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祸起荆州 徐州易主
经过建安十三年上半年的休养生息,曹操集团的气色好了许多,原本虚浮的肌肉也重新隆起。
早于建安十二年底曹操远征柳城时,盘踞于辽东的公孙康便斩下袁熙、袁尚的脑袋,向曹操输诚,曹操也慷慨地送给了公孙康襄平侯、左将军的帽子(这样一来,刘备的左将军身份立马变成了山寨版),承认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半自治地位。
建安十三年,曹操又半利诱半强迫,将西凉大军阀、前将军马腾劝入许都担任卫尉,其实就是来当人质,大致上安抚了扰攘的凉州势力。
六月时,曹操又重组帝国政府,废除了原本司徒、司空、太尉这三个平行的最高行政权,将所有的政府权力整合到古老的“相权”之下,由曹操一手掌控。曹操大张旗鼓,为他的丞相府海选新晋幕僚,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被强迫担任文学掾的司马懿。
虽然司马懿在历史上很重要,但在本书中他只是个打酱油的,列位可以忽略不计。
当内外局势已大致抵定时,曹操终于决定一举解决长久以来悬疑不定的南线局面。
同年七月,帝国军大举南征,从许都出发,取道叶县,滔天兵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势头直扑宛城、新野,主力部队包括曹仁、曹洪、曹纯所率领的曹家核心部队,另外还有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军压阵。
依照参谋长荀彧定下的策略,此战应贵在神速,以轻兵穿越南阳郡,对襄阳造成五雷轰顶般的巨大压力,迫使刘表投降(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从战术上来看,这次军事行动已基本具备了“闪电战”的三大要素:奇袭、集中、速度。一千七百多年后,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便是使用这一战术,二十七天征服波兰,一天征服丹麦,二十三天征服挪威,五天征服荷兰,十八天征服比利时,三十九天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十个月内几乎将整个欧洲纳入囊中。
不过遗憾的是,这个狡猾的战术在刘表那里却并未奏效。
当时南阳一带虽然已非刘备守卫的范围,但各地县城却仍在老州牧刘表坚强意志的领导下,对曹操的侵略进行顽强的抵抗。曹操大军七月南下,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扫荡了宛城以北的地区,很显然,荆州这根骨头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好啃。
然而,这场悲壮抗战的最后支柱,却在这个时候轰然崩塌了。
八月,在襄阳城中,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刘表病逝,据说他病逝前还曾将刘备招到病榻前,要以荆州相让,却被刘备婉拒。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让荆州”。
当然,所谓的“让荆州”可能只是刘表回光返照时的神经错乱,也有可能是对刘备暗示性的警告,甚至有可能是刘备集团之后为了占有荆州,或是为树立刘备的光辉形象,而特意编造出来的政治噱头。
还是那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无论如何,刘表的死并未便宜刘备,而是成全了那群荆州的亲曹派。蔡瑁、张允等人忙不迭将刘琮推到荆州牧的位置上,蒯越、韩嵩等人立马围上来,苦口婆心向这位新主子灌输投降曹操的种种好处。
刘琮倒还不全然任这些荆州人摆弄,他反问:“我和各位保守荆楚一地,守护先父留下来的产业,以观天下变局,难道不可以吗?”
这一问,倒让荆州的亲曹派们大吃了一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刘琮这样一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竟然还有这种野心!
倒是唯一一个非荆州出身的幕僚傅巽给了刘琮一个客观的分析。他问刘琮:“将军您自认为和刘备相比如何?”
刘琮诚实答道:“不如。”
傅巽说:“那就是了,将军既不如刘备,那如果刘备不能抵挡曹操,一切就玩完,荆楚之地也不能保。若是刘备有本事抵挡住曹操,谁又保证他愿意屈居于将军之下?所以不管怎么走都是死棋,将军就不要再犹豫了吧。”
傅巽这番论点说得入情入理,令刘琮再也找不到坚持的理由。
于是,刘琮向曹操递交了降书,同时传令荆州所有城池解除对帝国军队的抵抗。曹操对这一发展自然是大喜过望,下令大军加速南下,在九月抵达宛城,离襄樊只剩下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路程。
悲催的是,身在樊城的刘备对这一切,仍然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