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舒缓悠扬的音符渐渐弥漫开去,于清淡晚风中飘荡,在朦胧暮色中回响。一段美妙恣意的遐想由此展开——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江面。粼粼金光中,有一片白帆随波逐流,桅头歇有两只雪白的白鹭。当最后一缕霞光恋恋不舍地移开水波时,白鹭骤然腾空而起,比翼双飞,展翅翱翔,最终消融于寥廓江天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

张郃进来军营时,随身兵刃已被军士缴去,但却未顾及靴子。谁也料不到他伤得如此重,竟在众目睽睽下蓦然暴起,一举制住了神医华佗。

周瑜斥道:“张将军这是做什么?你身负重伤,吴侯好心请神医为你治病,你竟然还胁持了神医!”

张郃挟持华佗退后几步,背靠柱子,喘了几口粗气,才道:“抱歉,张郃辜负了吴侯好意。还是那句话,你我是敌非友,我不得不如此。”

孙策道:“你想要什么?”张郃道:“我要吴侯答应放走许使者一行,不得派兵追赶。还有,我要带华佗走,吴侯得派人护送我们安然离开吴地。”

华佗被张郃一举制住,丝毫没有惊惶害怕之色,忽插口道:“吴侯不必理会这个人。他受伤不轻,坚持不了三个时辰,便会倒地晕厥过去。”

孙策微一思忖,道:“这样,我会放许攸一行走,张将军也尽可以跟着许攸离开吴地,但不能带走华神医。”

这已是极好的条件,等于完全不追究许攸、张郃在吴地所犯罪行,任其离开,但张郃却摇了摇头,道:“不行,我的两个条件不容商议。”

孙策道:“你支撑不过三个时辰,难道你不相信华神医的话吗?”

张郃道:“神医的话,我不敢不信。但在我倒下之前,我会杀了华佗。”顿了顿,又道:“我不一定要带华佗走,我可以杀了他。”

周瑜“啊”了一声,道:“原来袁绍派你来吴地兴风作浪,就是要跟曹操作对。杀了华神医,天下就再也无人能治曹操的头风病。”

张郃冷笑道:“周将军果然是聪明人,一点即透。几位现下该明白了吧,我不怕死,所以无论怎样我都处于上风。吴侯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让我带华佗和许攸走,二是我与华佗同归于尽,许攸及侍从随你们处置。对我而言,任何一个结果,都算是圆满完成任务。我也等不了三个时辰,我给你们半个时辰考虑。半个时辰后,还得不到吴侯许诺,我便先杀华佗,再刺喉自杀,一拍两散。至于吴侯如何处置许攸等人,我根本毫不在意。”

孙策瞪视张郃许久,才道:“张将军,你当真是一号人物。”摇了摇头,命太史慈留下看守,自己与周瑜赶来找许攸。

许攸听说张郃主动来军营自首,并趁疗伤之机制住了神医华佗,当即哈哈大笑道:“张郃果然不负我所望。”

周瑜问道:“许使者早知道张郃会这样吗?”

许攸笑道:“我又不是傻子,周将军那套以毒攻毒的说法骗得过姜进,却骗不过我。不过一开始确实把我唬住了,我变了颜色,被吴侯看到,料想推诿不过,只得将计就计。”

周瑜道:“你原本计划见到华神医后,即设法挟持他,然后跟张郃一样,以华神医性命要挟吴侯放你走?”

许攸道:“不错,这是我们事先商议好的,实在不行,就走最后这着棋。但周将军没让我见到华佗,我只有指望张郃了。”

孙策很是不快,道:“你仍然落在我手中,为何还如此得意?”

许攸笑道:“吴侯很快就会知道,张郃不是虚张声势。他杀了华佗后,你顶多只能杀我泄愤,但曹操之病势必无人可治。以曹操个性,依然会将这件事算在吴侯头上。”

孙策按剑瞋目,声如乳虎,怒道:“一切都是袁绍捣鬼,跟我有什么关系?”许攸笑着反问道:“华佗死在吴地,吴侯能脱得了干系吗?”

孙策大怒,恨不得要立即将许攸斩于剑下。周瑜忙劝阻道:“此案尚有疑问,等臣问清楚,吴侯再处置许攸不迟。”又问道:“袁绍使者此行,原来是为华神医而来,许使者在明,张郃在暗,互相配合,此节我已然知晓。那么许使者为何又要冒险对朝廷使者史春下手行刺,甚至不惜往客馆水井中投毒戕害众人,仅仅是因为要跟曹操作对吗?”

许攸道:“事已至此,我实话告知周将军亦无妨。我等此行只为华佗而来,行刺朝廷使者原本不在计划之列。那史春当年曾在关东联军面前当众辱骂袁公,袁公迄今念念不忘,多次提及。我等本不知道朝廷使者是谁,知道是史春后,才临时决意杀他。投毒一事,则是事先早有准备,只为挑起纷争,令各方互相猜忌。”

当年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却碍于妹妹何太后的面子,不敢公然与宦官对抗,袁绍遂出主意让何进召精兵猛将入京,以兵谏太后。但众将至时,宦官抢先杀害了何进,袁绍等人遂催兵大杀宦官,皇宫大乱,董卓由此入京。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彼时袁绍手握重兵,但其人畏惧董卓声势,不敢与其相抗,只顾自己逃出洛阳,由此导致董卓顺利接管洛阳禁军,全盘控制了东汉朝廷,这才有董卓废杀汉少帝、改立汉献帝之事。

后袁绍起兵反董卓、组建关东联军时,曾见过史春,对其倾心笼络。史春当众指斥一切祸事皆由袁绍而起,是他劝何进引董卓入京威胁太后,又是他舍弃皇帝及朝中文武独自逃走。袁绍当时已是诸军盟主,十分难堪,但史春所言尽是事实,亦莫之奈何,只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等到后来诸侯争霸,袁绍听说史春已入朝为曹操效力,再度回忆往事,恨意犹深。

袁绍麾下,文武人才甚多,其中沮授擅于谋略,最得袁绍信任。许攸与沮授有隙,遂想以奇谋压过沮氏风头,在袁绍面前争宠。这次到江东掳取神医华佗便是许攸出的主意,袁绍也很是赞同,调派淳于琼和张郃两员大将听其号令。等到许攸发现朝廷使者就是袁绍痛恨不已的史春时,立即动了心思,若能一举杀死史春,必能在袁绍面前盖过沮授。刚好张郃劫取华佗一事不顺,许攸便令张郃先刺杀史春,再以险招谋取华佗。

周瑜听完许攸讲述,这才明白究竟,见孙策气极,有拔剑之势,忙将他拉出营帐,告道:“这许攸性行不纯,但确实是个智计之士。他说得不错,一旦华佗死在这里,曹操势必迁怒于吴侯。”

孙策怒道:“难道就任由张郃带走华神医吗?”

周瑜道:“以目下情形,只能如此。华佗被张郃带走,必会成为袁绍的工具,但总算还能勉强活命。张郃和许攸这次大大得罪了吴侯,此仇日后再报不迟。曹操也不会放过袁绍,一定会设法反击。”

他知道孙策既好强又好颜面,之前还想将华佗送给曹操以换张郃,现下却不愿意张郃带走华佗,并不是特别看重华佗的医术,而是因为丢不起人,遂道:“二乔姊妹出生时,华神医人都在乔府,更是亲手接生了小乔。兼之名扬四海,活人无数,因此才得了神医的名号。日后天下人知道吴侯为保神医性命不得不委屈求全,定会钦佩吴侯胸襟广阔,而鄙夷袁绍之为人。”

孙策闻言顿感释然得多,沉吟了一会儿,苦无良策,遂长叹一声,道:“就照公瑾的意思办吧。”也不愿意再见到张郃、许攸等人,从腰间解下吴侯印绶交给周瑜,命他持印绶去向张郃宣示。

周瑜遂赶来军帐,告知吴侯已应允张郃所提条件。张郃这才放开华佗,颓然倚柱坐下。

周瑜招手叫进部将吕蒙,命他去做准备,率军护送袁绍使者一行出境。又向华佗赔礼道歉道:“情势如此,吴侯不得不同意对方的条件,实在对不起华神医。”

华佗摇头道:“这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以吴侯刚硬霸道的个性,我原以为他宁可我血溅军帐,也不会让人从他面前带走我呢。”

周瑜道:“神医活人无数,誉满中原,吴侯无论如何都会出尽全力营救。”

华佗摇了摇头,重新取过药箱,要为张郃治伤。张郃却道:“不必,我不想领华神医的情。”又见许攸已到帐外,便道:“华神医,这就请吧。”

工匠陈是惊闻事情经过,奔进来问道:“当真要让袁绍使者带走华神医吗?”周瑜叹道:“这是没法子的事。”

陈是道:“何不等他们出了京口,周将军再派人追赶,将神医夺回来?”周瑜道:“吴侯已承诺送他们出吴境,绝不会派人拦截。若是不守承诺,如何立于天地?”

陈是大急,道:“袁绍使者不安好心,用这种手段强行带走华神医。袁绍跟曹操又是死敌,说不定会就此杀死华神医。”

周瑜道:“袁绍为人比曹操厚道,不会这么做。他应该只想将华神医抓在手里,作为筹码来要挟曹操答应什么事情。”

太史慈却不无忧心地插口道:“但华神医这一趟可谓凶险之极,未必能活着到达袁绍地盘。”

陈是忙问道:“太史将军这话怎么说?”

太史慈道:“目下华神医行迹已露,又落入了袁绍使者手中,曹操必定全力派人劫夺。而张郃等人无力应付的话,一定会杀死华神医,就是刚才张郃所称一拍两散的局面。”

陈是惊道:“果真这样的话,周将军该多派兵马保护才是。”

周瑜道:“吴侯已同意护送袁绍使者一行出吴境,出了吴地,就不是吴侯所能掌控的了。”

陈是焦急万状,却又无法可想,忽然情绪失控,一屁股坐到地上,举手便抹起眼泪来。周瑜自己心中也是憋屈得很,不好安慰,只叹了一声,便走出帐来。

太史慈跟出来问道:“史春人还在军营中吗?”周瑜道“嗯”了一声。

太史慈道:“史春是曹操心腹,不宜留在军中。还有,我适才进来时,看到马钧在军营外徘徊,问他来这里做什么,他说是想探访史春。”

周瑜蓦然醒悟,道:“是了,我军中机密军械甚多,马钧是个行家,他一再到军营附近转悠,定有图谋。太史将军,你这就带人将史春送出去,与种辑等人一道,重新安排回客馆。客馆水井已处理过,不会再有问题了。”太史慈微一迟疑,即应命而去。

周瑜见天色不早,忙了一整天,加上心情不好,愈发感到疲累,便径直往家中赶来。乔媖亦在周府做客,乔婧正向姊姊讲述从朝廷副使者种辑处听来的故事,竟与张衡《二京赋》有关。

不久前,有人在许都当街张贴告示,称曹操狼子野心,对皇帝汉献帝不敬,有取代汉室之心。曹操很是气愤,一定要追查出此人,但告示是匿名书写,官吏无从查起。郭嘉看过告示后,发现里面谈及曹操是出于私心才由洛阳迁都许都时,引用了许多《二京赋》之句,当即道:“不难查到此人。”于是官府以教习官吏学习为名,四下征寻能读通《二京赋》之人,再暗中取得其笔迹,与告示比照,顺利找出那人。那人被逮捕后,亦供认不讳。

周瑜进来时,刚好听到这一段,闻言叹道:“郭嘉还是如此鬼才奇思。”

乔媖曾心系郭嘉,又忆起诸多往事来,生怕被精明的周瑜瞧出端倪,便辞了出去。

尽管乔媖一度因为再听到郭嘉的名字而心潮起伏,但她万万想不到的是,她和郭嘉的牵连并没有就此结束,日后将有一场震动天下的赤壁大战因之而起。

乔婧送姊姊登车离去,这才重新回房,助周瑜脱下外袍,亲手打了热水服侍丈夫洗漱,让他舒舒服服地躺到榻上。又取过一封书信,道:“这是伏寿写给夫君的信,我为夫君整理衣衫时发现的。你不拆开吗?”

周瑜以手抚额,道:“我不想看信。伏寿心计深远,凡事都有图谋,她明知我恨她入骨,还要写信给我,一定是想要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乔婧道:“那好,我先替夫君收去书房。你什么想看,直接打开便是。”

周瑜将信随手抛到一边,道:“何必管它?”乔婧道:“夫君看起来心情不好。”

周瑜便大致提了白日军营发生之事,又道:“许攸、张郃玩弄心计,硬是当着我和吴侯的面,强行把华佗带走。我虽然劝吴侯不要生气,但其实自己心中也是气愤难平。”

乔婧柔声劝道:“事已至此,只能随它去吧。吴侯性子急,怕是心里更不好受,也不知姊姊能否劝转抚慰。”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窗边案前坐下,举手撩拨琴弦,道:“我抚琴一曲,助夫君平复心绪。”

琴声叮咚,从小乔一双纤纤玉手中流泻了出来。舒缓悠扬的音符渐渐弥漫开去,于清淡晚风中飘荡,在朦胧暮色中回响。一段美妙恣意的遐想由此展开——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江面。粼粼金光中,有一片白帆随波逐流,桅头歇有两只雪白的白鹭。当最后一缕霞光恋恋不舍地移开水波时,白鹭骤然腾空而起,比翼双飞,展翅翱翔,最终消融于寥廓江天中。

悠悠琴曲中,周瑜逐渐放松了下来,任凭音乐沁入脑海,涤荡心灵。他回忆起了许多曼妙美好的往事,亦对未来重新充满了憧憬与希望。

后世有《菩萨蛮》词描写周瑜与小乔琴瑟相和、互相扶持的情形:

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

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

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

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周郎才高,小乔貌美,自此人间又多了一番风流佳话。

次日上午,朝廷使者种辑来吴侯府辞行,称欲动身返回许都。孙策道:“烦请种使者再多留两日,我会修封致谢奏疏,请种使者一并带回朝中。”

种辑道:“种辑只是副使,吴侯有奏疏上奏朝廷,或是另有书信给曹丞相,还是请史春史使者代转为好。”孙策道:“甚是。等我写好奏疏、书信,会派人送去客馆。”

今日亦是吴侯临视兵舰、检验新制九连弩威力的日子。孙策送走种辑,正待出发前往军营,周瑜快马赶到,告道:“陈是人不见了。”

原来昨日傍晚时分,陈是离开了军营,称要回家一趟。今早周瑜人到军营时,陈是仍未出现。因为须得提早准备试射新弩事宜,周瑜立即派了人前往陈家催促。但卫士回禀说,陈家空无一人,非但不见陈是人影,连他妻子也不见了。卫士慌忙向左右邻居打听,竟没有人留意到陈家有异常情况发生。

孙策面色登时凝重起来,道:“公瑾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样?”周瑜点了点头,道:“应该是有人先行带走了陈是妻子,再以陈妻要挟陈是就范。”

陈是是吴地军匠之首,负责军械设计及制造,价值重大。意图挟持陈是者,定是垂涎吴军兵器锐利之辈,有嫌疑者也不多,无非是袁绍、袁术、刘表、曹操各路诸侯而已。袁术使者意在传国玉玺,袁绍使者意在神医华佗,刘表使者一心要跟江东修好,黄祖手下则一心要捣乱滋事,这几方为达到自己目的,各自生出了不少事端,只有以朝廷身份出现的曹操一方甚为平静。但精通器械的马钧曾私访陈是,又两次到吴军江边大营转悠,再联系今日陈是失踪一事,不由得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朝廷使者一方。

周瑜道:“但史春自前晚遇刺,人一直滞留在军营中,昨晚才由太史慈护送离开。他身受重伤,几近丧命,连床榻都下不了,身边又没有其他侍从,不可能暗中策划挟持陈是一事。”

孙策道:“种辑适才来过吴侯府,称要离开京口,会不会是他绑架了陈是,又做贼心虚,想早些离开?”周瑜道:“吴侯既然怀疑种辑,何不当面问他?”遂赶来客馆。

种辑见吴侯和周瑜同至,还以为是为奏疏一事,又特意屏退从人,试图再劝孙策加入车骑将军董承组织的反曹联盟。

周瑜正色道:“那件事,吴侯已明确答复过种使者,望使者君不要再提。今日吴侯亲至客馆,是因为有一件大事,想当面问清楚。”

种辑便问道:“吴侯有事,但问无妨。”孙策问道:“是不是种使者派人绑架了军匠陈是?”

种辑大为愕然,问清楚事情经过,不由得很是郁闷,道:“旁人不知道,吴侯和周将军该知道我此来江东的真正目的。我掳走陈是做什么,难道为曹操再奉送一件杀人利器吗?”

这一反问极为有力,孙策也立即相信了种辑无辜,向他致歉。

种辑道:“吴侯怀疑我等也是应该的,史春此行目的绝不简单。一进吴地,他便撇下大队人马,先单骑赶来京口。”

周瑜道:“可史春遇刺后一直在军营养伤,他如何能隔空指挥?”种辑道:“此行随从十之八九都是史春的人,只要他事先交代过,掳走陈是,一点也不难办到。他人在军营中,反而能成为自证无干的理由。”

孙策也怀疑起史春来,又与周瑜一道赶来史春房间。史春重伤未愈,正半躺在卧榻上,与马钧交谈着什么,忽见孙策、周瑜前后脚进来,倒也不意外,只问道:“可是京城中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孙策道:“史使者,你是个聪明人,我就开门见山了,是不是你派人掳走了我军营匠师陈是?”

史春未及回答,马钧先愕然问道:“陈是失踪了吗?”他结巴多年,口吃之病虽然治愈,但舌头仍然不大利索,语气听起来颇为诡异。

周瑜问道:“马郎中对此事一无所知吗?”马钧道:“当然一无所知。”忽意识到自己是受疑一方,登时着急万分,道:“难道……道……你……你们……怀……怀疑……”一紧张,便又结巴了起来。

史春道:“马郎中请先出去,我有话要对吴侯和周将军说。”

马钧“啊”了几声,始终未能说完上句话,料想他口吃毛病又犯了,只得悻悻出去。

史春道:“我知道我若说跟陈是失踪一事无干,吴侯不会相信,所以也不想再多费唇舌。我自愿留下来做人质,等到吴侯查明陈是下落,再放我走不迟。”

孙策本已因袁绍使者当面掳走神医华佗一事而愤慨,而今又出了工匠陈是失踪之事,对史春的怀疑始终难以消除,当即应道:“甚好,就如使者君所请。不光是你,马钧也得留下来,但种辑和其他侍从可以先行离开。”

史春无奈地摇了摇头,道:“看来我也没得选择,只能遵吴侯之命了。”

孙策便叫过亲信卫士凌统,命道:“去召太史慈来,命他率一队人马保护史使者。没我的命令,不准他和马钧离开客馆半步。”

史春闻言苦笑道:“吴侯专门派太史慈来作看守,实在太看得起我史春了。”

孙策哼了一声,道:“使者君放心,在查明陈是下落前,不会有人动你分毫,你安心留在客馆养伤便是。”说罢拂袖而出。

史春见周瑜也欲转身离去,忙叫道:“周将军,请你留步,我有几句话要问你。”

周瑜便停下脚步,问道:“使者君有话请讲。”史春道:“听说袁绍使者强行掳走了神医华佗,是也不是?”周瑜道:“是。”

史春叹道:“不瞒周将军,我此行江东,受有曹丞相密令,务必要带华神医回去,本想借遇刺受伤之机与华神医多多亲近,但不想还是被袁绍使者抢了先手。”

周瑜道:“使者君特意强调另负使命,是在暗示你跟陈是失踪一事无关吗?”

史春道:“我自知嫌疑重大,也不敢强辩,所以才心甘情愿留下来做人质。适才问及华神医,只因他老人家救过我性命。我自知伤在要害,若不是华神医妙手回春,怕是早已不在人世。”

周瑜见他语气诚恳,感恩之意发自内心,遂坐下来问道:“曹丞相派了大量人手四下搜寻华神医,是因为实在难忍头风之病吗?”

史春摇头道:“不仅仅如此。不错,头风病困扰曹丞相多年,但他也是我所见过的意志最顽强的人,也只有他,才能忍受住那种病痛的折磨。”

周瑜道:“那么曹操寻找华神医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史春道:“为收服人心。”

原来曹操费尽心力寻找华佗,不独是为了他自己的头风病。彼时战争频繁,田园荒芜,军民死伤惨重,满目疮痍,即所谓“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依附荆州刘表的名士王粲有《七哀诗》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生动地描述了战乱之后触目惊心的惨状。因为许多尸体得不到及时掩埋,导致民间瘟疫疾病频繁暴发,成千上万人因无药医治而痛苦死去,人口锐减,往往有一县一郡而为之一空者。曹操敏锐地意识到疫病的巨大危害,认为如果能掌握医治疫病的良药,便能赢取人心、控制人口,于是他派人四下寻找神医华佗和医圣张机。

尤其是华佗,以用药精准著称,已有诸多成功案例。民间黄疸病流传较广时,华佗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唱歌谣道:“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又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苗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药材均是唾手可得,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彼时医圣张机因忠于汉室,不愿为曹操效力,已逃往岭南深山隐居,后来亦死在那里。华佗由此成为了唯一人选,曹操对其势在必得。

周瑜这才明白经过,不由得亦佩服起曹操的远见卓识来,与当年洛阳相识之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又想到吴侯孙策新杀了医术高明的道士于吉,见识非但逊了曹操一筹,且已受到军民非议,一时心中很是感慨。

后来曹操听说孙策杀死擅治疫病的于吉,亦大笑道:“小民从来不可轻,孙策无知小儿,他日必死在庸民之手。”这是后话。

周瑜又说了袁绍使者许攸派人行刺史春的动机。史春叹道:“原来是因为当年之事,我早已忘记,竟丝毫没有想到是当年当众嘲骂袁绍种下了祸根。”

周瑜本欲起身离去,但还是有些好奇,忍不住又问道:“使者君与汉室颇有渊源,而今曹操挟持天子,视皇帝为傀儡,自立之野心昭然若现,使者君与为何还要为他效力?”

史春道:“周将军不是说人是可以选择的吗?这便是我的选择。”

一时又回忆起无数往事来,顿了顿,才道:“当年周将军追查史侯府后,何大将军派人将我带回大将军府拘禁。不日我叔叔赶到京师,托何太后出面求情,将我救了出来,送回邙山养伤。那之后,京师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大事,甚至连大汉京师也由洛阳迁去了长安。我师父虽久在山中,却依旧关注天下大势,称未来能定天下者,唯孙坚与曹操二人。”

周瑜闻言大为惊异,道:“尊师竟如此推许孙将军吗?”史春点点头,道:“当年各地诸侯起兵反董卓,袁绍更是被推为盟主,但真正有所行动、做出实事者,只有孙、曹二人。尤其是孙坚,接连击败吕布、董卓,最先进入洛阳,而此时袁绍等人还在为争权夺利而大起内讧。曹操亦是一力西进,只是不敌董卓,屡战屡败,不得不退兵。师傅对二人深为嘉许,命我日后下山辅佐他二人中的一人。”

周瑜道:“使者君与曹操有旧,却与孙坚将军之子孙策有隙,所以你选择为曹操效力?”

史春摇头道:“我尚未做出决定时,便传来孙坚死于刘表之手的消息。师父很是痛惜,不久便郁郁病逝,之后叔叔也撒手西去。我心灰意冷,不愿再入红尘,只想守在邙山师父坟前。但不久曹操迎到皇帝,又迁都许昌,成了大汉丞相,他派人寻来邙山,要召我赴许都,我推辞不就。曹丞相手下也煞是厉害,竟用药将我迷倒,强行绑到了许都。”

史春与曹操并无太深交情,当年二人在洛阳合力对付周瑜等人,只不过是受汉少帝刘辩之命,且曹操须得听命于史春。史侯府之事败露后,袁绍带兵赶到,将史春擒住。史春不愿意牵扯出汉少帝,遂以目光示意曹操,令其当场杀死自己,如此便可死无对证,由自己扛下一切罪名。曹操倒也会意过来,片刻犹豫后,即拔刀斩向史春,却意外为袁绍手下所阻,史春只受了重伤,并未丧命。之后史春被大将军何进带走,之后又回了邙山,再未与曹操见过面。但那一刀却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后仍然记忆犹新。他认定史春为护主宁可舍弃自己性命,忠勇可嘉,是值得托付大事的人,等到迁都许都、一切安定下来,便派人寻找史春,要收为己用。

史春又道:“与曹丞相见面后,他说他知道我随意惯了,不会接受朝廷官职,但只要我留在他身边,助他一臂之力即可。我到许都几日,亲眼看到官员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料想师父预言不错,未来能定天下者,非曹操莫属,便答应了下来。”

周瑜道:“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篡汉谋反之心已露,史君就甘心为叛臣贼子效力吗?”

史春道:“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你们用来攻击曹丞相的借口。吴侯未必没有此心,只是未能抢得先机迎得皇帝而已。当年天子逃出长安,惶惶如丧家之犬,最先想到迎接皇帝的其实是袁绍手下谋士沮授,但袁绍眼界狭小,听从了淳于琼、郭图等蠢材的建议,主动放弃了皇帝,这才给了曹丞相机会。”

当年汉献帝侥幸逃出长安后,被董卓残部李傕等人穷追不舍,危在旦夕。袁绍谋士沮授最先看到了皇帝的困境及价值,忙告诉袁绍道:“明公袁氏累朝担任朝中宰相,历代以忠义辅佐国家。而今汉室宗庙破败,天子四处流离,各州郡虽然表面打着义兵的名义,内心却只在盘算谋取私利,根本没有为朝廷为国家为百姓着想过。而冀州城大体平定,军队强大,士人归附,明公如果到西边迎接皇上,以邺县作为皇城,挟制天子而号令诸侯,畜养兵马,专门讨伐不向王庭朝拜者,又有谁能抵御呢?”

袁绍听了很是动心,预备率兵迎接汉献帝到邺县,但其心腹淳于琼和郭图却阻止道:“明公若接来天子安置,动不动就要上书奏闻皇帝,服从则权力太小,不服从则是违抗皇命,此非上上之策。况且汉室衰败,为时已久,现下想重新振兴汉室,不是太难了吗?再说,各路英雄并起,各占州郡,联聚徒众,动辄有上万人,这正像当初秦失帝位,先得者将成为天子。”暗示袁绍不如将精力用于招兵买马,如同秦末刘邦一般,逐鹿中原,抢占天下,及早称帝。

沮授不屑与淳于琼等人辩解,只苦口婆心地劝袁绍道:“迎接天子不仅符合道义,而且是最佳时机。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胜负不由众寡,成败在于须臾,希望明公考虑。”

早年袁绍得宠于大将军何进,坚决支持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登基实不合他心意。后来起兵反董卓,袁绍不想承认董卓所立的汉献帝,想另立宗室刘虞为帝,以便于驾驭,但遭刘虞坚决拒绝,才不得已作罢。袁绍忆及往事,担心汉献帝怀恨刘虞一事,最终没有采纳沮授建议。

与此同时,曹操却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力排众议,率军迎接汉献帝到故都洛阳。又借口洛阳残破不堪,粮食奇缺,把皇帝及朝廷转移到许昌,于许昌建立新都,从而将天子控制在自己手中。

之后,曹操挟皇帝之威名,略取了河南大片土地,甚至关中割据势力也纷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许都竟由此成为了中原政治中心,曹操也成为了皇帝的代言人,随心所欲,号令四方。汉灵帝、汉少帝在位时,曹操是袁绍部属,之后关东诸军起兵反董卓,袁绍也没有将曹操放在眼里,仍视其为自己的附庸,以至曹操为报父仇兴兵徐州时,袁绍还发兵相助。到此时,曹操借天子以自重,羽翼已成,袁绍这才追悔莫及。但仍自恃地广兵强、粮食充足,想与曹操一争高下,上书称许都低洼潮湿,洛阳又残缺不堪,要求迁都鄄城,因距离他的势力范围较近,便于控制。

曹操不但一口回绝,还以汉献帝名义下诏书责备袁绍道:“你地广兵多,而专门树立私党,不见你出师勤王,但见你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

袁绍明知是曹操捣鬼,但诏令上盖有皇帝玉玺,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也不得不上书为自己申辩。之后每次接到诏书,总担心对自己不利,忐忑不安。曹操得意非凡,遂自任为大将军,任命袁绍为太尉,改封邺侯。太尉虽贵,但地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又愤愤地道:“曹操竖子几次差点死去,都是我出面救他,如今他反以天子的名义对我发号施令!”

谋臣田丰道:“迁都之计既然不能实现,应该及早夺取许都,奉迎天子。那时我们也可以事事以诏书为名,号令四海,这才是上策。否则,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袁绍遂预备发兵攻打许都。

曹操实力远远不如袁绍,且处于四战之地,四周有袁术、张绣、刘表等诸多对手虎视眈眈,忧惧之下,不得不采取克制忍耐的策略,派孔子后人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令其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袁绍赢回了面子,便放弃了攻打许都的计划,专心讨伐北方的公孙瓒,曹操的危机这才有所缓解。

史春又道:“至于曹丞相是否有篡汉之心,我不能承认,亦不能否认。但天子若落入袁绍、袁术等人手中,情势还不是一样?执政者只为追逐权势名利,黎明百姓受苦如斯,只有早日一统天下,才能有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之日。”

他的声音逐渐嘶哑低沉起来,曼声道:“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这是名家班彪的《北征赋》,感时伤世,哀民生多难。此时此刻,从史春口中吟诵出来,竟是有一种深曲的情思及沉至的怨愤。

是退隐山中,还是经世致用?是遗世独立,还是建功立业?是彼时士人普遍面临及思考的问题。汉末动乱,士人茫然自失,无所适从,追求幻灭,理想沉沦,自身价值无以实现,更何谈兼济天下,留名青史?大汉王朝分崩离析,君国无力,又何以效忠报国?

周瑜这才知道史春志向高远,有心助曹操统一天下,却不是为了雄图霸业,而是希冀世界早日太平,一时心中感慨激荡,良久无言。

史春又道:“周将军,你我立场不同,但我看得出你也是胸怀大志,你觉得是吴侯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大,还是曹操可能性更大?”

周瑜不愿白口夸大孙氏实力,却也不能当面承认曹操更有谋略,只好道:“使者君累了,还是安心养伤为好。陈是失踪一案多有蹊跷,等查明真相,与使者君无干的话,吴侯自会放你回去。”

史春道:“若是陈是失踪当真与我有关呢?”

周瑜正色道:“即便使者君是朝廷使者、曹操心腹,也最好不要挑战吴侯底线,我可不希望看到你身首异处的模样。”

史春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有话想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周瑜道:“如果使者君现在交代出陈是下落,我还可以替你向吴侯求情。”

史春摇了摇头,道:“我以为我们已经是朋友。”言外之意,无非是暗怨周瑜竟不肯相信他。

周瑜沉默许久,才道:“我若与使者君成为朋友,不但小乔不会原谅我,就连我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

离开客馆,周瑜便赶来陈是家中,试图寻找线索。然陈家内外整整齐齐,没有任何陈妻被强行掳走的迹象。几番查询下来,倒是有西城门卫士记得陈是一早出了城,往西去了。既然陈是独自出城,并未遭人胁持,那么一定是有人事先掳走了陈妻,以其性命威胁,陈是不得不单身赴会。

周瑜遂派出数队轻骑,自西门而出,往各方追赶。然连日下来,不断有探马返城回报,始终没有发现陈是的踪影。

如此过了半月有余,奉命护送袁绍使者许攸一行离境的别部司马吕蒙返回城中,竟带回了失踪多日的陈是。周瑜大为惊奇,忙询问究竟。

吕蒙道:“臣将袁绍使者一行送出吴地,回来的路上,竟遇到了陈是。他说有件礼物要赶去送给华神医,臣知道华神医救治过他妻子,所以也没有阻拦。”

周瑜道:“陈是是我军军匠首领人物,若是被许攸等人识破身份,趁机带走了怎么办?”

吕蒙道:“臣也思及此点,提出要亲自护送陈是前去追赶许攸一行,但陈是称不必多此一举,他有十足把握。臣因当时人在边境,便没有过界,只等在原处。过了两个多时辰,还不见陈是回来,臣有些担心起来,正想派人换上便服越境去察看,陈是人又回来了,而且满面喜色。”

周瑜闻言,忙问道:“陈是人呢?”吕蒙道:“他说想先回家一趟。”

周瑜便亲自赶来陈家,陈是人又不在,门前积满尘土,显是主人未曾归来过。周瑜大惑不解,生怕陈是又出了意外,急派人四处找寻。

过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有卫士回报,称陈是人在周府。周瑜忙赶回家中,却见妻子乔婧正与陈是笑语晏晏。

原来陈是返家途中,正好遇到外出的乔婧。乔婧已知陈是失踪之事,忙命人停车,与其攀谈。又提及陈是所送梳妆匣出了故障,有一个吹箫的木人不动了。陈是便跟随乔婧回来周府,为其修好了梳妆匣。

周瑜也无暇顾及其他,先问道:“陈匠师只是离城去追许攸一行,没有其他吗?”陈是道:“是,臣是临时起意,未及禀报周将军,还望恕罪。”

周瑜道:“那你妻子如何也不在家中?”陈是立即忸怩了起来,吞吞吐吐地道:“这件事,容臣慢慢禀报将军。”

周瑜遂引陈是到书房,问道:“你妻子是被人绑架了吗?”

陈是怔了一怔,这才会意过来,忙道:“没有这回事。臣知道将要出大事,就让妻子先逃了。”

周瑜愈发狐疑,问道:“要出什么大事?”陈是道:“臣去追许攸一行,并不是要去给华神医送礼物,而是用八连弩图纸作为代价,向许攸换回了华神医。”

周瑜先是大吃一惊,聪敏如他,居然脑子里转了好几道弯,才回过味来,失声问道:“你将我军的八连弩图纸交给了许攸?”

陈是点头道:“是,臣有心营救华神医,却没有好的法子。后来臣想袁绍派人掳走华神医不过是想要挟曹操,他既有称霸天下之心,应该知道神兵利器可大大助他一臂之力,也许我可以用八连弩图纸换回华神医。”

一念及此,陈是也毫不犹豫,从军中取了八连弩图纸,先赶回家中,让妻子连夜乘船逃走,他自己则次日一早出城,去追袁绍使者一行。但因为许攸等人有吕蒙率兵监护,陈是担心为吕蒙所阻,不敢轻易露面,只远远跟在后头。

直到许攸一行出了吴地,陈是才急追上去,表明身份和意图,说愿意用八连弩图纸换取华佗。许攸愕然之极,尚未回过神来,那张郃立即满口应承。许攸与张郃商议一番,便点头应允,同意以图易人。

张郃还想顺便带走陈是。陈是昂然道:“我是吴郡人,宁死也不会为袁绍效力。而今我背着吴侯将图纸交给你们,已算是死人一个,不会再对你们造成任何危害。”

张郃见陈是意志坚决,又料想他返回京城后亦会被孙策处死,便就此作罢。

陈是已知吴侯曾打算将华佗送往许都,交予曹操,亦不敢带华佗回来吴地,只让其悄悄逃走,远离袁绍、曹操、孙策三方势力范围。

华佗叹道:“天下之大,竟无我华佗容身之地。”又担心陈是因泄露吴军机密而遭祸,想随他返回京城向吴侯谢罪。陈是便又将利器杀人与神医救人的道理说了一番,告道:“神医是有用之身,只要能多活人性命,将精妙医术传承下去,陈是死而无憾。”华佗遂不再坚持,就此与陈是作别。

周瑜听完经过,抚额跌足不已,道:“你可知道,你交出的是八连弩图纸!”

陈是道:“是,臣爱机巧如命,如何会不知道八连弩图纸的重大价值?但臣交出的只是杀人利器,换回的却是能救无数人性命的神医。臣自知犯了死罪,也不敢逃走,只是不想牵累家人,所以让妻子先行逃了。我愿随周将军去面见吴侯,任凭吴侯处置。”

周瑜自是知道此去吴侯府,陈是必是人头落地的下场,一时有所迟疑。又道:“陈匠师是军匠,在你心目中,华神医远比八连弩重要,这实是出乎我意料。你大可以先同我商议,再想别的法子来救华神医的。”

陈是道:“将军可还记得当年你我在洛阳南市从马钧手中劫夺公车一事?”周瑜道:“当然记得。”

陈是道:“将军当时说过一句话,臣迄今印象深刻。将军说:‘上策未必是好计,下策则未必就是坏主意。’”

周瑜道:“陈匠师觉得你将八连弩交给袁绍使者是下策?”陈是点了点头,又反问道:“周将军以为呢?”

周瑜沉默许久,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你走吧,趁我改变主意前赶快离开京城,好自为之。”

陈是大为诧异,问道:“将军为何要放我走?不怕吴侯责罚吗?”

周瑜道:“放你走是下策。还是那句话,下策未必就是坏主意。”又道:“陈匠师过得了我这一关,却过不了吴侯那一关,这就赶快逃命去吧。”

由于周瑜手下留情,陈是侥幸逃出了江东。孙策得知情由后,虽然拍案震怒,却也未追究周瑜私纵陈是之责。被拘禁在客馆中的史春、马钧二人既洗清嫌疑,也得以获释,启程返回许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旁人均以为陈是会投奔北方袁绍,抑或选择曹操,或是刘表、袁术等诸侯,但他却没有倒向任何一方,而是背井离乡,离开中国,历尽千辛万苦,东渡去了日本。到了海外,陈是重拾家族老本行,以制镜谋生,成为日本一代制镜大师。至死,也没有人知道他除了擅长制镜外,还有能力制造出世上最顶尖的兵器。一代名匠,虽高才过人,却就此销声匿迹。而与陈是惺惺相惜的马钧反而因日后在机械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得以留名青史,与前辈伟人张衡并称“木圣”。此为后话。

戏剧性的事还在后头,袁绍使者许攸及张郃意识到八连弩的巨大价值,同意用华佗交换了八连弩图纸。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刘表使者蔡瑁自从知道是许攸往客馆井中投毒起,便紧紧盯上了他。许攸、张郃一行离开吴地后不久,蔡瑁亲自带人拦截,用武力抢走图纸,带回荆州。但刘表手下缺乏能工巧匠,始终未能造出八连弩实物。

后来刘备因衣带诏反曹事泄,被曹操疯狂追杀,辗转到荆州投靠刘表,八连弩图纸意外落到刘备手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后,诸葛亮看到八连弩图纸,大为惊叹,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不但造出了八连弩,并在陈是图纸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造出了十连弩,成为举世无双的利器。后袁绍麾下大将张郃投降曹操,率军进攻蜀地,便是死在诸葛亮所造十连弩之下。这是后话。

而华佗与陈是分手后,怆悢伤怀之下,意欲先返回故乡探望妻子,途中意外遭逢朝廷使者种辑一行。种辑命人扣下华佗,将其带往许都,献给了曹操。

曹操头风病日益沉重,每每发作时,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到后,往曹操胸椎鬲俞穴施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很是高兴,请华佗做进一步治疗。

华佗却道:“此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

曹操认为华佗故弄玄虚,有意推诿,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华佗又称离家已久,请求回去家乡探亲。曹操因有求于华佗,勉强允准。

再说袁术一方,袁蜜带回传国玉玺后,袁术如获至宝,立即迫不及待地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又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

然一山不能容二虎,汉献帝再有名无实,也是天下公认的皇帝。袁术称帝后,立即成为众矢之的。江东孙策正式宣布脱离袁术,袁术部属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等均投靠了孙策,孙策由此得到广陵等大片江东土地。曹操更声明要替汉献帝讨伐奸贼,亲自率军征讨袁术,大败袁军。

袁术众叛亲离,狼狈奔亡,走投无路下,不得不向他所看不起的庶出兄长袁绍求助。派人将帝号及传国玉玺送给袁绍,又写信道:“汉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与周之末年七国分势无异,唯强者兼之耳。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莫与争大,以位则无所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运,起已灭乎!谨归大命,君其兴之。”

袁绍也有称帝野心,只不过不像袁术那样毛躁心急。他曾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道:“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赤德即火德,代表汉朝。根据“五德相生”理论,火德由土德替代,黄帝是土德,而袁氏是黄帝后人,代汉自立是天意。袁绍听了很高兴,便将耿苞这番话告知幕僚部属,但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不成熟,生怕露出马脚,不得已杀了耿苞。

袁术送来传国玉玺后,袁绍自认是天命所归,虽不敢张扬,却很是欣喜,也同意接纳袁术,让袁术先投奔长子青州刺史袁谭。但袁术行进途中,被曹操派刘备率军截住去路,难以通过。

当时士众绝粮,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汁。叹息良久,乃大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后人有诗道:“汉末刀兵起四方,无端袁术太猖狂。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强暴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这是后话。袁术虽死,袁耀、袁蜜兄妹另有一番奇遇,后面再表。

袁术称帝消息传来的这一天,袁术亦有使者来到京城,除了给吴侯孙策正式书信外,还有一个小箱子另交中护军周瑜。周瑜打开一看,除了自己的中护军符令外,还有一块玉佩,正是袁蜜自小佩戴的护身玉佩。周瑜不明其意,然又不便退还,只将玉佩交给妻子乔婧收藏。

袁术败亡后,孙策实力大增,于是亲自引军西征江夏黄祖,欲报杀父之仇。江东精英豪杰人物周瑜、吕范、程普、韩当、黄盖等倾巢而出,誓取江夏。荆州刘表亦派亲侄刘虎及大将韩唏赶来支援黄祖。双方展开大战,黄祖一方,韩唏战死,士卒溺死者甚众。孙策一方,校尉凌操被刘表部将甘宁射死,亦是死伤惨重。孙策后来在给汉献帝的奏折中称:“臣身跨马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飞上风,兵激烟下,弓弩齐发,流矢雨集。可谓惊心动魄。”足见战况之激烈。吴军掳取了大量物资人口,但由于刘表的倾力支援,仍未能占领江夏,剿灭黄祖,最终退兵。

曹操听闻孙策雄踞江东,叹息道:“猘儿难与争锋也!”

早先曹操已将从弟曹仁之女许配孙策四弟孙匡,为了进一步笼络孙策,又让第三子曹彰娶孙策堂兄孙贲之女为妻,并以朝廷名义征召孙策二弟孙权到许都为官,实际上是想以孙权做人质,以牵制孙策势力。但孙策没有同意,曹操正准备对付袁绍,也未进一步强求。

之前车骑将军董承奉汉献帝密诏,组织反曹联盟,拉拢了不少文武大臣。正要准备动手时,袁术称帝,刘备被曹操派去讨伐袁术,事情由此搁置下来。

不久,衣带诏事发,与事者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均被曹操杀死,只有刘备因率军在外而幸免于难。

董承之女为汉献帝贵人,已怀有身孕,曹操不顾汉献帝亲自求情,决然将其处死。汉献帝痛不欲生,日夜哭泣。皇后伏寿写信给父亲伏完,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伏完只将密信收起,不敢与曹操对抗。

因为刘备亦参与董承之事,曹操怒不可遏,亲自率军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受到曹操礼遇。但后来关羽仍尽封曹操赏赐,留书告辞,辗转千里,终于回到刘备身边,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千里走单骑”。

曹操一再遭遇背叛,头风病转重,遂派人征召华佗入朝。华佗称妻子有病,不能离开家乡。曹操派人调查,查明华妻安然无恙后,遂将华佗逮捕,用传车递解到许都监狱。华佗受到严刑拷打,承认犯下欺君之罪及不从征罪,被判处死刑。

大名士荀彧出面求情,道:“华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称华佗是一代神医,能医治许多人性命,应该予以保全。

之前是种辑将华佗带到许都,而种辑又参与了图谋曹操的计划,曹操怀疑华佗亦与种辑、董承等人有所勾结,再想到当年在洛阳南郊乔府初遇华佗时的情形,愈发恼恨,不肯饶恕,森然道:“华佗无能鼠辈也。”下令以严刑处死华佗。

华佗自知不免后,取出一卷医书交付狱吏,道:“这书可以用来救活许多人。”狱吏害怕触怒曹操,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将医书烧毁。一代名医之精妙医术,亦随其主消逝于人间。

华佗遇害时,史春受命外出办事,人不在许都,归来后得知华佗被杀,默默收其骸骨安葬。曹操知道华佗曾救过史春性命,亦不愿意因这点小事处罚史春,任其作为。

建安四年(199年),割据河内的眭固欲与袁绍和纵,却被曹操所灭,袁、曹决战势所难免。袁绍决定驱使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都,一举歼灭曹操。又令幕僚陈琳撰写讨伐曹操檄文,内中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曹操读到陈琳檄文后,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头风病竟由此痊愈。面对强敌,曹操丝毫不敢怠慢,率大军倾城而出,于官渡据守,准备与袁绍决一死战。

当时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占据四州之地,地广人众,且无后顾之忧。曹操则是四面受敌,除了北方袁绍外,南有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则有孙策蠢蠢欲动。但一些有识之士如曹操谋士荀彧、郭嘉,张绣谋士贾诩,凉州从事杨阜等,均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眼光、谋略远远不及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操的方向变化。

袁绍还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夹击曹操。张绣打算应允,未及开口,其谋士贾诩抢先道:“请使者回去转告袁公,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暗指袁绍曾与弟弟袁术相斗激烈之事。使者遂怏怏而回。不久,张绣在贾诩劝说下,率众投降曹操。

袁绍又派人到荆州刘表处求援,刘表表面答应,实际却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只作壁上观。

本来兵贵神速,但因张绣、刘表二人的态度,袁绍迟迟没有行动,以至失去了最佳时机,其临事无策、优柔寡断之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时,留在许都的皇后伏寿为帮助丈夫汉献帝摆脱傀儡天子的地位,分别派人秘密送信给袁绍及孙策,告知许都空虚,若派一支精骑连夜奔袭,许都唾手可得。一旦占领许都,便可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必能捉住曹操。

袁绍因昔日汉少帝在位时,伏寿曾设计陷害自己,知其心计深远,不愿理会。其心腹谋士许攸称伏寿之计是上上之策,力劝袁绍遵照而行。袁绍不能释怀当日之事,坚持不肯听从。

而江东孙策得信后大喜,立即着手准备,欲趁曹、袁二军对垒于官渡之时,亲自率军袭击许都。曹操听说孙策准备渡江北上,很是惊恐,生怕被孙策抄断后路,起了退兵之意。

其谋士郭嘉却道:“孙策平定江东不久,诛杀了不少知名人物。此人又自恃骁勇,虽拥有百万之众,却时常轻骑简从外出。如遇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没过多久,郭嘉这番话便神秘应验。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四日,孙策前往丹徒山中打猎。由于其坐骑是万中挑一的精骏宝马,扈从卫士都被远远甩在后面。

到一条小道时,忽然遇到三名携带弓箭打猎的男子。孙策见其中居然有乔氏旧仆罗汤,大为惊奇,遂上前询问究竟。罗汤忽举箭朝孙策射来,孙策侧头避开,回射一箭,将罗汤射倒。但余下二人羽箭已呼啸而至,孙策仓促间只避开一箭,被另一支箭射中面颊。箭头淬了剧毒,孙策创痛甚剧,当即倒地。

扈从卫士赶到,将余下两名男子杀死,送孙策回京城医治。隐士焦光看过后,连连摇头,称毒入骨髓,除非神医华佗在此,不然无药可医。

孙策听闻后,便派人叫来二弟孙权及长史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他将印绶亲手给孙权佩上,告道:“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又嘱咐张昭等人道:“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兵众,三江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请诸君好好辅佐我弟弟!”

当夜,孙策在爱人乔媖的怀抱中过世,享年二十六岁。张昭扶孙权巡视军队,将孙权继承吴侯之位的消息传达出去。

彼时周瑜正驻守外地,接报后率重兵赶回京口奔丧。孙权年仅十八岁,又无父兄那般显赫战功,江东多有对其不服者。周瑜一见到孙权,便行君臣大礼,旁人见周瑜如此,不敢再有异议。孙权得以顺利接管江东,成为一方新诸侯。

关于孙策遇刺一事,除了罗汤之外,其余两名刺客的身份始终未曾查明,一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被孙策杀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也有人说是方士于吉的门徒,甚至有人称是曹操派来的刺客。彼时正是曹操和袁绍准备决战的紧急时刻,而孙策又准备率军北上袭击许都,迎接汉献帝,凑巧在此关键时刻遇刺身亡,再联系到曹操谋士郭嘉之语,似乎是曹操派人行刺的可能性最大。至于乔氏旧仆罗汤为何又夹在刺客之中,实无人猜到情由。

孙权即位后,求贤若渴,大肆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纷纷投效。曾是江东死敌的刘表部将甘宁听说后,亦觉得刘表无能,而孙权有人杰之像,转而投奔江东。周瑜不计前嫌,向孙权隆重引荐了甘宁,孙权由此很器重甘宁。又因甘氏为刘表部将时,曾射杀破贼校尉凌操,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孙权亲自引甘宁到凌统面前,令二人握手言和。

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地位逐渐稳定。由于其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麾下聚集了大量人才。

与兄长孙策只醉心于武功不同的是,孙权重视读书教育,并激励教导武将多读书多学习。譬如部将吕蒙因不喜欢读书、不学无术,而被人讥称为“吴下阿蒙”。孙权遂教导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不学!”吕蒙一见书本就头疼,便借口说军务繁忙。孙权道:“我又不是让你去当儒家博士,但当涉猎历史,见往事耳。你说你军务多,能比我还忙吗?我也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推辞不过,只得于军务倥偬之际努力学习读书。

吕蒙本是果敢有胆之人,但亦急躁易怒,就学读书后,见识日益精博,渐能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风,俾成一代名将之资。大将甘宁性情粗暴,轻于杀戮,时常连孙权的命令也不当回事。孙权很是恼火,几次想要处置甘宁。当年甘宁以飞天大盗身份大闹京城时,吕蒙与其有隙,到此时反而为甘宁求情,道:“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这才作罢。

后甘宁厨下有一小童犯了过失,料想甘宁不能容忍,逃到吕蒙那里。吕蒙将小童藏匿起来。甘宁随后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母亲,又索要小童,答应不会杀他。但一回到坐船上,甘宁就下令将小童捆缚于柱子上,亲手挽弓,将其射死。自己再解衣卧在船中,丝毫不以为意。吕蒙闻后大怒,鸣鼓聚兵,准备上船进击甘宁,将其擒住处死。甘宁听到动静,不敢举兵与长官对抗,便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母亲闻讯,光着脚赶来劝阻吕蒙。吕蒙为人至孝,只好不再追究,上船招呼甘宁,再一道去拜见吕母,欢宴竟日。

天下不宁,群雄纷争,中原官渡大战亦如火如荼地进行。袁绍军兵力占据优势,在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一度主动出击,但交战不利,便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操手下官吏马钧制作出了霹雳车,可以抛射巨石,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

双方相持三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刚好此时袁绍心腹谋士许攸家人犯法,被地方逮捕,许攸得知后大怒,就此倒戈相向,投奔了曹操,曹操由此尽知袁绍军中虚实。

许攸又献计道:“今孟德孤军独守,既无援军,亦无粮食,此乃危急存亡。现在袁军有粮食存于乌巢,虽然有士兵,但无防备,只要派轻兵急袭乌巢,烧其粮草,不过三天,袁军自己败亡。”

曹操闻言大喜,遂命心腹史春选取精兵假扮成袁军,带着柴草向乌巢进发。途中遇到真的袁军盘问时,史春回答道:“袁公怕曹操奇袭,派我们去乌巢把守。”袁军不疑有诈,放其通行。

到达乌巢后,史春命人四下放火,粮草尽烧,袁军大乱。曹军趁机攻打袁营,俘虏兵将无数,甚至包括袁绍爱将淳于琼。曹军将所有俘虏的鼻子割下,连同牛、马舌头一同送往袁绍大营。袁军将士听说粮草被烧,无不大惊失色。

淳于琼被带到曹操面前。曹操念及当年曾同为西园校尉,想将其收为己用。许攸却道:“淳于琼的鼻子已被割下,日后他照镜子,决计不会忘记今日之辱。”曹操遂杀淳于琼。

乌巢失守后,正在攻打曹军营寨的袁绍大将张郃、高览倒戈投降,袁军全盘崩溃,袁绍仅率八百骑兵逃回河北,曹操大获全胜。当时许多人不看好曹操,曹营中与袁绍以书信暗通款曲者甚众。曹操缴获这些书信后,看也不看,下令全部烧掉,人心由此安定。

袁绍最得力的谋士沮授与曹操有旧,亦被曹军俘虏,但他无论如何都不肯投降,终被杀死。而袁氏另一重要谋士田丰因在战守用兵上与袁绍意见不和,早被袁绍以“败坏军心”的罪名下狱。袁绍回到河北后,后悔不用田丰之言,又觉得没有面目再相见,竟然先派人将田丰处死。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袁绍主力在此战中尽被歼灭,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袁绍逃回河北后不久,即郁郁病死。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绍最爱幼子,有意以袁尚为嗣,因而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只留袁尚在身边。袁绍死后,其部属奉袁尚为主,袁谭愤愤不平,兄弟二人为争位而自相残杀,被曹操乘虚而入,各个击破,袁氏三兄弟先后被杀。

袁熙妻子甄氏姿貌绝伦,美艳动人,为曹丕所纳。甄氏还为曹丕生下长子曹叡,后来成为曹魏第二位皇帝。

袁术死后,其一双儿女袁耀、袁蜜无所依靠,不得不投靠了伯父袁绍。袁绍及诸子败后,袁耀、袁蜜又遭曹操追杀,四处亡命,走投无路时,意外为江东名将太史慈所救。竟是江东新吴侯孙权不忘旧情,派了太史慈专门来接袁氏兄妹。袁蜜于绝境中获救,对此感激涕零。后袁蜜成为孙权夫人,袁耀则仕吴为郎中,袁耀之女又许配给孙权之子孙奋。

袁绍败后,曹操一跃成为中原实力最强的诸侯。许攸自恃功劳最大,屡次轻慢曹操,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曹操表面上嘻笑,但心里颇有芥蒂。

许攸颇嫉妒与曹操行则同车、坐则同席的谋士郭嘉,时常告状称其人生活放浪不检点。曹操再也不能忍受,终于找罪名将许攸杀死。后人有诗云:“堪笑南阳一许攸,欲凭胸次傲王侯。不思曹操如熊虎,犹道吾才得冀州。”

曹操消灭袁绍后,志得意满,又欺负吴侯孙权年轻,新掌江东不久,威逼孙权将兄长孙策唯一爱子孙绍送为人质。孙权昔日曾在袁术处当过人质,深知受制于人的屈辱,但他也担心曹操会挥军南下,有些举棋不定,遂召集群臣商议。张昭、秦松等重臣众说纷纭、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得不到群臣支持,很是郁闷。其母吴夫人道:“你带着周瑜来见我。”孙权便遵命将周瑜带到母亲面前。

吴夫人当面问起周瑜对送质的态度。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又称曹操新灭袁绍,骄纵无比,但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孙权未及反应,吴夫人便赞许道:“公瑾的话极有道理。权儿,公瑾比你大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遂听从了周瑜和母亲的建议,拒绝向曹操送质。

当时曹操正忙着追剿袁氏残部,意图先统一北方,夺回传国玉玺,也顾不上向孙权兴师问罪。但曹操得知事情经过后,开始重视起周瑜来,认为其人在江东也算是一号人物,文武兼备,想纳为己用,遂派周瑜少时同窗好友蒋干前去劝降。

蒋干字子翼,相貌堂堂,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是当时的名士。受命后,蒋干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江东,顺道拜访周瑜。

周瑜早猜出蒋干来历,出来迎接时,直接笑道:“子翼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来为曹操作说客!”

蒋干颇为尴尬。勉强自解道:“我与足下州里乡亲,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你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

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对蒋干用意一清二楚。

三天之后,周瑜又将蒋干请入军营,带他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等。又置酒高会,酒酣时,周瑜执住蒋干之手,正色告道:“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蒋干无话可说,只好一直干笑。返回后,蒋干禀报曹操,称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辞说他不动。曹操闻言,只好作罢。

曹操招纳周瑜不成,又折损一员心腹爱将。在平定袁尚回师途中,曹操虽如愿以偿夺到了传国玉玺,但其最信任、最宠爱的谋士郭嘉却染上了重病,不治身亡。

郭嘉死前,曹操紧紧守在病榻前,问他有何未了心愿。郭嘉迟疑了许久,忽泪流满面,握紧曹操的手,只说出了两个字:“大乔。”随即溘然长逝。

曹操与故太尉乔玄交好,甚至为其作吊文,自然知道这“大乔”便是乔玄长孙女乔媖,也是前任吴侯孙策夫人,其妹小乔则是江东大将周瑜之妻。郭嘉临死不提子嗣家眷半句,唯念“大乔”,大乔必在其心目中十分重要。一时间,又忆起当年第一次到洛阳南郊拜访前太尉乔玄的情形来,那一日,正是大乔诞生之日。

沉思许久许久后,曹操才转头去望心腹史春,想从他口中打探更多关于二乔的情形。史春却默默转身走了出去,并留下一封书信,称曹氏已得传国玉玺,霸业指日可待,已经没有再用得上他的地方,就此离开了曹操,返回了邙山。

据说曹操读完史春留书后,忽暴怒而起,指天发誓道:“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

早先曹操从袁氏手中夺取邺城后,即大兴土木,在城中地势高耸处建铜雀苑,于苑中筑铜雀台。台高十六丈,殿宇百余间。又立铜雀于楼巅,舒翼欲飞。台成之日,曹操命诸子登台作赋,曹丕作《登台赋》云:“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又于铜雀台上置声伎鼓乐,大肆蓄养美女歌伎,供其玩乐。

安顿好郭嘉后事后,曹操便点齐精锐主力,挥师南下,欲平江东。有传闻说,曹氏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只为二乔。也有人说,曹操欲得大乔,是为实现郭嘉遗愿。但也有人声称这些流言只是好附庸风雅的曹操的权术,有意令用兵江东蒙上了几分风流旖旎的色彩,但其实他是怕孙权在荆州之地占了先机。

消息传到江东后,有心人不免将郭嘉临死遗言与数年前孙策遇刺一事联系起来。虽然刺客被当场杀死,但孙策遇刺一案始终真相不明。周瑜等人熟知曹营情形,认为是曹操听从了郭嘉建议,派刺客到江东行刺。而今既知郭嘉临死前仍念念不忘孙策夫人大乔,愈发能肯定其事。或许当年郭嘉建议派刺客刺死孙策,既是从全局考虑,也有嫉恨情敌的心意。

成为寡妇多年的大乔听到种种议论,已如止水的心再一次被搅动得起了波澜。她又想到与孙策成婚当日,妹妹小乔问“太史慈比郭嘉如何”的话来,这才明白小乔话外的深意——

郭嘉与太史慈同样倾心于她,她却嫁给了孙策,而郭嘉指使刺客刺杀了孙策,太史慈则为了保护江东太平在沙场上与曹军力战而死。再联系到郭嘉临终遗言“大乔”二字,他对她,这到底是永系爱心,还是难忘恨意?若有爱心,为何要派刺客杀死她的夫君,让她成为寡妇?若是恨意,又为何至死不忘她的名字?

而此时江东孙氏正忙着兴兵讨伐江夏黄祖。周瑜率军经过苦战,终于击溃黄祖军。黄祖逃走时,被周瑜手下卫士冯则追及枭首。孙权下令将黄祖首级盛放在容器中,用以献祭亡父孙坚。

所谓报杀父之仇,不过是个开端,孙权不仅想夺取江夏,还相中了荆州刘表之地盘。正欲乘胜进击时,传来曹操大军南下的消息。孙权担心江东根本之地有失,不得不先行退兵。但曹操并没有朝江东进发,而是直奔荆州而去。原来预备夺取荆州的不独孙权,还有已露霸主之相的曹操。

彼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当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所论之言发自肺腑,他唯一忌惮忧虑者,便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曹操既担心刘备坐大,又怕孙权抢了先手,于是亲率大军南下。

刚好这时刘表因背疽发作病死,蔡瑁等荆州将领奉其子刘琮为主,实际事务由蔡瑁主持。蔡瑁跟曹操有旧,又与江东孙氏不和,力主降曹。刘琮性格软弱,没有主见,遂决意不战而降,向曹操大军投降。

此时刘备已请到诸葛亮出山,得其《隆中对》之计,但因势单力孤,无法与曹操争衡,遂率众南逃。这一路,险象环生,亦诞生了许多精彩故事——

曹军精骑在当阳长坂追到刘备,刘备军被击溃。刘备见情势危急,便舍弃妻儿,只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慌乱之间,赵云却忽然反向往北。有人告诉刘备道:“赵云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当即以手戟掷告状者,道:“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

追兵仍然穷追不舍,刘备遂留下张飞断后。张飞召集二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曹操大军泉涌而至,张飞据水断桥,高声道:“我就是张益德,可以来决一死战!”曹军为张飞勇猛气概慑服,虽对方人少,却也没有人敢上前挑战,刘备由此顺利逃脱。而后赵云也在乱兵中救出了刘备妻子甘夫人及儿子刘禅,平安返回到刘备身边。

刘备逃走后,曹操顺利占领荆州,吞并了刘表的全部地盘和人马,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道:“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你会猎江东。”

曹操挟天子之名,其师不可拒,其势力亦不可轻敌。面对曹军泰山压顶之势,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也有些惶然无措,召集文官武将商议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官员都主张“迎曹”,即投降曹操,理由是:“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艨艟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只有鲁肃等极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生于当地世家豪族。周瑜在江东起兵策应孙策时,听闻鲁肃仗义疏财,向其借粮。当时鲁家有两个粮仓,每仓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手指其中一仓,将三千斛粮食白送给周瑜。周瑜由此与鲁肃结为生死之交,二人后来一道跟随孙策扫平江东。

鲁肃看出孙权虽然表面不说抗曹,但内心深处实不想投降曹操,只是主张迎曹者占了多数,孙权年轻,有些压服不住,于是建议孙权将正在外地驻防的周瑜召回。

周瑜一回到京城,便坚决反对降曹,掷地有声地当众道:“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吴侯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且曹操自行送死,怎能迎之耶?”

当晚,周瑜又单独进谒孙权,分析了双方形势,认为曹操号称八十万兵力,只是虚数,曹军顶多只有十五六万,而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且曹军多是中原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周瑜称只要五万兵马,便可打败曹操。

孙权听了大受感动,到:“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人妻小,只为小我考虑,真令人失望。只有公瑾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辅佐我。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调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及战具器械也已准备妥当,公瑾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公瑾的后援。公瑾能一战破曹,当然好,若是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亲自与曹操决一死战!”

当时刘备被曹操追击,欲率军渡江,与奉命打探曹军军情的鲁肃在当阳相遇。双方既有共同强敌,遂共图退敌大计。刘备为表诚意,派军师诸葛亮到京城谒见孙权。孙权遂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统兵三万。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刘备一方出兵两万,双方合兵五万,会师后,逆水而上,与曹军在赤壁相遇。

当时曹军正准备渡江,但因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流行,兼之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接战即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只好先停止渡江,驻军在江北,等待良机。周瑜则在南岸赤壁一侧扎营,与曹军隔江对峙,剑拔弩张。

曹操虽然初战战败,但因为兵多将广,并不将敌手当回事。尤其听说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主帅后,愈发轻视。当年在洛阳时,曹操与周瑜有一番交锋,亦知对方聪慧机警,然那时的周瑜不过是个十几岁的风流少年郎,仗着点儿小聪明,胆大妄为,也不算什么,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尽管曹操亦曾派蒋干游说周瑜归降,但那只是为了瓦解江东,从始至终,他都不认为周瑜是个有谋略的男子,更担负不起一方主帅的责任。

曹军多为北方士卒,不习水战,兼之许多人染上了疫病,一上船便呕吐不已。曹操为了练兵方便,下令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部将黄盖打探到敌情后,献计道:“如今敌众我寡,难与持久。但曹军将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烧而走也。”

周瑜认为此计可行,便选艨艟战船数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上插旌旗,做好火攻准备。再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供黄盖等人撤退时使用。

黄盖又使诈降之计,先派人送信给曹操,称:“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为人当识时务。孙氏以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拒战此。”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黄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交战之日,东南风正急,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争相赶出来围观指点。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二里有余,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借风势,不仅将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地面曹军营寨。此即史书中所记“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顷刻间,烟炎张天,曹军人马烧溺死者不计其数。

周瑜率领轻装精锐军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溃不成军。曹操率亲信仓促从华容道撤退,败退回北方。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尾随追击,但未能追及曹操。

曹操自吞并荆州后,实力无比强大,众诸侯莫能与其争锋,曹操已着手准备一统天下,然赤壁之战令其进程严重受挫,江东诸葛瑾称此战“扬国威德,华夏是震”。孙刘双方借此战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尤其是刘备,向孙权借得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使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周瑜亦凭借此战声威大震,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将之一。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精彩程度远在当年官渡之战之上。再巧不过的是,当年曹操以火烧粮草打败了袁绍,而今亦被一场大火烧掉了统一中国的梦想,惨败于后生小子周瑜之手。

由于此战是当时分裂和统一的关键,且是三国史事的节点,即所谓“赤壁半帆风,四海忽三分”,而决胜的要害全在周瑜一人指挥若定的气度,后世无数诗人争相吟诵——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因彼时有曹操南下是为夺取二乔置铜雀台淫乐的传闻,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人胡曾有诗曰:“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另一位唐诗人孙元宴有诗道:“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

北宋大文豪苏轼有《赤壁怀古》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大气磅礴,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撼魂荡魄,被誉为“古今绝唱”。

宋人张耒有诗道:“周郎战处沧江回,鱼龙荡潏山石摧。荆州艨艟莫举楫,走君不劳一炬灰。当年雄豪谁复在,乔木荒烟忽千载。蕲州截竹作笛材,一写山川万古哀。”

明人朱桢有《赤壁石刻》道:“赤壁之山上摩空,三江之波浩无穷。峭壁穷峙江流东,当年鏖战乘天风。百万北走无曹公,鼎立已成烟焰中。大书石上莓苔封,千年不泯周郎功。我今送客放舟去,江山如旧还英雄。”

清人郑板桥则有《周瑜宅》云:“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那场惊天动地的赤壁之战——万骑临江貔虎躁,千艘列炬鱼龙怒。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二雄。

江南的传说也多了起来,曹操的轻敌,黄盖的诈降,天借东风等,但这些都是次要的,重点还在孙刘联军的主帅周瑜身上,不光是他有英明果断、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还有他是如何为了保住二乔将东吴带入赤壁战场,于是二乔美貌借赤壁之战重新名扬天下。

一场惊天动地的赤壁之战,在一些人眼里,却只是婉约隽永的旷世爱情。烽火佳人,亦为血雨腥风中平添了一笔浪漫。

赤壁之战后,周瑜意识到刘备有枭雄之姿,而关羽、张飞则是熊虎之将,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接管刘备的军队,将刘、关、张三人分开。当时刘备军师诸葛亮尚未显名,根本未引起周瑜重视。但孙权不同意周瑜的建议,认为北方曹操太过强大,需要广泛招揽联络像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才能与曹氏抗衡。为了笼络刘备,进一步巩固联盟,孙权主动与刘备结亲,将妹妹孙仁嫁给刘备做继室。

彼时孙仁已长大成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听说兄长要将自己嫁给年纪足以做自己祖父的刘备,很是不满,大大闹了一场。孙权不敢惹怒幼妹,便推说这是周瑜的主意。刚好周瑜回到京城禀事,孙仁寻上门去,当面怒斥。周瑜不提自己事先毫不知情,始终只隐忍不言,任凭孙仁责骂。然即使是吴侯之妹,终究还是无法抗拒政治联姻的巨大压力。当孙仁看到乔婧闻声而出、竭力回护周瑜时,忽然死了心,同意嫁给刘备。

刘备来到京口招亲,在北固山甘露寺与吴夫人及孙仁会面。孙仁令百余名侍婢执刀佩箭侍立两旁,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刘备入见,心中凛凛而惊。但这场政治婚姻仍给刘备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他不仅趁周瑜与曹操后军激烈交锋之际夺得了荆州四郡,还招抚收复了大量刘表旧部,并从孙权手中借得了荆州江陵之地,由此完全占据了荆州五郡。

刘备亦知孙权年轻可欺,但周瑜却有雄才大略,且目光如炬,因而一再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想借孙权之手除掉周瑜。

某日孙权、张昭等人送刘备回荆州,张昭等人先行离开,刘备趁机有意对孙权叹息道:“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孙权听在耳中,只是一笑置之。

历史兴废无常,人生虚幻无定。正所谓天妒英才,建安十五年(210年),一代名将周瑜在筹备孙氏与曹操二分天下的战略计划时,病死在出征途中,时年三十六岁。一代名将,未及大展宏图,便就此逝去。

何处吹愁角一声,大江东岸吕蒙营。天随流水茫茫去,月共长庚耿耿明。

敌意有图秋暂息,客魂无定夜还惊。欲陪酾酒楼船座,借问风潮早晚平。

有传闻称周瑜是被曹操暗害,曾为曹操心腹的邙山游侠史春星夜赶至周瑜军中,试图提醒其注意,但还是迟了一步。一代风流人杰,终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年,周瑜的女儿才刚刚出世。

宋人范成大有诗挽道:“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

消息传回江东后,孙权失声痛哭,道:“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我何赖哉?”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吊唁,感动左右。周瑜灵柩运回江东时,孙权又赶到芜湖亲迎。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周瑜死时,小乔并不在他身边,所以也没有觉得特别悲伤。反而是孙策死的那天晚上,她看到了姊夫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深沉和惋惜,也看到了姊姊悲痛欲绝的神情。从那时候起,她就隐约知道周瑜和自己迟早也会有这样一天,面临生离死别的场面,而且他一定会走在她的前头。多年来,光是闪过这个念头,便已经耗尽了她心底深处全部的悲哀。

周瑜遗体运回来的时候,大地已经盖上了一层阴影,但山脉的边缘依旧有太阳的余晖。小乔素服举哀,她没有看见丈夫的脸,只看到了金棺在夕阳下闪烁,映出晚霞的光芒,却并不辉煌。

周郎已去,何人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