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青铜文化 第一节 铁器开始逐步应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商代已经发现了用陨铁加热锻打制作的铁刃铜钺,这是中国古代人民对铁的最初认识与利用。根据考古发现,到了西周末期和春秋初期,人工冶炼制造的铁器开始出现。例如1990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玉茎铜芯铁剑,经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冶金史研究室检测鉴定,确认是人工冶铁制品,系用块炼法锻制而成。又如1978年在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初期墓葬中出土的铜柄铁剑,剑叶残长九厘米(原长约20厘米),亦为块炼法制成。块炼法是将铁矿石在约1000℃的较低的温度下,在固体状态下,用木炭进行还原而得到铁的方法,需要再经锻打除去杂质才能制作器物。到了春秋晚期,出现了用白口铸铁制作的铁器。例如1976年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铁鼎,残高6.9厘米,经鉴定为白口铸造生铁。白口铸铁是用铁矿石在1146℃的高温下,在液态状态下,用木炭进行还原得到的铁,一般含碳量在2%以上。白口铸铁的出现是与当时青铜冶铸业的高度发展分不开的。白口铸铁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它能用来铸造各种铁器,使铁器开始能够较广泛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在推动生产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上述考古发现说明,中国使用生铁的时间比欧洲早1800余年,这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大贡献。此外,在长沙杨家山同墓中还出土了一柄铜格铁剑,残长38.4厘米。经金相鉴定,系含碳约0.5%的中碳钢,组织比较均匀,十分坚硬,可能经过高温退火处理,说明当时已产生了块炼渗碳钢。总之,春秋晚期铁器的开始逐步应用,尤其是坚硬的钢铁工具的出现,不仅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给各种手工业,包括青铜冶铸业提供了坚韧的工具,促使各种手工业,包括青铜冶铸业有了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