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暴政的终结 二、终于把董卓杀了
看到董卓一次次躲过暗杀,有一个人心急如焚,他就是王允。
王允此时五十五岁,作为政治家是一个成熟的年龄,作为暗杀行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也许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赖以引为同志的何他们被杀的杀、关的关、逃的逃,王允觉得再挑战董卓几乎已不太可能。
难道就让这个恶人继续逍遥地活下去,继续危害国家社稷?王允心里充满了仇恨,心绪难平。环顾左右,能帮上忙的也就是杨彪、荀爽、黄琬等人,但他们年龄普遍偏大,黄琬、杨彪虽比自己小几岁,也超过了五十岁,荀爽比自己年龄还大。搞政治还可以,搞暗杀没有经验。勉强能帮上自己的,只有在尚书台供职的士孙端。
其实,士人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此时深得董卓的信任,可以经常出入太师府面见董卓,这个人就是蔡邕。但一提起他,王允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个蔡邕,曾经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是士林中的一员,自从来到董卓身边,立即变了个人似的,极尽讨好、奉承之能事。董卓当太师,就是蔡邕带头倡议的。
王允对蔡邕的成见还可以追溯到二人许多年前在胡广府里共事的时候。王允曾是胡广的首席幕僚,蔡邕是胡广的得意弟子,二人一起共事,互相知根知底,但关系却很一般,这与他们的性格有关。王允好激动,蔡邕好沉静;王允路见不平一声吼,蔡邕唯唯诺诺明哲保身。王允有点看不惯蔡邕。
现在,王允和蔡邕虽然都深受董卓的信任,但在王允看来,这有本质的区别。自己是卧薪尝胆,等待时机消灭董卓,而蔡邕是结结实实的士林败类,已经完全沦为董卓的走狗。所以,图谋董卓的事,不仅不能跟蔡邕商量,还要提防着他才行。
就在王允冥思苦想不得要领之际,一个人进入他的视线,他的同乡李肃。
李肃也是并州人。现在,像他们一样在长安的并州人还有不少,当年丁原手下人多势众
但他们来了以后却感到很失落,与凉州军相比,并州军得不到重视。以李肃为例,不仅在并州军倒戈事件中立了大功,而且还协助凉州军与关东联军作战,在抗拒孙坚的战斗中卓有战功。但是,他的职务升得很慢,勉强当了个大校师长(骑都尉),不仅与董家的弟兄子侄不能比,与凉州军系统的牛辅、李、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相比,也差得远。
李肃如此,并州军的领头人吕布也好不到哪去,他为董卓立下的功劳更大,职务仅比李肃高半格,是个准将(中郎将)。并州军其他人的情况可想而知。
因为同乡的关系,李肃和王允有了一定交往,言谈间常流露出来不满和牢骚。王允脑海中灵光一闪:难道这是个机会?
王允不露声色地加紧了与李肃的往来,通过李肃又联络上了吕布,大家都是老乡,搞个同乡会什么的,一块吃吃饭、郊游郊游,总还不至过于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来二去,他们越说越投机,越说越能说到一块。
他们谈论的中心议题是:董卓太不够意思,太对不起并州的弟兄们了,大家舍生忘死、背井离乡跟随董卓到长安来,头上顶着忘恩负义、卖主求荣的骂名,为董卓的事业出生入死、玩命打拼,到头来得到的却是如此不公。
说心里话,王允对吕布的为人也看不上,光是卖主求荣这一条,王允就能鄙视他一辈子。但现在为了反董大业,王允也跟吕布套上了近乎,随声附和,添油加醋,有时还会编一些不利于董卓和吕布团结的小道消息,让吕布越想越恨,越想越觉得跟董卓这一步棋走错了。
偏偏这个时候,董卓跟吕布之间又发生了两件小插曲,加速了吕布反董的步伐。
对这两件事陈寿和范晔的记载均相同。
一件是:董卓这个人性格急躁,冲动起来不计后果。有次因为一件小事对吕布不满意,拔出手戟(一种防身的短兵器)就朝吕布掷去,幸亏吕布身手好,躲过了,不然就没命了。事后吕布主动承认错误,董卓的气也消了,对董卓来说这事可能就过去了,对于吕布,心有余悸之下又增添了许多新的不满(由是阴怨卓)。
另一件是:吕布可以经常出入董卓的内室(中),一来二去跟一个侍婢私通上了,吕布怕这个事最终被董卓发现,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这是正史对这两件事的全部记载,没有更多的细节了。至于把这两件事合并成一件,并且指明了事发地点(如凤仪亭)和当事人姓名(如貂禅),那就纯粹是虚构了。关于这方面的考据文章有很多,在此就不予赘述了。
反正几种因素一综合,王允居然把吕布成功策反,答应除掉董卓!
董卓撤回长安后,老将朱俊被任命为河南尹,留守洛阳一带。朱俊马上打出反董大旗,与关东联军相呼应,陶谦表奏朱俊为车骑将军,还给朱俊增援了三千人马。
陶谦支持朱俊可以理解,但他不该没事找事,明知车骑将军已经有主了,即联军总指挥袁绍,还要表奏朱俊,这不是让袁绍难堪吗?这笔账袁绍先给他记下了,日后有翻脸的时候。
为了对抗朱俊,董卓派牛辅驻扎在陕县,派李、郭汜等人率主力数万人征讨朱俊。朱俊实力不够,被击败。
凉州军团主力此时东进,给王允、吕布消灭董卓创造了机会。
据王粲的《英雄记》记载,吕布刺杀董卓的这一天是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当天,生病很长时间的献帝刘协大病初愈,按照制度这也是一件大事,刘协将在长安的未央殿接见文武百官,董卓穿着朝服,乘车前往。董卓有很多特权,他的车子可以一直到达殿门外,但他还嫌不够安全,沿路布置了很多警卫,夹道布岗,一边是步兵,一边是骑兵,搞得密不透风,无泄可击。
但这次再严密的保卫措施也将不堪一击,因为负责董卓保卫工作的是中郎将吕布。吕布已事先布置好,让李肃带着壮士秦谊、陈卫(《九州春秋》说还有一个人叫李黑)等十几个人混在卫士中间。董卓的车子一进宫门,李肃手疾眼快,举戟刺向董卓前胸!
这一下来得太突然了,董卓身手再好,也来不及反应,加上董卓在车上,不好腾挪,这一戟就给刺上了。没料到董卓朝服之内穿着铁甲,戟没有刺进去,戟锋滑了下来,只刺伤了董卓的手臂。董卓从车上一头栽下。
董卓大喊:“吕布快来!”
吕布其实就在他身后,手里拿的不是兵器,而是不知从何而来的一份圣旨。
吕布高声宣布:“奉皇帝诏书,在此处决逆臣!”然后他抄起铁矛,直刺董卓。
董卓在临死前一刻还在大骂:“狗东西,好大的胆子(庸狗,敢如是邪)?!”
董卓的随行亲信田仪等人想上来营救,吕布手起矛落又杀了三个人。吕布宣布:“诏书指定只诛杀董贼一个人,与其他人一概无关。”于是没有人再反抗了。
被范晔评论为罪恶滔天、冒犯天、地、人的常道,被陈寿评论为凶狠残忍、暴虐不仁的
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压抑已久的人们终于扬眉吐气,大家载歌载舞,举行了盛大的狂欢。有人卖掉了珠宝手饰和漂亮衣服,换来酒肉进行庆贺。长安城大小街道上都是人,一片欢乐。
董卓的弟弟董、侄子董璜以及留在坞的全体董氏家族成员均被诛杀,董卓的尸体被拖到长安城的市场上示众,首级已被吕布剁下来拿走了。董卓的尸体搞完展览后,又被人焚烧。袁家的门生故吏还觉得不解恨,他们看着残渣烧成灰烬,然后扬撒在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