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疗养院没有顾蓁想象中的大,占地应该不到三百平米。

不过里面待的都是对华国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和军属。

江玉沉的奶奶刘惠茹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女性,书香门第出身,为了救国救民奔走,常常跟着部队做演讲、搞宣传,后来大儿子江明毅在战争期间身亡她悲伤过度,身体不大好,便退下来照顾大孙子江玉照,接着照顾江明德和梁静生的两男一女。

这些事迹顾蓁在中学时就听同学谈论过,整个江家除了江玉婷基因突变格外蠢笨都没有孬种,有时忍不住怀疑是不是生产时抱错了。

不过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梁主任怀江玉婷时北方已经算是比较稳定了,医院里有那么多医生护士,不大可能出岔子。

她满怀崇敬地跟着江玉沉来到他奶奶待的病房。

打开门便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正背对着他们浇花,和煦的阳光撒在她身上,银丝仿佛在发光,还没看到人长什么样就有一种天然的慈暖之感。

江玉沉:“奶奶,我回来了。”

老人听到声音转过身,看到来人笑起来。

面容跟顾蓁想象中的一样温和慈祥,时光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都显得格外美好。

“阿衍,你回来啦!”

顾蓁一愣。

江玉沉却是已经习惯了,嘴角上扬,露出一个与他截然不符的爽朗笑容。

“是啊,回来了,我转业到运输队工作,以后可以常来看您了。”

刘惠茹听了这话欣喜万分:“那感情好,等我好了就回来住,给你弄点好吃的。”

很快他她注意到‘大孙子’身边抱着孩子愣愣地看着自己的女人,高兴又惊讶。

“阿衍,这是你媳妇儿?你什么时候结婚了?”

江玉沉江水果点心放在柜子上,边搀扶着她的胳膊往冰床的方向走边说:“是阿沉的媳妇,您忘了阿沉中学时喜欢一个女孩,这位就是。”

刘惠茹想了想,似乎想起来了,笑眯眯地说:“对,我想起来了,姓顾,其叶蓁蓁的蓁,我没记错吧!”

“没错,您记性真好。”

“那是,长得真好,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姑娘,我们家阿沉从小眼光就好。”

江玉沉笑着点头认同。

顾蓁从怔愣中回过神来,脸上发烫,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没想到老人家知道自己的名字,想来江玉沉应该没少提起过。

只是她把江玉沉认错成江玉衍,江玉沉还这么配合,一副习惯了的样子……

难道是江玉衍去世对老人造成的刺激太大,精神方面出了问题?

总之这样的场面让人看了十分心酸,虽然祖孙俩脸上都带着笑容。

顾蓁也十分配合地叫了声奶奶。

刘惠茹听了很是高兴,摸了摸手腕,什么也没摸到。

“阿衍,你们回去以后跟小静说一声让她把我的那个镯子找出来给阿蓁。”

长辈送的改口礼物顾蓁自然不会推辞,大大方方地笑着说谢谢。

刘惠茹的注意力很快到小乐乐身上,乐乐眨了眨乌溜溜的大眼睛,似乎感觉到了老人的善意,一点也不认生地伸手要抱。

刘惠茹把她抱过来,摸了摸粉嘟嘟的小脸边好孩子好孩子地说个不停,忙着逗孩子没再理会两个大人。

逗了一会儿,她把乐乐的尿布扯开看了一眼,高兴不已,喃喃自语:“是女娃,是女娃,我们阿沉有福气,女娃好呀……”

江玉沉依旧配合道:“是啊,阿沉有福气,女娃最好了。”

刘惠茹点头,很快又说:“男娃也好,我都喜欢,只是……”

她没有说完,很快转移了话题:“阿沉呢?怎么没跟阿蓁一起来?”

“阿沉去读书了,顾蓁是大学生,阿沉要多读点书不然跟她没话聊。”

“那小子从小不爱读书,现在结了婚当了爹总算懂事了,知道读书的好处了,肚里头墨水少追阿蓁这样好看又聪明的姑娘可不容易。”

“阿衍,阿沉都有了媳妇孩子了,你也要抓紧一点。”

“我知道,等找到喜欢的姑娘立马就把人娶回家给你看。”

“……那程家那个姑娘怎么办?”

“我们都不喜欢彼此,婚事吹了。”

“也好,你们的后半辈子还很长,跟不喜欢的人凑到一起日子肯定过得不开心。”

顾蓁的目光默默在祖孙之间来回逡巡,暗叹了口气。

她能猜出老人看到乐乐是女孩这么高兴的原因,无非就是不用上战场,不用拿命保家卫国。

代入自己要是乐乐出了什么事也会崩溃,更别提老人经历过儿子和两个孙子的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以至于都不太敢要男孩。

两人陪着聊了许久,直到老人有些疲累了才告别离开。

出了医院后顾蓁瞥了一眼身侧的人,抿了抿唇,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似乎感觉到她的想法,江玉沉低声说:“奶奶。今天很高兴,笑得比以前要多,她很喜欢你和乐乐。”

顾蓁从善如流地接过话:“那我以后没事常常带乐乐过来看望她老人家,我也很喜欢她,就像我家老太太一样慈祥。”

“谢谢!”

“不客气,跟奶奶聊天很开心。”

顾蓁不是跟他客套,而是真的喜欢跟老人聊天。

很多老人年纪越大阅历广生活经验丰富,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说话做事都有年轻人值得学习的地方,自家农村老太太是这样,见识过大场面的德高望重的刘惠茹女士更是如此。

她自己的情况也是老人缘比父母缘要强很多,前世的母亲携女上位失败,得到两百万就再也没管过她,老爷子也不允许她接近,父亲就别提了,纯纯的纨绔浪.荡子弟一个,到处播种,私生子女就有三个,背地里打掉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这一世要好不少,虽然生在农村,但老太太是个聪明人,爹勤劳踏实,没什么破烂事,十分敬重老太太,对自己这个闺女不错。只是他太忙了,忙着种地干活,每天天蒙蒙亮就扛着锄头出了门,太阳下山了才回来,跟子女相处时间不多,三个哥哥还能带着一起干活,在学校读书的女儿每天只有晚饭才能碰面。

她娘听名字就知道是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出来的,招娣招娣,都是为了招的男娃,在这种家庭出来的村里姑娘大字不识几个,自我意识觉醒的后天环境不足,也学了王家那套重男轻女的路数。不过有老太太这个厉害的婆婆在上头压着,丈夫也不是个软弱的耙耳朵,做不出实质性地打压顾蓁的事。

母女之间的隔阂除了顾蓁是个不值钱的丫头片子,老太太对偏心这个丫头片子外,主要还是她曾经告过一次状。

顾蓁也是没有办法,平时拿点东西回娘家还没什么,那会正在闹饥荒,地里的粮食减产还要供应城里,全国上下有好多人被活活饿死。

因为知道这段历史她在城里读书回来谎称外面局势紧张,有人私下偷偷收购粮食,老太太听了之后立马把大部份的嫁妆和钱财让儿子孙子们到黑市上换成粮食存在地窖里。

存粮比饥荒爆发早了三个多月,自家偷偷存了粮食后反映给村长和支书让他们动员村里人做好准备,听得进去的人家存了粮食大多活下来了,听不见去的人家死了好多人都没力气挖坑埋人。

王家就是第二种情况,没了粮食到顾家来借,老太太不答应,王招娣不忍心爹娘、弟弟和侄子挨饿就想在夜里偷粮食,不巧被起床上厕所的顾蓁撞上了。

顾蓁知道告状会给本就淡漠的母女关系雪上加霜,但自己的人命比不怎么待见她的外婆家重要太多了,于是没有丝毫避讳直接把老太太和爹叫起来,老太太气急了让儿子把儿媳妇送回王家去。

当时就算是城里的闺女嫁出去了被送回娘家被认为不光彩,更别提村里,闲言碎语唾沫星子能把人淹死。

王招娣跪地哀求半夜,各种发誓才留下,这事之后她越发沉默,看着顾蓁的目光多少带点恨意。

顾蓁也能理解,因为这事她在一家人面前被狠狠地下了面子,狼狈不已,还差点被送回了娘家,免不了会恨上自己这个爱告状的漏风小棉袄。

再加上老太太管她管得更严,安排的活也重了,对顾蓁更加好了,还当着所有人的面说有个拎不清的儿媳妇稍不注意能把一家子人害死,就算没害死人,以后的日子一眼就能望到头,只能地里刨食。只有家里有人能出头,一家子才能跟着过得更好,要求全家咬紧牙关供顾蓁读书。

除了娘家里人都感谢她打听到消息救了一家人,顾蓁也承了他们供她读书的情,每年农闲会给哥哥们介绍临时工作,让他们赚点钱,在外面长点见识。

特殊时期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生意半点不敢沾,就怕扣上走.资的帽子,也没法带着一家人过上富足的生活,只能等以后改革开放政策放宽。

这样想来父母缘不好也没什么,她老人缘很好,基本都是生命中的贵人,这样的贵人很多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