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城内外 3.辽世宗改革

辽世宗在大辽国二百年的历史中,在位时间不长,但他正处于辽国与中原社会深度互通的时期,他借鉴汉人官僚政治,从实用主义出发,加强了辽国中央集权,完成了辽国政治史上的关键转型。

耶律阮做了大辽国的皇帝。

公元947年九月,辽国改元为天禄元年。史称耶律阮为辽世宗。

虽然述律皇太后做出了巨大让步,放弃小儿子李胡转而同意耶律阮继任辽国皇帝,但是受益者没有放过述律皇太后。

二十二年前,在述律皇太后的铁血手腕主导下,耶律德光继承皇位,大辽国保持了十几年的安定团结和休养生息局面,国力大大增强。现在述律皇太后年事已高,她再次主导辽国易主的计划失败。尽管她是个失败者,但她是个体面的人,有尊严的人,保全了皇家的颜面,顾全了国家的大局。

这样一个有重大影响和历史贡献的女强人,此时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

述律皇太后同意耶律阮称帝,并不意味着述律皇太后和耶律阮站在了一起,变成了一条心。他们之间只是暂时消除了敌对,并没有建立互信。似乎最好的办法是辽世宗耶律阮把他奶奶尊崇起来,给予荣誉地位,同时削夺她的政治权力,使她成为契丹的精神领袖或者象征。这样做似乎对任何人都能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耶律阮没有这么做,他没有这样的胸怀和把控能力。

耶律阮尽管已经成为大辽国皇帝,却仍然极度缺乏安全感。

耶律阮尽管已经成为一国之君,却仍然惧怕述律皇太后的权威。

帝后和解之后不到一个月,有人告发述律皇太后和李胡仍然策划谋反,以此为借口下令把述律皇太后和李胡囚禁起来,关到了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让这个对太祖皇帝情深意重的女人去专职陪老伴亡灵去了。

囚禁了述律皇太后和李胡之后,辽世宗对太后和李胡一党的几个核心成员大开了杀戒,砍了几个人的脑袋。

契丹的逐步强盛有着深刻的原因。用现代视角分析,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保持了一个持续改革的过程,通过改革生产关系,辽国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演绎出一段从原始走向强大的轨迹。其中以政治体制改革最具有代表性,经历了几代君主持续的努力。

契丹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实用哲学。从契丹管理特点出发,实行拿来主义,仿照了汉人的一些政治体制,简单实用,因事设职,不追求五花八门的虚名。因此,契丹的官僚机构和政治效率很高。这也是契丹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情要追溯到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代,在汉人韩延徽的建议、帮助之下,刚刚新建的契丹帝国开始参照汉制组建国家官僚机构。韩延徽这个人连续在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和耶律阮三朝任高官,对于辽国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辽太祖为了分化统治各部族,首先将他所在的迭剌部落的最高首领夷离堇的职权一分为二,把从他老爷爷以下的皇族重新组合,归为两堆儿,成为五院部和六院部。然后,从这两堆儿里各任命一名首领,并给取了一个新名号,分别称为五院大王和六院大王。

这个措施和前文书说到的房帐制度、营卫制度、中央军制度等结合在一起,巩固了以皇帝为最高核心的统治基础。

到了辽太宗入主中原之后,耶律德光更进一步,把辽国官僚机构划分成了南北两府院。五院部大王变成了北院大王、六院部大王变成了南院大王。

不过,南北两院大王并非南北两院的最高长官,他们只是南北两院政府中的官爵之一。南北两院中还各自都有宰相、枢密、宣徽、林牙、郎君、护卫等官职。辽国划分南北两院的目的并非为建立两套并行的机构。虽然两院的机构名称基本相同,但实际上各自职责并不同,两院组合到一起才是一套完整的治理机构。两院相辅相成,一起发挥作用,治理的政务都是契丹部族的事务。

后来汉人土地和人口在辽国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如何有效地治理好汉人事务成为了辽国政治中的一件大事。在南北两院的官僚体制中,辽太宗又专门增加了治理汉人事务的职事。辽国内两套制度并行,用契丹的制度治理契丹人,用汉人的制度治理汉人,实行“一国两制”并行治理。在官僚机构的分工上,并非北院治理北方民族事务,南院治理南方汉人事务。北院政府主要管理宫帐、契丹部族、附庸从属国的事务,南院政府主要管理汉人州县、租赋、行军打仗等事务。

契丹灭晋之后,充分研究借鉴了汉人的中央官僚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借鉴了枢密院制度。辽世宗耶律阮对契丹南北两院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枢密使、宰相和六部制。契丹北枢密院下辖兵部,执掌行军打仗、军队武备建设、武官考试遴选、畜牧业等政务。契丹南枢密院下辖吏部,执掌文官考试选拔、契丹部族事务、户口赋税等事务。这就是所谓的“北衙不理民,南衙不主兵”。枢密院制度的建立,对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的职权是进一步削弱,南北两院大王的直接行政职权只有管理户部。此外,在枢密院建制之下的夷离毕管理刑部,宣徽使管理工部,敌烈麻都管理礼部。北院和南院宰相各自总领南北两院事务,宰相的权力上升,成为南北两院的实际一把手。各部族惕隐管理本族宗族事务,林牙负责文教。于越这个官职的权力被彻底架空,只保留了参政议政的权力,基本上相当于汉人的太师、太傅之类,属于荣誉性职务。

耶律阮十分崇尚汉人典章制度,这一点和他爹耶律倍很相似。为了建立并运转仿汉人的官职,耶律阮对辽国挟持北迁的晋朝官员一一委以重任。仿汉人官职以及对汉人的重用,削弱挤压了契丹贵族的政治空间,是对契丹贵族利益的剥夺。耶律阮对汉人的重用在辽国贵族中遇到了巨大阻力,受到多方质疑。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麻荅。

麻荅是契丹贵族中地位很高的一个,他拥有自己的军队,在灭晋战争中随同辽太宗南征。辽太宗死后,辽世宗从恒州北归,留下麻荅镇守恒州等中原地盘。由此可见麻荅的重要性,以及深受辽国皇帝的信任。可是麻荅实在不是当一方诸侯的料,没几天就把中原丢了。兵败之后逃回上京临潢府的麻荅,受到辽世宗的严厉责备。可是麻荅这家伙不仅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还将丢失中原的责任一股脑推到了辽世宗头上,说他一味重用汉臣才导致中原汉人造反。麻荅这种疯狗乱咬的行为强烈地激怒了耶律阮。辽世宗一狠心,将麻荅弄死了。

在最初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新成立的北院枢密使由辽世宗心腹安抟担任,南院枢密使由汉臣高勋担任。

辽世宗启用了新人担任他的左膀右臂。

安抟的父亲耶律迭里曾经极力反对述律后废黜耶律倍的继承权,是耶律阮父亲的铁杆支持者。安抟又是耶律阮的铁杆支持者,深受耶律阮信任。耶律阮新设立的北院枢密使岗位,真实目的就是为总揽朝政做铺垫,安抟成为辽世宗的第一心腹,对辽世宗大小决策起到了重要影响。

高勋在契丹国中的资历并不深,他在不久前刚随同杜重威投降到耶律德光麾下。他既不是皇帝亲信,也不是契丹元老,更没有太大的功劳,高勋的发迹是个谜。《辽史》上说他“性通敏。好结权贵,能服勤大臣,多推誉之”。可能主要是高勋和契丹贵族没有瓜葛,又加之性格上善于和人相处,广泛结交契丹贵族,这些估计是辽世宗重用高勋的主要原因。

没两年,辽世宗再次加强中央集权,取消了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的职衔,改为比照汉人制度,分封了很多王。王爵数量增加了,貌似提高了很多人的地位,可实际是打破了南北大王双峰并峙的局面,削弱了南北大王的地位和权力。

取消南北大王制度的同时,辽世宗又将南北枢密使合并为政事省,相当于朱梁时期的崇政院,这个总理衙门的机构成为在皇帝领导之下的集权机构。至此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了,结束了契丹部落种姓制度的历史。大辽国的治理效率大幅提升,国力大幅增强。

在改革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契丹贵族原有的利益被削弱,引发了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巨大矛盾。辽世宗采取了软硬两手策略,对于曾经拥戴自己的贵族和功臣提拔重用,除了安抟、高勋之外,封安端为明王,主政契丹最重要的藩属国东丹国。封察割为泰宁王。封留哥为惕隐,代替屋质为皇族族长。封屋质为大于越,地位荣宠无比。对南北大王各自增赐大量户口和土地。

对于不满皇帝改革的敌对派,辽世宗采取了强硬的镇压手段。天禄二年春天,天德、萧翰、刘哥、盆都等谋反,被耶律屋质发觉,向辽世宗告密。辽世宗及时扑灭了反叛,砍了天德的头,责罚了其他人。天禄三年春天,国舅萧翰及公主阿不里又谋反。这次辽世宗没再留情,砍了萧翰的脑袋,公主阿不里死在狱中。

入主中原不足一年而败退。

撤退丧师途中辽太宗驾崩。

几年征战占领的土地失掉。

这是大辽国永远的伤痛。

辽世宗耶律阮咽不下这口失败的恶气,信誓旦旦,决意再次南征中原。

历经征战,穷兵黩武,中原疲敝,虚弱不堪,其实大辽国也已经不堪重负。

更巧的是,辽世宗这次南伐遇到了一个新崛起的强人——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