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张良的故事谈起 历史该怎么读?——实例示范
北京颐和园长廊彩绘《圯上纳履》
前面谈了那么多如何学历史的方法,各位一定会有疑问:“道理说得很好,但为何我实际读历史书时,还是看不出门道在哪里呢?”
历史学不讲空话,下面我就先从“圯上纳履”的故事开始。
有许多人听到这里,一定会说:“圯上纳履?这不就是张良帮老人家穿鞋子的故事吗?我从小就听过了。”
那么请问你,“圯上纳履”的故事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张良是汉高祖刘邦时智慧的代表,老人家叫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当然也是智慧的代表。这两个人相遇的故事,自然也是一个智慧的故事。既然是一个智慧的故事,它里面必然隐藏了某些被两千多年来无数聪明才智之士所传颂所喜爱的道理。
我讲这些想表达什么呢?就是告诉各位,张良的故事绝对不是只为了告诉你,对老人家要有礼貌和约会不要迟到。如果张良的这个故事,目的只是为了告诉你这两点,那我必须说,这个故事所含的智慧也未免太浅薄了。
中国人的智慧没有这么浅薄,从这个故事我将带各位来认识什么叫作历史中的智慧,什么叫作中国人的智慧。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故事的开头是这样说的: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张良曾经在有空闲的时候,从容漫步游览在下邳的桥上。”太史公将人、事、地、物写得如此详细是有意义的,历史上任何东西都不能脱离时空脉络,更不能脱离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我们读这段话的时候必然要追问,此时的张良处在他一生之中什么样的时间点呢?
各位要注意,就在张良从容步游下邳圯上的这一刻之前,刚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秦始皇是天下的皇帝,是当时中国人已知文明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张良为什么要去刺杀秦始皇?那一年张良才二十岁左右啊,跟今天许多大学生是一样的岁数。
张良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这要从他的家庭背景说起,张良出身于韩国的宰相世家,祖父和父亲曾经担任五代韩王的宰相。各位想一想,在那个时代父子做过五代韩王的宰相,那家中能够有钱到什么地步!
简单地说,张良是当时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如果按照他原本应有的人生轨迹,他应该能够一生安享荣华富贵,并在适当时机接续他父祖的事业,成为下一任韩国的宰相。
张良像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年轻时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局,那就是秦国灭了韩国。
虽然韩国亡了,但秦国并没有没收张家的财产。对张良来说,他还是可以靠父祖累积下来十辈子也吃不完的财富,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但当时身为热血青年的他,就在国家灭亡的那一刻,立下了一个心愿:他要灭亡秦国,为韩国报仇。
各位要想一想,张良如果不这么做,一样可以安享荣华富贵终生,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秦国是当时天下第一强国,拥有万里江山、百万雄兵,名臣良将不计其数,始皇更是不世出的雄主。张良无兵无将,就凭着赤手空拳,居然想灭秦,难道是傻了还是疯了吗?
不,张良既不傻,他也没有疯。他只是觉得张家世世代代的富贵都从韩国而来,韩国灭亡了,别人可以无动于衷,但张良不能无动于衷。如果连世受国恩的张家,在国家灭亡时都装作没事一般,那他又怎么对得起韩国对他的恩惠?于是他当下就决定,他要散尽家财来求取刺客,要杀了秦始皇为韩国报仇。
最后张良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当然如同各位熟知的结局,这个刺杀行动是失败的。张良雇用大力士攻击秦始皇的车队,但丢出去的大铁锤误中副车,秦始皇安然无恙。暴怒的秦始皇下令捉拿刺客,结果张良居然逃过了一劫,跑到了下邳。
张良为何能够死里逃生?我个人的推测,应该跟张良的长相有关。太史公曾经看过张良的画像,他表示张良的长相犹如“妇人好女”。好女就是美女,男人长得像女人不稀奇,但长得像美女那就很稀奇了。所以我猜想当时缉捕的官兵,大概一百个人里面就算抓了九十九个,都觉得这个娇弱的年轻人绝不可能是刺客,因此张良逃过了一劫。
按照常理推论,一个人在做完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全天下都在通缉他的时候,通常都会惊恐不安,草木皆兵,躲在家中或友人的庇护下不敢出来。结果在这一刻,各位看看他的神态,居然是在大街上“从容步游”!这孩子绝非常人,由此可见一斑。
他“绝非常人”之处在哪里呢?在他的“胆”。没有胆的人,怎么敢去刺杀秦始皇呢?但这时胆气过人的他,现在已是家财散尽,刺杀也失败了,已经一无所有。此时的张良,想必不会在思考晚餐该吃什么,而是在思索他的下一步该怎么办。
刺杀秦始皇的行动已经失败了,他的家财已经散尽了,他现在没有钱也没有力量了。但张良仍不愿意放弃他的志向,他还想为韩国报仇,那么下一步他该怎么办?
我们读这段文字,除了看张良处变不惊的胆气,最重要的是想这一刻他在思索什么。我要各位做的就是这件事,前面教各位,吕祖谦怎么读历史,左宗棠怎么读历史,现在就把那个方法用上。
这一刻,请把书合起来。想象你就是张良,你该怎么办?
好,我们现在想过了之后,再把书打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