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南北朝的开端 三、北方四国的灭亡

前文说过,前秦苻坚的女婿杨定在陇西建立后仇池,苻登的儿子苻崇和杨定在与西秦的战争中被杀死,杨定叔父的儿子杨盛继位后自称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杨盛在位时曾向后秦称藩。后秦灭亡后,杨盛又向东晋称藩,被封为征西大将军、仇池王。宋国代晋后,封杨盛为车骑将军、武都王。但杨盛仍认为仇池国为已经灭亡的东晋的臣藩,仍沿用东晋的义熙年号,不受宋国之封。

公元425年,杨盛病死。临终前他对儿子杨玄说:“我一生为晋朝之臣,所以不向宋称臣;但我死后,你就可以向宋帝称藩了。”杨玄继位后,遂接受宋国的封号,并用宋国的年号纪年。杨玄在四年后病亡,他的儿子杨保宗继位,弟弟杨难当为监国。杨难当不久将杨保宗废去,自称都督雍、凉、秦三州军事,兼征西大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杨难当非但没有杀害被自己废掉的杨保宗,还重用杨保宗为将。西秦和胡夏灭亡后,杨难当趁机占领上邽,由儿子杨顺镇守;占领宕昌,任命杨保宗来镇守。杨保宗当然不甘心就这么被废掉,他在宕昌密谋趁杨难当前来视察的时候发动政变,但计划泄露,杨保宗被捕。不过杨难当仍然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关了起来。杨难当继位后,转向北魏称藩,受封为征南大将军、南秦王。杨难当随着地盘的增大,野心也鼓胀起来,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先攻取宋国的汉中,再夺川蜀,与魏、宋成三足鼎立之势。

宋国梁州刺史甄法护由于能力有限,不能治理好地方,被刘义隆撤换,改派萧思话为刺史。杨难当趁势起兵攻打梁州。萧思话正在路上,甄法护本来是被撤职的官吏,无心守土,于是放弃梁州,逃到洋州(今陕西洋县)。

这时萧思话已经来到了襄阳,听说梁州失守,便沿路招兵买马,一共召集一千多人在磝头(今陕西石泉东南汉水东岸)驻守。由于他的兵少,只能在磝头据守继续招兵,同时向朝廷求援。

杨难当占领梁州后,留将军赵温据守在梁州。赵温又令魏兴太守薛健据守黄金山,副守姜宝据守铁城。铁城与黄金山相对一里多地,可互为接应。两将又伐树把所有的道路都用树堵住了,以阻宋军。

不久,宋国调动附近的军队在磝头集结完毕,萧思话拥有了大约七八千的军队。他先派司马萧承之进攻黄金山和铁城。萧承之是南朝齐国开国皇帝萧道成的父亲,为人很有谋略。他和阴平太守萧坦把道路打通,然后先攻下铁城,再攻下黄金山。薛健和姜宝大败而逃。

赵温带兵反攻,但被宋军杀败退走。宋军将领萧坦也受了重伤,不能追击。萧承之派司马锡文祖驻守黄金山,长史萧汪之镇守铁城,以荆州援军裴方明为后军,参军王灵济为先锋,继续进攻南城。后仇池守将赵英守城数日后被王灵济攻破城池,赵英被俘。因为南城中已经没有粮食,王灵济也军粮不济,遂带兵后撤,与萧承之合兵一处。

萧承之带主力军队北上至汉水渡口,正碰上杨难当亲率后仇池主力军南下来征。杨难当已经先一步过了汉水,并在汉水上搭起浮桥,立起大营。后仇池的军队大多身穿犀甲,而宋军多用短刀,根本就砍不动对方的盔甲。宋军渐渐处于下风。萧承之急忙命后军在长矛上系上大斧冲上去横砍,大斧子横向一削,立刻就有四五个人倒下。仇池军从来没见过这种新式武器,很快败退。杨难当率军退到汉水北岸,烧毁浮桥,退守大桃(今陕西省略阳县东)。

萧思话、裴方明继续进攻,连战连捷,不但复夺梁州,还把当年谯纵据蜀叛晋的时候,杨盛从谯纵手中夺去的魏兴、上庸、新城三郡全部收复。杨难当担心宋军乘胜追击,急忙向宋廷上表谢罪称藩。刘义隆下诏停兵,赦免了杨难当,萧思话、萧承之等人各有封赏,那个弃梁州而逃的甄法护被赐令自尽。

杨难当攻宋不久,元嘉九年(432)七月,蜀人赵广又举兵起义反宋。益州刺史刘道济大搞政绩工程,禁止私铸铁器,官卖铁器十分昂贵。铁器是老百姓生产生活必需品,刘道济这么一搞民怨沸腾。流民许穆之趁此机会诈称自己是晋朝宗室司马飞龙,又得到杨难当的资助,招募了两千多人在巴兴起义,杀死巴兴县令,赶走阴平太守。

刘道济派兵击败许穆之,并将其斩首。不久,赵广假称司马飞龙仍在阳泉山中,以他的名义又聚众得到五六千人,攻取广汉。刘道济派参军程展和治中李抗之带了五百多人去攻打赵广。这点儿人基本上是送死去了,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接着又有唐频聚众响应,与赵广合力攻陷涪城。江阳、遂宁两郡的郡守则弃城而逃,一时间蜀地百姓纷纷投奔义军。

九月,赵广军进攻到成都,刘道济坚守不出,一直坚持了两个多月。赵广的手下攻城不下,又总是看不到传说中的晋朝宗室司马飞龙,大多丧失了信心,准备散去逃亡。赵广赶紧在阳泉寺找了个叫程道养的道士冒充司马飞龙,并拥立他为蜀王,以晋为国号,置百官,这才安定下军心。人们都以为晋朝复国了,投奔者更多。赵广的部队一时多达十余万,继续围攻成都。刘道济派中兵参军裴方明和任浪之率五千人突围都被打败。

宋军这时才明白对方并不是乌合之众,几百几千的派兵突围,这种添油战术和送死差不了多少。十二月时,宋军再次出兵。这一次刘道济改变了战术。他派裴方明焚烧了赵军的物资储备。同时,刘道济劝降了赵广的部将杨孟子。赵广虽然提前知道了此事,将杨孟子杀死,但杨孟子的部下逃亡,使他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接着宋军倾城出战,终于打败了赵广的军队。司马飞龙(程道养)收集了一万多人败军,退守广汉,赵广另率五千多人退守涪城。成都虽然解了围,但城内的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裴方明率三千人出城找粮,又被赵广袭击,宋军全军覆没,只有裴方明一个人逃了回来。赵广在此战后再一次兴起,又收集部众数万人,重新进攻成都。刘道济则把所有家财拿出来和裴方明一齐招募士兵,竟然也募来数万人。

双方一直僵持到第二年二月,刘道济病死,裴方明为刘道济秘密举办了葬礼,然后亲率一支军队趁程道养祭天的时候,率三千人出城袭击。程道养大败,再一次退守广汉。这时宋国的荆州刺史、临川王刘义庆以及巴东太守周籍之督巴西等五郡诸军事,都率兵来援成都。三月,赵广与宋军的数路兵马在广汉进行了一次大决战,赵广大败,逃奔涪城。五月,宋军进军涪城,起义军再败,弃城而逃。九月,程道养所率的最后一支军队被击败。程道养率两千余户百姓逃入广汉山谷中隐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赵广起义失败。

北魏自攻灭胡夏后,一直没有大的战事。北魏皇帝拓跋焘把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当做国家的重要措施。史载他“性清俭率素,服御饮膳,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所幸昭仪、贵人,衣不兼彩”。凡“赏赐,皆是死事勋绩之家,亲戚爱宠未曾横有所及”。他还重用人才,完善刑律,发展生产,严惩贪官污吏,爱惜民力、物力。拓跋焘的一系列政治行为,对保证军国用费,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把魏国治理得很不错。

南边的宋国自与北魏打过一仗后也一直没有大的战事。虽然杨难当袭扰汉中,赵定在川蜀起义一年多,但宋国对这两次战争的投入并不大,发生战争的地方也不是东晋赋税的重要征集地,所以并没有对东晋的国力产生根本影响。而刘义隆在位期间,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甚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等负担。于是,江左自东晋义熙十一年至文帝统治末年(415—453),“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所以旧史常称“元嘉之治”。

一个暂时不打算南征,一个也不愿意北伐。时间长了,魏宋两国也开始有使节往来,接着互通贸易,南北和好,十余年没有战事。但北魏在北边还有局部战争,即攻伐北燕。

前文讲过,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灭后燕,改回到自己的原姓,又叫做高云,继天王位,史称北燕。高云是被冯跋和冯素弗兄弟俩组织了一帮人推上台的,他当上燕王后朝政也被冯氏兄弟所掌握。高云担心冯氏兄弟会对自己不利,便建立起一支禁军。这支禁军据说都是由身体高大的力士组成,但并不怎么忠诚。禁军首领离班和桃仁两个人不但经常从高云那里得到数以万计的赏赐,甚至连吃的穿的都和高云相同。即使是这样,这两个人还是把高云给刺杀了,然后带领禁军造反。手握兵权的冯跋立刻行动,动用自己部队把这帮子黑社会一样的乌合之众给收拾了。冯跋当上了燕王,厚葬高云,还给高云上了个惠懿皇帝的谥号,也就是继续承认燕王高云的合法性;并任命弟弟冯素弗为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

北魏攻灭胡夏后,派使臣到燕国,让燕国称藩。冯跋不但不从,反而把魏国来使扣留不放,魏遂与燕国动起手来。冯跋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对军事也很在行,而魏军也没有打算动用大军去对付小小的燕国军,所以双方互有胜负,燕国并没有吃亏。到了429年,冯跋重病卧床不起,因为太子冯永于426年8月病逝,所以当时是次子冯翼为太子。冯跋的爱妃宋夫人的亲生儿子冯爱居为老三。宋夫人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便不准冯翼入宫侍奉冯跋。冯翼生性懦弱,并没有反抗,只是深居东宫。宋夫人又伪诏关闭宫门,禁绝内外,准备等冯跋一死就矫诏立自己的儿子为王。中给事胡福因为执掌禁卫,能自由进出王宫,他急忙把这件事告诉冯跋的二弟冯弘(冯跋的大弟冯素弗已经病死),冯弘遂率兵杀入宫中,冯跋受惊而死。冯弘见大哥死了,索性把大哥的所有儿子全部杀死,然后登上王位。登王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431年,冯弘把自己的原配夫人王氏及所生之子冯崇废掉,另立侧室慕容氏为皇后,慕容氏所生之子冯王仁为太子。

北魏趁北燕发生内乱,大举进攻北燕。这一次进攻很顺利,首先被废掉太子身份的冯崇和冯崇的同母弟冯朗献城投降北燕,接着在两个月内魏军一连攻下燕国十多个郡。这时正好那个守城数月的将军朱修之从魏国逃跑,逃到燕国。冯弘急忙派人把他送回宋国,并请他向宋国求援。刘义隆遂陈兵北疆,北魏这才罢兵回去,以防宋军。

打完这次仗后,北魏歇了两年,举五万兵再次攻燕。燕军又连吃败仗,冯弘再一次向宋国求援,并向宋国称藩。宋国只是封冯弘为燕王,同时派了几万兵在边疆走了一圈,并没有真正地出师相救。魏军这次北征出兵不多,所以并不担心宋军北上,仍不撤军。冯弘只好转向北魏称藩,并把自己的三个女儿献给拓跋焘。北魏退兵后又提出一个要求,就是把燕国太子冯王仁送到魏国当人质。冯弘本打算这样做,但他宠爱的慕容氏怎么也不答应,于是冯弘便拒绝了北魏的要求。北魏多次派使臣来索人质不成,便于公元435年6月以四万大军讨伐北燕,冯弘转向高句丽求援。公元436年5月,由高句丽派兵护送冯弘带龙城全城的人口东渡辽河,在高句丽国内定居,魏军遂战辽东。北燕灭亡。北燕自407年高云开国至436冯弘投奔高句丽,共历三主,三十年。

冯弘到达高句丽后,先被安置在平郭(今辽宁南部),不就又被迁到北丰(今吉林东辽县)。冯弘虽然寄人篱下,但他把北丰当做了国中之国,不但车服礼制仍同自己称王一样,北丰的高句丽人还得遵从他的法令,接受他的领导。高句丽王感觉这个人太不识时务了,遂把冯弘的所有侍卫全部调走,并把他最心爱的不惜灭国也要留下来的那个宝贝儿子冯王仁强行要走当人质。冯弘没了大批侍卫,再想在北丰称王称霸也就没人理他了,而且儿子冯王仁被强扣作人质也让他大失面子。于是他派人去向宋国投降。宋国派将军王白驹率兵七千北上迎接冯弘。高句丽王担心冯弘到了宋国给自己点眼药,说坏话,便劝冯弘留下。冯弘一再拒绝。高句丽王便派将军孙漱、高仇率兵到北丰将冯弘及其子孙十多人全部杀掉,包括他的视为珍宝的儿子冯王仁。时为437年3月。值得一提的是,冯弘的后人也有一个成为后世国主,而且是个女子。冯弘的第二个儿子冯朗的一个女儿后来便是执掌北魏大权三十八年的文明冯太后。王白驹来到高句丽没接着冯弘,高句丽王告诉王白驹说冯弘已经病死了。宋国和冯弘本没什么交情,不过是略尽本分罢了,既然冯宏死了,宋国也不再问。

这段时间在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檀道济因功高盖主,心腹遍布朝廷,遭到刘义隆的猜忌。同时刘义隆突然患病,十分严重,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等人担心刘义隆死后檀道济及檀氏家族作乱反叛,遂多次劝说刘义隆除掉檀道济。刘义隆一开始被说动了,遂征召檀道济和他的儿子进京。檀道济进京后,刘义隆病情好转,他又不想杀掉檀道济了。他和檀道济长谈了很久,慰勉鼓励一番,然后让他回去。但檀道济正要启程的时候,刘义隆病情突然恶化,危在旦夕。刘湛和殷景仁又请刘义隆除掉檀道济,刘义康也非常害怕刘义隆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不能控制檀道济,便假托帝命,把檀道济以及他的十一个儿子还有薛彤、高进之等心腹大将全部杀死,把檀道济一派全部除掉了。檀道济被捕时愤怒地把自己的头巾扔在地上大喊道:“你们这是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冤死十四年后,元嘉二十七年(450),刘义隆北伐不成,反被魏军杀到长江北岸,与建康隔江相望。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道:“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

北魏灭燕三年后,又驱兵向西,进攻北凉。

前文说到北魏得关中后,北凉王沮渠蒙逊为避免魏军乘胜攻击本国,主动向北魏纳贡称藩,被封为凉州刺史、河西王。三年后沮渠蒙逊病殁,世子牧犍继任凉州刺史、河西王。北魏又加封他为安西将军。

牧犍有妹兴平公主,因为长得十分漂亮,拓跋焘便向蒙逊求婚。蒙逊虽然答应,但还没有来得及送女儿出嫁就咽气了,牧犍按照父亲的遗命,派右丞李繇把妹妹送入魏国。拓跋焘礼尚往来,也把亲妹妹武威公主嫁给牧犍。两国互相通婚,表面上十分和睦。但武威公主可能长相很一般,牧犍对她并不感兴趣。牧犍有嫂子李氏,十分美艳动人,与牧犍兄弟三人都有通奸。在三兄弟中,李氏对牧犍最好,也奉承得最用心,所以很受牧犍宠爱。武威公主没来之前,三兄弟共享一个女人,虽不是秘密,但底下人也不敢提这件事,三兄弟相处得也很和睦。武威公主拓跋氏嫁过来做了王后以后却是十分看不过去,经常骂李氏不要脸,秽乱后宫。因为武威公主有在北魏当皇帝的哥哥做后盾,李氏只是敢怒不敢言。但时间长了,怨气积得多了,便成了杀气。李氏想办法把毒药下在武威公主的食物中,想毒死她。但拓跋氏只吃了几口就觉得味道不对,便不吃了,不久觉得腹痛难忍,呕吐不止。因为吃得不多,经太医治疗后病愈。拓跋氏很快查到是李氏下的毒,便向哥哥告状。拓跋焘命令牧犍交出李氏。牧犍和李氏感情极深,当然不肯交人。他把李氏送到酒泉,对魏国来使说,我已经把李氏关押到酒泉了,你们不要管了。事实上他还和李氏暗中往来。

其实北魏因为西域的关系早就对北凉不满。西域曾经被前秦和后凉所控制,西凉从北凉中分裂出来后,又被北凉所控制。但到北凉再收复西凉的时候,北魏的势力也达到了西域。两者在对西域的控制权上发生了矛盾。虽然西域有不少国家向北魏称藩,但由于北凉隔在北魏和西域的中间,对西域的实际控制权还是掌握在北凉的手中。只是由于北凉表面上还比较听话,并没有阻断西域向北魏纳贡的路,同时北魏也专注于攻灭北燕,才没有立即对北凉动手。现在北边的柔然称藩,南边的宋国交好,东边的北燕灭亡,正是西攻的最好时机,而李氏下毒又是最好的借口。于是北魏列数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条罪状,然后出兵北凉。

在拓跋焘出兵前,曾经出使北凉十二次的尚书李顺因为受北凉重贿,力称姑臧附近一带全部是没有土壤的枯石,当地人民全靠夏天储蓄消融的雪水生活。出兵攻占北凉后,如果北凉把积蓄的雪水全部放走,那时马无草,人无粮,吃水困难,即使攻占姑臧,也没有任何战略意义。

丞相崔浩则拿出《汉书地理志》说:“书上说凉州有丰富的畜产。如果没有水草,哪里来的丰富畜产?而且人们造城设郡,总是寻找容易生活的地方,如果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怎么会把都城定在那里?”

李顺说自己是亲眼所见,崔浩拿本破书根本不能为凭。拓跋焘认为崔浩说得对,一个国家不可能连都城都是不毛之地,如果是那样根本没办法养活那么多的人口和畜产,于是决定进军。

公元439年8月,拓跋焘亲自率兵一路势如破竹,直攻到姑臧城下。拓跋焘见姑臧附近水草丰饶,不由骂道:“可恨李顺欺朕!”遂命令沮渠牧犍投降。牧犍向柔然求救,但柔然这个时候已经不比当年了,魏军只另外派了一支两万人的部队就将其牵制,使柔然不能分兵。沮渠牧犍派弟弟沮渠董来领一万骑兵出城迎战,但凉军与魏军刚一接触便溃败回城。沮渠牧犍拒守城池不出。魏军连攻十几日后,牧犍大哥的儿子沮渠万年率部投降,魏军趁势入城。沮渠牧犍不得已只好率文武百官投降。

拓跋焘还是比较给这个妹夫面子,并没有为难他。拓跋焘入城后,又派军队攻掠其余州郡,所到之处纷纷投降。北魏镇南将军奚眷进攻到酒泉。酒泉的守吏,沙州刺史、酒泉太守、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弃城逃到高昌(故城坐落在火焰山脚下,木头沟畔的哈拉和卓乡,西距吐鲁番市八十里)。北魏班师回朝后,拓跋焘论功封赏。尚书李顺则被拓跋焘双规,很快查出李顺的确收受过沮渠牧犍的大量贿赂,同时还有其他收受贿赂和贪污罪行,李顺被赐自尽。

沮渠无讳在魏军主力撤兵后,于第二年年初又攻取酒泉。北魏派了一支小部队去讨伐,沮渠无讳遂向北魏请降称藩。北魏对酒泉这个地方不是很重视,于是罢兵,封沮渠无讳为酒泉王。但是,沮渠无讳依托酒泉,屡次东攻,欲收复凉州失地。拓跋焘遂于公元441年4月派奚眷进攻酒泉。沮渠无讳早有准备,坚守酒泉不出。奚眷表现出极大的耐心,他带着兵一直把酒泉城围困了七个多月。沮渠无讳做梦也没想到奚眷竟会在这里待这么长时间,结果粮食不济,一万多名百姓被活活饿死,军队虽然有取粮的优先权,但最后也被饿得要死,酒泉终破。沮渠无讳趁乱逃出,投奔在鄯善(天山东部南麓的吐鲁番盆地东侧)据守的弟弟沮渠安周。公元442年9月他回到高昌,以高昌为都,向宋称臣,宋文帝封其为凉州刺史、河西王,继续北凉政权。但沮渠安周虽称凉州刺史,但他的势力再也没能够进入到凉州。

北魏的势力到此已经统一了传统意义上的整个北方,十六国时代从此结束。

这时除了北方的魏国和南方的宋国外,还有一些在两晋十六国时兴起仍然顽强生存下来的小国家。

后仇池,今中国甘肃南部一带。公元435年,杨难当将侄子杨保宗释放,派遣他镇守董亭(今甘肃武山南)。公元436年,杨难当自称大秦王,立妻子为王后,其余都仿效天子的制度。这时候杨难当分别向宋、魏两国称藩。439年,杨保宗与兄杨保显投奔北魏,魏主以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把公主嫁给了他。

公元440年,杨难当复称武都王。公元441年,杨难当和宋国翻脸,带兵侵汉中入四川,第二年被宋军击败。杨难当逃奔北魏,建节将军杨保炽被俘。宋人立杨保炽为仇池王,命管理仇池。公元443年,魏军打败了据守仇池的宋军,取得仇池,杨保炽逃走后又被魏军诱降杀死。同一年,杨保宗也被拓跋焘以叛魏的罪名杀死。

后仇池国灭亡后,前仇池国的杨氏后人又在陇南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到了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二年(北周静帝宇文衍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阴平国君主杨法琛执政,结果因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谦反对杨坚,被杨坚派兵彻底灭亡。其部众遂散落各地,逐渐融合于各个民族中。

北凉,高昌和鄯善一带。沮渠无讳于公元442年9月在高昌重建北凉后,于两年后病亡,他的弟弟沮渠安周继位,刘宋封其为西域戎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公元460年,柔然攻灭北凉,沮渠安周被杀。

原北凉的首领沮渠牧犍于公元439年被俘后一直在平城居住,因为他是武威公主的丈夫,仍然享受较高的待遇。沮渠牧犍向武威公主请求原谅,最终与武威公主和好。夫妻两个的平安日子一直过到公元447年1月,有人告发沮渠牧犍和北凉的遗臣遗民来往密切,同时还在他家搜出了毒药。因为沮渠牧犍父子过去曾经用毒药毒死过不少人,拓跋焘认为沮渠牧犍有谋反之心,赐其自尽。崔浩宣读完赐死诏书后,沮渠牧犍紧握武威公主的手,二人相对无言。过了许久,沮渠牧犍猛地一转身,走进一间房子自杀了。拓跋焘以王礼将沮渠牧犍葬于平城郊外。

吐谷浑,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公元431年吐谷浑首领慕被魏国封为西秦王,436年慕病逝,他的弟弟慕利延继位。公元444年,慕利延与北魏发生矛盾。魏军进攻吐谷浑,次年攻占吐谷浑首都鄯善,慕利延败退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市约特干古城遗址),占领于阗国,杀死于阗王和数万于阗士兵。公元446年慕利延又带领部众离开于阗回到故土,以伏罗川为都。公元452年,慕利延死,其子慕拾寅继位。慕拾寅既向宋国称藩被封为河南王,又向魏国称藩被封为西平王。

其后吐谷部一直向西迁移,一直迁到伏俟城(位于青海湖西十五里,遗址在今天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的铁卜加古城),这一时期的首领为夸吕,不称王而称可汗。夸吕在位时间为公元535年到591年。后来,隋朝曾经两次攻伐吐谷浑,并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隋末,吐谷浑又收复故地。夸吕的儿子世伏(591—603)继位后娶隋朝光化公主为妻。

唐朝初年,吐谷浑与唐战争不断,成为唐朝严重的边患。唐贞观九年(635)伏允兵败,逃到鄯善后自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西部由伏允的儿子达延芒结波率领,以鄯善为都,后来被吐蕃吞并,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住在伏俟城,被唐朝封为西平郡王。其后一直与唐朝的关系不错,贞观十四年(640),唐朝将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首领诺曷钵,加封他为青海国王。

吐蕃兴起以后,长期向甘青地区扩张。唐龙朔三年(663),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吐谷浑最后的首领诺曷钵逃奔凉州,率数千户人民逃奔到唐朝。唐朝把这批人迁徙到灵州,置安乐州(今甘肃中卫县境内),任命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吐谷浑作为一个国家遂灭亡。但其子孙仍世袭青海国王的封号,一直到贞元(785—804)时为止。最后一个青海国王叫做慕容复。

邓至(白水羌),今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相当于今四川省北部,都城邓至城(今四川省九寨沟县西)。像舒治本来世代为白水酋帅,于公元430年称王自立。邓至虽然名为王国,但独立性并不强。邓至国的王位继承需要得到北魏准许,西魏恭帝元年(554),邓至国的国君像檐桁在一次政变中失去政权,他投奔西魏后,西魏太师宇文泰派兵护送他回去复位。像檐桁在这一年病亡,西魏改邓至国为邓州。邓至国遂灭。

宕昌,今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西北部。宕昌是一个集族名、国名、地名为一体的称呼,后来被吐蕃占领,与藏族融合,但现在居住在宕昌的藏人的服饰、民俗、民居仍保留着羌人的风格。晋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吐谷浑向洮河发展,与羌人发生直接冲突,促使羌人部落之间加强联合。公元417年,羌人首领梁勤自立宕昌王。

梁勤死后,他的孙子梁弥忽继王位,并向北魏称藩。拓跋焘即拜梁弥忽为宕昌王,封梁弥忽的儿子梁弥黃为甘松侯。宕昌国后来一直依附北魏,直到梁屳定(525—541)和梁弥定(541—564)兄弟俩的时候,先后向北魏、西魏和北周挑衅,招致灭国。梁屳定在位时为北魏末年,他见北魏内部纷争,到处起义,军阀割据,一片混乱,也打算扩大地盘,频频侵袭北魏地盘。西魏建立后,于公元538年大败梁屳定。梁屳定请罪投降后被任命为抚军将军。公元541年,梁屳定趁着东西魏互相攻伐的时机再一次举兵进犯西魏。西魏讨伐的军队刚刚出发,梁屳定便被部下所杀。梁屳定的弟弟梁弥定被西魏立为宕昌王。

梁弥定和被宇文家族控制的西魏以及后来的北周关系密切。公元550年,同族的酋长梁獠甘发动兵变赶走梁弥定后,西魏发兵将梁獠甘击败斩首,重立梁弥定为王。但梁弥定同样是一个不自量力的有野心的家伙。他趁北周伐北齐两次失败的机会,于公元564年先后两次联合吐谷浑进攻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命大将田弘征讨,当年即灭掉宕昌国,在原地设立宕州。梁弥定不知所终。

两晋十六国所有国家的兴灭,至此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