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梁武帝时代的“世界蚕丝战争”
在现代社会,“经济危机”已经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尤其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来说,可以说感同身受。然而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说到危机的核心,大家都会自然而然想到美国。作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化,经济政策的改变,都会深切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无论是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还是197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甚至是2009年的次贷危机,无一不反应出这一点来。因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现实,以及美国强大的国际地位,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然而在1000多年前,世界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南北朝时代,当时的西方世界,也爆发出了一场经济危机——蚕丝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当时与西方世界八竿子打不着的中国。而现代经济危机的道理,放在古代世界也是相通的:中国政局的变化,国家出口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西方世界的经济形势,改变西方世界的政治版图。
说到这场“蚕丝危机”,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国梁朝时期,由于中国内部政局的变化,影响到了中国连接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的主要出口物品是丝绸,我们只是认为这是一种贸易,对于西方来说,这却是一个生命线。因为中国丝绸出口量的改变,引发了整个欧洲的一场经济动荡,甚至导致了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长期战争,这恐怕是同时代的中国人,不会想到的。
一
中国历朝历代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无论是纯粹的汉人政权,还是汉化后的少数民族政权,执行的都是相同的政策。这个政策简单了说,就是种地为主,做生意是补充,国家就好比一个大农庄。但这个农庄很早就与外界有联系了,最典型的就是纵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分海陆两条,先是从西汉开始,经河西走廊开辟的“丝绸之路”,稍晚一点,又开始坐船,这就是后来让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海上丝绸之路”。虽然从三国开始,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就非常发达,但古代造船技术有限,古代中国主要的贸易往来对象,是中亚、中东那些国家,所以在14世纪以前,陆路的“丝绸之路”比海上的“丝绸之路”要发达。在中国古代,历代中国王朝与国外的交往,除非涉及到国土安全以及战争,普通的贸易往来,在中国历代皇帝眼里,基本算是小事,对外贸易的几个小钱,也占不到中国古代政府“GDP”的大头。至于农庄以外的世界发生什么,那时代的中国人并不关心。
然而外面的世界,却在悄悄发生改变。
中世纪时代,整个西方世界基本是封建社会,那时候的世界各国,大部分也都是农庄,但比起中国来,可以说是又穷又小又落后,外加离得又远,相互往来不便,所以东西方贸易这类中国皇帝眼里的“小事”,在西方人眼里一直都是大事。所谓的丝绸之路,中国就好比“大批发商”,往来贸易的商旅,乃至间接贸易的西方国家,就是层层的“小商小贩”。就像今天美国股市一波动,全世界就可能“金融危机”一样,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自己不在意,对于世界尤其是西方,却常常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的丝绸、瓷器,在古代世界是最昂贵的“高科技产品”,随便一片丝绸扔出国门,都足够让西方人打破头皮。
所以从中国西汉有了丝绸之路开始,为了中国的丝绸,西方国家一直打破头皮,甚至爆发了多场战争。早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前,为了得到与中国的直接贸易权,执政罗马帝国的克拉苏(就是镇压了斯巴达克起义的那位)就曾发动了东征,企图灭亡隔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的波斯帝国,结果却被波斯打得大败。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之后,东罗马走向了强大,在东汉末年与中国建立了直接联系,这之后,虽然东汉末年战乱,三国鼎立,五胡十六国,但是中国与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却始终未断,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中国丝绸给西方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今天知道的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能够发达起来,就是拜中国所赐。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方世界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日大,那时候的西方,科技水准比中国落后太多,像纺织这类中国农村妇女都会干的活,西方人却一窍不通。当时的中国丝绸,不只是奢侈品,更是一种昂贵的高科技产品,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所以作为连接欧亚的地中海,其沿岸的国家,就是通过转手倒卖丝绸发家的。而欧洲最早的封建工商业城市,如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这些城市的所谓工商业,其实就是把引进的中国丝绸,重新抽出里面的绸线来,再印染加工,转手卖给西欧人。这种工商业,就是支撑当时地中海沿岸的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如果他们得不到中国丝绸,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地中海都要瘫痪掉。
在地中海的东面,就是赫赫有名的东罗马帝国,中国南北朝时期,也是东罗马帝国势力达到极盛的时代,东罗马帝国的强大,也同样是拜丝绸之路所赐。他们从波斯高价引进中国丝绸,再用更高的价格卖给西欧人,从中攫取大量的经济利益。东罗马帝国的东面,是著名的波斯帝国,这个帝国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老朋友了,从西汉开始就和中国历代王朝互通有无,友好往来。我们中国的历史书,称它为安息国。这个帝国横跨欧亚,一度和中国汉朝、贵霜帝国、罗马帝国并列为古代世界四大帝国。波斯的东面,就是今天中亚五国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的贵霜帝国,这个帝国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大月氏。虽然在中国历史书上,这个国家很弱,先被匈奴修理,又被班超修理,但是在中国之外,它非常强大,多次击败波斯,是当时中东的另一个大帝国。不过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中国的贸易上,波斯和贵霜帝国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是丝绸贸易的第一批中间商,几百年来通过倒卖丝绸贸易发够了横财。而从中国至西方的古代世界,也在这场丝绸贸易中,维持着彼此的利益平衡。
然而到了中国南北朝晚期时代,这个贸易平衡,却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二
公元538年,在意大利历史学家德洛奇的说法里,是“恐怖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欧洲市场上中国丝绸的价格暴涨,比起之前的一年,竟然一口气上涨了15倍,而这个上涨趋势一直在延续,呈几何基数激增。到了公元545年,欧洲市场上的丝绸价格,居然比公元537年上涨了87倍。丝绸价格的连年暴涨,对于当时欧洲经济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地中海沿岸从事丝绸加工业的工商业者纷纷破产,许多城市也因此凋零。在当时欧洲钱都不值钱了,大家纷纷抢购丝绸,用丝绸来保值,这是一场席卷欧洲的经济灾难。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丝绸少;为什么丝绸会少,因为进口得少;为什么进口得少,这就要问丝绸之路的大批发商——中国。
说丝绸危机的原因,看看这时期的中国历史就明白了。
魏晋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时代,我们说过,丝绸之路并没有因为中原的战乱而受到影响,相反一直延续着繁荣,之所以如此,其中的前提就是,连接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地区,没有遭到中国战争的影响。到了这一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早期在西汉时期,中国丝绸的主要供货方,是来自于中国的关中平原以及山东地区。五胡十六国爆发战乱后,中国虽然陷入了内战,但是由于大量的汉人逃离中原,定居在河西走廊,相继在当地建立了汉人政权,所以连接丝绸之路的主干道,长期以来并没有因为战乱而瘫痪。相反,丝绸贸易成为了西凉汉人政权收入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在后来北方几次短暂统一后,西北的丝绸贸易也一直非常繁荣。后来北魏统一北方,作为北方的国家政权,他们直接承接了丝绸之路。北魏对于丝绸贸易非常重视,从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北魏甚至出台了贸易禁令,只允许丝绸成品出口,而不允许蚕丝出口,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外国人学会养蚕织布,因此影响我们的丝绸收益。与此同时,南北朝时代,也是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时期,江南的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了。刘宋时代,开国皇帝刘裕平定了四川,恢复了汉族政权在四川的统治,因此,当时河西走廊与四川之间的贸易通道也打开了,江南地带的丝绸也可以输入到西方。这时候,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波斯国经常通过海路与中国贸易,著名的法显西行,也是通过海路回国的。所以虽然魏晋南北朝中国长期陷入战乱中,但是对世界丝绸市场的供应,中国的货源一直是稳定的。
但是在公元538年前后,事情却起了变化,变化的原因就是北魏衰败以及中国北方的分裂。
北魏的末年,北方先有六镇起义,后有葛荣起义,然后是北魏朝廷被架空,最后分裂成了东西魏国两个政权,政局的动荡,让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生了变化。北方方面,割据北方西部的,是宇文泰的西魏政权,由于常年战乱,西魏所管辖的中国关中平原以及河西走廊地区,早就陷入了贫困,特别是柔然对于河西走廊的侵扰,让这条传统的商业道路走不通了。而且就是走通了也没有用,当时的西魏经济困难,人口锐减,农业尚且不能保证,工商业遭到的打击也就更沉重,那时候的西魏为了恢复生产,甚至把许多州县合并掉。因为当时西魏境内州县的人口减少太厉害了,比如西魏的重镇歧州,原来有10万多人,到了宇文泰建立政权的早期,竟然锐减到了5000多人,宇文泰还称赞这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足见当时西魏经济困顿之深。作为直接连接丝绸之路的国家,西魏政权的这种局面,对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都影响很大。
与西魏相邻的东魏,早期受到战争的破坏比较轻,可问题在于,东魏和西魏长期战争,两个国家的边境常年隔绝,东魏的手工业品是很难运输到西魏,并且通过西魏来出口的。这样一来,原来丝绸之路的主要供货地——中国北方地区,也就基本歇菜了。
当时中国南方的梁朝政权还算繁华,但是梁朝也有梁朝的问题。梁朝和丝绸之路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河西走廊,这时候的河西走廊,控制在新崛起的吐谷浑手中,而这时期的吐谷浑,又是西魏政权的铁杆,配合西魏对梁朝进攻,可以说是“敌国”。所以,梁朝的丝绸,一般是很难通过河西走廊输出。梁朝的外贸,在当时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早在东吴孙权时期,江南地区与西方国家的海路贸易就打开了,三国时期就有波斯商人在建康居住,到了梁朝时期,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海路贸易,也到了一个非常繁华的时代。可以说,在公元537年左右,这也是中国丝绸输出西方“最靠谱”的一条路线,即从中国通过海路到达波斯,再由波斯转运到西方。从上面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中国政局的这些变故,这时期的中国,输出到西方的丝绸,比起正常的年景下降了三分之一不止。外加那个时代,造船技术有限,即使是与中国长期贸易的波斯商人,他们造船的能力也不足,主要是租赁中国的海船。众所周知的是,在当时梁朝与北方政权对峙的局面下,好一点的船只早就编入了军队,用于对北方政权的作战,如在公元537年,梁武帝萧衍大规模地征发沿海民船编入军队,扩充军力,雄心勃勃准备北伐。这不仅是对沿海老百姓的掠夺,更是对中国海上贸易的一次沉重打击,能够用于商业的船只因此大大减少,如上种种因素,中国丝绸在西方市场价格暴涨,也就不奇怪了。
在当时的中国政局下,丝绸出口的减少,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小事,反正我们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区几个丝绸贸易的钱,在政府税收里算不上重点,大不了是少了点零花钱。但是对于西方来说,丝绸出口量的减少,对他们却是毁灭性的打击,就好比今天日本一天不进口石油,就很可能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瘫痪,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欧洲人也要想办法,按照西方人的一贯本性,他们的主要办法就是打仗,其中的主角,就是此时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
这位查士丁尼,对中国人来说很陌生,但是在整个西方世界,这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在查理大帝横空出世以前,他是西方最牛的皇帝,一是这时期的东罗马帝国国力强大,二是他个人赫赫武功了得,他在位40年,向西征服了意大利,占有了北非帝国,向北打败了日耳曼帝国,向东最终击败了波斯帝国,可以说罗马帝国最顶峰时期的疆域,几乎全在他的手里恢复了。东罗马帝国也是丝绸贸易的重要中间商,他们常年以来通过从波斯进口中国丝绸,经过加工后转卖西方,谋取了大量利润,丝绸的涨价,以及输入量的减少,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东罗马。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查士丁尼,正在雄心勃勃意图扩张领土,要扩张领土就要组建强大的军队,要强大的军队,就要有钱,要钱,就要打丝绸贸易的主意,要丝绸……没有!
为什么没有丝绸,那时候的西方人理解能力有限,当时西方人认为,丝绸输入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常年和他们做丝绸贸易的波斯人搞鬼。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波斯人漫天要价,盘剥西方人,所以查士丁尼就想:为什么丝绸贸易一定要通过波斯呢,难道我就不能征服波斯,直接获得对丝绸贸易的垄断权吗?穷急生疯的查士丁尼,因此做出了发动对波斯的战争的决定。
其实在发动对波斯的战争之前,查士丁尼也曾经尝试过绕开波斯,主动和中国建立联系,他先是组建了商队,企图从波斯偷渡到中国,但被波斯人抓住后砍了。盛怒之下的查士丁尼,随即决定对波斯用兵。有的说法是,查士丁尼不但想征服波斯,更想征服中国,这个说法广泛记录于西方的一些野史里,不过以这位查士丁尼一生开疆拓土的表现看,身为战争狂人的他,就是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但是从当时的力量对比看,他如果真有这种想法,可以说是自不量力。如果他真的击败了波斯,并且一路东进,即使抛开劳师袭远这类的兵家大忌,就纯粹以军事力量对比看,和他交手的波斯,东面是已经灭亡了贵霜帝国的白匈奴,这白匈奴又是什么人呢?就是中国春秋战国历史上的“滑国”。在被秦国灭亡后,余部逃到了西域,一度是汉朝“西域都护”治下的诸侯,南北朝时期,还是柔然民族的附庸,柔然被北魏痛打的时候,白匈奴也殃及池鱼,被北魏打得稀里哗啦。然后他们西迁到中亚,这一迁就时来运转,就像之前的大月氏一样,之前在中国排不上号的他们,把强大的贵霜帝国以及波斯帝国都打得稀里哗啦。横向对比看看,连波斯人都搞不定的查士丁尼,比起此时作战水准最高的中国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这些查士丁尼是不可能知道的,事实是他果然连波斯都搞不定。公元540年,查士丁尼大举进犯波斯,结果和波斯互有胜负,双方谁都不能彻底击败谁。战局转入了相持,而因为中国丝绸价格的持续走高,以及西方经济危机的加剧,查士丁尼最后实在无法坚持打仗了。尤其是东罗马帝国西面的泰尔、佩鲁特等城市,本身就是靠着加工丝绸业为生的,一打仗,丝绸贸易干脆瘫痪了,老百姓没饭吃,纷纷起来造反。查士丁尼再也无法支撑了,在大臣们的劝说下,他不得不接受了波斯苛刻的停战条件,按照波斯人制定的价格进口丝绸,在这些年里,波斯人趁火打劫,大肆抬高丝绸价格,给整个西方的经济都带来了沉重打击。
查士丁尼虽然人比较疯狂,但作为欧洲历史上的著名君王,他还是很有头脑的,至少很懂自力更生的原则,不就是买不到丝绸吗,我自己造还不行。可是当时全欧洲都没人会造丝绸,查士丁尼想到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开始面向整个东罗马帝国乃至周边国家悬赏,征募会造丝绸的人才,一直到了公元543年,有两个来自印度的和尚求见,这是两个曾经去过中国的和尚,他们承诺,只要查士丁尼肯出钱,他们愿意去中国偷学造丝绸的办法。然后,他们在查士丁尼的资助下来到了梁朝,这时候正是梁武帝大肆崇佛的时期,对僧侣非常尊崇,两个印度和尚一面传教,一面学习纺织,并且用竹竿偷藏了蚕种带出了中国。他们回到东罗马的时间,是公元552年,这是一个对西方人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年头。从此开始,丝绸不再是中国的专利,西方人学会了养蚕。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也从此一度成为了欧洲的纺织中心。后来,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君士坦丁堡的一些纺织工匠被带到了意大利,意大利也就因此成了西欧的纺织中心。
中国丝绸纺织的西传,是促进整个西方文明的大事,不过中国对于世界丝绸业的垄断地位,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因为欧洲人虽然学会了纺织,但是无论纺织技术还是丝绸质量,依然远远不能和中国人相比。事实上,欧洲本土制造的丝绸,只能满足中层老百姓,贵族们的丝绸,还是只认中国产品。但是梁武帝萧衍或许想不到,他的一个爱好,竟然会改变整个西方的经济历史,促成了东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西方纺织业的大兴,这只能说是“蝴蝶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