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井冈山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 永兴农军司令黄克诚
1928年4月,随着朱德、陈毅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的,有数千名参加湘南暴动的湘南农军,其中率领永兴县800余名农军的是年仅26岁的黄克诚。
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1902年生。他9岁开始念私塾,1920年考入县立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在衡阳的省立第三师范。
进入省立第三师范读书,对黄克诚选择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省立第三师范可说是湘南的重要革命据点。早在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就将文化书社的衡阳分社设在了第三师范;党的一大之后,毛泽东又先后于1921年10月和1922年4月两次到衡阳,并在第三师范的风雨操场发表过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农民运动的讲演。这些,使黄克诚有条件、有机会阅读进步书刊、接触马克思主义,以至于在1925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克诚入党后不久,便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
这年的8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衡阳,在三师附近的东山庙召开了一次党员会议,提出派一批骨干到广州去学习,以培养工农运动的领导者。
随后,受中共湖南党组织派遣,黄克诚进入广州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学习。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的风采,亲耳聆听了毛泽东的教诲。他被毛泽东深深地吸引住了。毛泽东讲授的中国农民运动课程,在他的眼前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独到见解,更使他茅塞顿开。
正是从这时起,毛泽东的形象就在黄克诚的心中牢牢地树立起来了。
1926年6月,黄克诚从政治讲习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唐生智第八军担任营政治指导员,后来又担任了由第八军扩编的第三十六军二师四团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北伐战争。他以跨党党员的身分,在这支部队努力做政治工作,同时,他本人也在战斗中不断学习战斗技能和指挥艺术,为他后来的革命戎马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回到家乡永兴,联络共产党员尹子韶、邝振兴、李卜成、刘木、向大复等,秘密发动群众,积极准备武装暴动。根据中共永兴特支的决定,由他和向大复一起负责暴动的准备工作。
很快,黄克诚便在永兴西部地区组织了一支百余人的农民武装。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部智取宜章的消息传到永兴后,黄克诚认为举行暴动的时机到来了,于是找永兴特支的其他同志商议,决定立即发动永兴农民暴动。
在黄克诚、尹子韶等领导下,永兴农民起义的枪声首先在西部地区的板梁、油麻圩打响,附近农民纷纷响应,几天时间,队伍发展到1000余人。2月9日,永兴农军在朱德派去的工农革命军一个加强连支援下,一举攻占永兴县城。黄克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起义胜利后新组建的永兴赤色警卫团的党代表。
4月初,“会剿”湘南起义军的敌人在占领北面的耒阳后,又气势汹汹地扑向永兴县城。此时,团长尹子韶率领赤色警卫团主力去支援邻县桂阳的战斗尚未回来,黄克诚指挥着不到1000人的队伍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待掩护中共永兴县委机关转移到安全地带后,他也率领着剩余下来的800余名农军撤出了永兴县城,在资兴彭公庙会合陈毅指挥的湘南起义各县农军,经酃县向着井冈山进发,终于在宁冈的砻市实现了朱毛红军的伟大会师。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宣告成立时,黄克诚率领的永兴农军被编为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他任团长。
对于这一任命,黄克诚开始是有顾虑的,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向都是做政治工作的,领兵打仗还是另请高明更好。于是,当师长陈毅从砻市来到三十五团团部所在地大陇视察时,他便向陈毅提出了一个请求,派一个得力的团长来,自己仍做政治工作。没想到豪放的陈毅满口答应下来:“要得,可以派给你一个团长。”但随即话锋一转,拍着黄克诚的肩膀说:“同志哟,我们人人都要能文能武才行呢!咱们的朱军长就能文能武,毛党代表也能文能武啊!”
听了陈毅的一席话,黄克诚不觉对自己的请求感到后悔了。
就这样,黄克诚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的领导下,挑起了第三十五团军事指挥的重任。
按照军部的命令,黄克诚指挥三十五团参加了黄坳、五斗江等着名战斗,打退了国民党军队向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的第二次“进剿”,为保卫和扩大井冈山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中,黄克诚开始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尤其是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及战略战术。刚到井冈山时,黄克诚对毛泽东提出的军队不发饷、实行供给制,感到有些意外。他想,对于有觉悟的共产党员来说,这样做不成问题,但对一般战士能行得通吗?当兵的发饷,当官的发薪是军队的惯例,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是这样。现在一下子变过来,队伍能带下去吗?他有些怀疑,有些担心。但事实很快证明他的怀疑和担心是多余的。供给制不仅行得通,而且实行得很好,因为有干部带头、官兵一致做保证。这件事对黄克诚教育很深,他感到毛泽东制定的一套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却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毛泽东确实比同代人高明。正是以他对毛泽东的这种崇敬之情,所以在日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即使因此遭到“左”倾机会主义者的撤职处分,仍然不改初衷,坚持认为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绝不检讨。
到了80年代初,当有人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他挺身而出,以他对毛泽东的浓厚感情和切身体会,旗帜鲜明地扞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1980年11月,在中纪委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黄克诚拖着多病之躯,发表了关于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长篇讲话。他讲道:如何认识和评价毛主席、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小平同志多次讲,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也是有责任的。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小平同志的这些原则意见是代表中央讲的,我完全赞成,我认为,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应该本着这些精神去考虑对毛主席的评价和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
在回顾毛泽东领导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功绩时,他深情地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这面红旗在井冈山,没有毛主席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朱德、陈毅同志所领导的队伍要坚持下来也是很困难的。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几个同志英勇地领导了平江暴动,暴动以后奉命留下黄公略和几个同志带着少数武装坚持平江、浏阳斗争,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带着主要的部队也上了井冈山。他们把毛主席建立革命政权、建立根据地、建党、建军等等一套东西学到后,又回到平江、浏阳一带,发展了湘鄂赣根据地。鄂豫皖、湘鄂西等地的红军后来有很大的发展,也是和井冈山红旗的影响分不开有。”
“那时大家都没有经验,能搞出这么一套正确的东西就非常困难呀。那时的党中央,包括六大以前和六大以后,就没能搞出这一套。毛主席当时比我们确是要高明好多倍。”
“这样做是不容易的,别人是提不出来的。”
井冈山是个不大的地区,由于近万名湘南农军来到山上,顿时使山上的粮食发生了极大的困难。红四军前委经过研究,决定把耒阳、永兴、郴县、资兴4县农军编成四路游击队,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斗争。黄克诚被任命为由永兴农军组成的第二路游击队司令员。
说实在的,对于农军回县活动的决定,黄克诚内心是不赞成的。因为敌强我弱,这些同志大多暴露了身份,很难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下去。但井冈山确实存在着困难,既然党已经作了决定,他只能服从。
第二天,黄克诚便带领永兴农军离开了战斗了一个多月的井冈山,踏上了返回永兴的归途。
路上走了3天,到了永兴境界。这时,中共永兴县委书记兼党代表李一鼎提出要去找湘南特委而离开了队伍,临走前,请黄克诚代理县委书记一职。
根据各方面得到的敌情报告,黄克诚在离永兴县城30里的江东大树村召开了有县委成员和游击队干部参加的会议,研究下一步行动。他神情严肃地对大家说:“现在敌我力量悬殊,我们虽有几百人,但只有二十几条枪,而且还有老幼妇女,现在拉过江去打游击,肯定站不住脚。我看这样,把妇女老幼动员回家,精干力量留在江东,就在永兴、资兴、安仁3县边界打游击,这样既能利用敌人的空隙打过江东去,遇到不利情况也能马上向井冈山靠拢。”
可是这一意见却遭到了副司令刘承高等多数游击队干部的反对。他们坚持要马上攻打永兴县城。
作为县委书记的黄克诚,为了对党交给的这几百人的生命负责,坚决反对这种不顾一切的冒险行动。
会议开到天黑,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就在当天晚上,刘承高利用农民思家心切,背着黄克诚偷偷将队伍拉走了。一支数百人的农军队伍终成鸟兽散了。
黄克诚与李卜成等人在家乡因白色恐怖严重,难以开展游击战争,只好离开家乡,取道长沙、武汉、南京,到上海找党。
一路风尘,历尽艰辛,终于在1929年1月到达上海,与党中央接上了关系。
1930年初,受中央军委派遣,黄克诚重返红军,到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工作。从此开始了与彭德怀长期生死与共的战斗友谊。在红五军及随后组建的红三军团,黄克诚历任大队政委、支队政委、纵队政委和师政委,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历次反“围剿”战斗,成为一名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爱戴的出色红军指挥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黄克诚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冀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为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在大江南北,建立了赫赫功勋,是人民军队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出任家乡湖南的首任一把手——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兼湖南省军区政委。1952年11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1954年出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兼参谋总长。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