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革命需要一个落脚点 终于有了一个“家”

大苍会面,毛泽东与袁文才达成了共识,从而使毛泽东在古城会议上作出的关于上井冈山“安家”的决策能够付诸实施。

回到古城,毛泽东就将大苍会面的情况向焦急等待的干部们作了介绍,随即对第二天全军前往茅坪的行军序列和路线进行了安排,并宣布了部队纪律要求和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当晚,茅坪一片紧张繁忙:有的人忙着腾房子、下门板、打地铺、垫稻草,以备部队住宿;有的人围着8张砻,挑灯砻谷,准备粮食;数十名妇女在攀龙书院、阎仙殿等公共场所打扫卫生。

10月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从古城出发,分两路前往茅坪。

与此同时,袁文才在安排好茅坪的一切之后,亲自带着30多人往大苍方向迎接。他们一行抬着的一张由睡椅扎成的轿子,格外打眼。

原来,头天晚上袁文才回到家后,将与毛泽东见面的情况告诉了其妻子谢香梅,并谈到了对毛泽东的印象。谢香梅见丈夫头一次见到毛泽东就流露出钦佩之意,心想毛泽东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物。于是,她不仅连夜为毛泽东准备了衣衫、布鞋,还叮嘱袁文才派人准备一顶轿子。因为袁文才提到了毛泽东有脚伤,她听后遂建议用轿子将毛泽东抬进茅坪。

在大苍,毛泽东和袁文才又见了面。这一次,毛泽东带来了队伍,袁文才则敞开了“山门”。

袁文才十分热情,他请毛泽东上轿,还要毛泽东换上谢香梅特意准备的衣物。毛泽东笑了笑,他既未换衣,更不坐轿。不过,他换上了那双带有井冈山乡土气息的新布鞋。

工农革命军的队伍到了茅坪,到了此前官兵们想都未曾想到过的地方。

茅坪敞开怀抱欢迎工农革命军的到来。

在村头,许多群众迎候在这里,特意请来的戏班子敲响了锣鼓,吹响了唢呐。当工农革命军的队伍进村时,18杆抬铳一齐扣响,等候在阎仙殿前的4个汉子,忙将早以绑好的两口肥猪架上了长凳宰杀——这是当地传统的迎接客人的最高礼节。

工农革命军的官兵们感动啦!这些日子,他们连日征战,何曾受到过这般欢迎?何曾得到过这种礼遇?这时,他们才真正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

面对热情的茅坪群众,毛泽东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当即作了简短的讲话。数十年后,一些当时在场的人还记得,毛泽东这段话的大意是:工农革命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专门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队伍,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今天来到宁冈的茅坪,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了。这个地方很好,山高林密,地利人和,又有袁总指挥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同袁总指挥和农民兄弟亲密合作,共创大业。

这是毛泽东对茅坪群众的第一次讲话,也是毛泽东给茅坪群众留下的第一印象。

夜幕降临,特意请来的戏班子开始唱戏,当地的群众和革命军官兵纷纷前往观看演出。一下子来了数百名身穿军装的外乡人,使得原本冷清的穷乡僻壤,顿时显得非常热闹。阎仙殿前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如同过节一般。

攀龙书院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龙超清在这里主持召开宁冈县的党员大会,他们特邀毛泽东也来参加。

与当地的党员见面,毛泽东非常乐意。会上,他详细地询问了宁冈党组织的一些情况。当了解到“马日事变”后,宁冈有的党员害怕得逃往上海、南京,或是躲入深山“打埋伏”不敢活动时,毛泽东说:“我们革命者要打活埋伏,不要打死埋伏。敌人来了我们先躲着,然后,这里出来,那里出来,到处打他们,就能把敌人拖疲、打垮!”一番话,说得大家连连点头。

阎仙殿前的戏唱得很晚;攀龙书院里的会也开得很晚。

当晚,袁文才安排毛泽东住在了老中医谢慈俚家的楼上。自此,这座楼房就与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成为了井冈山的象征之一,一座普通的楼就因“八角楼的灯光”这首深情的歌而名扬四海。

从这一天起,茅坪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它以中国革命最早在农村选定的落脚点、最早开辟的根据地而开始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后,立即做了两件对以后部队的行动有积极作用的大事。

首先,建立了后方医院。安置伤病员,一直是毛泽东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毛、袁会谈时,袁文才对毛泽东的承诺。因此,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后,很快就在当地党组织和袁文才的帮助下,创办了茅坪后方医院。

医院设在攀龙书院,第一任院长是曹嵘,党代表是赵发仲。

这是一所极其简陋的医院,缺医少药,条件极差。西药是极难弄到的,于是只好大量采用中草药。当时任职中医的赖章达是这样描述的:“毛主席1927年10月来到宁冈,卫生队设在茅坪,有40人左右,红军医院在攀龙书院。中医赖干华、陈金(湖南人),西医吴鹏飞。11月参加的有赖章达、黄少古(茶陵)、谢贻阶(茅坪)三位中医。现小膳厅是中医医疗室,轻伤员、担架队住楼上,床铺摊在楼板上。起初伤病员只有四五十人,伤员用的中药靠大陇、滩头药店供给……药空了,我们便上山采挖了70多种土产草药,有银花、土茯苓、木通、麦冬、金英子、茴香、车前草、五瓜皮、厚朴等。1928年4月,毛主席发动打永新……缴到400多担药放在茶山源,这时药材丰富了,部队、群众都来此买药。”

曾在后方医院工作的萧明也回忆:“医院可以容纳四五十个病人,进进出出的病人比较多……医院的药材十分缺乏,虽然各地党组织想方设法冲破重重困难,把升汞(治枪伤用)、碘片等西药送到根据地里,但总是不够用。因此,医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和附近的群众上山采草药。采药时,由懂的人采个标本,然后大家照样子采。当时用中草药一般的病都能治好,洗伤口用盐水洗,硝盐也能用,但要过滤才行。”

显然,医院的条件很不好。但是,它毕竟是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一所医院。它的建立,使一直在担架上被抬来抬去,或艰难地跟着部队走来走去的伤病员,至少有了能安心疗伤养病的环境。

其次,设置了后方留守处。茅坪既然是工农革命军的落脚点,也就成了这支部队的后方基地。为此,在茅坪的象山庵,设立了工农革命军的后方留守处,原来担任副师长的余贲民出任留守处主任。

后方留守处负责统管军官队、卫生队、辎重队、机炮连等单位,几乎包揽了部队所有的后勤摊子。

后方留守处的设立,使茅坪真正成为了工农革命军的基地,也使工农革命军有了自己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