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妙计究竟妙在哪里 看不见的战斗

毒面包案发生后,包令又惊又怒,下令将店里的五十多个工人全部予以拘捕,但是查来查去,什么都没能查得出来,而且在英国人中毒当天,这些工人全部照常上班,照理下了毒,“凶手”肯定要在第一时间逃走才对。

离开现场的也有,就是怡升行的老板,那天早上他们一家人全去澳门扫墓去了。警察将老板带回审问,老板比窦娥还冤:“我带了一块面包,给儿子当早点的,儿子现在也中毒了……”言外之意,你们指控人的时候,拜托走走心好不好,我要想下毒,会把自己儿子也赔进去吗?

要依包令的脾气,非得把这个怡升行的人,从老板到伙计全都枪毙了不可。可英国是讲民主法制的社会,你拿不出证据,别说枪毙,让人蹲班房都不可以。

最后香港政府查封怡升行,并将店老板驱逐出境,但是真正的“凶手”是谁,最终还是没弄清楚。

这就是陈桂藉的杰作,他虽不是直接“凶手”,却是最大的幕后策划者。

毒面包案令在港的英国佬人人自危,连港督夫人都难逃劫数,还有谁的家属能保证安全?为此,他们纷纷把家人疏散到澳门,以避免在这场混战中成为牺牲品。

怡升行被封掉了,可是面包还得吃,这次英国人转到了一个新的面包行,新的面包行令陈桂藉无法下手。

既然我做不了手脚,还要这种店铺干什么,新面包行的结局是被人纵火烧掉了,仓库里的一千包面粉全部化为灰烬。

以后要想再吃面包,麻烦各位洋大人自己在家里做吧!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斗,包令被迫使出浑身解数来应付。他每天派二十条船在港外巡逻,所有洋商企业的门口都放卫兵,一到下午六点,夜幕还未降临,包令就把全部警察和士兵都赶到街上去执勤。

港岛不过是弹丸之地,为了度过这次风险,香港政府几乎把钱库都掏空了。包令的言语间也已经有了狂躁症的表现,他一直不停地说,我要找船,要搬兵,要成倍地增加警察。

包令还算有种,即便到这种程度,他都没拉下脸来让西摩撤兵回救,但问题是海军少将自己也撑不住了,西摩最终舍弃大黄滘炮台,在摆脱叶名琛的追击后,带着贝特等人灰溜溜地回到了香港。

叶名琛尽管暂时保住了广州,可是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关闭海关,中止贸易,是两国交兵时的通行规律,总不至于双方一边咬牙切齿地大打出手,一边还美滋滋乐呵呵地做着买卖吧。可是贸易战又是一把双刃剑,伤着别人的同时,也必然会割着你自个儿的手指头。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以来,广州就失去了关税收入,商人们做不了生意,赚不了钱,“派捐”自然也无从谈起。特别是西摩火烧中国民房那一次,可以说从根本上伤了广州商界的元气——相当多的中国商栈和货物,都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财神爷转眼变成了穷汉,这一点连远在京城的咸丰都感觉到了,因此非常着急,一再催问叶名琛何时可以结束战争。

叶名琛无言以对,这场战争并非他所挑起,而且一旦打起来,岂是他说停就能停的,以广东如此境况,实在是无力再对邻省及南方战场提供任何支援了。

全国后勤总管这一角色不可或缺,当广东的叶名琛自顾不暇时,代之而起的是湖北的胡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