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刺曹大计 公开叫板

刘备集团在小沛和曹操撕破脸,首先倒霉的,则是留在谯县的曹氏与夏侯氏家人。

当时,夏侯渊的一个小侄女,年纪也就十三四岁,大概是在家里闷得慌,就去郊外散步,顺便拾些柴薪,不巧碰上张飞的人马,便被当成人质给俘虏了。张飞见这小女孩气质不错,将来注定是个美女,又听说她是好人家出身,就强娶了做老婆,使这位夏侯小妹年纪轻轻就变成了夏侯夫人。

张飞年纪不明,按桃园结义他行三这一点推论,应该比刘备和关羽年轻一些,当时应该在三十五岁上下。这个年纪,硬吃下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这当然属于老牛吃嫩草,说他禽兽不如也不算很过分,还亏他之前教训秦宜禄时说得那么正气凛然。

不过有趣的是,之前关羽看上杜夫人是因为她能生,而张飞看上夏侯小妹则因为她是“良家女”。

这位夏侯夫人虽然被强迫下嫁,倒是从此就在张飞身边留了下来,随他转战各地,还帮他生了两个女儿,后来都嫁给了刘禅当皇后。至于张飞的两个儿子张苞与张绍是否是这位夏侯夫人所生,则无从考据。

顺带一提,这位夏侯夫人理论上应该是曹操(及夏侯氏)优先夺还的人物,但在之后的流亡过程中,刘备的老婆不知丢了多少回,而这位夏侯夫人却始终跟紧张飞,可见张飞对他这位小媳妇是多么呵护有加,也算是铁汉柔情吧。

曹操才刚攻下河内,马上便收到徐州反叛的消息,肯定是五雷轰顶,然而即便对刘备的“真心换绝情”恨得牙根儿直痒痒,怎奈他眼下实在是有心无力,抽不出手来处理徐州问题。

袁绍的兵力一拨接一拨地自北方压来,而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更是令曹操招架不迭。

豫州南面的汝南地区本是袁绍的老家,许多宗族起兵响应袁绍,拥兵拒守;宛城的张绣也尚未平服,随时都有可能与袁绍联成一气;南方大镇刘表虽然暂时未出手,但名义上总是袁绍的盟友,对曹操南面构成莫大的威胁;同时西面关中的小军阀也还处在观望阶段,尚未表态。

四面“楚歌”的曹操,此时将他的军政领导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对汝南,他以满宠为太守、李通为都尉加以镇抚;对荆州,他支持荆州南部长沙太守张羡反抗刘表,同时也暗中拉拢刘表身旁韩嵩等亲曹派,牵制刘表决策;对西方,他以钟繇为司隶校尉,平抚关中诸军;对北方,曹操则亲自负责黄河战线。

八月,曹操率兵跨过黄河,拿下黄河北岸的据点黎阳,保持与袁绍之间的缓冲地段,另外派于禁驻守黄河南岸延津,完成东线的部署。九月,曹操返回洛阳,分兵驻守洛阳北边的预定决战地点——官渡。

从以上行程的密度可以看出,当时的曹操完全称得上劳模。

既然曹操那么忙,刘备所面临的压力就相对轻松了不少,曹操只是派了两位属官级的将领王忠、刘岱率兵攻打小沛。

王忠本是关中人,袭杀了某位(抱歉,史书上没有记载)荆州招降团的团长后,率众投靠了曹操,被任命为中郎将。刘岱则是沛国人,当时担任曹操的司空长史。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刘岱并不是先前担任过兖州刺史的那个刘岱,之前那位刘刺史在征讨青州黄巾时已经壮烈殉国,与这位刘长史只是同名同姓罢了,罗贯中妙笔一挥,将两位刘岱合二为一,无非是为了制造戏剧效果。

不过,无论是王忠还是刘岱,看起来都没有独立统领大军团作战的经验,当时曹操兵力吃紧,想来出动的数目和素质大概也不会很高。

反观刘备,不但身经百战,在小沛经营甚久,而且有河北骑兵相助,军队的整体实力自然在王、刘二军之上。交战结果,也正好验证了此点——刘备获得了胜利,成功地守住了小沛。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刘备起兵十年以来,第一次成功击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对手,值得庆贺。

刘备为这久违的胜利大感得意,他登上小沛城头,对王、刘二人叫嚣:“像你们这种货色,来上一百个我也不怕!”

其实刘备说到这里也就可以打住了,背叛了人家,占了人家的地盘,抢了人家的女眷,还打败了人家的兵将,算是占足了便宜,但他实在是太爽了,甚至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于是又加了一句:“就算是曹操亲自带兵来,还不知道谁输谁赢呢!”

刘备同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刚刚表扬你两句尾巴就翘了起来,居然敢向曹操公开叫板,你以为你是谁啊?还是洗洗睡吧。

果不其然,刘备这下子麻烦大了,估计他没听过“说曹操,曹操到”这句名言。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刘备,以当时客观环境而言,刘备敢向曹操叫板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不认为曹操会来,就算是来,也有袁绍在后头帮他撑腰,所以过过嘴瘾也理所当然。

然而,曹操和他的智囊团运作的本事,远远超出了刘备的想象力。

在汝南,满宠不但讨平各族,还征兵两千;在关中,钟繇成功说服了马腾、韩遂各部,另供应官渡前线战马两千匹;在荆州,刘表与张羡僵持难下,始终无法放手北伐。

最重要的事件,则发生在建安四年十一月。张绣听从参谋贾诩的意见,举军投降曹操。这一降,不但解除了曹操的心腹大患,而张绣的西凉军团与贾诩充满智慧的脑袋,又成为了曹操的另一副爪牙,为日后曹军的战事作出莫大的贡献。

不过这些客观因素,倒不见得是曹操非打刘备不可的主因。笔者认为,刺曹阴谋的败露,才是让曹操冒险分兵徐州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