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火炮、西学与使团——明末清初中国与欧洲的交流 2.“红夷大炮”与西方火器的传入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和火器。欧洲人在14世纪前期,从阿拉伯人那儿学到了制造和使用火药、火器的方法。从此,欧洲国家的火器制造逐渐超过了中国。16世纪初,西方的火器开始传入中国。
最先到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欧洲人是“佛郎机”人。佛郎机一词,最初是阿拉伯人对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的统称。耶稣会士艾儒略在《职方外纪》中记作“拂郎察”:“以西把尼(即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南起四十一度,北至五十度,西起十五度,东至三十一度,周一万一千二百里。地分十六道,属国五十余。其都城名把理斯。……因其国在欧逻巴内,回回遂概称西土人为拂郎机,而铳亦沿袭此名。”由此看出,佛郎机原指今日的法国一带。阿拉伯人则将欧洲人或西方基督教徒全部称作佛郎机。明朝人受前来经商的阿拉伯人的影响,也用了这个称呼,并且将西洋火炮也称作法郎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葡萄牙人以朝贡为名,乘坐装备有新式火炮的蜈蚣船进入广东沿海地区:
初,佛郎机番船用挟板,长十丈,阔三尺。两旁架橹四十余枝,周围置铳三十四个。船底尖,两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蜈蚣船。
其铳管用铜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船,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一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葡萄牙人突然驶入东莞县,用火铳射击,火力威猛。广东省的海防官员注意到双方兵器的差别,想到了改进武器这个问题。东莞县白沙巡检使何儒,在葡萄牙人船上抽税时,见到两个中国人——杨三、戴明。杨三、戴明因为长期和欧洲人在一起,所以知道造船、铸铳以及制造火药的办法。何儒将这一情报汇报给广东巡海道汪鋐。汪鋐就给何儒下达了一道指令:策划杨三、戴明回来铸造火炮,同时给这两人以重奖。何儒就派了一个人,装扮为卖酒米的小商贩,秘密地与杨三联系上。杨三等人非常乐意回来。双方约定后,何儒就在深夜驾驶着一艘小船,将两人接了回来。由此,明朝开始制造新型火铳。
佛朗机炮
嘉靖元年(1522年),明军在广东新会县西草湾战胜葡萄牙别都卢所率战舰,夺得葡萄牙人的火炮,便命名为佛郎机。这种炮以铁或铜铸造,“长五六尺,巨腹长颈。腹有长孔,以小铳五个,轮流贮药,安入腹中放之。铳外又以木包铁篐,以防决裂。海船舷下,每边置四五个于船舱内,暗放之,他船相近,经其一弹,则船板打碎,水进船漏。以此横行海上,他国无敌”。明军将佛郎机放到校场(演兵场)进行试验,这种佛郎机的有效射程在百步左右。嘉靖三年(1524年)四月,明朝在南京铸造佛郎机,所需工匠均从广东抽调而来。嘉靖九年(1530年)二月,南京开始仿造蜈蚣船,“置佛郎机其上,以便冲击,择民壮军人习水战之法”。并由原任广东白沙巡检使、因功升任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主簿的何儒,在操江衙门负责监造。
明朝中后期,北部边境为国家军事重镇,设有九镇,亦称九边,也就是九大军区,以防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内侵。嘉靖九年九月,已经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汪鋐,上书嘉靖帝,建议在九边地区使用佛郎机:
国家于江北沿边各设重镇,如甘肃、延绥、宁夏、大同、宣府,每镇官军不下六七万人,又设墩台城堡,其为守御之计,似无不周。然每当虏入,卒莫能御,损伤官军动以千百计。此其故何也?盖墩台初无遏截之兵,徒为瞭望之所。而城堡又多不备,所执兵器不能及远,所以往往覆败。为今之计,当用臣所进佛郎机铳。小如二十ã以下,远可六百步者,则用之墩台,每墩一铳,以三人守之。大如七十ã以上,远可五六里者,则用之城堡,每堡三铳,以十人守之。五里一墩,十里一堡,大小相依,远近相应,星列棋布,无有空阙,贼将无所容足,可以收不战之功。
蜈蚣船
军队的武器装备问题,都察院官员本可不管。对汪鋐的上书,嘉靖帝内心是欣赏的,“嘉其筹边忠虑,命户、兵二部再加议处”。兵部尚书李承勋赞同这个提议,认为“佛郎机手铳,诚为军中利器,宜申饬各边如所议,修墩堡,拨军士给发教习,为守堡守墩之具”。嘉靖帝采纳了这两个大臣的提议,下令“各边督抚诸臣,务率所属尽心修举,勿虚应故事,致误边防”。嘉靖十五年(1536年)九月,以铜铁佛郎机铳2500副分发给陕西三边。
明朝在对东北后金政权的战争中,不断受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十万明军败于辽阳,笨重的火炮被明军抛弃在城外,落入后金之手。由此,后金拥有的铳炮的数量,一举超过明军。十月,徐光启在通州总理练军事务,提出十议,建议购西炮招募西炮手练习,被扣压不报。于是,徐光启自行派人到澳门购买大铁铳四门,并请来葡萄牙炮兵长官四名,通事六人。明朝对这些使用铁弹的葡萄牙、英国铳炮称之为“红夷铜铳”、“红夷铁铳”。这些铳炮“大者长一丈,围三四尺,口径三寸,中容火药数升,杂用碎铁碎铅,外加精铁大弹,亦径三寸、重三四ã。弹制奇巧绝伦,圆形中剖,联以百练钢条,其长尺余,火发弹飞,钢条挺直,横掠而前,二三十里之内,折巨木,透坚城,攻无不摧”。与“佛郎机炮”相比,“红夷大炮”射程更远,命中率高,杀伤力大,附有瞄准器,其炮弹为实心铁弹。此后,有11门大炮运至关外宁远城。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率大军进攻宁远,守将袁崇焕下令大炮连续轰击,击毙击伤后金官兵达数千名,努尔哈赤首尝败迹。天启皇帝封红夷大炮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
崇祯四年(1631年),徐光启又提出了建立一支使用西方火器的精锐部队的设想:“每一营用双轮车百二十辆,炮车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大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鹰铳一百门,鸟铳一千二百门,战士二千人,队兵二千人……遇大敌,先以大小火器更迭击之;敌用火器,则为法以卫之;敌在近,则我步兵以出击之;若铁骑来,直以炮击之,亦可以步兵击之。”徐光启计划设立如此规模的火器营共15个营、6万人。此时,登莱巡抚孙元化下属的部队拥有佛郎机炮20余位,西洋炮300余位,每位重二三千斤,并且拥有一批能熟练使用西洋火炮的枪炮手。
但是,意外发生了。就在崇祯四年这一年,后金军进攻关外大凌河城,孙元化派下属登州游击孔有德率师援辽。孔有德率师到达吴桥县时哗变,返回山东。第二年,孔有德叛军攻破登州,城中西洋大炮皆被叛军夺取。崇祯六年(1632年),孔有德叛军通过海路投降后金,明军最为先进的大炮由此落入后金的手中。
也是在崇祯六年,努力想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的徐光启病逝。建造西洋火炮的任务,就由耶稣会士汤若望承担。汤若望在皇宫旁的铸炮厂里,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造出40斤重的大炮20门,以及小型炮5门。后来,又试制成功一种长炮。崇祯十三年(1640年),汤若望因督造战炮有功而受朝廷嘉奖。清兵占领北京后,耶稣会士毕方济、庞天寿等人,仍积极帮助南明政权购买西式火炮和火器。但是,西式大炮最终没能挽救南明政权。
后金在多次遭受明军红夷大炮的打击后,皇太极命额驸佟养性带领一批汉人工匠制造这种西洋大炮。因满人忌讳“夷”字,就称红夷大炮为“红衣大炮”。天聪五年(1631年,明崇祯四年),第一批红衣大将军炮制造成功:“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天聪五年孟春吉旦造,督造官总兵官额驸佟养性,监造官游击丁启明,备御祝世荫,铸匠王天相、窦守位,铁匠刘计平。”两年后,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先后投降后金,带来了数十门西洋大炮,以及一批经过葡萄牙人训练的炮手,极大提高了后金军队的战斗力,明军原先拥有的火器优势不复存在。崇德元年(1636年,明崇祯九年),后金改称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在攻城战中,清兵的红衣大炮发挥了极大作用。由于红衣大炮在攻城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而对官兵的奖赏相应被减少:“凡用云梯攻下府城者赏五人,为首者银五百两,次三百五十两……用红衣炮攻下城者,不分府、州、县、卫、所,俱赏三人,为首者银二百两,次一百两,又次五十两。”
清兵虽然极为重视红衣大炮,但在日常管理中也有失误之处。顺治六年(1649年)夏季的一天,在北京金水桥前,拜禅妻和赖氏两个女人在金水桥前放鹅。闲得无聊,就坐在红衣大炮炮绳堆上抽烟。没想到,烟上的火星落在炮绳上,竟然延烧成一场大火,烧掉了堆在那儿的三万三千八百余ã炮绳,并且将旁边的二百余辆炮车、一百二十余间仓房也连带烧到,损失总价值在二千零三十余两白银。而当时一省的布政司衙门,左右布政使、经历、照磨、都事、理问、检校七员官员,一年的俸薪、经费、衙役工食等项总开销,也只有银二千八百四十一两。由于案情巨大,刑部一审判决两个肇事女人拟斩;负责管理的工部,从尚书开始,一应失职官员各罚银百两至五十两并赔补损失。顺治还算宽容,改判为拜禅妻鞭一百,赖氏鞭三十,其余官员各罚俸三个月到六个月。
清朝对火炮制造技术的改进,是在三藩之乱时。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叛乱,叛军占领长江上、中游。康熙为迅速平定叛乱,下令传教士南怀仁改进制造技术,减轻火炮重量,以便在南方山地或水乡灵活地移动。南怀仁设计了一种炮弹重量仅为三斤的轻型火炮,大小共120门。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再次下令制造西洋火炮。南怀仁将炮的重量减为300余斤,可放置在骡马背上运输。发给八旗每旗40门,共320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在北京郊区玉泉山一带举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八旗阅兵式。康熙认为:“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弛。故事:每岁必操练将士,习试火炮。尔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整备军容,朕于十八日将亲阅焉。”在玉泉山西南侧平地中央,赫然排列着红衣大炮。马兵、步兵、鸟枪兵及前锋护军骁骑兵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两翼。康熙穿戴甲胄,登上玉泉山顶,在黄幄中落座。阅兵式开始,鸣螺击鼓,诸军一起前进;鸣金,诸军立即停止步伐。如此操练九次。第十次时,红衣大炮和其他各种枪炮进行了实弹演练。“军中吹螺,发巨炮,排枪并发,前后相继声络绎不绝。又命将士发红衣巨炮及诸火器,一时尽发,声震天地。巨炮所击,树侯、栏墙莫不应声而倒。”最后,各军回到原先的阵地。整个演练过程,队伍号令统一,士兵行动一致。阅兵完毕后,康熙亲自表演射击,五发皆中。再命各位王公、贝勒和八旗善射者以及15名侍卫表演硬弓射击。青海台吉扎什巴图尔等人也前来观看,八旗军威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