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甘拜下风
解释 甘:甘愿。拜:拜见。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下位或劣势。本指甘愿以下位拜见。后用来比喻诚心佩服,自认不如。
出处 《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
这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打算以此说明自在、宽容的道理。黄帝作了十九年天子后,听说广成子已经通晓天地人生的大道,于是前往拜访,问道:“我想获得天地的灵气,来帮助五谷的生长,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够主宰阴阳,从而使生灵随心成长。对此我该怎么办?”广成子说:“你所想问的,是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云气不等聚集就下雨,草木不等枯黄就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逐渐地黯淡下来,而小人的心底还是那么褊狭。这种情况又怎么能一起谈论大道呢?”黄帝听后便退了回来,弃置朝政,独居静室,潜心静思,三个月后再次前往请教。
这次广成子头朝南躺在那里,黄帝顺着下位,跪着走到他跟前,叩头行礼,然后发问请教:“怎样才能修养自身,活得长久?”广成子高兴地说:“这次问得好啊。我告诉你,大道的精髓,就在于一定要保持宁静,不要使身体疲劳,不要使精神恍惚,这样才可以长生。”黄帝再次行了大礼,然后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以说是和自然合二为一了。”
近义 自叹弗如
反义 不甘示弱
例句
小明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抓紧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此同学们都甘拜下风。
高山流水
解释 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 《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时楚国人,伯牙善于弹琴,而钟子期善于欣赏琴音,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传说伯牙跟著名琴师成连学琴,三年不成。后随成连到东海蓬莱,听见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于是拿过琴弹奏,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又传说他弹琴时,能使马一反常态地昂起头吃饲料。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泰山,将其融入琴音,钟子期能知其音而会其意,说:“弹得好啊,巍峨雄壮得有如泰山!”片刻之后,伯牙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妙啊,浩浩荡荡有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古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无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知音。
例句
美声歌唱家演唱的曲目往往是歌唱祖国或爱情的歌,是高山流水。因此,在演唱时需要保持一种端庄大方,严肃认真的姿态。
高屋建瓴
解释 建:通“”,倾倒。瓴:装水的瓶子。本义指在高屋顶上倾倒瓶中的水。后用来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汉王刘邦平定天下后,第二年十二月,有人上书举报楚王韩信谋反。刘邦询问左右大臣,最后采纳了陈平的计策,假称到云梦泽去巡游,在陈地会集诸侯,趁韩信前来迎接的时候拘捕了他。
大臣田肯前来祝贺,劝导刘邦说:“陛下您擒得了韩信,又统治着关中秦地。秦地地形险固,得地势之利。它凭借山河形成的天然屏障,和其他地方相隔千里。假如关东地区用百万士兵来攻击,秦地只需两万兵力就可抵挡住。这是因为它地势便利,作战时可以采取由高处向低处进攻的态势,就像从高屋上往下倒水一样。而齐地,东方有富饶的琅邪和即墨,南方有险固的泰山,西方有黄河的阻隔,北方有渤海的优势,土地纵横两千里。假如远隔千里之外的地区用百万士兵来攻击,齐地只需二十万兵力就可抵挡住,因此秦地和齐地实际就是东西二秦。假如不是陛下的亲属子弟,就不能让他统治齐地。”高祖刘邦认为他分析得很好,对他厚加赏赐。
十几天后,刘邦赦免了韩信,另封他为淮阴侯,把他原来的王国领土一分而为荆、楚两个诸侯国,封皇子刘肥做了齐王。
近义 居高临下
例句
一部如此宏伟的历史传记影片,很需要这种高屋建瓴的导演构思。
各自为政
解释 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
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公元前607年,郑国受楚国的指派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为主帅,带领宋军前往迎战。两军交战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杀羊慰劳将士。但在忙乱中忘了给他的马夫羊斟分一份,羊斟没有吃到羊肉便怀恨在心。到了打仗的时候,羊斟对华元说:“过去吃羊肉的时候,你说了算,今天驾驭战车的事,得由我说了算。”说完,他就故意把战车赶到郑军阵地里去。结果以主帅华元为首的二百五十人被郑军活捉,宋军大败。
后来,宋国人用兵车一百乘、良马四百匹到郑国去赎回华元。东西交了一半的时候,华元自己逃了回来。华元进入宋国城门的时候,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才进城。见到羊斟后,华元说:“你的马不听使唤才这样的吧?”羊斟回答说:“不是马,是人。”说完就逃到了鲁国。
近义 各行其是
反义 同心协力
例句
库区内的各项建设均是统一安排实施,不允许各部门各自为政。
功败垂成
解释 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出处 《晋书·谢安传论》:“庙算有遗,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谢玄是东晋孝武帝时的宰相谢安的侄子,曾经率领八万士卒抵抗前秦苻坚百万大军南侵,获得淝水之战的大捷,让苻坚士卒觉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败退回老巢。紧接着谢玄又率兵北伐,相继收复了北方的大片国土,兵进河北。这时谢玄上疏孝武帝,认为应当派人镇守梁国,自己镇守彭城,这样才能做到北方牢守边境,西方援助洛阳,国内保护朝廷。但是朝廷讨论认为,大军征伐日久,应当尽快撤回,谢玄北伐的愿望落空。在还军南下的途中,谢玄患病,请求辞职,孝武帝改让他担任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不久病情加重,死在任上,当时只有四十六岁。
《晋书》的作者唐代房玄龄等人在评论谢玄的一生时说:谢玄文武全才,心存国家,淝水之战,强敌看见他就土崩瓦解。率军北伐,中原地区群起响应,他本打算向西、向北进一步收复国土,已经制定好了作战计划,但是美好的设想没能实现,事情在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我们后人摸着他遗留下来的文章,再次觉得他的谋略真是富有远见。
近义 功亏一篑
反义 大功告成
例句
那时研究所的工作早已瘫痪,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重大科研项目“新一号”无法进行,功败垂成。
狗尾续貂
解释 貂尾在古代比较珍贵,是近侍官员的冠饰。有的朝代封官太滥,貂尾不够,就用狗尾代替它。本用来讽刺封爵太滥。后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
出处 《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西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临终时任命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是个白痴,他的皇后贾南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政变,杀死杨骏。但是政变之后政权却落在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皇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贾皇后又派楚王司马玮杀掉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伪造诏命擅杀大臣,将其处死,贾皇后于是执政。
其后,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又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废贾皇后。紧接着,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司马伦称帝后,对自己的党羽大肆封官加爵,那些曾经同谋的人都超越了正常的晋升次序,封官赏爵的数量不可胜计,连奴仆走卒也都封给爵位。以至于每次朝廷集会时,满座的人都戴的是貂尾装饰,配以蝉纹的官帽。当时的人讽刺说:“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接续。”
近义 狗尾联貂
反义 珠联璧合
例句
有人曾论述过残缺特具的美,如维纳斯的断臂,是不可接续的,如硬去粉饰修复,只会显出狗尾续貂式的浅薄或暴发户式的俗不可耐。
刮目相看
解释 刮:擦拭。刮目:擦亮眼睛,指改变旧看法。形容另眼看待,用新眼光看人。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困,十五六岁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所以读书不多,唯以勇敢闻名。当他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后,孙权对他说:“你现在应该多看点书,这样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军队中事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叫你成为经学专家,只是想让你多知道一些过去的事情,从中有所受益。你说自己事务繁忙,能比得上我吗?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当了国君以后,又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书和兵书,自以为还是大有收获。像你天资颖悟,假如学习就一定会有收获。光武帝刘秀即便带兵打仗时也手不释卷,曹操自己也说,老了反倒喜欢学习。你为何不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全身心投入,发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看过的书非常多,以至于过去专职读书的人也比不过。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他屯驻陆口,要经过吕蒙的驻地。鲁肃去看望吕蒙,吕蒙问道:“您现在领受重任,和关羽成了邻居,将用什么样的计谋来预防那些难以意料的突发事件呢?”鲁肃一直认为吕蒙有勇无谋,心里还有点瞧不起他,就随口说:“不过到时候随机应变罢了。”不料吕蒙却说:“现在虽然吴蜀结盟,但关羽实在是个难以对付的猛将,怎么能不早做打算呢?”于是当场为鲁肃筹划了五项计策。鲁肃一听,马上绕过席案,跑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后背说:“吕蒙啊,我一直以为老弟你只是勇气可嘉,竟然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达到了这种程度。现在看来,你学识高明而广博,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笑着回答:“人分别三天,就应该重新看待。”鲁肃于是和吕蒙结为好友,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后才离开。
瓜田李下
解释 瓜田里弯腰穿鞋,李树下伸手整帽,有被怀疑为盗瓜窃李的可能。后用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出处 《艺文类聚》卷四十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是两个亲兄弟,但曹植的文才比哥哥曹丕要好。有段时间曹操很喜欢曹植,甚至有让他当太子的想法。但是曹植的政治谋略不及曹丕,因此最终曹丕继承了王位。因为发生过这样一段插曲,所以曹丕继位后曹植的处境非常难堪。曹植深知自己不利的处境,因此事事小心,这种态度在他的诗作里也有反映。《君子行》据说就是曹植作的一首古诗。全诗为:“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这首诗说:“君子应当善于防患未然,不让自己处于嫌疑尴尬的境地。在瓜田里不要弯腰穿鞋,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大嫂和小叔子应当授受不亲,长者和晚辈不能并肩站立。勤劳谦恭是立身之本,才华内敛不露锋芒却难以做到。周公旦身居高位却亲和百姓,求贤顾不上吃饭,纳士顾不上洗头,因此才被后世称为圣贤。”
近义 瓜李之嫌
例句
文学青年们巴结编辑,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过河拆桥
解释 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开。
出处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治书侍御史普化诮有壬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许有壬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皇帝元惠宗任命彻里帖木儿担任中书平章政事(相当于副丞相),刚刚上任的彻里帖木儿马上提议停止科举考试。许有壬在停止科举考试的诏书写好但还没有加盖皇帝玉玺的时候入朝争辩,和太师伯颜据理力争,认为如果停止了科举考试,天下的人才就会不满、怨望。
伯颜说:“举子们大多因贪赃而失败,同时还常常作出假冒蒙古人、色目人的事情。”许有壬说:“举子们不能说没有过错,但比起那些不读书而得官的人过错要很少。”伯颜又说:“举子中可以任用的只有你一人罢了。现在通过科举来选拔人才,实在是妨碍选拔官员的方法。”许有壬回答说:“除了我之外,许多举子都可委以重任,许多人的文章、才能都无人能比。通过科举的办法选取人才,比保举等其他方法强多了,而且选取的只是精良的少数,并不会对官员选拔构成障碍。如果真的废除科举,势必堵塞选贤任能之路。”
伯颜最终被说服,内心同意许有壬的话,但因停止科举的提议已经决定,不能中途停止。许有壬非常愤慨,对伯颜以及在座的彻里帖木儿说了许多牢骚话。第二天,正式宣读诏书时,彻里帖木儿特地命令许有壬站在最前面听命,以羞辱和折服他。许有壬担心遭祸,只得勉强服从。不明就里的同僚普化于是讥讽许有壬说:“你可真称得上是过河拆桥的人啊。”后来彻里帖木儿受到皇帝和太师伯颜的厌恶,被贬出京城,死在了外地的任所。
例句
他不能在赚钱之后就过河拆桥,损害合作者的利益啊!
过犹不及
解释 犹:如同。指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出处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孔门七十二贤者之一,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春秋时期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办事通达,善于经商,在孔子周游列国时常救孔子于危难和困顿。师和商也都是孔子的学生。师即颛孙师,字子张,出身微贱,且犯过罪,后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是孔门忠信的楷模。商即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被后人誉为“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相比较,哪一个贤能?”孔子说:“子张做事常常显得过头,子夏做事常常显得不够。”子贡说:“既然这样,那么应当是子张略胜一筹了。”孔子摇摇头,说:“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例句
面对犯罪分子的侵害,不加防卫固然不对,而防卫过当属于过犹不及,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