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风云突变中站稳脚跟 做起关键作用的那个人
前面我们讲到,就在爱新觉罗·多尔衮已经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位置的时候,爱新觉罗·皇太极不幸于1643年9月21日病逝。
说起来,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得也是太突然了,白天还在办公,晚上突然就死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突然去世呢?据我分析,主要是富贵病。也就是说,由于爱新觉罗·皇太极吃得太好而造成了身宽体胖,从而最终导致了爱新觉罗·皇太极中风而死。
一般而言,中风都是因为血太稠了,也就是我们讲的吃得太好了。也难怪,中国的东北地区净出产什么人参、鹿茸等全世界最高级的补品,而且当时的满洲人特别爱吃各种肉食,这就造成了满洲人的食物结构单一。作为皇上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好吃的就更多了,这就没有办法导致他不胖。你想让爱新觉罗·皇太极不胖那是太困难了,你想让爱新觉罗·皇太极不中风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当然,这中国历史上,得富贵病而导致死亡的,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个,但不是最后一个。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后的典型,就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重孙子雍正皇帝——那纯粹是好吃的吃多了撑死的。不然的话,雍正皇帝怎么能够只坐了十几年的江山就死了呢?这也太短了吧?
爱新觉罗·皇太极丝毫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五十来岁从政正当年的时候会突然死了。也正是因为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得太过于突然,就造成了他在根本就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言——关于他死了之后谁来当皇帝的遗言——的情况下就突然死了。
不但爱新觉罗·皇太极本人没有想到他死了之后谁来当皇帝,所有的大臣也没有想到他死了之后谁来当皇帝。那么,在这个时候,在爱新觉罗·皇太极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下,我们依据什么来选择继任皇帝到底是谁呢?我们只能依据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的做法,来操作下一任皇帝的产生办法。
中国的历代帝王它的产生办法无非就是以下两种:一种是父死子继,老子死了,儿子接班;另外一种呢,就是兄终弟及,哥哥死了,兄弟接班。
建立在以上这两种考虑之上,我们说当时的爱新觉罗·皇太极死了以后,最有可能争夺皇位的,主要有4个人选——当然,这4个人选里面有3个都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儿子。故而,我们先来介绍一下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儿子们。
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前一共有11个儿子,这11个儿子当中有3个死于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前——也就是夭折了。留下来的有8个,在这8个儿子当中,到爱新觉罗·皇太极去世那天为止,继妃乌拉那拉氏所生的爱新觉罗·豪格35岁,庶妃颜扎氏所生的辅国公爱新觉罗·叶布舒16岁,侧妃叶赫那拉氏所生的承泽郡王爱新觉罗·硕塞16岁,庶妃纳喇氏所生的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6岁,庶妃伊尔根觉罗氏所生的辅国公爱新觉罗·常舒也是6岁,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爱新觉罗·福临5岁,庶妃克伊克勒氏所生的辅国公爱新觉罗·韬塞4岁,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襄亲王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2岁。
在上述8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3个人可圈可点:一个就是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他虽然说是侧妃生的,但他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长子,年龄最大,35岁;第二个就是爱新觉罗·福临,虽然说此时的爱新觉罗·福临才5岁,但是他的妈妈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是最受爱新觉罗·皇太极宠爱的;还有一位就是2岁的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他的妈妈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是爱新觉罗·皇太极所有的妃子中地位最高的,要比庄妃高两个级别。因此我们说,从理论上讲,当时有权力、有资格能继承皇位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儿子们主要就是上述三人。
除了这三人之外,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兄终弟及也是皇帝继位的一种方式——爱新觉罗·多尔衮也是最有资格的。
当时的人们,都看好谁呢?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看好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长子爱新觉罗·豪格。有的人看好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兄弟爱新觉罗·多尔衮。谁都没有想过爱新觉罗·福临是最佳人选。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就更别提了,他的妈妈曾经嫁过两任丈夫,爱新觉罗·皇太极毕竟是她的第二任丈夫,生下来的孩子继位的可能性不大。故而,下面的我们就该开始分析爱新觉罗·豪格和爱新觉罗·多尔衮这两个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了。
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第一,正值英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前共有11个儿子,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长子,出生于1609年,比爱新觉罗·多尔衮还要大3岁,现年35岁,正值壮年。
第二,人才出众。史称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
第三,功勋卓著。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久经战阵,屡获军功。早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爱新觉罗·豪格就两次参加征服蒙古的战役,因功被授予贝勒。其父爱新觉罗·皇太极继位为大汗后,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先后主持或参加了九次攻明之役,其所率领的军队曾经先后袭扰过山西、山东等地。除了这九次攻明之役外,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还参加了三次征服蒙古各部的战役和一次征服朝鲜的战役。其中,他还参加了让爱新觉罗·多尔衮扬名立万的那次收服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苏泰太后和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的战役。在那次战役中,爱新觉罗·多尔衮还得到了那枚传国玉玺。1636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后,爱新觉罗·豪格被晋封为肃亲王,掌管户部事务,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
第四,三旗效忠。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大臣拥护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继位,尤其是两黄旗的大臣更是誓死效忠。
正蓝旗原来属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五儿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共有21个牛录。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出生于1586年,比爱新觉罗·皇太极还要大6岁。但此人人品不好,曾经亲自杀掉了自己的母亲。后来在1632年爱新觉罗·皇太极设计杀掉了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他所掌管的正蓝旗也由爱新觉罗·皇太极直接接管。
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但同时又保持着一定实力,又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继位。
现在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应该承袭了爱新觉罗·皇太极亲自掌管的三个旗:两个黄旗和一个正蓝旗共计61个牛录——我们现在仍然按照原来的满洲八旗计算,爱新觉罗·皇太极时期新成立的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打胜八旗还没有什么发言权!
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
现在,我们该来了解一下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优势了。
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现在掌管着镶白旗。镶白旗原有30个牛录。他在17年前与爱新觉罗·皇太极争夺汗位失败。现在,他可不想让17年前的悲剧再度重演。
现在,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第一,正值英年。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弟弟,时年32岁。
第二,受父钟爱。历史记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曾留下遗言:九王子(爱新觉罗·多尔衮)当立而年幼,由爱新觉罗·代善摄位。而爱新觉罗·代善鉴于当时情势,转而拥立爱新觉罗·皇太极。
第三,兄弟齐心。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兄弟和他们所领导的两个白旗。其中,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哥哥英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镶白旗的30个牛录中有他的一半;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弟弟爱新觉罗·豫郡王多铎,掌管着正白旗35个牛录,他所掌管的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大的一旗。因此,在有权力参与讨论未来皇位继承人的7个亲王、郡王中,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兄弟已经占了3个席位——至少65个牛录的支持。就这一点来说,是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远远不能比拟的。
第四,功勋卓著。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多次统军出征,“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英勇善战,屡立大功,功勋卓著。关于这些,我们前面的内容里面曾经多次涉及,这里从略!
第五,经验丰富。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有过17年前争夺汗位失败的教训。17年前的教训应该已经成为了经验!17年来,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已经增长了不少的才干,智慧过人。对于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来讲,用“睿”这个汉字里面代表聪明的意思的词汇来形容他,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对于交战双方我们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我们知道,按照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由满洲贵族来讨论。那么,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算得上是满洲贵族呢?也就是说,什么人才能够有资格讨论皇位的继承人问题呢?
这里的满洲贵族,实际上指的是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时期被封为贝勒的人。到了爱新觉罗·皇太极统治时期,贝勒一词被固定用于支持满洲的蒙古族上层统治者。因此,这里的满洲贵族,实际上指的是在爱新觉罗·皇太极统治时期被封为亲王和郡王的人。
在爱新觉罗·皇太极统治时期被封为亲王和郡王的人,此时主要有7个人。4个亲王: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三位郡王,英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豫郡王爱新觉罗·多铎和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
在这7个人中,已经有爱新觉罗·多尔衮三兄弟及其领导的两个白旗65个牛录表示公开支持爱新觉罗·多尔衮了;爱新觉罗·豪格也表示一定要参加皇位的争夺,而且爱新觉罗·豪格一方也已经得到了两个黄旗和一个蓝旗共3个旗61个牛录的支持。此时的双方应该说是势均力敌!
因此,最终命运的决定权又落到了另外3个人的手中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该来分析一下另外三个人的想法了——因为他们的决定现在是最为关键的了!
这3个人,有两个亲王: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一个郡王: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3个人,三种想法。
我们就从最年轻、最气盛、最能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觉的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开始说起。那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是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的孙子,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的父亲是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的三儿子爱新觉罗·萨哈璘。
提起爱新觉罗·萨哈璘,我们都并不陌生,我们知道这个人是爱新觉罗·皇太极能够担任大汗的一个大功臣。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死后,如果没有爱新觉罗·萨哈璘和爱新觉罗·萨哈璘的哥哥爱新觉罗·岳讬全力以赴的支持,爱新觉罗·皇太极根本就当不上那个大汗。也就是说,爱新觉罗·皇太极担任了大汗,全有赖于爱新觉罗·萨哈璘所赐,爱新觉罗·皇太极非常清楚这一点。
那个时候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可不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所以,爱新觉罗·皇太极对于爱新觉罗·萨哈璘那可是非常好,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互相非常信任。但是,不幸得很,爱新觉罗·萨哈璘在爱新觉罗·皇太极继位为大汗后不久就死了。
爱新觉罗·萨哈璘死了以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想,更多的可能是恨铁不成钢的原因,爱新觉罗·皇太极一直看不上爱新觉罗·萨哈璘的这个儿子爱新觉罗·阿达礼!他就觉得你爱新觉罗·阿达礼不行,你比你爸爸爱新觉罗·萨哈璘差远了。
很有可能是觉得太亲的缘故,所以爱新觉罗·皇太极就经常教训爱新觉罗·阿达礼。结果呢,在爱新觉罗·阿达礼的内心世界,就产生了一种浓厚的逆反心理:你爱新觉罗·皇太极越教训我,我爱新觉罗·阿达礼越不听你的话,我越恨你爱新觉罗·皇太极。最后就造成下面的这种结果:两个人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曾经多次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宣称,一旦将来你死了,我一定拥护爱新觉罗·多尔衮当皇帝。爱新觉罗·阿达礼他从来不隐讳自己的观点,我拥护爱新觉罗·多尔衮。
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与颖郡王爱新觉罗·阿达礼,这两个人走到一起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这边是4个人两个旗了。现在,我们的问题在于: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优势占尽了吗?
答案是非常显然的: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优势还没有占尽。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我们,还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另外两个人——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和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的想法。
对于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这个人,我们似乎很陌生。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这个人,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我说到这儿,有人想起来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的长子不是叫爱新觉罗·阿敏吗?对啊,爱新觉罗·阿敏是满洲八旗中第二大那个旗,镶蓝旗的头儿,他手下应该有33的牛录。后来呢?爱新觉罗·皇太极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所以呢,在1629年就下令说这个爱新觉罗·阿敏你有16大罪状——我就不明白了,他们这些人一说谁谁有多少罪状的时候能罗列出来好多好多,也不知怎么那么多罪状——你得下台,我得给你关进监狱去。结果这个爱新觉罗·阿敏就被软禁起来了,也没死,就被关进一个屋子里头,有吃有喝,最后在11年之后的1640年才死掉。此后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又想千方、设百计地把爱新觉罗·莽古尔泰领导的正蓝旗也夺到自己手里了。
此时的爱新觉罗·皇太极手里已经掌控了4个旗的兵力了。但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知道,满清一共8个旗,自己直接掌控4个旗,也太不合适了,这肯定会引起满清八旗内部的分裂。所以,当正蓝旗被爱新觉罗·皇太极夺到自己手里以后,他自己就直接担任了正蓝旗的头儿。而镶蓝旗交给谁来控制呢?爱新觉罗·皇太极就想起了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为什么会想起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来了呢?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这个人,表面上说他是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的儿子,但自从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死了以后,他一直就被寄托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家。他比爱新觉罗·皇太极小7岁,所以他是跟爱新觉罗·皇太极一块儿长大的玩伴。所以,爱新觉罗·皇太极把爱新觉罗·阿敏除去以后,马上就把爱新觉罗·阿敏的33个牛录的镶蓝旗转送给了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也没什么功,转眼之间就当上了郑亲王,还领导33个牛录,一个旗。我昨天是什么都不是,我今天就是四大亲王中的一个,一个满清八旗中人数第二多的旗就归我了?这谁给的?爱新觉罗·皇太极给的啊!
你不能知恩不报不是?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也是基于这种想法,他就认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谁都可以,但我就一个条件:得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儿子。他非常清楚:“将来谁都有可能当皇上,就是我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不可能当皇上!谁对我都不信任,我就只能做到,在你们这个摇摇欲坠不平等的天平上,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搁哪边,哪边就沉!我就起这个作用,权衡利弊!在关键的时刻,才能显出我的本事来。平常我也不发言。”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他可不正,他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他的主意到现在我们没有判定清楚。现在,我们来看看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的想法。
我们讲过多次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这个人,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二儿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长子早就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给杀掉了。所以,实际上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也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长子,大阿哥。17年前,爱新觉罗·代善就曾经参与过汗位争夺战。甚至更早一点,他还曾经担任过未来的汗位继承人。但是,由于他自己不注意小节,最后让人家抓住了把柄,被人家陷害,自己一家什么也没捞着。而且,在爱新觉罗·皇太极继位以后,自己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现在已经不成样子了:自己已经六十多岁,自己最欣赏的两个儿子,长子爱新觉罗·岳讬死了,三子爱新觉罗·萨哈璘死了,二子爱新觉罗·硕讬自己不喜欢,四子爱新觉罗·满达海还小呢,哎呀,这代人是没戏了。第三代人爱新觉罗·阿达礼和旗主爱新觉罗·罗洛浑虽然不甘为人后,但是总是让爱新觉罗·皇太极瞧不起,爱新觉罗·皇太极总是借故找茬教育他们,也不知道他的教育是出自发自内心的支持,还是他想杀杀我们两个红旗的锐气。
现在,对于两个红旗的首领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来说,他自己的心已经老了。人六十多岁老不老咱不敢说,但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的心已经老了,他什么想法都没有,他并不想在未来的皇位争夺战中施展施展自己的才华,他能做到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以他的资力,以他们两个红旗的实力,他们支持谁,谁就会取得胜利。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在未来的皇位争夺战中,似乎已经是占尽了优势:7个有投票权的人中,他已经得到了4个人的支持;在8个旗中,他已经得到了两个多旗的支持——这两个旗是两个白旗,这个多指的是两个黄旗和蓝旗中的一些人。这是为什么呢?长期的征战中,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和别人形成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说,还有两个人态度不明朗。这两个人,一个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一个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我们可以看出,爱新觉罗·多尔衮似乎应该是具有优势的,但为什么最终的结果,爱新觉罗·多尔衮没有取胜呢?是不是庄妃在这里面做了什么文章呢?
爱新觉罗·皇太极去世的时候,爱新觉罗·福临五岁,此时的庄妃做梦就想:哎呀,母以子贵,我什么时候让我的儿子继承皇位呢?说起来容易,事实上哪儿那么容易啊?爱新觉罗·皇太极8个儿子,有5个都比爱新觉罗·福临大。
这5个人是爱新觉罗·豪格35岁,爱新觉罗·叶布舒与爱新觉罗·和塞16岁,爱新觉罗·高塞和爱新觉罗·常舒6岁,庄妃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在8个儿子当中排第六,这是从年龄上来说。若从地位上来说,比爱新觉罗·福临小两岁的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的妈妈比庄妃要高三个等级。哪儿就轮到庄妃的儿子当皇上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说实话,庄妃也就是想想,也就是做梦的时候想想:哎呀,这个皇上要是我儿子多好啊?她知道,她当时的想法,纯粹就是一个梦想而已!爱新觉罗·豪格与爱新觉罗·多尔衮,哪个都不是好惹的。谁会心甘情愿把权力交给她啊?所以,她的想法此时我们说不足为奇。
但是,讲到这儿,我们就要清楚一个问题,大清王朝的皇位争夺战,虽然说很激烈,但是并不悲惨。很激烈但不悲惨,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应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我们要清楚,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一点,在大清朝所有的人中都清楚。而这个少数民族满洲人,它的前身女真人曾经建立过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金,结果那个政权在中原没有占据多久以后就被后起之秀的蒙古政权消灭。而后金政权及由后金政权易名而来的大清王朝则是满洲人及其前身女真人建立的第二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个政权,它正在梦寐以求统一中国——而这,才是摆在爱新觉罗·多尔衮和爱新觉罗·豪格两个人面前一个最重要的任务——爱新觉罗·多尔衮对这点非常清楚,爱新觉罗·豪格对这点也非常清楚。
第二方面,我们还要清楚的是,到1643年,大明王朝已经危在旦夕: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已经对大明王朝形成了绝对的威胁。其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与崇祯皇帝的大明王朝双方的决战即将开始。在这个时候,大清王朝正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最佳时期。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爱新觉罗·豪格和爱新觉罗·多尔衮都可以决裂,但是唯有1643年大顺政权与大明王朝双方决战在即的这个关键时刻,爱新觉罗·豪格和爱新觉罗·多尔衮两个人谁也不能决裂。因为,此时的他们都知道,胜利就在前面。所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就知道,爱新觉罗·豪格和爱新觉罗·多尔衮两个人之间的这场争夺,必将是非常激烈但并不悲惨的,因为他们绝对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绝对不会犯一个只有在王朝末期才能出现的事情,才能出现的错误。大清,这个王朝刚刚建立,他们不可能像大明王朝后期那样,出现那种腐败现象。
无论是满洲上层的贵族,还是普普通通的八旗官兵,他们都不希望爱新觉罗·豪格和爱新觉罗·多尔衮两个人之间的这场争夺,带有浓重的血腥味道;他们并不希望在激烈的争夺后出现你死我活或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这里的渔翁有两个:一是明王朝——大清朝的死对头;二是李自成。
因此,建立在这两点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明确交战双方各自的劣势。
主动出击者爱新觉罗·豪格的劣势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真正支持者少。爱新觉罗·豪格在有决定权的7个满洲贵族中间得到的支持少,除了他自己之外再没有人明确表示支持他。
第二,黄旗目的不纯。两个黄旗之所以明确表示支持爱新觉罗·豪格的目的不纯,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爱新觉罗·豪格继位的目的,实际上是继续保持两黄旗在八旗中的优越地位——注意,仅此而已。如果有人能够有办法确保两个黄旗的优势地位的话,实际上放弃支持爱新觉罗·豪格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两个黄旗的真正想法实际上是与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想法不谋而合的。
第三,自己缺乏经验。爱新觉罗·豪格从来没有过争夺最高领导权的经验——在这方面,他明显弱于比他小3岁的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有过17年前争夺汗位失败的教训,17年来他成熟了不少——这17年来,爱新觉罗·多尔衮净长心眼了!爱新觉罗·豪格与他相比,是明显落后的。爱新觉罗·豪格虽然比爱新觉罗·多尔衮大,但是他只是爱新觉罗·皇太极的长子,涉世经验不多。
第四,缺乏军队支持。爱新觉罗·豪格在军队中的支持者不如爱新觉罗·多尔衮多。17年来,爱新觉罗·多尔衮参与了大量的战役的指挥工作,得到了八旗子弟很多人的佩服;而爱新觉罗·豪格在这方面,劣势明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爱新觉罗·豪格在皇位争夺战中,不但不会一帆风顺,而且还随时有失败的危险。9月26日(这一天是阴历八月十四日,中秋节的前一天)黎明,两个黄旗率先动手——因为他们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所以他们采取了“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的“主动出击,先声夺人”的战略战术。
爱新觉罗·豪格不会成功,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问题在于,爱新觉罗·豪格是怎么失败的呢?会不会出现下面这种可能:没有儿子的爱新觉罗·多尔衮与已经给皇太极生了儿子的庄妃联合起来,打败了爱新觉罗·豪格呢?
可是,爱新觉罗·多尔衮也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呢?是不是爱新觉罗·多尔衮为了庄妃这个美人,就主动放弃了江山呢?
话说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后不久,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这8个两黄旗中的杰出人物,一起带领着好几十个两黄旗各个牛录的首领,直奔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家,企图策划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为帝。
其中,索尼、图赖和鳌拜是这8个人中的核心人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索尼。
索尼出生于1600年,一生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是大清王朝的开国勋臣。索尼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治时期,一直担任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手下的一等侍卫,战功卓著。爱新觉罗·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的1631年,索尼升任吏部启心郎。
先简单介绍一下启心郎这个官职。爱新觉罗·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仿照明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由贝勒1人总理部务,下设满承政2人,蒙、汉承政各1人,参政8人,启心郎1人。这个官职三品的启心郎的职责是:见管部事贝勒所行不善,应启迪其心忠勤国事,因而对管部事的贝勒有所约束。也就是说,启心郎这个官职是约束各部的最高长官的。
爱新觉罗·皇太极去世之前,索尼因功被晋升为三等甲喇章京,成为维护八旗内部稳定局面的一个重要人物。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这个时候的赫舍里·索尼足智多谋,“商议大事,无出索尼者。”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图赖和鳌拜。
根据《清太祖实录》记载,1588年(也就是明神宗万历十六年)载“有苏完部长索尔果率本部军民来归……又栋鄂部长克辙孙何和里亦率本部军民来归……又雅尔古部长扈拉胡杀兄弟族众率军民来归……太祖遂招徕环满洲而居者”。
这个建州女真苏完部的首领索尔果是谁呢?他呀,是图赖和鳌拜的爷爷,他在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的第六年,也就是1588年率全部五百余户部众归顺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563年出生的费英东从小习武,骁勇而精于骑射,12岁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1588年春,索尔果带领苏完部五百余户归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见少年的费英东英气逼人,十分喜爱;八旗建制以后,费英东隶属满洲镶黄旗。
费英东的初次征战是讨伐瓦尔喀部,这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取噶佳路(路为明代女真各部的一个单位),杀死瓦尔喀噶佳路长阿球。
1598年春,费英东同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长子爱新觉罗·褚英率军一千再征瓦尔喀,攻克安楚拉库路,围困瓦尔喀部村屯二十余个。不久,瓦尔喀部首领额果里率领部众投降。
1607年春,海西女真中强大的乌拉部侵扰斐优城,城主兑沁抵挡不住,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求援,请求将其领地内的军民迁入建州领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命其弟贝勒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与费英东、扈尔汉带兵保护。扈尔汉率领斐优城300户先行,遭遇乌拉部的追击,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费英东率领建州兵赶到,杀退了乌拉部。
1607年夏,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讨伐东海女真的渥集部,费英东率本部人马连续攻占了渥集部的多个地方,并俘虏两千多人,立下头等战功。
1611年夏,费英东又与阿巴泰等人攻占渥集部的多个地方,并迫使渥集部投降,建州女真的力量更加壮大。
两年后的1613年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集中力量讨伐强敌——东海女真的乌拉部,建州诸贝勒大臣拼死力战,费英东首先攻占了乌拉部的城门,建州大军趁势入城,乌拉部投降。随着乌拉部的投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任命费英东、额亦都、扈尔汉、何和礼、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并将自己的孙女(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长子爱新觉罗·禇英之女)下嫁费英东为妻。
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中,费英东率镶黄旗本部兵马击溃开源总兵马林的军队。攻打抚顺的时候,明守军火炮竞发,结果费英东的战马受到惊吓,落荒而走,兵士们见主将不在,便纷纷退却。突然,费英东犹如旋风般地勒马而回,一边急驰,一边大呼:“我建州无败退之将,只有战死之将!”指挥军兵齐头并进继续攻城,最后终于破城。观敌瞭阵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目睹这一切,脱口赞叹:“此真万人敌也!”
更值得一提的是灭叶赫一仗,当时费英东在叶赫城下一马当先地率军攻城,但遇到叶赫部的顽强抵抗,飞石投火,使得其城久攻不下!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见伤亡太大,便命人传令费英东撤退,费英东急了,说:“我们的人已经攻到城下了!这个时候怎能退兵?继续攻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后面不见退军,便又派人传令,费英东又说:“我们的人已经爬上城墙了!继续攻城!有罪我一人担着!”还没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下达第三次撤退命令的时候,费英东已经占领了叶赫城——费英东和皇太极一起捉获了叶赫部的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再度感叹地说:“费英东真乃万人敌也!”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命费英东佐理政事,授官扎尔固齐(听讼治民之官),是开国五大臣之一。
1620年春,费英东结束了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享年57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亲自守灵,痛哭不止,直至深夜。以后,只要有机会路过费英东的墓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均要亲自奠酒,老泪纵横。1629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建太祖陵毕,特迁费英东灵柩前来陪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太极还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皇帝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康熙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立碑纪勋;雍正皇帝追加封号信勇公;乾隆皇帝晋费英东世爵一等公,子孙世袭罔替。
1601年出生的图赖是费英东的第七个儿子。满洲正黄旗(图赖初属镶黄旗,后来与他哥哥纳盖、弟弟苏完颜改属正黄旗),清初著名战将。
1627年,图赖开始参与后金与明朝争夺东北的战役。1630年,图赖晋升为世职游击。1631年,图赖随皇太极包围大凌河城,图赖奉命与南禇、哈萨克哈埋伏于两旗防地间,保卫出外砍柴的人,等明军出来袭击砍柴人时趁机攻入城。当明军刚出城时,图赖求战心切,就领兵出击,其他伏兵也只能出击,爱新觉罗·多尔衮也督兵猛攻。但兵多地窄,只能下马步战,而城中守军放炮石阻挡清兵。结果清军大败,多名副将战死,图赖也受伤败退。爱新觉罗·皇太极为此大怒,不准众臣去探视图赖。扬古利、巩阿岱前去慰问图赖,遭爱新觉罗·皇太极严厉斥责。之后明军张春率兵4万救援,图赖率右翼军冲入敌阵,大败明军,张春被俘,也算是立功赎罪吧。
1633年,图赖随军攻打明朝,“徇大同,攻朔州,拔灵邱”,因功晋封世职二等。1634年,图赖随同多铎攻打明朝。到达广宁后,图赖与阿山率400人为先锋,向锦州进军,明将刘应选带领3000人予以阻击。图赖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击毙刘应选,破其军。之后因军功很受宠爱,1637年被授为议政大臣。1638年,图赖随同岳讬进攻明朝,大败明军,因功晋升三等梅勒章京。
“章京”一词来自满语jang gin,而jang gin又是从汉语中借用的“将军”。三等梅勒章京,就是副将的意思,相当于后来的副都统。到了后来,清朝政府的四品文书官员被称为“章京”,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高级公务员。再到了后来,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也称章京,为堂官的重要助手。军机处章京被称为小军机。军机章京一般为五六品,领班章京为从三品或正四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分为四级,最初满汉各8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而在平时的时候,在满族官员中,“章京”又是下级对上级自称的称谓。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弟子”“学生”等。
1641年,图赖随济尔哈朗围困锦州,当时清军内应吴巴什等被祖大寿发现,图赖带兵攻入外城将吴巴什等救出。之后又大破杏山、松山援军,攻克塔山、杏山两城。图赖因此晋升一等梅勒章京。一等梅勒章京,相当于我们后来所说的都统或将军。1643年,图赖又攻克中后所(吴三桂的家乡)、前屯卫,晋升三等昂帮章京。三等昂帮章京,也相当于我们后来所说的都统或将军,但是地位要比上面说的一等梅勒章京高些。
鳌拜的父亲伟齐,系费英东的九弟!鳌拜是伟齐的第三个儿子。
鳌拜这个名字在官修史书当中首次出现,是在官修的《清太宗实录》中的皇太极天聪六年——1632年!在这一年的《清太宗实录》中,记载着鳌拜等人“自明界捉生还。获蒙古人五、汉人三十、牲畜三十二。上命即以所获赏之”的内容。我们据此推断出,鳌拜的出生时间应该在1610年左右!我们还说,这个年龄才立功的人,在清朝初年的大臣中间,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了!
1634年,鳌拜成为爱新觉罗·皇太极所领镶黄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
爱新觉罗·皇太极称帝的1636年当年,爱新觉罗·皇太极命令八旗军队第二次出征朝鲜!正是这次战役,促使鳌拜完成了从一个出身名门的小角色到“巴图鲁”——战神的转变过程!
爱新觉罗·皇太极对鳌拜的表现十分高兴,提升他为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加世袭六次,准再袭十二次。此后,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尽管皇太极发现了鳌拜有独断专横、蛮不讲理的缺点,还是信任有加!鳌拜对爱新觉罗·皇太极则更是忠心耿耿,对于自己护军首领的职责也是勤勉有加。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说爱新觉罗·皇太极死后不久,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这八个两黄旗中的杰出人物,一起带领着好几十个两黄旗各个牛录的首领,直奔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家,企图策划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为帝一事。
在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的授意下,上述八人歃血为盟,结成了八拜之交。随后,这8个人又在爱新觉罗·豪格的授意之下,前脚出了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的家门,后脚就跑到了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家。
此时此刻的这8个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还有什么人能够支持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的话,那就非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莫属了。
话说这八8个人到了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家之后,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对他们热情寒暄之后表示:我肯定会支持皇上的儿子的,你们就放心吧。不过呢,还要争取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同意,才可以做到让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当皇上的。这8个人一看,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过于老奸巨猾,咱们的企图,没戏!算了,走吧。
他们的动向我们暂且放下不提。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