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妙计究竟妙在哪里 顾全大局

自1856年12月中旬以来,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武昌城内的太平军逐渐陷入绝境,再也难以支撑。

作为镇守武昌的主将,韦俊的坚守决心显得相当重要,但天京事变的发生,尤其是亲哥哥韦昌辉的伏诛,令他方寸大乱,非常担心受到牵连或仇家报复,也早就不想继续死守下去了。

胡林翼的长围久困终于看到了最后的曙光。

由于常年在外征战,胡氏夫妇很少能够相聚在一起,乘着前方战事好转,夫人特地赶了远路来看他,船已经停在江中。这时有个幕僚给胡林翼递了张纸条,上面说,打仗是男人的事,军营中充斥阳刚之气,而女人是“阴”的,恐怕胡夫人来了,会影响军队士气。

话说得很隐晦,其实是部下幕僚们都太紧张了,生怕在这节骨眼儿上出什么差错,以至于疑神疑鬼。胡林翼笑了笑,就让人带着这张纸条去见胡夫人。

胡夫人深明大义,看过之后马上扬帆还乡。千里迢迢,两人竟然连见都没见一下对方,不过对于胡林翼来说,这是值得的。在武昌城下苦战了一年多,眼看胜利就在眼前,确实不能再出任何岔子了。

1856年12月19日,在胡林翼的指挥下,湘军从水陆对武昌发起总攻。太平军兵败如山倒,韦俊率残部突围而去,一夜之间,坚守一年多的城防轰然坍塌。

武昌扼南北上下咽喉,为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对于湘军而言,再次收复武昌,意味着为将来攻占南京扫清了一道重要障碍。战后胡林翼由署理转正,实授湖北巡抚,并得到了头品顶戴。巡抚是从二品,戴正一品的官帽,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奖励。

同一天,湖广总督官文亦因攻克汉阳而被赏赐花翎。官文出身于满八旗,原先是宫廷的头等侍卫,后外放湖北任荆州将军。官文的军政才能一般,只是当时除湘军将帅之外,咸丰在湖北范围内实在找不到什么更合适的人选,才把他提拔为湖广总督,之后又接替兵败的西凌阿成为钦差大臣。

有西凌阿的失败在前,咸丰对湖北形势之严峻有了更深的认识,不敢再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某个人。他沿江划界,把湖北战场分成南北两块,具体来说,长江南岸由胡林翼负责攻武昌,长江北岸由官文督师攻汉阳。

对胡林翼来说,这种分工颇有些不公平。官文所领荆襄之地没有受到过多少战争影响,粮饷充沛,胡林翼分管的是武汉以下地区,那里不是被太平军控制,就是已被反复“打先锋”,弄得一粒粮食都找不到。与此相应,胡林翼的任务却又是最重的——太平军主力集中于南岸的武昌,哪个地方更难打,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一个是吃得好草,走得近路,另一个是吃不到或吃不饱,还得跑远路,胡林翼的幕僚和将吏们对此大多牢骚满腹,“北岸因人成事”的说法也因此不绝于耳。

胡林翼的想法则多少有些复杂。大敌当前,他还是希望大家和衷共济,能够你帮我,我帮你,而不是互相嫌弃。

胡林翼本来只要负责南岸,但一看到北岸空虚,或是汉阳无人围攻,或是奓山粮道缺乏守护,就马上率主力北上,为此不惜失去金口大营,甚至一度落败。可是反过来,官文的做法却很不上路。比如,在武昌围点打援的战役中,无论是阻击古隆贤还是大战石达开,艰难时刻,都是胡林翼自己在那里苦苦支撑,官文从来没想起派一兵一卒来帮忙。倒是战役打赢了,太平军溃退,他老兄才急匆匆地派了一支两三百人的马队来到南岸,无非是想在胜果里面分上一杯羹。

类似的事情很让人不齿,但胡林翼顾全大局,在战报中有意让功,奏称“马队之功允推第一”。若是不明就里的,还以为能击退太平军,就全仗着姗姗来迟的这两三百骑兵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