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魏乐府鼎盛 第一节 乐府的扩充和改建
中国历史上继周代宫廷“大司乐”后的另一早期官方音乐教育机构是“乐府”。乐府机构始建于秦代,1977年秦始皇陵出土的错银小钟纽侧就镌有篆书“乐府”两字(图14)。至汉代,宫廷音乐机构因袭秦乐府建制并进行大规模扩充和改建,从此这一集中各类音乐人材的部门便进行了民间音乐收集、依曲填写歌词、创作改编曲调、编配器乐伴奏和歌唱器乐表演等一系列音乐实践工作。
图14 错银乐府钟(秦)
汉乐府编创和排练的音乐节目,主要使用于宫廷宴会、祭祀、礼仪以及内室娱乐和军旅演习等场合。素材来源于民间音乐,具有很突出的俗乐特点。《汉书·礼乐志》说: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隋书·音乐志》也说:汉武帝使用乐府的音乐祭祀,“颇杂讴谣,非全雅什”。乐府排演的音乐体裁也比较多样,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品种有用丝竹乐队伴奏的歌曲“相和歌”;歌唱、舞蹈和器乐合为一体的“大曲”;边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壮声威、助礼仪的“鼓吹乐”;音乐、舞蹈、杂技和杂耍合为一体的“散乐百戏”。
汉乐府的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汉魏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迅速发展,同时还对以后时代的音乐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谈及汉乐府的音乐成就和影响,就不能不提到当时担任“协律都尉”音乐官职的乐府领导人、音乐家李延年。李延年(?—约公元前90年后),中山(今河北定州)人,父母兄弟多是以音乐为职业的乐工。汉武帝时进入宫内,受腐刑后做了养狗宦官。其妹很有歌舞才能,因而得到武帝宠爱被封为李夫人。李延年也因有突出音乐才干被任命为主管乐府音乐的“协律都尉”。他曾受命为当时著名文人名士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写的歌词谱曲调、配伴奏,作有《郊祀歌》19首。他还将张骞从西域带回的胡曲《摩诃兜勒》改写为用于军队仪仗场合的横吹曲28首。他的音乐创作毫不僵化守旧,很有新意,曲目多是“新声变曲”,所以常使闻者深受感动。他的一些作品,一直流传到几百年后的晋代还有人演奏。
李延年的音乐活动及其创作的作品,为乐府音乐的繁盛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关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在《汉书》、《史记》、《晋书》等史籍文献中都有简略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