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文化长河里一朵美丽的浪花

杨春光

宁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明代以前,一直处于北方边塞的前沿。秦汉以来,历代中央王朝在此开边戍边,移民屯垦,始终不绝,留下了厚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文明中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宁夏历史文化。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后,宁夏文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挖掘、整理、提炼,逐步形成了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以“两山一河”为代表的大漠黄河生态文化、古人类遗址和古生物化石遗址文化、边塞军旅文化、民风民俗文化、西夏遗存文化、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成果文化等九大文化。在宁夏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文学、美术、歌舞、戏曲等作品如同长河波澜,层层推进,纷呈异彩,有些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由此,宁夏有没有文化、有哪些文化、怎样建设和发展宁夏文化,多年来困扰人们的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回答和佐证。

《开边大将蒙恬》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围绕秦大将蒙恬以河为塞、北逐匈奴、开边戍边的历史线索,用现代人的视角尽述蒙恬一生的沉浮,展示了一幅秦朝时期中国北方的历史画卷。本书的两位作者都不是专业作家。冯增秀是宁夏兵沟文化旅游公司的总经理,是从行政岗位转行从事文化旅游开发的。2001年以前,兵沟及附近的秦汉墓还荒芜一片,增秀同志则以富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极大的热情,历经千辛万苦,承担了投资风险,对兵沟与秦汉墓进行投资开发,无怨无悔。现在兵沟旅游区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宁夏又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增秀同志热爱历史文化,尤其对秦汉文化和兵沟的历史很有研究,发表了一些较有见地的文章,是一位难得的文化商人。远志是平罗县陶乐镇的一位农民,钟爱文学,笔耕不辍,发表作品很多。增秀和远志志同道合,共同投身于兵沟文化旅游事业的开发建设,源于他们对文化的热爱。

蒙恬是山东蒙阴人,三代在秦为官,为秦统一中国作出巨大贡献,他是中国历史上很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震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这一时期,蒙恬的功业达到了他人生的高峰。同时,蒙恬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至秦始皇死,胡亥以阴谋手段逼死公子扶苏,自立为二世后,又遣使阳周,威逼蒙恬。面对使者,“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蒙恬的悲剧命运,在封建王朝是历史的必然。但其开边戍边的功业和忠勇信义的品质,犹如历史天空中耀眼的明星,永远闪耀。从文学的角度看,蒙恬所做的事情,惊天动地、流传千古,但又命运坎坷,具有很高的创作价值。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我在《宁夏文化的源与流探析》一书中曾讲过:“秦朝大将蒙恬为宁夏开边第一人,他与公子扶苏驱逐匈奴,收复河南地,在宁夏北部修筑防御工事,屯垦戍边。”可以说,正是由于蒙恬开边,宁夏才正式纳入中央版图。蒙恬以河为塞、北逐匈奴的历史事件,就是宁夏边塞军旅文化的源头。这部小说创作的意义,就在于既溯源而上,找寻宁夏历史文化的源头,填补了宁夏没有反映秦汉时期文学作品的空白,又立足现实,增加宁夏文化的厚度,为宁夏边塞军旅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据考证,蒙恬戍边的军事指挥所“浑怀障”,就修建在今宁夏北部沿黄河一线。因此,围绕蒙恬开边戍边的故事进行文化挖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02年,增秀同志在兵沟秦汉墓群附近开发修建了“浑怀障”,又与远志同志合作,历时数年创作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这是到目前为止宁夏第一部反映秦朝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文学作品。尽管这部小说在驾驭题材、塑造人物、故事情节、语言运用等方面还略存不足,但作者选取重要历史人物、撷取重大历史事件、反映古代历史风貌、挖掘相关历史文化的勇气令人钦佩。

宁夏文化,源远流长;宁夏文化,博大雄浑。适逢盛世,文化必将更加繁荣。发掘、整理、弘扬宁夏文化,是这个时代热爱宁夏文化的人们自觉的责任。“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开边大将蒙恬》犹如宁夏文化长河里一朵美丽的浪花,追逐着宁夏文化大时代的潮流,欢腾跳跃,顺流而来。我衷心祝愿这部作品能够得到读者的厚爱,也衷心希望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1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