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力度加重
因为最近蒋中正要回国,陶竹进家门的时候,正看见王雪平带着其他阿姨们打扫房间,插花装饰环境什么的,忙的脚不沾地。
晚上吃过饭他们还要继续忙,王雪平让陶竹回屋写作业,她这边结束不会太早,让她写完早点睡觉。
因为还有周末一整天,所以陶竹本来计划写到十点就先睡,但十点躺在床上她却莫名其妙一点都不觉得困,大脑活跃的都让她觉得有点头晕。
既然睡不着,她干脆坐起来继续写数学同步练习,写着写着就忘了时间,一直写到王雪平那边忙完。
王雪平起先怕吵醒她,蹑手蹑脚地开门,看到房间灯还亮着她愣了一下,本以为是陶竹忘了关,没想到她还没睡:“你怎么还在做作业?”
陶竹听见她的声音才看时间,竟然都十二点多了,她把正在做的题写完,合上本子叹了声气:“唉,根本不困。”
她这一下午都没回来,王雪平以为她是一直在公司,问道:“是在集团公司里看到什么新奇的事了,兴奋的睡不着?”
“不是。”陶竹好半天才想通她今晚为什么这么兴奋,“是因为我喝了杯咖啡。”
一边说着咖啡有多苦多贵,陶竹一边上了床,母女有来有往说上夜话。
因为正好下午跟邹紫若他们提到了她父亲,陶竹想起陶九好久没跟联系她了,就随口问:“我爸去新疆了,什么时候回来一次啊?”
“他们那边新产业,正是忙的时候。”王雪平说,“你寒假过去找他都比他回来的希望大。”
“啊?”这事儿完全不在陶竹的计划内,她已经把寒假都规划好了,“我跟奶奶说了,北京这边的学校不允许补课,所以我一放寒假就回去看她跟爷爷,而且也都跟程果说好了。”
王雪平:“说到程果,那小姑娘学习怎么样?”
“可好了。一直是他们年级前十,没掉出去过。”陶竹的语气里带着羡慕,“她以后想考北京,我俩约好了明年夏天北京见。”
王雪平离开繁春之后对那边的人和事了解的就不多了,除非是闹到很大的事,她才会有印象,听到陶竹这么说,她欣慰的同时也不禁感慨:“这小姑娘……唉,去到哪找对象都不容易。”
陶竹知道王雪平为什么会这样说,这一句话,把她拉回到从前,人生中某个惊悚时刻。
那个男人叫张志强,是个老师。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陶竹才小学六年级,那时候程果初一。
他是繁春当地人,因为教书教得好,评上特级教师,一路从繁春升到锦城,一家人在锦城买了房,每年只有寒暑假会回来。
程果的父母也在锦城打工,人回不来,托张志强给程果带了些东西,那时候陶竹太小了,所有消息都是从长辈那里听来的。他们说张老师人特别好,不仅给果果带了吃的,还免费帮她补课。
可是陶竹却觉得程果不开心,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消沉。
小学生陶竹以为初中生程果学的太辛苦,拿了雪糕去找她,劝道:“既然学的这么不开心,就别学了。”
程果慢吞吞地撕雪糕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行,张老师说了,必须得先把课学完,不然女孩子逻辑能力不行,只在学校里听老师讲,我跟不上。”
那时候,程果还没发现,她被PUA了,她只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只有张志强愿意帮她,她必须要抓住张志强这根救命稻草。
陶竹劝不动,只能常去陪她,让果果抱着她哭。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蒋俞白到陶竹家的那个暑假。
那时程果面对张志强已经不再是一个只会哭的女孩,她会骂人,会发脾气,会跟陶竹吐槽:“那傻/逼没有自己没有腿吗?为什么总要看我的腿?”
只要一跟张老师有关的事,程果就前言不搭后语,那几年陶竹习惯了,知道问也问不出什么,只需要跟着同仇敌忾:“就是就是。”
一看见身上有猪味的程果就躲老远的蒋俞白听到这句话之后朝她们走过来,坐在台阶上聊天的程果和陶竹一抬头,都被吓了一跳。
他逆着光,看不清五官,只能感受到周身有种不容侵犯的冷淡。
等她们的目光适应了光线,才看到他面无表情的脸,严肃到可怕。
“那老师除了看你腿,还让你干嘛了?”蒋俞白问。
程果跟蒋俞白没怎么说过话,他俩唯一的交集就是蒋俞白去程果家找过欺负陶竹的男生,他冷不丁跟她说话,态度还这么强硬,让她根本不敢回答。
不管陶竹在旁边怎么劝,结果都和之前一样,程果只说什么都没有。
当时蒋俞白什么都没说,但第二天上午程果在补课不让人打扰的时候,蒋俞白非逼着陶竹带他去找程果。
陶竹一路上小声埋怨,直到她看见了那一幕——
张志强从椅背后面抱着程果,一手按在程果胸上揉,另一只手拿着她的笔,在她的本子上勾错题。
他们的脸贴的很近,几乎是挨在一起的,张志强呼出来的鼻息都能打在程果脸上。
“这种送分题,拿不到分就不用想着考大学了,你怎么还会错?”光听张志强说出来的话犹如严师,让人根本想不到他脸上陶醉的表情有多令人恶心,他在她的本上划了一道叉,握着她胸的手力度加重,是种冠冕堂皇的惩罚。
程果不敢反抗,眼圈红红的,微弱地喊了声“疼”。
视线再往下,张志强的裤子只穿了一半。
那是陶竹第一次看见那东西,紫红色上爬满蠕动的青虫,吓到她失声,僵在原地。
作者有话要说:犹豫过要不要写果果的情节,可能会被举报,但这在农村其实不是个例,就先留着吧,要求我删的时候再删。
繁春的背景是四线城市,家里只有老人带孩子,所以性方面的教育非常保守,请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批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