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妙计究竟妙在哪里 另一种搭配

魁联的话把胡林翼说得愣住了。官文私底下还忠厚?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此前两人分隔南北两岸,从未谋面,分歧和矛盾也都是因公而起。

魁联的全部论点,都集中在了“忠厚”这两个字上。他说:“我们看人要往好的方面看。官公对人没有弯肠子,而且极重友谊,如果胡公能跟他做好朋友,他绝不会中途给您使绊子,而且正因为他在办事方面不如胡公,所以什么事都会听您的,这样胡公办起事来,就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胡林翼听后未做任何表示,但脸上已经没有了那种不屑的神情。魁联察言观色,见机又跟上一句:“如果胡公咬死了一定要弹劾官文,朝廷可能会换个更能干的来。可是您想想,那位能干的官员还会像官文这么好说话吗?”

就在胡林翼尚对魁联的建议思量权衡之际,官文却已经可怜巴巴地等不及了,但在连吃了三次闭门羹后,你要让他再死乞白赖地上门示好,别说是堂堂的湖广总督,就算是普通人,这个脸也拉不下来。

官文自己找了个人到南岸做说客,希望胡林翼能够主动一些。这位说客对胡林翼说:“我知道胡公您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绝不会犯低级错误。眼下我们虽然收复了武汉,可是并没有能够完全‘削平巨寇’,太平天国还在那里呢。”

接着来人的一句话令胡林翼大受震动:“天下未有督抚不和而能办大事者!”

胡林翼不能不动容,因为这确实有前车之鉴。仅在湖北官场,因督抚不和而导致打败仗的例子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在胡林翼之前,便有吴文镕与崇纶之争,就是陶恩培,也是与前任湖广总督产生矛盾,才导致最后独守孤城,兵败身死。

说客的意思就是官文的意思,官文已经把话说到软得不能再软,他甚至说只要两人结交,胡林翼就等于是兼任了总督:“督抚二职兼于一人,湖北军政大权由您一手独揽,天底下也没有这样的好事,那太平军还能挡得住我们吗,何愁大事不成?”

说客刚走,魁联又来了,还是劝胡林翼主动与官文结交。其实胡林翼已经不需要再劝,他想通了。

由于南北两岸素有积怨,这时湘军中仍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有人主张将官文一劾到底,绝不妥协。胡林翼叹了口气:“官文纵有种种不是,但军队要想打胜仗,关键还在于一个和字,再说这是什么时候,岂能意气用事。”

没多久,胡林翼收复武昌,官文也收复了汉阳,南北两岸变得畅通无阻。汉阳是武昌的拱卫之城,汉阳控制不住,武昌纵使收复亦难以稳固。胡林翼于是决定渡江去拜见官文,走之前下令给僚属:“我们督抚即将会面,以前的事一笔勾销,谁也不准再提起。如果还有人议论北岸将吏的是非短长,我就治他一个造谣惑众之罪。”

前面的铺垫做得有多充分,后面的过程进展得就有多圆满。官胡虽是初次见面,但相谈甚欢,所谓“开诚布公,互相钦佩”。

此后,官文果不食言,湖北吏治、财政、军事全由胡林翼一人主持,官文只是跟着签名画诺而已。

但是,湖北的官胡配毕竟不同于广东的徐叶配。徐广缙和叶名琛,在学问、能力、志向上都比较接近,称得上是志同道合。官文却是要学问没学问,要能力没能力,讲志向也没什么远大志向,不过追求功名利禄的一个俗人,与胡林翼完全搭不上腔调。

你要说“开诚布公”或许有那么一点影子,“互相钦佩”?从何谈起。说得难听一点,官胡配更多的是一种利益联盟。官文平常看似老实庸碌,其实城府极深,他才能不济,又不肯在军政实务上多花力气,却知道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陶恩培死后,是官文第一个向咸丰建议由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那时的官文自己还只是荆州将军。咸丰看着,认为官文谦虚谨慎,不争官帽,其实他是怕担责任,巴不得把重担交给别人来挑,由胡林翼在前线做他的挡箭牌。

在官胡相处过程中,一般事务全部交由胡林翼处理,面子上官文也一力推让,然而有一点是最大的忌讳,即你绝不能跟他抢功劳。胡林翼深知官文的心思,所以每次上奏,只要是讲到成绩,他都会很自觉地把官文推到前面,自居其后。

曾国藩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一语道破了官胡配的实质:“彼此不过敷衍而已,非诚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