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城内外 7.树欲静而风不止
郭威努力想做个好皇帝,他想重建国家,恢复社会生机。可战火动乱偏偏不熄。怎么办?
郭威出身寒微,他深知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疾苦。
郭威历经三代,他深知天下动荡的祸害。
郭威戎马倥偬,他深知军头们的厉害。
郭威认真读过兴废治乱的书,他深知治国理政的要义。
郭威被皇帝怀疑而被迫做皇帝,他深知君臣猜忌的后果有多严重。
郭威坐了皇帝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任用贤能官员,裁撤奢华用度,开源节流,休养生息,建立君臣互信,维护边疆稳定等,这些措施基本方向都是正确的。
后唐李嗣源、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做皇帝时,都感到英才凋零,干部匮乏,有一大堆事情要干,可是找不到德才兼备的官员,只好将就凑合,用了很多能力参差不齐的遗老遗少新锐新贵。
其实任何社会都有千里马,人才辈出,不会因为一茬人才消逝而不再成长。关键看朝廷如何选人、如何用人,有没有选贤任能的办法。
郭威朝中头号能干的人就是枢密使兼宰相王峻。王峻比郭威大两岁。王峻自幼聪慧伶俐,他父亲原本是军营里的乐队队长,受此熏陶,王峻自幼擅长唱歌。在朱梁帝国朱友贞时期,王峻被相州刺史张筠买到府中,唱歌陪酒。后来张筠为了巴结权贵赵岩,将王峻送给了赵岩。朱梁帝国灭亡后,赵氏家族破灭,王峻无所依归,流落街头靠讨饭过日子。后来辗转投奔到后唐三司使张延朗门下,仍然郁郁不得志,肚子都填不饱。刘知远跟随晋高祖石敬瑭入京取天下时,抄斩了张延朗全家,王峻又加入了刘知远的幕府。后来刘知远做了皇帝,王峻才开始崭露头角,一直升官到驻京办主任。汉隐帝时,朝廷派王峻出任郭威的驻魏州军队的监军使。
王峻和郭威原本同在刘知远幕府效力,认识较早,关系一直还不错。两人关系得到飞跃式加强是在镇守魏州时。汉隐帝听信谗言一口气杀了几位辅政大臣,把郭威和王峻在京城的家眷也全部屠杀。郭威、王峻同命相怜,这时候王峻坚定地站到了郭威一边,一直全力辅佐郭威入京勤王。郭威被李太后支开京城后,王峻作为枢密使在朝中与郭威遥相呼应,保持一致行动,两人密切合作,顺利解决了候任皇帝刘承赟。王峻在开封控制住京城局面,为迎接郭威入京创造了有利条件。王峻在郭威的夺取皇权斗争中发挥了首功的作用。
大家要问了,王峻只会唱几支曲子就能飞黄腾达?当然不是。王峻除了遇到刘知远、结识郭威这种人中龙凤的大人物,拥有偶然的际遇之外,还有其自身的条件。王峻对郭威忠诚,这是郭威当初能够顺利调齐军心、击败后汉刘氏皇族的关键。郭威做皇帝后,王峻工作十分卖力气,时常废寝忘食。天下粗定,万事待举,王峻身兼数职,任劳任怨,大刀阔斧地干工作,众多纷繁复杂的事情,被他处理得井井有条,在后周帝国渡过初期难关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后周帝国第二个重要文官是魏仁浦。他全程策划了郭威兵变、勤王、逼宫、称帝的大事件。魏仁浦出身寒微,家里穷,小时候衣服都穿不起。小魏十三岁立志离家出来闯荡,努力自谋生路。到了后晋末期,他在枢密院谋得了一个小伙计的差事。后来被驸马爷杜重威看中,认为他端庄谨慎,善于写写算算,就把他调到军中当参谋。后来杜重威因为投降契丹,名声很臭,魏仁浦以此为耻,愤然从杜重威那里离开。刘知远起兵入京师,魏仁浦和百官迎接。后汉立国,魏仁浦获得了一个兵部参谋的职位。当时郭威任枢密使,负责军队事务,有一次找魏仁浦询问军队数量。魏仁浦不仅准确地回答了天下兵马总数,还清清楚楚地立即写出了各地兵马、各兵种、各建制的军队数量。郭威对这个年轻人很赞赏,毫不迟疑,立即将其当成人才调到了身边工作。
郭威做皇帝之后,将魏仁浦提拔为枢密副承旨,差不多相当于总参谋长副官,没多久又提拔他做了皇帝近卫军统领。郭威将魏仁浦视作贴己心腹,时常找魏仁浦商议机密大事。魏仁浦博闻强记,对天下兵马的将校名字、来历及兵籍供需烂熟于胸,郭威有问他必有答,不用带笔记不用带电脑。魏仁浦虽然官职没达到顶级,但其重要性尽人皆知,是郭威的心腹大谋士。
后周帝国还有两个重要的文官是范质和郑仁诲。范质是个优秀青年,自幼通达文学,十三岁已经收学生教授《尚书》,可谓少年奇才。后唐年间范质考中进士,被后晋宰相和凝寄予厚望,受到栽培。后来,范质以文章写得义理兼备而受到朝廷头号大官桑维翰的器重,聘为翰林学士,专门负责起草朝廷对外发布的重要文件。汉隐帝派郭威统兵伐河中李守贞的时候,远在两军阵前的郭威每次见到朝廷来的文件,都感觉体例清楚、思虑周到、说理透彻、文辞恰当。平三藩胜利回京后,郭威四处打听这个负责写文件的人,后来得知是范质,郭威称赞道:“真乃宰相的才华!”不是胡吹烂捧,郭威这个人确有些不凡之处,有远见、有韬略、好结交、爱学习、善带兵,更注重发现人才,访求人才,重用人才。郭威从邺都起兵清君侧入京,范质为了躲避兵荒马乱藏在了民间,被郭威众里寻他千百度才找到。大雪天的,郭威亲自解下自己的皮袍子给范质穿上,把他请回来继续负责起草文件,并提拔他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郭威称帝之后没多久,再次提拔范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参知枢密院事。范质官职仅次于王峻,成为枢密院里的重要辅政大臣。
从郭威第一次兵谏京城到后来入京称帝,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文诰、诏书、教敕等文件,基本出自范质之手,且很有水平。仅凭这一点也使得郭威和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这些军阀区别开来,显得有思想有内涵有治国理政的韬略和打算,一些棘手的敏感问题,经范质的阐述,也显得顺理成章入情入理。
郑仁诲也是郭威自己发现的一个人才。早年在河东太原刘知远幕府时,郭威常和郑仁诲交往。当时郑仁诲是武职,但为人做事必服从大义,出于正理。郭威对郑仁诲很佩服。后来郭威做了后汉的枢密使,将郑仁诲调来身边为助手,协助处理军务。郭威做皇帝后,以拥戴大功,封授郑仁诲为检校司空、客省使兼大内都点检、恩州团练使,没几天又封为枢密副使。第二年调任为宣徽北院使、右卫大将军,镇守澶渊藩镇,没多久又被调任为检校太保、枢密使,加同平章事。由此可见,郭威对郑仁诲的器重,以及铺路提拔,目的就是重用郑仁诲,让他发挥更大作用。郑仁诲可谓是文武兼备,和郭威差不多,跨越文武两套官职序列。
在武将里面,受到重用的当属王殷、郭崇威、曹威等人。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这些人,在此不再多说。
可以说,在郭威这个新皇帝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的文武官员。这是晋高祖石敬瑭和汉高祖刘知远望尘莫及的。
任用贤臣的目的是制定出正确的方略,治理好国家。在治国方面,郭威首先裁撤奢侈消费。为了起到警示作用,郭威把后汉皇宫中的金银珠宝玉器拿出一大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命人举起榔头将这些稀世珍宝全部砸碎。郭威当众宣布:“帝王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汉隐帝一天到晚不务正业,珍宝玩意儿不离手,到最后荒废朝政,致使天下败亡,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
为了不劳民伤财,郭威下令皇宫所有开支用度从简,压缩朝廷经费,停止各地的稀奇古怪、山珍海味和财物贡献,精简各种娱乐消费项目。
对于连年战乱和后汉盘剥造成的民不聊生,郭威深有体会,他和王峻等大臣商议之后,下达命令,免除各地近三年来欠缴的各种苛捐杂税,免除河北战乱重灾区近年的苛捐杂税。要求各藩镇、州城府县的粮仓、米库、税务局重新严加管理,禁止层层盘剥,禁止另外加码,一律按照国家精简的税赋征收。对因逃避战乱和苛捐杂税而流亡和落草为寇的一律赦免,要求其一年之内回家,恢复生产从事正业。
在治安法律方面,后周朝廷废除苛严的后汉朝廷法令,禁止名目繁多的酷刑,实行宽大管理的策略。除了造反、大逆不道的重罪之外,一律不准抄家灭门株连九族没收家产。
对消耗国家财力的一些职能岗位进行削减,裁撤藩镇幕府中的一些辅助岗位,裁撤历代皇陵的守护力量,压缩官员俸禄,以此节约国家经费开支,减轻财政负担。
郭威大刀阔斧改革政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老百姓负担的同时,没有忽视关系到政权安全的另一支力量。这些力量更直接更强大更难摆平。这些力量就是庞大的文武官僚阶层,这里面既有新兴的贵族,也有前朝历代的旧贵。新贵要分享郭威做皇帝的胜利果实,旧贵也不能简单地一脚踢开。对于从前朝延续下来的文武官员,对于有能力派上用场的,后周朝廷都给了出路,重新鉴拔录用,对于举足轻重的继续加官晋爵。目的只有一个,安抚住这些人,争取使其最大可能地团结在新皇权的周围。
后周开国,革故鼎新,力求新气象,打开新局面,周太祖郭威及其助手忙得不亦乐乎,可谓煞费苦心,谋划周到。可仍然有两个人无论如何也摆不平,无论如何也不买后周朝廷的账,无论如何也要和郭威对着干。
这两个人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
东南是慕容彦超,西北是刘崇。
一个是为了消除内心恐惧,一个是为了报国仇家恨。
慕容彦超原本为后晋大将,本与郭威没什么瓜葛。只是在郭威进京清君侧时,慕容彦超积极响应汉隐帝刘承祐的号召,主动要求阻击郭威。但在开封城西,慕容彦超的官军败给了郭威的魏州军。慕容彦超灰溜溜地逃回了兖州。
要说起来,慕容彦超和郭威的这点过节算不得什么,又没造成太大的伤亡。郭威也没太当回事儿,至少他自己口口声声说没当回事儿。做了皇帝之后,郭威从安定团结的立场出发,主动对慕容彦超进行百般安抚,明确表示那次京外对阵不是什么大问题,请慕容彦超不必介意。可慕容彦超自己偏偏心虚,耿耿于怀,总认为郭威总有一天会报复他,会对他下手。
慕容彦超胡思乱想。
慕容彦超寝食难安。
慕容彦超辗转反侧。
慕容彦超心里没底。
慕容彦超频频试探周太祖。
慕容彦超精神濒临崩溃。
慕容彦超终于按捺不住了,起兵造反。
慕容彦超敢于造反,自有他的理由。他是猛将,天下闻名。兖州也算是天下强藩,有一定实力。后周刚刚立国,手忙脚乱。富贵险中求,石敬瑭、刘知远、郭威不就是割据一方造反成功的吗?
于是慕容彦超反了。
为了牵制后周,慕容彦超向南唐、契丹和西北的刘崇发去邀请函,请他们加盟,一起从四面八方对付后周。可是慕容彦超失算了,这些人各有各的烦心事,没有能力和闲工夫和他会战。这也说明慕容彦超对于天下时局根本不了解,毫无战略头脑。
封官许愿、下诏宽慰、打保票赦免都不管用,周太祖郭威忍无可忍,决定出手,武力讨伐兖州。
公元952年,即周太祖广顺二年,后周朝廷派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昭武节度使曹威为统帅,齐州防御使史彦超为副帅,皇城使向训为都监,陈州防御使老将药元福为行营马步都虞候,兵发开封,讨伐慕容彦超。
曹威到达兖州后迅速实行合围,修筑工事,将慕容彦超困在里面。周太祖郭威在开封等消息,等了几个月,兖州仍未攻破,他心里着急,决定御驾亲征。郭威爱打仗这个性格没有变,从年轻的时候就这样。
郭威率领大军于五月一举攻破兖州,慕容彦超和他的老婆投井自杀。郭威之所以能一战而下,既有曹威长期围困致使兖州疲敝的原因,也有慕容彦超自作孽的原因。慕容彦超贪财无度,搜刮掠夺了城内所有富人、穷人的钱财,据为己有。两军开兵见仗了,他还在自家后院忙着挖坑埋金子,他的军兵毫无斗志,兖州城一战击溃。
郭威进驻兖州,专程去了曲阜,祭拜了孔子,下令修缮宫庙孔祠。这是唐末以来第二位祭拜尊崇孔子的皇帝,也是第一位尊崇孔子的汉人皇帝。第一位尊崇孔子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慕容彦超逞匹夫之勇,谋侥幸之利,被郭威很快消灭。
可是远在太原的刘崇就没那么好对付了。
刘崇是汉高祖刘知远的二弟,被刘知远封为北京留守,镇守河东根据地。刘承赟就是刘崇的儿子。郭威兵变邺都南下开封,刘承祐兵败遇害,河东众将劝刘崇起兵讨伐郭威,南下京师,争夺皇权。刘崇正在犹豫之际,听说儿子刘承赟被指定为候任皇帝。刘崇大喜,放弃了兵伐开封的打算,他说:“我儿子做皇帝也不错啊,我就不用去兴师动众惹麻烦了。”
又过了不到一个月,郭威做了皇帝,刘承赟死于非命。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重重地砸在了刘崇的脑袋上。刘崇大悔大悲大怒大发雷霆,他在太原宣布继承后汉帝国的皇帝之位,仍然沿用刘承祐的年号。刘崇决定和郭威势不两立,血战到底,发誓报国仇家恨。刘崇在对抗后周的同时,学习先辈石敬瑭的经验,向北边的辽国请求派兵支援。
面对刘崇自立,周太祖郭威最先采取的策略仍然是安抚。他不厌其烦地给刘崇写信,苦口婆心请刘崇安保一方,和朝廷共享太平。刘崇根本不理会也不相信郭威这套说辞。双方仇恨太深,势不两立。靠磨嘴皮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大家要问了,郭威原本被派往魏州抵御契丹,他黄旗加身,回开封做了皇帝,那么契丹岂不是乘虚而入?契丹在内丘没有捡到便宜,损兵折将,军中因月食天象异常而妖言不断,辽国皇帝耶律阮不敢深入南下,不得不罢兵北还。所以,即使郭威没有去邺都,调转头回了开封,河北军备薄弱,辽国也没能取得大的胜利,这也是个侥幸。不然的话,郭威要面临夺权和御敌双线作战的困境。
在最初的时间里,北汉刘崇和后周郭威都派使者去辽国通报情况,搞外交活动。辽世宗耶律阮两边都给予了答复,派使者还礼,对两个新皇权都给予了承认。可是不久,辽国就评估出了北汉和后周的不同,特别是对于辽国战略价值的不同。刘崇向辽国请求派兵协助攻打后周,辽世宗耶律阮认为这是大好时机,认为石敬瑭邀请耶律德光的历史一幕有可能重演。于是辽国决定放弃后周,而帮助北汉刘崇。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北汉向大辽付出了巨额的钱财做交换。
公元951年九月,北汉和辽国约定共同进攻后周。
东南有慕容彦超蠢蠢欲动,西北的刘崇和契丹来势汹汹,一场大战争在所难免。
周太祖郭威派出了头号大臣枢密使王峻赴山西统兵作战。
后周严阵以待,但辽世宗耶律阮遇到了麻烦。耶律阮认为天赐良机,和北汉一起出兵中原,可以捞取历史性的好处。可是辽国连年穷兵黩武,征伐不断,各部落筹粮筹兵筹集装备,不堪重负,纷纷产生了厌战情绪,对辽世宗好大喜功好战邀利的做法十分抵触。辽世宗召开各部落酋长大会,研究兵伐中原的军事行动,各酋长、大王贵族齐摇头一致反对。辽世宗一意孤行,强行下达命令要求向各部落征兵出师。
辽国在内部意见分歧很大的情况下,兴兵南下。一路上,各部落贵族嘟嘟囔囔牢骚不断。他们说如果打赢了仗,金银财宝全都归了国家,各部落打草谷也抢不到几个钱;如果打输了仗,各部落则血本无归。
耶律阮继位以来,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对辽国官僚体制全面进行了革新,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契丹贵族势力受到极大压制。另外,辽世宗总念念不忘南伐雪耻,连年征战,对国家造成沉重负担。这些都加剧了辽国内部契丹贵族和皇帝之间的矛盾。有些矛盾已经发展成了根本利益的冲突。辽国高层危机四伏。
这次辽国南侵,主帅是辽世宗耶律阮。如果不是他御驾亲征,恐怕没有哪位契丹酋长愿意出征。辽国大军从雁门关越过长城,走到新州地界。此处有一座山,名叫西祥古山,山下有大湖名叫火神淀。在湖边,辽军扎下营寨。辽世宗耶律阮的几座牛皮大帐也部署到位,这就是他的行宫。
这一天是耶律阮的父亲耶律倍的生辰。辽世宗和随行的文武大臣在行宫内举行了祭祀仪式。祭拜之后,辽世宗大宴群臣。
酒宴盛大,气氛热烈。
皇帝醉了,群臣醉了。
繁星寥落,秋风习习。
曲终宴罢,各自归去。
辽世宗回到寝帐睡觉,不一会儿鼾声大作。这时候,皇帝行宫大帐周围突然窜出大批黑衣人,个个窄衣襟短打扮,黑布蒙面,手持钢刀。刀锋在黑夜里闪着寒光。皇帝近卫军岗哨在寝帐外游走巡逻,个个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对来到近前的黑衣人毫无觉察。这群黑衣人悄悄逼近皇帝寝帐,悄悄逼近皇帝近卫军。只听得闷哼几声,十多个近卫军岗哨已经被黑衣人割喉。
这些黑衣人举起钢刀,劈斩开牛皮大帐,蜂拥而入,对着床榻之上的辽世宗挥刀剁下。在酥油灯火的映照中,血光崩现,辽世宗耶律阮被乱刃分尸!
这时候帐外响起了警报声,号角齐鸣,铠甲兵器交击,大队近卫军步伐杂沓地向皇帝寝帐冲来,“抓刺客”之声响彻云霄。这群黑衣人反身冲出大帐,准备离去,迎面遇到了皇帝近卫军,双方一片混战。黑衣人被击伤,纷纷倒下。眼看黑衣人被全部歼灭的时候,皇帝近卫军一片惨叫,突然东倒西歪地死伤无数。剩下的几个黑衣人疑惑地向外张望,原来近卫军外围又包抄过来大队人马。仔细一看是契丹骑军。这些骑军对着近卫军开弓放箭,箭雨迅速淹没了近卫军。这些骑军原来是黑衣刺杀队的接应部队。
率领接应部队的人是燕王察割。
察割位高权重,多年来一直和辽世宗关系密切,但这都是察割伪装出来的假象。他内心里痛恨辽世宗,尤其痛恨辽世宗对契丹贵族权力的改革削夺。这些年,察割秘密地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推翻辽世宗。察割深知辽世宗的权威难以挑战,他没有像萧翰、留哥那样公然造反,而是处处恭维顺从辽世宗,甚至帮助辽世宗干了不少事情。察割以他的伪装赢得了耶律阮的信任。前不久,辽世宗还派察割为特使去太原,出使北汉,册封刘崇为北汉皇帝。
察割的阴谋终于等到了机会,等到了动手的这一天。辽世宗兴兵南伐,和契丹贵族之间矛盾逐步激化,这是察割敢于行动的主要原因。察割认为他的行动会得到契丹贵族的拥护。趁着辽世宗麻痹大意的时候,趁着皇帝和群臣大醉的时候,大阴谋家燕王察割动手了。
刺杀辽世宗耶律阮成功之后,察割大开杀戒,他要一举扑杀所有和辽世宗关系密切的文武大臣。这时候,以皇帝行宫为圆心,辽军大营乱套了。到处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辽世宗头号文臣耶律屋质没有喝太多酒,他被警报声惊醒。屋质急匆匆走出自己的大帐,刚刚出来就遇到了察割的人马正朝他这里冲来。叛军老远就喊:“别让穿紫色衣服的人跑了。”屋质的官服是紫色的,因此叛军才这么喊。屋质扭头回帐脱掉官服,换上便装,从窗口攀出大帐,去找弟弟耶律冲。
屋质一面指挥皇家特种部队皮室军和近卫军讨伐叛军,一面派弟弟耶律冲去找寿安王。寿安王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儿子,此次也在随军之中。屋质兄弟终于满头大汗地找到了寿安王耶律璟。小伙子耶律璟被突如其来的乱象吓懵了,搓手跺脚不知如何是好。屋质久历惊险,阅历丰富,临大事善于决断。
屋质对耶律璟说:“大王你是先皇帝的儿子,若果被叛贼捉到,必定凶多吉少。到那时,大辽国群龙无首,悔之晚矣!”
耶律璟张皇失措地问道:“皇叔,你说如何是好?”
屋质指了指湖岸边的祥古山说道:“殿下,你先到山中躲避。臣带人剿贼。待形势安全之后,臣再去接你。”
耶律冲保护着耶律璟向山林里逃去。屋质召集契丹酋长、大王、将领,紧急开会,研究讨贼方案。这时候天已经蒙蒙亮,察割等人以为弑逆成功,控制住了大局,也在紧急联络各部落酋长。屋质率领忠心于辽世宗的将领,调集兵马,从暗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叛军团团包围。经过短暂的激战,屋质全歼了叛军,杀死了察割等叛乱头领。
一场兵变平息了。
屋质派人把耶律璟从山林里迎接回来。在行军大营,屋质带领百官,拥戴耶律璟继位,成为辽穆宗。
辽国出师期间政变,辽国震动,北汉震动。
受政变影响,辽军放弃了这次南侵战争,回师燕京幽州。
尽管耶律阮死了,耶律璟刚刚即位,辽国为了照顾与北汉国的关系,一个月之后派出彰国节度使萧禹厥率领五万人马协助北汉南伐。北汉皇帝刘崇亲自挂帅,率领两万人出师,再次攻打后周的晋州。
后周北伐统帅王峻驻扎绛州,指挥这场战争。原本,周太祖郭威打算御驾亲征,被王峻劝阻了。王峻担心后周立国未稳,一旦郭威离京,兖州的慕容彦超会乘虚而入。郭威听了王峻的建议,恍然大悟,大大表扬了王峻的忠诚和思虑周到。
王峻到达泽潞一带之后,没有急于和汉军开战,而是采取了相持策略,和北汉及契丹打消耗战。虽然郭威多次督促,要求王峻速战速决,可是王峻仍然坚持既定策略,他向皇帝郭威阐述了理由,目的是稳扎稳打,趁敌人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举破敌。
果然,两个月之后,进入严冬时节,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契丹远征军最先坚持不住了,产生了撤军的念头。北汉在争夺蒙坑天险时,输给了后周军队,北汉军的锐气受到极大挫折。看到形势不利,北汉皇帝刘崇下令撤军。王峻敏锐地抓住了战机,派大军追杀。周军在霍邑和汉军发生激战。由于山路险峭,汉军撤退过程中坠崖死伤大半。老将药元福主张一举追歼汉军,不给汉军以喘息之机。可是王峻担心冒进遭遇不测,他仍坚持稳扎稳打,阻止了周军深入追击。周军没有尾随紧追,刘崇才得以保全残部,退回太原。
年轻的后周帝国,成功地解决了东南和西北两场战争危机。
在郭威及其一班助手的努力下,后周帝国似乎开启了一个健康良好的局面,五代几十年的军阀混战天下纷争,如果能够就此刹车,中国的历史将会重现生机。
美好的愿望能不能成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