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刺曹大计 有关曹操

刘备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他进入许都的同时,一柄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当时有个人向曹操建议:“刘备有英雄之志,不早除掉,必成后患。”

曹操便征询参谋郭嘉的意见,郭嘉表示:“这话是有道理的。但主公起兵为民除暴,以诚信招揽俊杰,正担心诚信度不够。现在刘备有英雄之名,穷途末路前来投靠,却被主公给杀了,主公恐怕得担上一个‘害贤’的恶名。到时智谋之士对主公的诚信感到怀疑,另投他主,主公又和谁商定天下之事?杀一人而使天下人失望,不可不察。”

听罢,曹操拍了拍郭嘉瘦弱的肩膀,笑道:“奉孝,You got it(君得之矣)。”

其实曹操是个聪明人,更是个有主见的人,之所以征询属下的意见,只是摆出一种“纳谏”的姿态罢了。

他其实是不想杀刘备的,而不杀刘备的理由有很多,收买人心当然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对于主动前来投靠的落难军阀,曹操多半都能友善接纳,例如之后投降的张绣,或是被孙策击败的刘勋。当然,之后是否能够好好相处,则是另外一回事。

此外,刘备这时候一副落水狗般的狼狈相,应该也激不起曹操杀人的念头。笔者甚至认为,在这段时间内,曹操压根儿就没将刘备放在眼里,这便给了刘备一个栖身的夹缝,让他在曹操多疑的阴影下存活了下来。

最后,也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刘备特殊的背景,对曹操而言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关于这一点我们之后再加以讨论。

曹操虽然收留了刘备,也有心利用他来打击徐州的吕布,但眼下的他实在是有心无力。一年前,他才死战击败吕布,夺回兖州的统治权,稍微休养之后,又派兵西入洛阳奉迎汉献帝,并与军阀杨奉打了一仗。

此外,迁入许昌的步履尚未停稳,董卓的西凉军团又在张绣的率领下,经刘表同意进驻到南阳郡的宛城,离许都不过百里之遥。这也迫使曹操不得不先掉转枪头,对付南边更加难缠的张、刘联盟,而对东方的吕布则只能采取比较被动的策略。

于是刘备再度被赋予了看门狗的任务,位置同样又是小沛。

当然,曹操并没有亏待这位新加盟的小弟,不但提供了部分兵力与粮草,还用汉朝政府的名义,正式任命刘备为豫州牧。这可是刘备方镇的地位第一次得到汉朝中央的官方认可,货真价实的堂堂“刘豫州”就这样诞生了。

获得朝廷(其实是曹操)的嘉奖,刘备精神为之一振。他率领整顿过的军队回到小沛,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遇到吕布的任何抵抗。刘备随即号召残兵,秣马厉兵,打算好好当一回讨伐吕布的马前卒。

然而,事情的发展正应了那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在陈圭、陈登父子的运作之下,原本是死对头的曹操和吕布竟结成了同盟。

曹操将原本戴在袁术头上的“左将军”头衔硬给扒了下来,转送给了吕布,还恶心巴拉地写信说:“现在的世道不好,国家没有优质金属,所以我拿出自家的金属给将军刻印。国家没有上好的布料做紫绶,我就把自己的紫绶给将军。将军就将就着用吧,只要记得对国家效忠就是了。”

在这一派“祥和”的气氛下,刘备就算再怎么报仇心切,也只能暂时咽下了。

刘备在小沛一待就是将近两年。这期间,曹操打张绣,袁绍打公孙瓒,吕布打袁术,孙策持续横扫江东。刘备置身于四战之地的小沛,却闲得发慌,也算是奇事一桩。

趁着刘备中场休息的空当,简单介绍一下曹操这个人。虽然拜各种“讲坛”和书籍所赐,列位对曹操已多少有些了解,但为故事顺畅,在此还是扼要叙述一下这位刘备未来的天敌先前的事迹。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比刘备大六岁。曹家并非传统士族,曹操的老爹曹嵩来路不明(有一说是谯县夏侯氏出身),认了大宦官曹腾为义父,之后又捐了一亿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这才使得曹家跃入权贵之流。

曹操就像当时大部分的官二代一样,循着一条约定俗成的路径,慢慢进入仕途。

他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与议郎等地方或中央官职。黄巾之乱时,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率兵平乱,之后又升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统领中央禁军。

董卓入京后,曹操弃官来到陈留,举兵讨董,然而运气欠佳,在荥阳卞水一战惨败给董卓的大将徐荣,差点连小命都丢了。曹操为了补充兵源,亲自南下丹阳郡募兵,结果好不容易募到的四千人中竟有三千五百人叛变,窘到极点的曹操只得猫在河内,暗暗培植自己的实力。

随后数年内,曹操借着讨伐民变势力以战养战,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一战大破青州黄巾军后,收其中精锐者为“青州兵”,实力大增,头衔从东郡太守升为兖州刺史,成为袁绍南方最忠实的盟友。

之后曹操破袁术、陶谦,又与吕布争夺兖州。曹操夺回兖州之后,应董承之邀,出兵洛阳奉迎汉献帝至许昌,“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真正成为了一方霸主。

在笔者的想象中,曹操应该是个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持着屠刀的“浪漫屠夫”。他有着诗人般率真感性的一面,却从不让这份感性干扰自己果断残酷的行事风格。

他绝顶聪明,精力充沛,又经历过大风大浪,在年过四十的当下正值人生巅峰,无论是用人、施政,还是用兵、伐谋,均无懈可击,因此即便眼下曹操的“硬件”仍然弱于袁绍,他仍然被许多人看好,被认为能一扫诸侯割据的乱局。

曹操跟袁绍曾经是最紧密的盟友,曹操早期战况不利时,经常靠袁绍的大力支持才能安然渡过难关。然而,随着外敌实力陆续下降,两人的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微妙了。公元196年,曹操奉迎天子的举动,更是在袁、曹之间投下了一记重磅炸弹。

或许之前袁绍只当曹操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弟,认为他会始终支持自己的霸业,但曹操奉迎天子之举却暴露了他的野心,令之前无怨无悔付出的袁绍深感不快与不安。曹操自己当然也清楚这点,如果要真正成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霸业,袁绍便是横在他面前最大的绊脚石。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说的?打吧。

于是曹、袁这两股庞大势力便沿着黄河逐渐分裂开来,严阵以待。面对这场越刮越猛烈的风暴,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其他一些相对弱小的势力,包括刘备在内,只能随着这阵渐起的风暴摇摆不定。

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