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伟人还是做小丑:百年一叹袁世凯 第二节

孙中山当选并就任临时大总统,这是民国的开篇,也是辛亥革命的高潮,但革命任务还没最后完成,北京的清廷还在,清帝退位才是这场革命的句号。

这个句号要由袁世凯来画。

孙中山在当选临时大总统当天,就致电袁世凯,说这是临时,你什么时候推翻朝廷,我什么时候让你。在就职誓词中,孙中山面对全国人宣誓,清帝一退位,他就辞职。孙中山知道袁世凯心里不踏实,就职之后第二天再次给袁世凯去电,说大总统的位子肯定让给你,你要抓紧行事,"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得知孙中山当选并就任大总统,袁世凯如遭雷击,深感受了革命党的愚弄;他的心腹亲信暴跳如雷,咬牙要"痛剿"革命军。孙中山一再来电说明,袁世凯只是不信,按他的心理,哪有大位到手然后轻易让人的?

1912年元月14日,满腹疑虑的袁世凯秘电南方直接问:孙中山是真准备让我还是假准备让我?南方明确回电:清廷一倒,立即让你。

袁世凯逐渐踏实起来。他还看到了接位于孙中山的天大好处:清室完蛋于孙中山任总统时期,我再从孙中山手里接总统之位,这可不是我从孤儿(溥仪)寡母(隆裕太后)手里夺的天下,乱臣贼子的骂名就安不下来了,太好了!

元月16日,袁世凯上奏折,第一次向隆裕太后提出要清帝退位。

奏折里说,全世界的政制,不过是君主和共和两种,如今环顾全球,共和是潮流。武昌暴乱之后,我们和南方开战以来,经济贸易损失很大,列强很不满,认为是君主制的存在乱了天下。现在是革命党不要君主,民心不要君主,洋人不要君主,而且,连我们的部队对君主也没感情了!这么发展下去,结果难料,想想法兰西大革命,皇家的命运是给杀得一个不剩。太后您一定要好好考虑,早顺今日舆情,免得"乘舆出狩",也就是不要最后给撵到荒山野地里去、乃至更糟糕的下场呀!

这个奏折的份量可不轻,隆裕太后读后的反应是:呆若木鸡,然后泪如雨下。

她一贯以"孤儿寡母"自怜,把希望全寄托在袁世凯身上,指望着他扭转乾坤,不料这棵大树竟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可如何是好!

跪在太后面前的袁世凯观察着隆裕太后的反应,见隆裕哭了,他也跟着掉下眼泪来。

这就是政治大人物的过人之处。他告诉自己,跪在太后面前这个袁世凯,可不是那个跟革命党串通一气,密谋一起搞掉皇室,然后自己统领天下的袁世凯;现在这个袁世凯,是一个要尽忠保护皇室,可已无力回天、只能无限愧疚的袁世凯。这两个角色的转换,在他毫不困难。

因此应该说,最出色的表演艺术家肯定不在演艺界。

袁世凯流着泪,很响地抽着鼻子,断断续续地劝着隆裕。头脑一片空白的隆裕只能木然应着,说再跟王公们商量。

终于把埋在心里很久的话摊牌了,效果甚佳,心情很好的袁世凯做步履沉重状从宫里出来,却差点遭受没顶之灾。

北方三位革命党人正在身怀炸弹等着他!

袁世凯跟南方谈和,同时对北方革命党残酷镇压。北方革命党人对袁世凯恨之入骨,张先培、董之萌、李献文三人组成暗杀团,决意要袁世凯的命。

三人等在东华门外,袁世凯的马车一走近,就连连投弹。爆炸声中,死伤数人,袁世凯的马车被炸翻,他被掀出车外,却没受伤,被卫兵立刻扶上马迅速逃走。

死里逃生的袁世凯惊魂甫定之后,却发现这次挨炸对他大大有利:第一,总怀疑他和革命军勾结要夺清室江山的人们看到,革命党是要杀袁世凯而后快的,哪有什么勾结!第二,袁世凯正可借机大讲革命党多么厉害,在北京已无孔不入,向清廷进一步施加压力。

感到如此不安全,袁世凯不敢在北京呆下去,提出清廷授权他组织临时政府,暂设天津。

在隆裕召开的御前会议上,溥伟、善耆、铁良、良弼等王公贵族第一坚决反对共和,决不让位;第二坚决反对让袁世凯到天津暂设临时政府。

懦弱的隆裕说:"我何尝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凯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们没有枪炮,没有军饷,万不能打仗……胜了固然好,要是打败了,连优待条件都没有,岂不是要亡国么?"如今在强硬派的支撑下,她强打精神,等待转机。

清廷的强硬派溥伟、铁良、良弼等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组织宗社党,坚决反对向革命党妥协。这个团体中最为激进、居于领袖地位的,是少壮派良弼。

隆裕不难搞定,而这个死硬分子良弼的宗社党,不管对于革命党人还是对于袁世凯,都是实现目标的大障碍。

袁世凯通过汪精卫向南方传话:逼宫有进展,但宗社党作梗。

习惯了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党人再次祭起法宝--暗杀!

元月26日晚,二十四岁的四川人彭家珍经过谋划,守侯在西四牌楼红罗厂良弼府邸门外。开完御前会议回家的良弼刚走下马车,身着军官服的彭家珍喊一声:"良弼兄!"走上前去。

良弼听到有人亲热地呼唤他,就停下脚步,疑惑地问:"你是谁呀?"彭家珍说:"怎么,不认识我了?"说着递上一张名片。

在昏暗的室外光线中,良弼把名片凑到眼睛前仔细看着。这时,彭家珍从包里掏出一颗炸弹,砸在良弼脚下!

徐锡麟刺恩铭那一幕几乎重演,这颗炸弹没有爆炸。良弼大吃一惊,跳后一步,拔出佩剑就准备格斗,同时卫兵哗地围了上来。

也许是吸收了徐锡麟的教训,这次彭家珍准备了一大堆炸弹放在包里。一颗不炸,他立即再掏出一颗,砸在地上。

一声巨响,血肉横飞,良弼、彭家珍和八名卫兵、一名马夫同时倒在血泊中。

彭家珍当场身亡。良弼被炸断一条腿,家人立即将他送去请外国医生做截肢手术,因大出血于两天后死去。

良弼被炸死,整个北京强烈震荡,王公们魂飞魄散,纷纷逃出北京,到青岛、旅顺等地躲避。皇室强硬分子的障碍排除了。

只需要对付隆裕太后的袁世凯加紧逼宫。他授意印制了假报纸送进宫中,上面大造清帝退位的舆论,并刊登多条"新闻":说美国送了三艘军舰给孙文,华侨集资制造军舰十多艘;官兵都是华侨子弟,由美国训练而成,聘请美国军官在舰上指挥;孙文回国后,这些军舰已部署在威海卫,如皇帝再不退位,就要进攻天津、北京……

隆裕已经吓得六神无主。袁世凯更收买她的贴身太监小德张,天天在她耳边说,主子啊,快快退位吧,主动退位了还能有优待条件;如果是被赶下去的那就可屁也没有了啊!

到这里,清廷已经穷途末路。又害怕又不甘心的隆裕企图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提出:接受共和,但要搞虚君共和,就是皇室再不问国事,名义上的皇帝要保留。

只差临门一脚了,袁世凯一边让代表和南京临时政府商讨皇帝退位的优待条件,一边使出杀手锏。2月5日,他授意段祺瑞以前线将领名义致电朝廷,说谁再反对共和,将"率全体将士入京","挥泪登车,昧死上达",电文语气为最后通牒。本来还想垂死挣扎的少数王公在御前会议上声嘶力竭,袁世凯一言不发,将电文出示,反对退位者顿时面如土色。

从紫禁城太和殿高高的台阶上向外望去,太阳已经落入西山。天低云暗,群鸦哀鸣。

2月10日,袁世凯召集内阁和近支王公,讨论通过了清帝退位后的优待条件修正案,11日,隆裕太后认可。

优待条件共有三项内容。

第一项《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共八款:(1)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2)清帝岁用四百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3)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4)清帝宗庙陵寝永远奉祀,民国政府酌设立卫兵保护;(5)光绪陵寝如制妥修,民国政府支付实用经费;(6)宫内各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7)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8)原禁卫军归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第二项《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共四条:(1)王公世爵概仍其旧;(2)皇族具有与国民同等的权利;(3)皇族私产一体保护;(4)皇族免服兵役之义务。

第三项《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共七条:(1)与汉人平等;(2)保护其私有财产;(3)王公世爵概仍其旧;(4)民国政府为生活过艰的王公代筹生计;(5)先筹八旗生计,在未筹定前,其俸饷仍旧支放;(6)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7)听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从鸦片战争以来,就纷纷议论的清朝的末日真的到了。1912年2月12日,是清王朝的最后一天。

隆裕太后偕同六岁的宣统帝溥仪在乾清宫颁布退位诏书。最直接葬送清王朝的袁世凯不愿意来参加这个葬礼,外务大臣胡惟德替他出席。

胡惟德率领十三位内阁大臣一字排开。面如死灰的隆裕带着懵懂无知的宣统帝小溥仪出来的时候,众大臣没有跪拜,而是一齐向隆裕和溥仪鞠了三个躬。这是事先说好的,几分钟后就要变为平民的皇太后已不想再继续昔日的威仪,哪怕最后一次。

满心痛楚的隆裕向众大臣点头回礼,说:"袁世凯能把局面应付到今天,为国家为皇室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议和能让南方满意,做到优待皇室的优待条件,也是不容易的。我和皇上为了全国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顿,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过太平日子不打仗,所以我按议和的条件把国家的大权交出来,交给袁世凯办共和政府。今天颁布诏书,实行退位,叫袁世凯早点出来,让天下早点安宁吧!"

她还在说肯定袁世凯的话。也许是并不知袁世凯深藏的一贯用意,真的感谢袁世凯鞠躬尽瘁;也许是心中虽对袁世凯的行为也有所悟,但考虑到退位之后无权无势的皇室还希望袁世凯关照,也只能如此措辞。

说完,隆裕慢慢站起来,把诏书向胡惟德递去,由胡惟德再交给袁世凯,照会各国使馆。这一交,大清就要正式寿终正寝,辽阔的大好河山,再也不姓爱新觉罗了。尽管早已接受了这个无奈的事实,也做了百般的挣扎,到亲手交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江山的这一刻,隆裕再次心如刀绞,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地说:"祖宗!祖宗啊……"

退位诏书全文如下: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这个诏书由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张謇的幕僚、留日才子杨廷栋起草初稿,张謇再润色修改,袁世凯最后审定。张謇时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

到今天能见到的历代帝王退位诏书一共十份,分别是东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刘宋顺帝刘准、齐和帝萧宝融、梁敬帝萧方智、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恭帝元廓、北周静帝宇文阐和清宣统帝溥仪。溥仪的退位与其他九位不同之处是,别人退位之后新皇帝立即产生,而溥仪这一退位,中国二千一百二十三年的封建帝王时代正式走进历史。

诏书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这句,是袁世凯加上去的。本来,袁世凯马上到手的大总统是孙中山所让,这样一加,面对革命党人,他可说他的权力来源是退位前的清廷,而不是你孙中山所赐;可对清廷,他又可说是孙文所让,并非篡位。

袁世凯的逼宫,至此完胜。当天晚上,他在外务部大楼剪去了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