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唐僧肉
叶名琛的希望很快就落空了,德比上台后,其对华政策与前任政府毫无二致。
这就是西方政党的特性。此前德比所谓的对华议和,不过是保守党与巴麦尊争斗的一种政治策略,一旦成功执政,并且看到可以从古老中国身上获取利益,哪有收兵之理。
另外,赴英交涉也变得遥遥无期,“日望一日,总不能到他国”。叶名琛终于明白,此生再不可能去英国,他将被长期囚禁在加尔各答。
有一天,他对身边的中国随从说:“我出国之前早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之所以一直忍辱不死,是因为我的生命对国家还有点用,能够像苏武那样出使异邦,解除故国危难,可是现在却被长期淹留此处,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加尔各答,叶名琛吃的都是他从国内带来的粮食。这些粮食再多也有限,眼看快要吃完了,厨师想从当地购买,却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
叶名琛表示他不会再吃一点东西:“正好所带的粮食用完了,我也无颜再食外国之物。”
叶名琛选定了新的人生坐标——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最终饿死在山上。中国历代对这两位贤士都有着极高评价,其影响甚至远及整个东南亚各国,据说就连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行为都与此有关。有些人会说伯夷、叔齐迂腐,但这些人忘记了,所谓道德的至高境界,原本就无法用世俗的价值进行衡量。
看守叶名琛的英国人着急起来,他们虽然不懂什么伯夷、叔齐,但知道叶名琛显然是在绝食,因此专门派阿查礼送来食物。
叶名琛置之不理,直奔其坐标而去,1859年4月9日,他在加尔各答去世。
没有任何病痛,叶名琛是饿死的。临死之前,这位曾经声名显赫的东方大吏对随从说:“我死不瞑目……”
在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被称为修约战争。一般而言,只有商约才涉及修改,政治条约是不能随便加以改动的,《中英南京条约》属于政治条约,也就是所谓的“万年和约”,《虎门条约》虽是商约,但条款上并没有修改年限。
英国从美国的条约上找到了借口。中美《望厦条约》上有一个条款,规定中美双方须定期派代表修订商约。英国便引用最惠国待遇,与美、法联合向中方提出了修约要求。
就《望厦条约》相关条款的原意而言,所谓修约也不过是修改过时的税则。英法美最初提出修约的理由是,原通商章程规定了值百抽五的税率,但这是按鸦片战争前的货价所定,以后货价降低,五口货物滞销,商人利润没那么多了,自然税率也应进行调整。
理由只是理由,实际上英国人的野心远不只于此。就在英法决定实施联合作战前,英国使者曾乘军舰到天津大沽口外,与天津官员见面商谈修约事宜,就在这次商谈过程中,英使提出了十八条要求,其中除广州入城外,还包括驻公使于北京、开天津为商港、鸦片弛禁等,几乎全部超出了原定修订内容和范围。对于这样的要求,清政府自然不能答应,当时就逐条予以了否决。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不久便兵临大沽口外,在提出赔偿军费的同时,继续强迫清政府接受他们的条件。
中国成了唐僧肉,哪个妖怪看到了都想上来啃一口,大沽口外共停泊了英舰十余艘、法舰六艘、美舰三艘、俄舰一艘——仗着有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的条款,嗅觉灵敏的美国人自然不遑多让,就连刚刚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狠狠揍过的俄国也厚着脸皮凑了过来。
这已是大沽口第二次面临强敌威胁,第一次还是在鸦片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在五千多年的中国文明史里,类似的海上威胁基本上不存在,大沽的作用,只不过类似于原先的虎门炮台,对付一下海盗而已,更何况,哪一股海盗会吃了熊心豹子胆,非跑到京师门口来打劫?
经年累月不打仗的结果,导致大沽在海防上已形同虚设。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沽南北岸的炮台,全部加起来一共才两座,而且从上到下全是砖砌的,时间一长,早就风吹雨淋得不像个样子了。
炮的境遇跟炮台类似,无论放在炮台上的,还是收在军火库里的,都已锈蚀,支撑火炮的炮架、炮车因为是木质结构,更是破烂不堪。
当年直隶总督琦善对道光说没有做好防守准备,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大沽炮台打打海盗这样的小蟊贼或许还凑合,若与世界第一流的海军舰队相抗,就差得太远了。
在用琦善将英军舰队骗回广州后,道光赶紧对大沽炮台进行重建,负责经办此事的是继任直隶总督讷尔经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