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紫禁城里无帝王(辛亥革命) 1、急需救火员
娃娃放鞭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八国联军侵华结束后,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国门,划分势力范围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虽然不是被某一国独占,但是更惨,基本上被列强瓜分殆尽,成为多国联合殖民地。在国内,人民革命的呼声,推翻清朝统治的呼声空前高涨,真是猛一回头烽火起。
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写了两本小册子《猛回头》、《警世钟》,号召人民参加革命。他用极其通俗是懂、浅白的语言告诉大家,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联合殖民地。
19岁的四川青年邹容写出《革命军》,国学大师章炳麟为书作序,这一老一少的奇怪组合,确实在人的意料之外,是革命运动在人民之中发生着不可思议化学反应的体现。
《革命军》的内容包括了对清朝统计广泛的指控,用最富煽动性的语言号召民众进行革命,邹容的小册子倾注了对国内现状的不满,充满了对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以及对华盛顿和马志尼等领袖人物及卢梭等思想家的钦敬。这小孩给中国的未来开了一张处方:模拟美国,革命独立。邹容激烈的言辞和章炳麟的序,触怒了清朝当局。经过几个月紧张努力,好不容易清廷找到了二人活动的地方。当巡捕在某地正欲逮捕他们之时,章炳麟挺身而出:“余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邹容趁乱从后门逃走。章炳麟一生坎坷,是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章炳麟被判了三年监禁,邹容两年。
佛爷不许闹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仍然坚持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章炳麟针锋相对,驳康有为的论调。他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源还是中国的民族危机,告别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了俄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了我国东北,日、俄帝国主义间的战争,可战场却在中国,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情形,对于清廷的不满已经如弦上之箭。
戊戌变法时,好多人对朝廷还抱有希望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对皇帝还有依赖。清朝政府采用一些小修小补的办法,将国内的不满引向帝国主义,并在形式上通过一些内政改革,缓解矛盾,在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列强侵略中国的程度加深,必然会造成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然而,发展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首先要拯救千疮百孔的中国。革命派深感朝廷的无力,中国大地处处如救头燃,需要一次摧枯拉朽似的推倒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