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豪赌

楚怀王很快就收到了宋义被杀的消息。项羽给出的理由是,宋义与齐国勾结,企图谋反。

这话一听就是扯淡。谋反?谋的哪门子反?当真谋反就率部径直投靠秦军去了,还跟齐国缠绵个什么劲。

宋义之死,楚怀王和楚军的官员都心知肚明,就是项羽夺权。可明白归明白,却拿项羽一点办法也没有。

既然事态不可扭转,最好的办法就是顺水推舟。这也算是一项领导技巧。楚怀王便是这么做的,他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统帅全军救赵。

对于项羽来说,杀了宋义,虽然得到领导权,却丝毫没改变艰难的局势。

秦军的兵力他是知道的,章邯军和王离军加一块儿,足有40万。再瞅瞅自己,只有4万。而且,这4万人中,只有8千人是项家子弟兵,其余全是收编的各路杂牌义军。

4万杂牌军对40万秦帝国正规军,胜算有多大?

要不然就撤吧。可项羽没有退路,一旦败退,他就得提头去见楚怀王。想比之下,秦军的压力小得多,即便战败,也可以转移。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背水一战,只能胜,不能败。好比世界杯小组赛,前两场一平一负,想要出线,最后一战就必须胜。

楚军艰难,巨鹿的赵军更危急。

从秦军的布局看,章邯军驻扎南面,为围困巨鹿的秦军输送粮食。两支秦军,一个主攻一个副攻。巨鹿就像一只羊,身处两头恶狼的控制中。

拿韩大嘴解说球赛的风格形容就是:巨鹿门前风声鹤唳,形势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项羽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决定硬拼,集中力量攻击两支秦军心脏,切断两军联系。

这打法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

哥不光会举鼎,哥也读过几篇兵书。表面上看,秦军的布局无懈可击,可仔细一看,联系两支秦军的甬道,便是他们的心脏,也是他们最薄弱的地方。

在对方几乎没有破绽的情况下,生生找出破绽,这叫能耐。类似现代商战中,从合同里挑漏眼儿。

作战计划拟定,项羽先试了一下水,他派遣大将英布与蒲将军率两万人先渡黄河,破坏章邯军修筑的甬道,以阻碍他向王离军提供补给。

英布、蒲将军一举击败看守甬道的秦军。这虽是一场小胜利,对项羽来说,却是个大契机,秦军的问题暴露无遗,那就是甬道的章邯军很虚弱。

此时,当以全部主力进攻章邯军。

真正的豪赌即将开场,一把定输赢。赌博术语叫“梭哈”。

项羽有赌的勇气,但实力远不如对方,那靠什么与对手拼?答案只有一个:靠心态靠战术。

这节骨眼儿,是人都能想到一个词叫:破釜沉舟。

项羽再度发表颇具煽动性地演讲。

可别小看演讲,回顾历史,希特勒曾靠演讲当上元首;再看今朝,无数骗子都靠演讲蒙钱。

连薪水都发不出的公司老总,通常这样煽动员工:困难只是暂时的,众人划桨开大船,齐心合力勇闯巨浪,风雨之后见彩虹,你们以后就是公司的元老、核心、赚不完的钱。于是,群情激昂。

忽悠是必须的,没人关心你努力的过程,世人只看结果。多数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少数人在意你飞得累不累。

项羽演讲完毕,号令全军沉没渡船。打破做饭的釜、甑,烧掉军营,每人只带三天的口粮,与秦军决一死战。

也就是说,要在三日之内击败秦军。三日之后,如果不灭秦军夺其粮草,自动饿死。

实力远不如对手,还要速战速决。项羽多少有点儿土匪般的疯狂。

但这份疯狂,疯得恰到好处,利用秦军之间的空隙进攻。键就是一个字:快!否则将会遭受两军夹击。

这完全是让事儿给逼的。心理学管这状态叫应激,指的是人遇到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刹那间的反应。

一般来说,应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目瞪口呆,思维混乱,手足无措,判断失误;另一种是越危急之时,越能急中生智,果断行动。

项羽的反应是后者。

对军人来说,应激心理十分重要。《孙子兵法》讲得透彻: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

项羽玩儿的就是登高抽梯。章邯瞬间傻眼,他没想到项羽一上来就压上全部筹码,直接攻击甬道。

甬道的秦军溃败,章邯想的不是反攻,而是休整。打算调养好了再和对方拼命。

他这边休整,项羽却马不停蹄杀向王离军。

王离军同样猝不及防,他们的全部注意力在围困巨鹿,哪知楚军从天而降似的到了眼前。

王离仓促应战,完全被打蒙了。巨鹿城的赵军趁机与楚军里应外合,全歼了王离军。

巨鹿战败,章邯退至棘原防守。兵力虽还有二十余万,但士气低落,无心再战。

项羽则宜将剩勇追穷寇,乘势追至漳水南岸,章邯再次败退。

巨鹿大战,尘埃落定。章邯与项羽的处境,是冰火两重天。

项羽一战成名,声望指数在各路起义军中狂飙上扬,一时间花见花开,车见车载,鸟见鸟呆。

而章邯欲哭无泪。战败的消息传回咸阳,胡亥大怒,区区几万杂牌造反军,怎么就把堂堂40万帝国军团给击溃了?

是章邯不努力?还是他私通叛军?

胡亥一猜疑,章邯很惶恐,忙派长史司马欣去咸阳打探消息。

没多久,司马欣回来,告诉章邯,赵高在朝中擅权。我们作战胜利,他必然羡慕嫉妒恨;作战失败,难免死在他手中,希望将军慎重考虑。

恰在此时,赵军的将领陈余也给章邯来了一封书信。

这是一封标准的劝降信,可收入战争教科书。

陈余从秦军将领的遭遇谈起,说白起、蒙括两员大将功劳比您大,可大得功高震主,最后都被杀了。您算是秦帝国第三代大将,领兵在外越久,朝内的敌人就越多。

很显然,您有功也会被杀掉,无功也会被杀掉;如今,天下豪杰都要灭秦,将军您对内不能直接向秦二世表达意见,在外又是个亡国破军之将,孤立无援,何不与诸侯联合攻秦,也割地称王呢?

司马欣的回复与陈余的来信,犹如两盆冰水浇到章邯头上,他心灰意冷,头脑却倍儿清醒。现如今,自己外受强敌压迫,内受赵高、胡亥猜忌。不如投降项羽,或许还可活命。

项羽此时傲气熏天,拒不接受章邯来降。他要继续打,派蒲将军尾随追击,又击破章邯军,并截断他们的南退之路。之后,项羽亲率主力大军,追击章邯至洹水,再次予以重创。

章邯军的精神、身体、心理全面崩塌。章邯再次派人乞降。此时,项羽的粮草也不充足。权衡之后,决定接受章邯投降。

他没有杀掉章邯,而是把他留在身边听用。

至此,秦军团彻底覆灭。

一支伟大军队的结局竟然如此令人沮丧,历经500年没有衰竭过的战斗意志转瞬间土崩瓦解,这样的事实仍旧令人难以置信。

秦始皇曾把这支帝国军团带到了辉煌的顶峰。然而,他超越时代的野心耗尽了帝国的国力。

无论如何,一支军队的命运是紧紧依附在它的国家之上的。在秦军最后的日子里,帝国的秩序已经崩溃。当士兵们在前方拼杀时,他们的家已经无人来养活,覆灭的命运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