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致命的背叛 六、迟来的任命
现在,让我们检讨一下兴平元年(194年)下半年到兴平二年(195年)夏天曹操的军事行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曹操率军纵横驰骋于兖州大地,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与刚从徐州回师时的情形判若两人。
首先是曹操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他没有惊惶失措,而是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固守战略要地,寻找机会,发动反击。
其次是袁绍的支持,由于袁军在黄河北岸的行动,动摇了吕布固守濮阳的决心,在军粮匮乏、远离友军的情况下,吕布决定向南运动,进入了他不擅长作战的河湖交叉的济阴郡、山阳郡一带,给曹操取胜创造了条件。
再者,是对手接二连三的失误。在整个战役中,张邈作为吕布的友军,应该明白唇齿相依的道理,但他迟迟没有具体的军事行动,在与吕布的配合上态度消极,吕布被赶走,他也无法在陈留郡再呆下去。
还有一个内在的原因,就是曹军的逐渐成熟。曹操手下的将领经过两次徐州之战以及与袁术之战而逐渐成长起来,曹军从最早的硬冲硬打、常吃败仗,到现在声东击西、游刃有余,对战场形势的把控能力已有新的跃升。此战役期间,曹仁、乐进、于禁、李典、程昱等人均有率军独立作战的记载,曹军由最初独立的一支军事力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呼应、配合作战的集团军。
吕布、陈宫被赶走,张邈、张超被杀,兖州八郡国重新回到曹操手中。这一年的十月,献帝下诏,正式任命曹操为兖州牧,曹操终于拥有了合法身份,这是他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这是一份迟来的任命,当曹操派王比历尽千辛万苦前往长安进贡的时候,就是想得到这样的确认,用自己对皇室的忠心换来一份肯定。但长安的“三人小组”对曹操没有好感,在他们眼里曹操比袁术、刘表、陶谦差得远,尽管丁冲、钟繇等人从中斡旋,但曹操也只得到了几句冠冕堂皇的慰问而已。
现在,曹操靠自己的实力打败了袁术,消灭了陶谦,打跑了吕布,统一了整个兖州,终于赢得了长安朝廷的重视,主动送来了任命。
《曹操集》中收录有《领兖州牧表》,是曹操接受兖州牧后的谢表。在这份上表中,曹操回顾了爷爷曹腾、父亲曹嵩以及自己深受皇恩的情况,表示自己将效忠帝室,继续努力进取。在《太平御览》一书中还保存了曹操以兖州牧的身份向献帝进贡的记载,他进的贡大体上都是兖州当地的土特产,如山阳郡特产的美梨二箱,以及一种青黑色的枣二箱。
在很多人心目中,曹操是汉室的奸臣,但最少到现在,曹操的内心对汉室都是充满敬意的。即使在以后的岁月里,曹操也很少说汉室的坏话,相较于同时期的那些空发议论的人,曹操对汉室的贡献更大,相对于袁术、袁绍这样对当今天子充满敌视的人来说,曹操似乎更应该受到尊敬。
在张邈、陈宫叛乱中,兖州有很多官民跟随他们背叛了曹操,曹操重新取得兖州后,很多人心存不安,不知道曹操会不会追究。针对这种心理,曹操通过重用毕谌让他们打消了顾虑。
如前所述,毕谌因为母亲等人被叛军扣留离开了曹操,与曹操话别时还流了泪,毕谌表示决不会依附吕布,但他一离开曹操,就投靠了吕布。吕布失败后,毕谌被抓,大家都认为老毕这一回算是完了。
没想到曹操并没有追究他,曹操说:“一个人能做到对亲人尽孝,岂能不忠于君吗,这正是我所要的(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不仅如此,曹操还让他做了鲁国相。曹操对毕谌的安排很恰当,不追究反而褒奖,让过去反对过曹操的人吃了定心丸:连毕谌都能得到曹将军的原谅,我们还怕什么呢?
但是毕谌毕竟有投敌行为,如果让他继续在自己身边处理机要大事,曹操已经信不过他了。于是安排他到外地鲁国任国相,这里是孔子的故乡,孔子主张孝,更主张忠,孔子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就是“移孝入忠”,曹操让毕谌到鲁国去,就是让他继续思考忠与孝的关系。
跟毕谌情况差不多的还有魏种,曹操对魏种很赏识,担任兖州刺史后曹操有资格推荐孝廉,他推荐了魏种。兖州反叛时,曹操说:“假如都参加叛乱,魏种也不会的。”后来听说魏种竟然也参加了叛乱,曹操大怒:“魏种如果没逃到南越、北胡,我就决不放过他!”
叛乱平息,魏种也被抓了,捆着带到了曹操面前。但是,曹操的怒火却不见了,说:“魏种这小子是个人才呀!”解开绳索,继续用他。后来,魏种在曹操手下一直干到了河内郡太守。
曹操在处理毕谌和魏种事件上很理性,他知道必须尽快平息兖州人的不满和恐惧,弥补以前处理兖州事务的不足。
对于下一步的行动,曹操汲取了第二次征徐州的教训,考虑军事行动应该暂停,抓紧时间巩固地方。荀等人也认为,吕布投奔刘备以后,他们二人未必能真心合作,如果此时攻打徐州,他们反倒会团结起来,不如先观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内斗。
这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现在,曹操终于可以把精力放在对兖州的治理上了,他多次向程昱、毛等兖州本土人士征求意见,毛劝曹操重视农业,发展经济,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建议,对曹操日后的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毛替曹操分析道,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动荡,国家的经济将陷入更大的困难,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就是物资供应和装备,对此必须早做准备。唯今之计应该鼓励农业生产,积蓄力量,成就霸业。
毛的思想在当时的形势下是十分有远见的。经过长时间的天灾人祸,各地的经济几陷于崩溃,粮食和其它军需物资很难保障,要成就大业,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曹操立即下令在“曹统区”范围内着手恢复农业生产,到第二年夏收时,“曹统区”农业得到一定恢复,曹操手里积累了足够的粮食。这些粮食成了曹操的秘密武器,让他处处居于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