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母子之间 废黜
公元679年五月三日,大唐王朝发生了一起谋杀案。
当红的正谏大夫明崇俨死了,死于强盗的刺杀,强盗的刀直刺心脏,而且没有拔出来。
关于明崇俨的死因,很多人说是鬼神报复,杀他的手法不是人所为,而是鬼神所为。
李治和武则天尽管相信明崇俨有法术,但他们并不相信明崇俨死于鬼神之手,即使真的死于鬼神之手,那么鬼神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人。
盛怒之下的李治和武则天严令有关部门大力追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追查到一半,查不下去了,线索断了。
李治和武则天心里充满遗憾,也只能接受现实,为了表示对明崇俨的尊重,他们追赠明崇俨为中书令。一个正四品的正谏大夫被追认为正三品的中书令,可见他在武则天和李治心中的分量。
追赠之后,明崇俨被杀事件暂时告一段落,武则天却没有放弃,她一直在怀疑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太子李贤。
思来想去,明崇俨客观上只与李贤有过节,他说过太子难成大器的话,可这就是明崇俨必死的理由吗?
武则天心有不甘,却只能暂且按下不表。
明崇俨被刺死四天后,太子李贤的生活洒满了阳光,这一天李治下诏,命他以太子身份监国,这道诏书让李贤很得意。
说自己难成大器的人已经死了,父皇又下诏让自己监国,难道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不经意间,李贤有些放纵。在太子宫中,他迷恋上音乐,同时也迷恋上了美女,春风得意的青年喜欢这两样东西太正常不过了,此时的李贤二十六岁,正是有能力、有体力消费这两样东西的时候。
然而,在李贤迷恋音乐和美女的同时,武则天皱起了眉头,身为太子怎么能迷恋这两样东西呢?
为此武则天特意让北门学士编了两本书,一本叫《少阳正传》,一本叫《孝子传》。《孝子传》就不用说了,《少阳正传》记载的是历代太子的先进典型事迹,武则天想用这两本书来敲打太子李贤。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经常给李贤写信,信中经常带有讽刺责备的话语,母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公元680年四月二十一日,李治和武则天从东都洛阳巡幸紫桂宫(位于今天河南省渑池县),在那里一住就是三个多月。
在这三个多月中,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却发生了很多事情。正是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武则天起了废黜李贤的心。
三个多月中,武则天经常接到关于太子李贤的报告,有一个报告说,李贤过分宠爱家奴赵道生,而且赏赐给赵道生很多珠宝。
古往今来,苍蝇只叮有缝的蛋,现在那只叫武则天的苍蝇看到了那只叫李贤的蛋上有一条叫赵道生的缝。
就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公元680年八月五日,李治和武则天回到东都洛阳,武则天开始动手。
武则天让人将赵道生的事情上报给李治,然后敦促李治着手查办。在武则天的敦促下,李治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入李贤的太子宫调查。
一场亲生母亲陷害亲生儿子的戏剧正式上演。
联合调查组在太子马厩中发现了数百件黑色铠甲,这便是太子谋反的铁证。与此同时,牢房里传来好消息,赵道生招了,他承认是他在太子授意下刺杀了明崇俨。
又是铠甲,又是谋杀,太子,你想做什么?
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仅仅凭借几百套铠甲就认定李贤谋反?仅仅凭借赵道生的口供,就认定李贤是杀死明崇俨的凶手?
从现代法律来说,太子谋反的证据链没有形成。
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武则天已经认定了太子谋反,不反也是反了。
在武则天的坚持下,仁慈的李治同意了武则天的处理意见:在洛阳洛水桥南端焚烧铠甲,公布太子谋反的罪证,同时废黜太子。
从整个过程来看,李治的“仁慈”就是“无能”:身为皇帝,却连自己的儿子都保护不了,换作一般人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他却一如既往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