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时期 近世对传说时期的认识

唐宋一些学者提出了对近世学者探索古代传说时期深有影响的说法,如唐刘知几的《史通》对许多古事提出质疑,宋刘恕以至清人崔述,都对三皇、五帝、十纪之说予以澄清。近世承此疑辨精神及西方史学知识,遂对古史传说提出新的认识。如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第一篇为《上古茫昧无稽考》,以为战国诸子借托古改制,臆造古史。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的第一章把三皇五帝称为由“上古神话”构成的“传疑时代”,故对三王、五帝、九皇及盘古、三皇、十纪等说,一律目为抵牾不足信。其后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第一册唐虞以前也标为“传疑时代”,谓“三皇之说盖起于道家理想之世之具体化”。又以《三皇五帝说探源》畅其说,与缪氏讨论的蒙文通以为三皇五帝本神而非人,三皇说本于“三一”,五帝说由于“五运”,出战国及秦世。

顾颉刚先生《古史辨》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以为“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西周所知最早的神是禹,以后层累地递增尧、舜、黄帝、神农、伏羲、天皇、地皇、秦皇于前,至三国徐整而有最前的盘古。对战国末期整理编定的那套古帝世系,则以为商、周原只认本族出于上帝,与他族无关,太皞、颛顼等亦为不同各族宗祖神;到战国时小国被并吞,逐渐归于统一,有人起而把各国祖先神灵“横的系统”改成“纵的系统”,“地图变成年表”,编为黄帝一系子孙,于是原来各不相干的各族传说的祖先群神,汇集而成统一的古史体系。

接着有人根据民族分布地域不同来区分古史传说的几个大系统。如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分西方之夏、东方之夷,另有南方之苗。蒙文通《古史甄微》则分为海岱民族、河洛民族、江汉民族,表现为邹鲁、晋、楚三方各本于民情而传说各异。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则分东系民族、西系民族,各产生神话传说,称美本族神而诋毁对方神。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分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三者交互关系构成古史的进展。

亦有试图用社会发展观点比照考古文化知识进行认识者,于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与冒牌者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当时出现下列诸异说:盘古及有巢、燧人、女娲等为旧石器时代,五帝为新石器时代;神农以上为原始共产社会,神农至陶唐为村落共产社会;五帝为初期封建国家,唐、虞为次期封建国家;黄帝为图腾社会,唐、虞为原始共产主义的生产方法时代,夏为亚细亚生产方法时代;唐、虞到夏由新石器时代进至铜器时代,夏为封建制的开始等。此诸说目的在企图论证中国不适用社会发展史,否认中国有奴隶制,从而歪曲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

郭沫若于1929年撰《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正确地论证了中国古代社会不能外于社会发展通则,确存在着由原始公社制转化而来的奴隶社会,认为“商代和商代以前都是原始共产社会”。即“黄帝以来和三代祖先诞生传说……是一个野合杂交时代……保存着一些氏族社会的影子”。反对“据古代神话传说以为正史”。1930年写《夏禹的问题》,以为“禹当是夏族传说中的神人”。到1952年写《奴隶制时代》,改定“夏、殷、周三代的生产方式只能是奴隶制度”,而夏以前原始社会为传说时代。

吕振羽则直接迎击20世纪30年代社会史论战中托派、新生命派谬说,于1933年撰《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法则的共同性,论定尧、舜、禹时代为中国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的完成时期,启的时代为由父系代替母系一大变革时期,进入国家以前的夏、商两大部落联盟的地理分布情况和发展过程,大致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的分布地区和发展线索基本相近。

周谷城1940年撰《中国政治史》,阐述了古代氏族的概况,指出“自传说的黄帝、尧、舜、禹以至商汤及周文王、武王,其间的经过,都可说是氏族联合之过程。……黄帝……联合氏族首长而进行氏族的联合。……其次唐尧据说曾以文德联合氏族”。

范文澜1941年撰《中国通史简编》,认为传说时期始于黄帝时。黄帝族自西土来,联合羌炎族对抗蛮族;尧、舜、禹组织黄帝族为主、羌炎族为辅的部落大联盟,时当氏族公社末期。1954年修订本增述了有关黄帝、颛顼、帝喾诸族成立大部落事。

翦伯赞1943年成《中国史论集》,以为甘肃史前文化是夏族的文化,夏族分东西二部,东夏有仰韶时期以前遗存,仰韶后其族中许多氏族为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主人,其新石器晚期当夏桀时代。并说伏羲、神农以至尧、舜,为中国历史上的蒙昧时期以至野蛮中期时代,而黄帝、颛顼、帝喾、挚、禹、皋、陶、益等,依次两两成对,递相为母系氏族社会的二头军事酋长。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则说:“唐尧、虞舜和夏禹全是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有名人物……他们已接近文明时代的边缘、阶级社会的边缘了。……部落不再由选举产生,世袭的国王出现了,禹在这方面是个关键性人物。”

各家体会理解不同,对传说时期所得认识亦不同,正说明它尚在探索中。研究传说时期主要应按不同时期的不同传说材料,区别其初起、后起,辨析其真、伪,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正确运用民族学、考古学研究成果,来稽考其递嬗增益演变之迹,才可对传说时期得到较近真的认识。

(刘起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