不干净?

80年代的中国,在医药卫生界开始了一场“一次性”革命。人们告别了已有上百年传统的旧式注射器、输液器,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具骄傲地来到医院。许多人认为今后再也无须为病毒的交叉感染或带菌而提心吊胆了,医护人员也不必再为每日的“洗涮蒸煮”累弯腰脊。但实际上,我们又犯了一次想当然的毛病: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抵御肮脏的灵魂。

我国一次性医用器具大面积使用后,在北京某大医院里发生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短短一个星期里,几个病室数十名患者输液后,突然发起高烧,又止不住地打寒战。这显然是因输液引起的输液反应,原因是不合格输液器流入医院。

1996年4月,湖南省常德市突然出现了数十名皮肤溃烂者,这些患者年龄最大的55岁,年龄最小的才5岁。他们因治溃烂,有人已上了五次手术台,有的差点送了性命,有的留下了后遗症。医院调查得知,患者都是因使用过一批有某厂厂名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后出现的问题。经权威部门鉴定,这是一批回收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它来自江西某些医院的废品筐。江西不法商邱林将这些回收的注射器销到了常德市,而接收这些注射器的人员从中吃了回扣。

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技监局在成都、资阳、内江、自贡、宜宾、泸州、遂宁、南充、广安、达川、德阳、绵阳、广元、眉山、乐山、雅安等16个市、地,对88家医院使用的149个批次的一次性输液器和无菌注射器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表明,质量低劣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大量存在,用于患者的情况十分严重。从抽查结果看,仅有64个批次产品合格,占总抽查批次的43%。其中两种产品质量均合格的医院有21家,只占抽查医院总数的23.9%。

《哈尔滨日报》的报道更令人震惊:沈阳医药市场一次性输液器合格率为零。1998年12月,辽宁省技术监督局和医药管理局在位于沈阳市南五马路地区的医药市场,抽检了九个品牌的一次性输液器,发现小小的输液器,从针管刚性、针尖锋利度、空气过滤器口径到滴管长度、流量调节器无一处合格。12月28日,检查人员再次扣查了181件共9万多支的几个品牌输液器。

一次性输液器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工艺简单,易于仿冒。有资料表明,在家庭中组装的一次性输液器,每支成本只有0.27元,如果是用自己生产的零配件组装,成本更低,而医院的平均收购价格在0.6~0.8元。这样,合格产品有薄利可图,而非法搞的产品,利润可望达到200%。

国家推广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后,各地大上输液器,其中有现代化的大型企业,更多的则是无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个体作坊。他们东拼西凑地买来针头、输液管,在房前屋后、床头灶边、饭桌上、洗脸盆里组装一次性输液品与注射器。再把它们塞进买来的或假冒的包装袋里,成批成批地把它们以原始方法组装后运往城市。他们的产量一年竟达到5000万支,而全国一次性输液器一年总产量大约6亿支,占了8%。黑龙江庆安县在全县范围就查出伪劣无证输液器共4.3万支。

有些不法分子干脆回收一次性输液器与注射器重复使用。据《华商时报》报道:“许多一次性注射器由那些固定的收荒匠回收集中,堆放中相互再污染,倾入水槽中冲淘翻洗,以至于大量的残留物夹带于针管内。经过肮脏的手分拣、甩干,装入伪造的包装袋内,再次流向市场。”

1991年9月12日,一辆从西安驶往江西的货运列车,中途停靠长沙。初秋的长沙,天气已经凉快了不少,然而,车站人员发现,货车上有一批货物被成群成片的苍蝇包围着。人们惊疑,会不会是什么刑事凶案?于是公安人员赶到现场来了。打开麻包,人们一时都说不出话来——这不只是因为麻包里散发出阵阵恶臭,张不开口,而是人们看到麻包里尽是带着污血的人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据查,这是一些丧尽天良之徒准备将这些东西运回去洗涮一下,做做表面文章,包装后卖给医院再次使用的。

注射器竟来自垃圾贩,还有比这更伤天害理的生财之道吗?

日前,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夏伟揭露了医疗市场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令人吃惊的问题:“我每天要用20来副针具,启封后经常发现有使用过的痕迹,细看一下,封袋内有浑黄的液体,针尖损旧圆钝,针管有磨损的斑纹,针头套中有沉淀的药垢,甚至针管内还有留存的泥层、砂砾、碎布丝、棉纱等。我亲眼看过那打针后即红肿以及开刀排脓的臀部,见过那花数千元治病的农民,输上液即发抖,病势反增,无因可寻的传染性疾病也在上升。”

一次性输液器、无菌注射器已在医院、诊所广泛使用。这类产品直接用于人体静脉或肌肉注射,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员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这些来自垃圾堆里的注射器,怎么不令我们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