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六合一统:秦汉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6.西域都护府与西域长史府
(1)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汉时的西域,泛指河西走廊西端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也就是今甘肃敦煌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当时在这个区域内存在着几十个语言不同、各自独立的小国。天山山脉将西域的这些小国分成南北二部,位于天山以南的国大多以城郭为中心,因此被称为城郭诸国;而在天山以北的国,情形刚好相反,以游牧为主,大多数没有城郭。
在汉武帝以前,西域诸国被匈奴征服,它们与汉朝之间没有任何往来。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谋求与西域的月氏国(今阿富汗北部)结盟,以便联合对付匈奴。结果张骞率领的使团,历时十三年,经历千难万苦,最终才得以返回都城长安,虽然没有能够达到结盟月氏的目的,但是使汉人知道了不少西域各国的具体情况,汉武帝的眼界为之大开。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他再次派张骞率领一个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大量财物,并派多名副使随行,以便沿途有必要时,张骞可分头派他们联络周围各国。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进程从此开始了。这次张骞出使到了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一带),四年之后,乌孙也派使者随张骞回访长安。张骞派出的副使则分别到了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一带)、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大月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于阗、扜弥等国(今新疆和田一带),这些国家也都派使者随汉使来到长安。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往从此发展起来。
但是匈奴依然掌握着对西域一些国家的控制权,特别是位于天山以北的各国,还受到匈奴的威胁。于是武帝又几次出兵西域,尤其是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兵进攻大宛,威震西域各国,于是西域各国纷纷表示愿意归降汉朝。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管辖西域的日逐王先贤禅投降了汉朝,西域天山南北两路完全纳入了汉朝的管辖范围之内。汉宣帝便在这一年,任命曾几次到过西域、对西域的地理人物都非常熟悉的郑吉为“都护西域、骑都尉”,统领西域各国。郑吉为了便于管辖,便在西域适中的地方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西)设立“幕府”,这就是著名的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原王朝对西域直接控制的开始。
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汉朝又在西域的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设立了戊己校尉,由西域都护统辖,负责屯田与防务。
汉西域诸国图
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雕版墨印
西域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包括从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一直到今天的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以内的广大地区。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一个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区。西域都护的级别与汉郡的太守相近,都护府的地位与汉郡大体相当,但在西域都护府内下不设县,而是采取军事监护的方法管理五十个左右的小国。西域都护代表汉朝掌管着这些小国的对外交往与军事行动,调解各国内外的纠纷,维护西域的安定,防止匈奴的侵扰。如匈奴郅支单于逃到康居国后,多次兴兵侵扰乌孙,甚至深入到赤谷城,对乌孙人民进行烧杀掠夺,乌孙人民由于敌不过匈奴的兵力,只能对此听之任之,不敢再在赤谷城附近居住与放牧。不仅如此,郅支单于还向大宛等西域其他国家敲诈勒索财物。针对这种情形,当时担任西域都护的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等人认为,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改变这种情况,用不了几年,西域城郭诸国就都要岌岌可危了。于是他们假托汉朝中央政府的命令,将西域诸国的军队召集起来,再带上汉朝戊己校尉的屯田部队,合力前去讨伐匈奴郅支单于,双方经过激战,汉朝一方将郅支单于杀死,大败匈奴军队,最终稳定了西域的局势。
总之,西域都护府是西汉王朝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汉末年,王莽执政以后,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内地与西域的来往断绝,于是西域都护府便被废除掉了。
(2)东汉西域都护(长史)府的设置
东汉王朝建立后,西域诸国不堪忍受匈奴的敛税重苛,纷纷要求内属,寻求汉朝的保护,在西域重新建立都护府。但是光武帝认为天下刚刚统一,百废待兴,无暇顾及外事,因此拒绝了这些西域小国的请求。由此可见,西域在当时的汉朝中央政府统治者眼里并不十分重要,其时的首要任务还是集中精力来巩固加强刚刚建立的中央政权。
明帝时,汉朝已具备了与匈奴作战的实力,于是发动了进击匈奴的战争。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太仆祭肜出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奉车都尉窦固出酒泉(今甘肃酒泉),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骑都尉来苗出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分兵四路,北征匈奴。窦固在天山大破匈奴呼衍王,夺取了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设置了宜禾都尉用来屯田,同时派遣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只带了三十六个人,凭借着汉朝在西域所留下的影响与他自己的胆识,先后使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归附,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
永平十七年,汉朝重新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以陈睦为都护,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耿恭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关宠屯车师前王柳中城(今新疆鄯善西),屯各置数百人。此后,东汉与匈奴之间展开了争夺西域地区宗主权的行动。
和帝永元二年(90年),大将军窦宪遣将讨伐北匈奴,再次夺取了伊吾卢地。匈奴主力向西远徙,西域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汉廷的变化。永元三年,龟兹、姑墨(今新疆温宿西)、温宿(今新疆乌什)等国请降,和帝于是重建西域都护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它乾城(今新疆和县西南大望库木旧城);徐干为长史,屯疏勒。并复置戊己校尉,领兵五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今新疆吐鲁蕃东南高昌故城遗址);又设戊部侯,居车师后部候城。永元六年秋天,班超征发龟兹、鄯善等国兵,大破焉耆、尉犁,杀死这两国的国王。从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归服汉朝。班超因在平定西域过程中功绩卓著,被封为定远侯,他继续担任西域都护之职直到永元十四年。
殇帝延平元年(106年),西域诸国叛汉。第二年,西域诸国便频频围攻西域都护任尚等人,于是汉朝被迫撤销西域都护府,西域诸国重又在北匈奴的控制之下。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安帝采纳尚书陈忠的建议,让班超的儿子班勇担任西域长史,率兵五百人,屯住柳中。从此以后,东汉不再设立西域都护,而设长史行都护之职,一直到灵帝时,连任不断。班勇在几年之内,打退了匈奴在西域的残存势力,使汉朝重新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从建武年间至延光年间,汉朝与西域之间一共是三绝三通。
顺帝永建六年(131年),汉朝又在伊吾开设屯田,置伊吾司马一人进行管理。自顺帝阳嘉年间以后,汉朝对西域地区的控制有所减弱,汉朝的西北疆界逐渐退到了今天山山脉西段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