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坛浦 第一节

源氏的水军正在接近。

平家在田浦港口集结五百艘军船,等待时机迎击。总指挥官是新中纳言知盛。

“只要有新中纳言在,就没问题了。”

平家将士仰望知盛,感动得含泪。在知盛的指挥下作战,只要军令是由知盛一手发出,平家就一定会胜利。如果不是这样,日本六十多州将没有平家可去之处。

知盛很忙碌。他必须跟各将领商议、听取情报、增派哨戒船,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

他的母亲二位之尼以前常常取笑他:

“在多才多艺的平家一族里,这真是个少见的人。”

诗歌管弦他没有一样会,可是他的容貌出类拔萃,长相清秀,肩膀厚实。

——新中纳言与红叶很相衬。

人们这么说。不知道在哪一年的秋天,在高雄设红叶宴时,知盛酩酊大醉,扛着红叶枝干离席,一个人走下坡道。在山崖上的酒宴中,往下俯瞰知盛身影的某个法亲王表示:

——即使在中国,也没有跟红叶这么相衬的人。

他并为知盛赋诗。知盛本身没有诗歌的才华,可是,他绝对是个可以入诗歌的人物。

知盛这几天沉默得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当他获得情报,得知源氏有八百水军时。

(很难获胜。)

他想。

平家在田浦只有五百艘船。差了三百艘,就算用擅长的海战技术来弥补,也不知道是否有用。

(实在是……)

知盛悔恨着失去赞岐的屋岛。在那之前,平家拥有濑户内海的制海权,两岸的山阳道与四国的水军,几乎都以平家为盟主,接受平家指挥。可是,失去屋岛本营之后,他们抱持这样的看法:

——平家穷途末路了。

然后几乎都投入源氏的阵营。结果,源氏水军扩增为八百艘船。

败因无他,就因为平家一族的当家,即哥哥宗盛异乎寻常地胆小及无能,被只带着几百名士兵的九郎吓倒,遭到攻击就往海上逃,并抛弃屋岛,逃到遥远的濑户内海西端来。听到这场会战的经过,任何人都认为,在局部战斗上占优势的平家,根本没有逃跑的理由。

——神要放弃我们了。

宗盛后来向知盛辩解。他说,自己在船竿上绑了一面扇子,向平家守护神严岛明神祈愿,然后让源氏射那面扇子。源氏如果射不中,就表示神要加护平家,会在暗地里守护。可是,源氏军中有个叫那须与市的年轻人,纵马入海,放箭一射,就把扇子射落海面。宗盛就是以此为根据,放弃这场会战。

(笨蛋!)

知盛这么想,但却无法抗辩。毕竟,一族之长可询问氏族守护神的神谕,在这层意义上,他最接近神。因此宗盛把问题丢给神,实在令人无法责备。

源氏的水军正在航行。当知盛听到他们在周防大岛做最后一次停泊时,他已有心理准备:

——明天就要开战了吗?

照九郎的战法,也可能是后天。他下令全军作应战准备。

这一晚,知盛关在自己房内,推敲作战计划。

“尼御前要你去见她。”

使者来报。是母亲。母亲和妹妹建礼门院、哥哥宗盛等人聚在一起,谈论着会战的种种,渐感不安,最后受不了了,只好叫知盛来。

(我哪有空!)

知盛认为,自己不能通宵安慰这些女人。

“再过一刻钟(两小时)我就弄好了,到时候我再去参见。”他命使者回报。

“顺便叫能登守来。”他又下令。

接着,平家第一猛将能登守教经来了。对知盛而言,只有这个男人值得信赖。

“甚么事?”

教经问知盛是否已构想好作战计划。

知盛点头。

“我可以听看看吗?”

从对话中,能更容易找出战略的不足或缺陷。

“问题是潮流。”知盛说。

知盛作战计划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源氏引到全日本海潮最激烈的坛浦,利用潮流取胜。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胜利的方法了。”

知盛从附近渔夫口中得知坛浦潮流的性格,熟悉得几乎可以倒背如流。把平家的基地设在丰前(九州)附近的田浦,理由之一就是考虑到潮流。通过田浦旁边的海潮,是坛浦水域中最激烈的北水道。顺着北水道,把源氏水军往满珠、干珠两个小岛压制,平家就赢定了。

而且,田浦港前面的海潮,听说会有缓慢的大回旋,也就是南水道的激流会往东流,在田浦前旋转回流,而在田浦海岸与海湾呈反方向往文字关(门司)流去。知盛要利用这奇妙的水流,从三个方向包围源氏军,一举将他们击落海底。

“很好!”

知盛的战略十分高明,教经忍不住叫了出来。

“一定会赢的!”

“可是,”知盛说:“潮流整天都在变化。涨潮、退潮、高潮、低潮等,每个时刻都会改变。我们必须在退潮到涨潮之间决出胜负,拖久了就会输。”

“可以说详细点吗?”

“可以。”

知盛展开坛浦的地图,开始解释潮流的变化。

在知盛的计划中,开始战斗的时刻是退潮时,在早上八点半左右。届时退潮会往东慢慢流去,像大河般缓慢,这个速度,正适合拉开战争的序幕。然后顺着退潮,把源氏一直往东逼进,平家的船则自然前进。源氏的船不能反抗海潮,会自然后退,海潮会一分一秒加速。过了早上十一点,水流更加激烈,船会像在急湍中摆荡般,平家的船便随着这阵急流,一口气压制住源氏军,决出胜负。

“不决胜负就伤脑筋了。”知盛说。

因为下午三点后海潮会逆转,海面会像桶中的水一样回旋着,先前东流的海水会开始往西流,也就是说,会转变成源氏船追赶平家船的形势。过了下午五点四十分,西流的速度会更激烈,平家船会像风前树叶般被追杀。

“所以,必须在一开始的一、二刻钟打定战局。”

“方法呢?”

“这个!”

知盛抽出短刀,全力插进地板。

“杀死主将!战争一开始就杀死九郎的话,源氏就会像散掉的扇子,士气低落,指挥紊乱,最后只有惨败一途。”

“没错!”教经点头。

在之前的军事会议上,知盛已经告诉过他这个方针,还任命教经为深入敌方核心阵容的突击队队长。

“因此需要一个饵,引出九郎的饵,也就是御座船。”

知盛讲出刚才想到的计策:以御座船为饵。

御座船上有幼帝和三样神器,跟随者是幼帝的生母,也就是知盛的妹妹建礼门院,以及知盛的生母二位之尼。平家的长者内大臣平宗盛和众多女官,也一起搭乘这艘船。

这艘船可以越过东支那海,前往中国,由于仿唐船的制法,一看就知道是御座船。

“这太可怕了!”教经歪着头。

他是个勇者,但却欠缺智慧,不了解知盛的意思。知盛加以说明:

“不是的,御座船是空的。将幼帝等人全移到另一艘大船上,御座船上换成一些小兵。源氏主将九郎最爱逞勇,喜欢跑在各将士之前打前锋。他看到御座船在海上,当然会摇橹靠近。这时,你就突然袭击,射杀他或打倒他都随便你了!”

“我懂了!”

能登守教经用力点头,然后抬起头来,两颊发光。

“这是本朝历年来最棒的战略。”

他称赞知盛,不禁连声音都兴奋起来。

事实上,在只会简单、粗笨会战方法的日本战史中,知盛是第一个可以媲美义经,计划出精巧细致战略的人物。可是,他的战略却不像义经是直线形的,而是曲线性的,有数学的精巧度,这可说是他的缺点。

“我太惊讶了,用这个战略一定会赢的。”

“是吗?”

知盛还是一脸凝重,没有点头。就算作战计划再高明,知盛还是担心平家全族和武士的士气。就如以前平家的战争经验,只要有一点点不利的情势,他们就会军心动摇,逃跑瓦解,如此一来,战略再好,也不得不输。

知盛对这一点感到悲哀。

(真的能够提升士气吗?)

知盛走到走廊上,前往母亲传唤他的那个房间,一进去就看到哥哥宗盛、建礼门院和二位之尼。

“你好慢!”

宗盛用毫无怜悯的声调斥责他。

“有甚么事?”

“新中纳言,我只想问你一件事情,只有一件事!”宗盛说:“会战是明天还是后天?其实哪一天都好,我只问你,我们会赢吗?”

“如果不能赢呢?”

——那就逃!

宗盛没有明说,只说了类似的话:

“必须带幼帝逃,我去陪他,门院当然也会去,母亲也一起。不过,人数过多会引人注意,所以我们只带着少数人逃。”

“哥哥……”知盛瞠目结舌。

他暗想,内大臣宗盛不是平家的总大将吗?

知盛已抱定决一死战的决心,他打算来说服他们,如果平家一族都有死在海底的觉悟,那么拚命一搏,可能还有死中求生的机会。因此,若宗盛、母亲、建礼门院等人没有赴死之心,就无法振奋全军将士。可是,一开始他就感到挫折了。

“你一直说要逃,要逃到哪里呢?日本六十几州中,有平家的地盘吗?”

他甚至这样说。这时,知盛的话语突然转为呜咽,一时之间,满涨的情绪使他讲不出话来,他只喊着:

“连一寸土地都没有……”

他终于放声哭了出来。

背后的九州,有源氏本军范赖的军队占领各要冲,要逃过去很困难;在田浦东南的四国,也被义经的势力控制住了。而田浦对岸的山阳道,在屋岛会战之前,就已经落入源氏手中。

“新中纳言,你别哭得那么大声,幼帝好不容易才睡着,可别又把他吵醒了。”

宗盛无视于弟弟的激动,继续说道:

“我想过很多逃走的方法,就乔装成平民好了。幼帝也打扮成渔夫的儿子,就不会引人注意了。”

“太悲惨了!”知盛叫着。

这几个字蕴藏着万般感触。宗盛竟然要乔装成贱民的样子求生存,知盛无法了解宗盛的想法。把幼帝打扮成渔夫的儿子,那么,顶天立地的君主尊严在哪里呢?而且,平家首领这样做的话,会使全族荣光扫地,竟然因为贪生怕死,而想要逃离战场……。

(哥哥毕竟是制伞人的孩子。)

他差点就这样叫出来,可是身为贵族的谨慎,使他忍了下来。

“这次的会战,如果我们运气不佳被击溃,无法胜利,就表示大势已去,平家全族只好手牵手死在西海了。哥哥,你要爱惜武家的名声。”知盛说。

武家爱惜名声,这是当时武士的节义,也是武士唯一的道德。可是宗盛露出不快的表情。

“我是内大臣,你是中纳言。我们已经是公卿了,平家不是武士。”

“哥哥,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知盛不知道还能说甚么。平家已经列为朝臣,几乎全部都是公卿,可是以前却是在伊势发祥的武门之家,现在也还是武家。宗盛贪生怕死,竟说出这样的话。公卿的传统是爱惜生命,自杀之类的事绝对不做。

“母亲!”

知盛朝二位之尼和妹妹建礼门院恭敬点头。门院的娘家虽然是平家,可是她已经是王室的人了。

知盛想知道她们的意见。

“怎么样?”

他一问,母亲闭上眼睛,无言的合掌,意思是:

——赴死吧!

“门院呢?”

他一问,她也无言的抬起头,可是不看宗盛,只看着知盛,然后微微点头。

——这才是平家人。

知盛想出声鼓励她们,可是,对身为国母的妹妹必须谨慎小心,不可说出轻慢的话语。

“我很高兴。”知盛说:“不只母亲,连门院都这样。看到你们这么珍惜名声,我已经没有任何牵挂,可以专心作战了!”

当晚,知盛将两位女人的决心传告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