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兵困济南 第七节
在朱棣的严令下,燕军又将济南团团包围,展开了绵绵攻势。但前几次的挫折,在消磨了燕军斗志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济南军民奋勇反抗的勇气和决心。从五月底到八月,十万燕军耗时数十日,却始终无法攻破不到三万杂牌军把守的济南城。随着时间的流逝,燕军的士气渐渐衰竭下来。虽然战事仍在继续,但燕军已愈发力不从心。
这一日下午,在经历了又一次的失败后,负责主攻的朱能、张玉还有丘福垂头丧气地陆续赶到历山下的中军大营。一见朱棣,张玉便惭愧万分地道:“末将无能,有负使长重托!”
朱棣叹了口气,迟迟不能吭声。几个月的拉锯下来,朱棣先前的豪气和怒火已都被耗得干干净净。现在的他,心中只剩下无尽的焦虑,以及难以抑制的惆怅。
形势已经很明显了:白沟河大捷带来的高昂士气已经耗尽,连曾经的南下良机也已消逝无形。就在兵困济南城下的这段日子,朝廷动作频频:监察御史周观阅兵徐州,京师、凤阳乃至闽粤等地的南军也都从海陆各路奔赴淮北,时刻准备北上山东;而在北方,辽东杨本也兵出山海关,再次包围了永平。显然,朝廷已从最初的震惊和慌乱中恢复过来,并逐步开始反扑。
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朱棣早已没有了南下两淮、饮马长江的“宏图大志”,但要放弃济南,他却仍心有不甘。且不说济南给他留下的羞辱印记,就是这座城市本身,对燕藩也有莫大的意义:只要拿下济南,那燕军便可以此城为根基,进则威胁淮北、退则将广袤的河北大地尽收囊中。如此,燕藩不仅得到相当的地盘,可以大肆招兵买马,而且还进可攻、退可守,在接下去的战事中更加游刃有余。可若济南不保,那燕军将不得不又退回北平,真要形成这种局面,白沟河决战后所取得的战略优势就将化为乌有!想到这里,朱棣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望着面前的三位大将,朱棣愣了许久,末了方露出一丝苦笑,无可奈何地摇头叹道:“往日我燕军每每以弱抗强,却战无不胜;不想这次恃强凌弱,却久攻不克!奈何?时运不济乎?”
朱棣话音一落,三位将军更加羞愧难当,一旁侍立的朱高煦终于忍不住了,当即“扑通”一声跪到地上,激愤叫道:“父王,再给孩儿一个机会,孩儿一定将铁铉和盛庸的人头给您取来!”
“你?”见爱子一脸无所畏惧,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仍摇了摇头道,“这两个月尔一直在长芦打粮,三日前才回济南,对这里的情况不甚了解……”
“儿臣已有破城之法!”不待朱棣说完,高煦便抢过道,“这几日孩儿围城转了几圈,发现南军虽仍斗志顽强;但城墙先经水泡,后又屡经战事,现已多有塌损。昨日,孩儿行至济南西北角时,见得该处城墙的外层砖石已多处损毁,只剩下里层的夯土。儿臣想,与其三面围攻,不如将所有火炮集于此处,连绵不绝地轰他两三个时辰,若能将墙角轰塌,则我军便可攀爬而上。”说到这里,高煦脸上露出一丝狞笑道,“就算南军不怕死,可他们毕竟是乌合之众,没了城墙依持,又岂是我军对手!凭着我燕山健儿的白刃功夫,必能击退守军,杀入济南!”
朱棣心中一凛。高煦的建议,其实就是以命搏命!现济南阖城军民都知道燕军进城,一定不会饶过自己,故都抱了必死之心。即便高煦的办法能成,燕军也必将损失惨重!
避实就虚,是靖难以来朱棣一直秉承的用兵原则。若在往常,他绝不会同意这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打法。可现在形势不同。朝廷兵马即将北上,若再不能攻克济南,自己将不得不退回北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济南城,关系着整个战争态势的演变,关系着燕藩的气运!想到这里,朱棣怦然心动!不错,这么强攻济南,燕军或许会损兵上万,但所得到的,却是大半个北平省和半个山东!只要这千里疆土在手,何愁补充不了兵源?计算得失后,朱棣眼中冒出一丝寒光,沉声问高煦道:“尔可有把握?”
“有!”见朱棣有应允之意,高煦毫不犹豫地大声答道,“我军现有碗口将军四十门、盏口将军三百余门,孩儿将它们全集于一隅。万炮齐鸣下,城墙岂能支撑得住?还请父王将帐下三千亲兵拨给儿臣,届时儿臣当身先士卒,率着这支精兵直冲上墙。我倒要看看他盛庸有什么能耐,能挡住这雷霆万钧一击!”
“好!”朱棣当即隻然而起,一双眸子炯炯有神地望着高煦,半晌,将拳头猛地砸向帅案,大声道:“亲兵、火炮,父王一个不落,全付与尔,另命前军两万将士紧随尔后,一旦破城,便群起而入!”交待完这些,朱棣又转向三位大将道,“明天仍是老章法,朱能将左军攻齐川、张玉将中军攻泺源,丘福率前军攻舜田!尔等需尽全力,以为牵制。济南克与不克,便全在此一举!”
“遵命!”高煦与三位将军皆紧握双拳,慷慨应命。
第二日天刚亮,燕军火炮的轰鸣声便震天响起。这一次朱棣确实是砸下血本,除了火炮,就连军中的投石车,也有一多半被调归高煦使用。炮子、石弹如冰雹般砸向角墙,震得墙中的夯土大块大块的往下脱落。与此同时,张玉等人也都亲自上阵,不顾死伤地向三座旱门发起猛攻,将守军兵力牢牢牵制住。
“盛将军,任由北兵这么猛轰下去,城墙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啊!”西北角的女墙内,铁铉紧挨着垛墙跟伏于地面,向不远处同样趴着的盛庸大声喊道。
盛庸双眉紧皱,任由铁铉大呼,却始终一言不发。他岂不知形势危在旦夕?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城头原先架设的火炮已被李景隆运往德州,在白沟河一战中成了燕军的战利品,临时赶制的发石机也都被打得稀烂。眼见燕军万炮齐鸣,他却无法还击,只能徒唤奈何。
“哎呀……”忽然,身边传来一阵惊呼声,铁铉与盛庸抬头一望,却见前方二十丈外的角楼已经挡不住炮子袭击,轰然倒下。随着角楼的崩塌,又有一大块夯土塌陷,原先两丈厚的角墙,现已只剩下不到一丈宽。
“不许慌!不许慌!”眼见不少守军被这一大变惊得站起,成为燕军的靶子,盛庸心中大急,当即不顾危险,起身大叫道:“全都趴下!趴下!”
听得盛庸下令,众人惊魂稍定,忙也七七八八的重新趴倒在地。这时,铁铉身旁的宋佚朝着盛庸大声叫道:“将军,老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再不还击,墙就要塌没了!”
盛庸这时候也重新趴倒在地。听得宋佚之言,盛庸又叫道:“随他北兵去轰!尔等都趴下,待燕军登城时再战!”
盛庸话音刚落,铁铉的心倏的一紧。事到如今,就算铁铉不懂军事,也知道燕军是铁了心要待城墙塌陷后,再从废墟上爬进城内。而盛庸的话无疑表明,他对这种攻击无能为力,只能待燕军登城时拼死肉搏了。南军与燕军的实力差距,铁铉心中一清二楚。没了城墙,守军又如何是如狼似虎般燕军的对手?
怎么办?铁铉的脑筋飞速的运转,似乎要找出一条力挽狂澜的妙计,可就算他是诸葛转世,伯温再生,到这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地步,又能有什么办法可想?
情急之下,铁铉四处瞎望,忽然发现,就在角楼废墟旁,正有一块朱漆松木板。只见这木板长约七尺、宽两尺有余,应是角楼原先的门板,在楼塌前被震到一旁,故而十分完好。
看到木板,铁铉忽然心念一动:这几个月来,朱棣不停派人射书进城,书中其以周公自诩,称他所谓的“靖难”乃为维护太祖旧制,并不厌其烦的劝济南人“幡然悔悟”,打开城门。对这种喋喋不休的“劝降”,铁铉他们从始至终便是嗤之以鼻,然此时再回想起来,铁铉心头忽然一动,一个想法忽然冒出脑海!
“你带几个人爬过去,把那块木板搬到墙下头!快,莫要让它被炮子打烂了!”铁铉一边跟身旁的宋佚交待,一边跃身而起,向城梯处飞速跑去,紧接着便消失在众人眼前。
宋佚与亲兵们面面相觑,不知铁铉要这块板子做什么。众人一望盛庸,盛庸也是满脸迷惑。不过既然大人有令,宋佚虽然一肚子不解,也只得遵令照办,忙指挥着几个亲兵七手八脚地把门板沿着梯子拖下城。
亲兵刚刚把门板搬到内墙角地上,便见铁铉一手拿支狼毫大楷,一手端着个大砚台,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
见门板依旧完好,铁铉精神一振,当下也不顾众人疑惑,只从怀中掏出一块脏兮兮的破布,将它打开后,把被包在其中的一块墨泥倒入砚中,随即又将一个亲兵腰间的水葫芦取下,将水倒入砚中。
“大人这是要……写字?”见铁铉忙得不亦乐乎,宋佚目瞪口呆——都火烧眉毛了,您老还有这闲功夫?
宋佚的疑惑铁铉犹若未见,待墨汁调好,铁铉撩起袍脚,将笔蘸满墨汁,然后趴到门板上一阵龙飞凤舞,不一会,一行大字便映入众人眼帘。宋佚伸头一瞧,却是“大明太祖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之神主”二十个漂亮的楷体大字。
“快!把这块门板抬到城头,给我高高的竖起来!”写完大字,铁铉将手中毛笔一扔,当即大声下令。
“这有用吗?”宋佚这时候已经明白了铁铉的用意,但对这招的效果,他仍满腹怀疑。
见亲兵们正将门板抬上城头,铁铉方才回头,对着宋佚黯然一笑道:“有没有用一会儿就知道了!”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然后长叹一声道,“希望燕庶人天良未泯吧……”
“停下!都给我停下……”当这块临时的朱元璋“神主”被南军竖上城头,城下的高煦顿时大吃一惊,马上发疯似的下令停炮。在他身后,作为后援的右军主将李彬尚未会过意,见高煦下令停炮,立时大急,忙疾步上前,问道:“殿下,城墙就要垮了,为何停炮?”
“你自己看!”高煦哭丧着脸,抬起手望城头一指。李彬一眼望去,顿也倒了吸口凉气,半晌方怔怔道:“这……这可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高煦忽然神经质地厉声叫道,“马上向历山大营传信,请父王定夺……”
济南上空的炮声戛然而止,历山脚下的燕军大营内,朱棣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当高煦的飞骑信使驰入辕门,朱棣忙携着金忠和纪纲迎出帐外询问消息。得知停炮的原因,三人顿时半天出不得声。过了半晌,朱棣回过神来,见金忠正垂首沉思,遂问纪纲道:“尔说,该怎么办!”
纪纲心中一抖。若论本心,纪纲其实并不在乎这个明显是用来做挡箭牌的“太祖神主”。但他也知道,若是下令继续开炮,把这个“太祖神主”给轰个稀巴烂,那朱棣这块“奉天靖难”的招牌也就彻底砸锅了。若因此使民心丧尽,燕藩败亡,那万事俱休;可若将来靖难功成,燕王必然要为炮轰神主之举辩解开脱。这时候自己主张继续开炮,没准儿对景时就会沦为燕王为他本人洗刷罪名的替罪羊。想到这一层,纪纲额头顿时冒出一层冷汗。思虑再三,纪纲只得咽下口唾沫,嗫嚅道:“回王爷话,臣实不知!”
见纪纲推脱,朱棣只得又将目光转向金忠。金忠也不是傻子,纪纲能想到的,他又岂能不明白?不过与纪纲不同的是,事到如今,金忠已有了自己的计较。
沉吟一番,金忠躬身一揖,沉声道:“回王爷,臣亦不知如何是好!”
见两人都没主意,朱棣失望之余,也由是更加下不定决心。尽管欲速取济南之情溢于言表,但“炮击皇考神主”这样的天大罪名,朱棣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承担的。
君臣三人一阵沉默。眼见宝贵的时间一点点流逝,朱棣顿时有些焦躁起来。正在这时,金忠突然道:“王爷,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世忠但讲无妨!”以为金忠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朱棣的眼中顿时闪出喜悦的光芒。
金忠苦笑一声,躬身道:“于炮击一事,臣亦无两全之法。只是臣想,高阳王遣使来中军,即便王爷现在决断,再命人将令旨传回,恐也需要大半个时辰。用兵之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届时士气衰竭,即便打烂太祖神主,能够就此破城亦未可知。若真成此局面,王爷又何以自处?”
朱棣打了个寒噤。虽然金忠之言多少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的。几个月的仗打下来,朱棣已充分领略到了济南人的坚毅顽强。到现在,他也不敢保证轰塌济南城墙后就一定能破城。若毁了太祖神主又没拿下济南,那自己可真就鸡飞蛋打,追悔莫及了。而且经过金忠这一点拨,朱棣甚至还想到:这一炮打下去,天下民心且不论,就是自己的军心,或也会生动荡。谁能保证将士们眼见太祖神主被击毁后,不会对自己“奉天靖难”的忠义形象产生质疑?
“可若就此收兵,下次再攻时,他们若又立神主,我军岂非寸步难行?”半晌,朱棣方又问道。
金忠心中一宽。他感觉到燕王的态度已有所松动。稍一思忖,金忠解释道:“正所谓先礼而后兵。今日王爷望太祖神主收兵,已是尽了孝道;若南军仍妄想故技重施,那他们就更加理屈。是非皆有公论,到时候我军即便置之不顾,天下人也不会怪罪王爷!”
“那你是说……收兵?待明日再战?”
“臣是想请王爷退兵!”金忠终于将自己的想法挑明,“今日一战,实乃我军最后一搏。神主一事虽出人意料,但我军之力亦竭。正所谓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我军顿于城下近百日之久,将士们早已生了厌战思归之心,强行驱使,反而招怨。再者,徐州南军即将北上,我军若再滞留,恐有两面受敌之忧。既如此,王爷又何必担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而非下济南不可?依臣看来,不如索性就以礼敬太祖神主为名,就此退兵。如此不但不损体面,反而留了个忠孝美名。”言及于此,金忠又恳切地补充道,“兵家之争,伐兵胜于攻城。此次出征,我军全歼李景隆德州大营,已是功德圆满,区区济南,一时不克又何足道哉?如今朝廷元气大丧,即便驱兵再来,其势已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往后战与不战,主动权在我燕藩而不在朝廷。故臣请王爷暂且班师休整,待军心复振,再寻机南下,届时莫说济南,就是放眼山东、两淮,又有谁能挡我燕军之锋?”
朱棣的脸色如白纸一样苍白。金忠的建议,是要将他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彻底浇灭!济南!这是南北通衢,兵家重镇!取之,靖难大业就已成功了一半!可是现在,金忠却劝他放弃!眼见煮熟的鸭子飞走,朱棣心中岂能舍得?
可不舍得又能怎么样呢?现在它就在眼前,可自己却只能望城兴叹!摒弃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后,冷静下来的朱棣其实也清楚:金忠说得也有道理!城打不下可以再打,“奉天靖难”名声却万万倒不得!这城下的十万燕军,更没必要为了自己的一时不舍,而无谓地去冒阴沟翻船的危险!感情与理智交织在一起,朱棣一时间心乱如麻。难以抉择之下,他摇头一叹,又问纪纲道:“世忠之言,尔以为如何?”
纪纲心里一百个不想退兵。这几个月来,他绞尽脑汁谋划献策,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只要济南告破,将来论功行赏,他纪纲纵不能与上阵杀敌的大将相比,但这份运筹之功是稳稳当当跑不掉的。若按着金忠的意思退兵,那这几个月来的殚精竭虑也就成了白忙活。
可纪纲也不敢驳金忠。这时要坚持攻城,别说自己拿不出有力的说法,更重要的是,果真一炮打出去,这“丧心病狂”四字将来一定会落到自己头上。权衡利弊,纪纲只能咽下口唾沫,无奈地道:“臣亦觉得先生说得在理。”
朱棣不再言语。他望着远方的济南城,满脸的怅然和迷茫:为什么?为什么自己经历这么多大风大浪,都毫发无损的挺了过来,却偏偏就跨不过这条不起眼的溪涧?他想不明白!无论如何也想明白!
就在朱棣心乱如麻之际,辕门外又驰来一名飞骑。朱棣直目一望,却是随高炽镇守北平的王景弘。
见到朱棣,王景弘飞身下马,也顾不得满身尘土,直从怀中掏出一封信跪呈道:“王爷,道衍师傅有信呈上!”
“哦?”朱棣应了一声,接过信封打开,里面却是一张素笺,在阳光的照射下,笺上六个黑色的大字十分显眼——兵老矣、请班师!
朱棣手一松,素笺飘然落地。再遥望济南城一眼,朱棣苦笑一声,沉重万分道:“传本王令,各军停止攻城。休整一晚,明日班师,返回北平……”
八月十六日,怀着深深的遗憾,朱棣率领燕军将士班师北归。燕军一走,济南全城欢声雷动。铁铉与盛庸马上开始反攻,德州守将陈旭连夜率兵出逃,德州旋被南军收复。同时,真定城内的平安、吴杰也趁机出兵,北平境内诸多州县又复归朝廷所有。此次退兵后,燕藩所据仍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府,地盘较白沟河大战之前并未扩大多少。
从四月二日北平誓师、到八月十六撤济南之围,燕军此次出征历时达四月之久。在这一百三十个日夜中,燕军彻底击垮了南军的德州大营,真定大营亦惨遭重创;虽然最后燕军未有攻克济南,使南下两淮的计划化为泡影,但白沟河和禹城的大捷,却仍足以使朝廷伤筋动骨。且在德州取得的粮饷、辎重以及新招募的上万新兵也都大大充实了燕藩的实力。回到北平后,朱棣在休整的同时,又开始重振精神,筹划下一次大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