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振长策·扫荡六合 第六章 个性化李牧与李牧的个性化
在战国英雄的群体里,李牧可谓是我最后钦佩而又痛苦的一个。钦佩是因为他天才的个性化军事才能;痛苦是因为他也像其他有才能者一样终被奸臣谋害。可以说,李牧是赵国也是除秦外的其他六国最后一位杰出将领,由于他领兵打仗完全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谋略,因此我说他是一个个性化的军事家。他的一生,有史料记载的其实就是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阶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
还是在赵惠文王时期,李牧已是一位表现极其优秀的军事将领了,带兵驻守在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常年镇守着赵国的北部边境,阻截抗击匈奴来犯。带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常年驻守并生活在那么遥远而又艰苦的边境之地,对于统帅这支队伍的最高将领李牧来说,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军费,二是军心。军费问题,好就好在赵王授权李牧可根据战争的需要自己设置官吏,任命僚属;而且当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交幕府,由李牧全权支配,用以庞大的军费开支。军心问题,据说李牧每天都要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这方法虽然过于朴素,但它相当意义上让士兵们知道他李牧对待他们的态度和良苦用心。同时,李牧亲自教他们骑马、射箭,这也让他与士兵们有了关系的密切和亲近。军费有了保证,军心得以安定,李牧便和边境上的军民订立约定:一旦匈奴人侵,进行抢掠,一律退入营垒固守,未得号令,不得出击;有敢于擅自俘敌,即使胜了,也处斩刑!这样竟坚持数年,无一人有犯。无疑,这是李牧崇高威望而派生出的军队和人民对他的信赖。久而久之,边境上不仅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也形成了众多素质很高的民众。
固守营垒,御而不战,但久而久之,问题也来了。首先是匈奴认为李牧不战是根本就没有战的胆量,接着便有军中兵卒也认为自己的将领胆小怯战。想必长期只守不战心中憋闷,便常在一起窃窃私议,甚至愤愤不平。而那个赵孝成王,就仅凭他所听到的一点传言和消息,便断定李牧要么胆怯要么自私要么无能要么不才,于是大加责备。个性化的李牧根本不予理睬,依然故我。这让赵王非常恼火,一纸命令,便召李牧回朝,另派了人去替代了他的职务。个性化的李牧一言不发,不予辩解。
新任大将当然知道赵王派他来替换李牧的原因和意图,守边年余,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而每次都失利多,得胜少,损失大,伤亡重,百姓纷纷逃跑,以致边境上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了。赵王还算不错,听到了这个传言和消息后,居然还能够想明白过来,再请李牧出守,然个性化的李牧坚辞不受。赵王哈哈一笑说,有个性!那我还非要你去不可。李牧说,大王铁定非我去不可,那么也行;你必须先答应我还像以前那样做,我才答应你去赴任出守。赵王再哈哈一笑说,我既然要你去赴任出守,我就肯定答应你还像以前那样做。
李牧受命,再度出守。到了边地,个性化的李牧个性化地一如既往。数年后,一无所得的匈奴已让李牧折磨得都不屑去说李牧胆怯了,而李牧这时就不胆怯了,于是精选战车一千三百乘,战马一万三千匹,曾获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进行秘密的军事演练战术配合。同时有组织地让边民出门放牧。一直冷寂的原野布满了自由欢跃的人群,蓝天白云下唱起了悠扬辽远的牧歌。
匈奴觉得他们总算有了一次可以“收获”的机会,迅速派了一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赵军与之交战,然后仓皇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听说后欣喜若狂,想原来李牧不是胆小怯战,而的确就不具备交战的实力,迅速率领大批军队奔驰而来。他哪里知道李牧已经为他设下了个性特异的兵阵,待单于率匈奴大军进入后,李牧指挥赵军从左右两侧包抄过去,对匈奴进行全面而猛烈的反击。吃了牛肉的赵军兵士长期压抑的愤懑和鼓荡的热血突然爆发释放出来,一战杀匈奴十万兵!李牧并不罢休,接着长驱直入,反向匈奴进逼,灭掉襜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逃跑。
个性化的李牧充分展示了他的好不个性和率性!
这以后十多年,逃到遥远北方的匈奴胆怯了,仿佛蒸发了一样,再不见来接近赵国边境,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真正和平自由的景象。然而,这里是一片和平景象,赵都邯郸却是黑云压城情势危急。这个时候的赵国已从惠文王经孝成王、悼襄王到了赵国最后一个出场的赵幽缪王时期,赵国基本没什么戏了,只准备着历史草草地收场和最后的谢幕。就在赵悼襄王死、赵幽缪王立的国之大殇之时,秦派大将桓乘机而入,转眼攻取赵的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杀赵将扈辄,斩赵兵十万余,转身一路高奏凯歌直逼赵都邯郸。而这时,还有谁来阻秦,谁能救赵。赵奢、蔺相如早已作古,廉颇与乐乘出走他国,寄居在赵的信陵君也不在了,那也就只有大将李牧了。李牧在接到赵王召他回去的报信后,再三权衡,将一千五百乘战车,一万三千匹战马,五万余精锐兵士,留下了车三百,骑三千,兵万人继续驻守,余全部随他回邯郸。
见了赵幽缪王,还是那句老话,说你必须答应我,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切都要由我决定。赵幽缪王想这么多年了,这个李牧还和当年先王时期一样这么有个性,只好答应。然后问他带回了多少兵力,李牧回答说战则不足,守则有余。赵幽缪王说邯郸满打满算还有十万兵,使赵葱、颜聚各领五万,全部听你指挥由你调动。李牧便率了这支还算得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开赴宜安,老办法,日宰牛犒劳兵士,筑营垒坚壁不出,弄得桓也是烦恼无穷,疲惫不堪。
桓非常了解这个李牧,也知道他在代地最后如何大败匈奴的,他觉得他不能成为又一个单于,于是率兵去攻打赵葱驻守的甘泉市;想甘泉市一紧急,李牧必出垒来救;只要李牧出垒,就不再让他回去。看来这个桓还是对李牧了解得不够彻底,后来果然是赵葱也求救了,李牧也出垒了,但他根本没去甘泉市,而是兵分三路乘夜直奔了桓的老营。因桓带兵攻甘泉市,营中空虚,又见多日赵兵于垒中坚壁不出,留守的秦军便放松了警惕,毫无准备。不意赵兵突如其来,营中顿时乱作一团,四处逃窜,死伤无数。终有逃出的,往甘泉市而去,将情况报知了桓,桓大惊失色,心里顿时乱了全盘计划和主张,这时既没有了战争的谋划与布局,也没有了战斗的把握和底气,完全凭感觉回头去攻打李牧。李牧的战略是事先思考过的,战术是事先安排了的,阵势是事先布设好的,桓急火火地一来攻打,立即便陷入李牧周密的战略布局之中。
仍是当年打单于的阵势,左右包抄,两翼并进,那些吃了牛肉的兵士们再次将长期压抑的愤懑和鼓荡的热血突然爆发释放出来,桓知道自己败了。其实在甘泉市听到老营被袭的那一时刻,他就知道自己已经败了。遂带兵拼杀突围,归咸阳而去,被秦王贬为庶人。从秦王把大将桓贬为庶人的情况来看,此一役对秦国的打击是重大的、惨痛的。像王龁、蒙骜上次攻赵那么大的损伤,都未作追究;而这一次桓的失败,秦王真的是不能原谅了。
那边桓被贬,而这边赵王对李牧大加封赏,不过这个赵王的水平的确有限,他在评价李牧伟大功绩时,也就只能想到武安君白起了,说牧乃我赵国的白起也!封赏时就更可乐,说是白起,就封李牧也为武安君,食邑万户。李牧忍着没有笑,想用了人家的封号封我,我们的赵王也真是贫乏得可以了;食邑万户,我都怀疑现在的赵国还有没有万户给我做食邑。水中月,镜中花,封了,你就只当真的领受。其实整个赵国,我不也是在把死马当活马医么。
附录一:少年甘罗,灵光一现
还是在平定长安君与樊於期反叛之后,秦国曾研究制定了一次攻赵的方案。蔡泽认为,要想攻赵,必先孤赵;孤立赵国,必先争取燕国。秦王认为蔡泽讲得有道理,就派蔡泽亲自去燕国游说。我们知道蔡泽原本就是一位天才的论说家,只与燕王一番谈话,两国就订立了攻守同盟:燕国派太子丹去秦国做人质,秦国派张唐到燕国任相国。一切都近乎完美地订立好了,谁知那个张唐不去。理由?那时可爱的人们真是可爱,都只会千篇一律地说,我病了,张唐也说我病了。秦相吕不韦亲自去做工作,张唐说他不是不去,问题是他怎么能去得了。以前他多次率兵伐赵,与赵的积怨可谓血海深仇;若去燕,必经赵;一经赵,他张唐必死。吕不韦左劝右说,张唐坚辞不从,僵持中,历史就有了少年甘罗的灵光一现。
甘罗是谁,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是谁,甘茂是秦武王的左丞相,而右丞相是秦惠王的弟弟樗里干。
甘茂是下蔡(今安徽凤台)人,向下蔡史举先生学习百家学说,通过樗里干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一见到他,莫名其妙地就打心眼里喜欢他。甘茂先是为秦惠王平定了汉中地区,后来又为刚上任的秦武王平定了蜀国之乱,回来后,就做了左丞相。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可刚上任的秦武王那会儿也不知怎么了,日思夜想辗转反侧死活想去看一眼周朝的王室,以为看了周室他就可以永垂不朽死而无憾了。问题是怎么去,因为周室在洛阳,去洛阳就要经过韩国的宜阳(今河南洛阳西宜阳韩城)。那么打通去洛阳的路,就只有攻取韩国的宜阳。甘茂说,大王执意要去,那我前往魏国做做工作吧,看能否与魏国一起攻打韩国。临走时,甘茂挑选了向寿和他一块去。向寿就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芈八子从楚带去的那个外族小孩,不过现在长大了,而且还成了秦武王的亲信。甘茂的用意很明显,他要向寿去,是要向寿去给秦武王和他自己做一个见证。
甘茂到了魏国,就让向寿回去对大王禀报,说魏国的工作已经做好了,但还是请大王先不要进攻韩国。武王带着困惑到息壤(今咸阳东郊)迎接甘茂,问暂不攻韩的原因。甘茂说没有原因,就一个字:难!甘茂接着就说了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曾参杀人的故事,来说明他说的这个“难”字。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并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尤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为世人称颂。甘茂说从前曾参住在费邑(今山东鱼台西南)的时候,鲁国有一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外面有人大喊: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她对自己儿子的品行十分自信,听人喊了之后,神情镇定自若。过了一会,外面又有人大喊: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听了后,仍然若无其事,继续织布。又过了一会,外面第三次有人大喊: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身子一抖,扔了手中的梭子,迅速走下织机,害怕连坐受罚,越墙逃跑了。
甘茂说,如此贤能而孝道的曾参,如此信任自己儿子品行的母亲,只三个人喊了曾参杀人了,他母亲就害怕了。不就才三个人反复喊了三次么,那我甘茂呢?才能和孝道不如曾参,大王你对我的信任也未必如曾参母亲对曾参的信任,而秦国怀疑我的人又何止三个。我把话说白了吧,我就是担心到时候大王你会听了人喊甘茂杀人了,也会身子一抖,扔了手中的梭子,越墙而逃。所以我说不能打韩国,不能进攻宜阳,是我没办法前去进攻。因为说到底我不过是寄居在秦的臣子,像樗里干、公孙衍这些人,既是秦国公子,又与韩国亲近,我一进攻宜阳,他们就会向你喊,甘茂杀人了!你肯定会听他们的,到那时我就全完了,不仅韩国对我怀恨在心,魏国也会说我欺骗了它们。
秦武王表态说他肯定不会,并当即与甘茂对天盟誓。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就像甘茂说的一样,因为甘茂进攻宜阳时很不顺利,五个月还没打下来,樗里干、公孙衍在宫里就开始大发议论。秦武王招架不住,召回甘茂,决定撤兵;甘茂便趴在武王的耳朵上小声说,息壤的对天盟誓你给弄丢了?武王一惊,明白过来,立即给甘茂增派了军队。甘茂终于放下包袱,大显身手,率领军队,斩韩兵六万,一举攻下宜阳,终于打通了去周室的通道,秦武王如愿以偿。然后果真坐着帏帐装饰的豪华车子风光无限地到了洛阳看了周室,又一高兴便去与力士比武,真的死在了那里永垂不朽了。
对于甘罗来说,爷爷光辉的一生一定给了他深刻的影响,使得他少年老成,胸怀大志,十二岁就出仕侍奉丞相吕不韦。而在他知道了张唐拒绝去燕令丞相吕不韦无尽烦恼时,他就勇敢地站在了吕不韦的面前说,我让他去。
吕不韦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抬头看了看,原来是少年甘罗,心上越加烦乱,大吼一声:“滚一边去!我亲自去求他他都不肯,你个小小乳牙未脱的毛孩儿能去说什么。”
甘罗说:“你这恶劣的态度有失大秦丞相的风度,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都十二岁了,我为什么不行?”吕不韦大惊,再抬起头来看了看少年甘罗,一时语塞,摆了摆手,算是答应。甘罗便去见张唐,直接向他逼问,说你的功劳跟武安君白起比,谁的大?应侯范雎跟文信侯吕不韦比,谁更专权?假如你对这两个关系有所比较,你当有所领悟。张唐发懵,甘罗说,你发什么懵,应侯范雎要白起攻打赵国,白起不去,结果怎样?离开咸阳七里就含恨死在了杜邮;比应侯范雎更专权的文信侯吕不韦让你去辅助燕国你不去,我就不知道你将死在哪里了。听了甘罗的这话之后,第二天张唐便到吕不韦那接受任务。
甘罗的灵光还不止这些,在张唐走后,甘罗便思考张唐如何过赵的问题。甘罗对吕不韦说,请借给我五辆车子,让我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听了甘罗的请求,吕不韦现在就不敢再轻视这个乳牙未脱的毛孩儿了,赶紧向秦始皇汇报说,大王还记得过去的那个甘茂吧,他的孙子甘罗,小小年纪,一身灵光,因为他是名家子孙,在各国诸侯中小有名气;这还不算,张唐前托病不肯去燕,甘罗代我去劝,张唐就愉快地接受了。他现在又请求去赵国替张唐通报,能不能派他去呢?秦始皇让把这个小家伙领给他瞧瞧,吕不韦就把甘罗领来了。秦始皇一看,这小家伙果然聪明伶俐,一身灵光,与之交谈了几句,就对吕不韦说,我同意了,你让他代表秦国去出使赵国吧。
听说秦国使者来赵,赵襄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一看使者甘罗是个小毛孩儿,心上便一下找不到开始来郊外隆重迎接大秦使者的那份感觉了。也不是轻视,也不是忽视,反正肯定不是重视。甘罗看出来了,故意做了一脸的顽皮,在进邯郸城的途中,闪着灵光的小眼睛左顾右盼地一刻也不安顿。待到了城里,少年甘罗便代表秦国与赵王正式会晤。
甘罗说,大王可知道燕太子丹已经到秦做人质了么?知道秦也派了张唐去燕国任相国了么?我告诉你,燕太子丹到秦做人质,这件事情的象征意义是表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秦派了张唐去燕国任相国,这个行为的潜在含义是表示秦国也不欺骗燕国。大王可知道他们这样做,其根本目何在?他们是想联合起来攻打你们赵国,根本目的是以此扩大河间(今黄河北、漳水南)的土地。
赵王一听就急了,问甘罗他应该如何去做。甘罗说,我已经给你想好了,你给我五座城池,让它来拓展秦国的河间之地,我就请秦王让燕太子丹回国,张唐也不再去燕,秦会反过来与赵一起进攻弱小的燕国,然后将夺取的土地与秦国分成,到那时,我想大王得到的恐怕就不止五座城池了吧。
这个谈话之后,赵王马上就割让了五座城池给甘罗以拓展秦国一直想拓展的河间之地,而张唐去燕过赵时,甘罗就把他截住并经秦王同意重新返回秦国去了。
无秦之忧,赵国就大举进攻燕国,取燕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三十城,赵王大喜,想这少年甘罗真神童也。于是赐甘罗黄金百镒,白璧一双;秦王封甘罗为上卿,并把他爷爷甘茂当初的田地住宅原封不动地全部赏赐给了他。秦王的这前一封,使甘罗成为战国时代最年少的上卿士大夫;这后一赏,使后世人们提到甘罗便说“甘罗十二为丞相”,并成了一句民间流传的俗语。其实甘罗没做丞相,倒是享受了丞相的待遇。
果然是天妒英才,高才不寿,少年甘罗不久就死了。据说,那天晚上,甘罗梦见一紫衣吏,手持天符来,说奉上帝命,召你归回天上,遂无疾而卒。甘罗眉清目秀少年天真的脸上还带着一丝聪颖顽皮的微笑。
附录二:奸臣郭开,寡廉鲜耻
盛世出贤达,乱世出英雄,难世出忠良,末世出两样东西:昏君和奸臣。作为奸臣,整个战国,寡廉鲜耻的郭开最为典型。
经李斯推荐,秦王在扫荡六合、推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用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魏缭。秦王问魏缭兼并六国的策略,魏缭说,列国与秦的关系构成,就像你统治的那些郡县,分开治理无大碍,合在一起就难以对付了。现成的例子有三晋合而智伯亡,五国合而齐湣王死,这是你在制定兼并策略的时候要认真思考和忧虑的。如果想让列国散而不能合,那么就从列国的内部分化瓦解它们;如果想从内部分化瓦解它们,那么就从那些列国的重臣开始,用重金贿赂他们。我给你分析过了,现在的六国都是王无能,臣当权;我也给你计算过了,有三十万金贿赂他们就足够了。三十万金得六国,上哪找这么便宜的一笔买卖啊?
秦王问魏缭兼并六国的顺序,魏缭说,韩、赵、魏、楚、燕、齐。韩最弱,易攻,次赵、魏,三晋既灭,中原一统,楚、燕、齐就无所作为了。魏缭以为眼下韩已称臣,那就从赵开始;从赵开始,那就从收买赵相郭开开始。但秦王还是觉得伐赵没有理由,魏缭说没有理由你就创造理由啊。说魏缭是军事家,不如说魏缭是政治家,他先派大将王翦发兵十万声言攻魏,然后就私下派了自己一个叫王敖的学生去魏,一次就带了五万金,去赵国“买”下郭开。
按照魏缭的交代和安排,王敖先到了魏国,对魏王大肆挑拨三晋间的关系,说三晋本为一家,然而韩已向秦称臣,赵也经常在咸阳宫置酒事奉秦王,三晋剩你一家,秦兵来伐,你怎么办?接下来王敖就建议魏王把邺城献给赵,把邺城献给赵,赵必出兵守邺;赵一出兵守邺,秦必弃魏攻赵;秦目标一转移,魏便万事大吉了。魏王就把邺三城地图并签发的国书交付给了王敖,委托他去说赵出兵。
王敖揣了邺城地图去说赵出兵,然而王敖不说赵王说郭开。说郭开,王敖觉得这时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大方而慷慨,一次就给了奸臣郭开三千金,再把三城送上。这一送,王敖觉得自己就不用再浪费口舌了,接下来赵王的工作就由奸臣郭开去做。昏君加奸臣,秦王和魏缭就很简单地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的。赵派扈辄率五万大军前往魏受地,这边大军刚一出门,那边秦王就得到了攻赵的理由,遂命桓进兵攻邺;扈辄兵败,桓再进,连拔九城,这就到了那个后来李牧去救的宜安。
在李牧未被召回来之前,赵王首先想到的是已经在魏的廉颇。我们知道,在召廉颇回赵的问题上,奸臣郭开从中使了手脚,终使老将军再三作秀表演也未能回国,且遗恨千古身老他乡。这时王敖还在赵国,就试探着问奸臣郭开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召廉颇回国。郭开说赵若亡了,那是一个国家的事;而廉颇与我的怨仇,是我自己私人的事。我怎么能让他回来。王敖一听,便知道了这个郭开果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奸臣了,便问他赵国灭亡后的打算,郭开说他有可能在齐、楚之间选择一国托身。王敖站起身来说,错!齐、楚也终将为秦兼并,你只有选择秦国托身,别无他途。且秦王恢宏大度,包容天下,兼容人才,宽容异己。兴许你不知道,那三千金就是秦王让我代他赠送你的,这里还有七千金也是秦王赠送你的。秦王还让我告诉你,若赵亡,邀君来秦,封以上卿,赵国最好的田宅随便由你挑选享用。郭开一听,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说,好,秦有用得着我郭开的,尽管言一声,秦王待我如此,我不图报,我就不是人!
一切搞定,王敖回秦,把剩下的四万斤黄金一点没贪污,如数交公,转过脸来就气冲斗牛了,说,我以一万金了郭开,以一郭开了赵国,以一赵国了天下也!
这话吹得有点大,但还真有道理。
附录三:壮哉英雄,悲绝千古
宜安大捷,是个性化李牧与秦军的第一次较量,三年后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平山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这是个性化李牧与秦军的第二次较量。又三年后,秦王再派大将王翦和杨端和分道伐赵,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之前的番吾之战果然是击退了秦兵,但当时已听命于秦的韩、魏也随秦军攻赵,使李牧在击溃秦军后不得不又向南抵御韩、魏,两战让赵的军事实力从根本上受到了削弱,再个性化的李牧也无力一战了。接着,赵国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震后大旱,有民谣曰:秦人大笑,赵人哭号,以为不信,地上长毛(草)。这么大的自然灾害及其所带来的民间饥荒与疾苦,奸臣郭开竟瞒着赵王不报,赵国迅速显示出经济的萧条和国力的破败。就在这时,秦军来了。
赵还是有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个性化的李牧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有他个性化的安排,战争的开始阶段,两军相持不下,难分胜负。就在这时,王敖带着秦王的命令和魏缭的授意秘密到了前线,对王翦传达了秦王和魏缭的让赵易人换李牧的计策,遂安排王翦派人去赵营讲和。李牧心上咯噔了一下,想这真是奇怪了,仗还没打,胜负未知,怎么就来讲和了。他知道这是秦人设的圈套,也已经没有办法,便向赵王作了报告。
就在这个当儿,王敖已经出现在奸臣郭开那里了,说李牧已与秦私下讲和,约定破赵之日,封赵王代郡。至于秦答应了李牧和司马尚什么条件,我就不知道了。奸臣郭开得信,急急报知赵王。赵王听后,大为光火,说李牧已遣人来报告过了,只说秦军前去讲和,但不知这个李牧竟自作主张,已经把我的官都封好了,真是大胆!然后就让人去前方暗地侦察。侦察的人回报说,确实见有秦信使往来于李牧军中大帐。郭开便力主让赵王撤换李牧,赵王就按照郭开说的,以用以为相为名,速召李牧回朝,以赵葱代之。
接到赵王令,个性化李牧个性化地没有理睬,只是心里再次咯噔了一下,想这大敌当前,情势火急,大战恶战,一触即发,怎么就突然倒腾着让我回去任什么相呢,是不是赵王在后方花天酒地地喝高兴了,没事找事,逗我玩啊。再把前几日秦来军中讲和两下里一联系,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头了,这里面定藏有什么阴谋,个性化的李牧还是没有管它。这个时候,作为将军,他不能分神,而战争本身也需要他心力的全部集中与专注,需要他精力的全部集中与专注。最后,还是司马尚来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李牧听后,大潮般涌上来百年遗恨千年悲苦,突然决堤,放声大哭。
这是一个一代名将的哭,一个个性兵家的哭,一个一世枭雄的哭,一个不屈男人的哭。他想到了乐毅,想到了廉颇,他不知道为什么称霸中原的赵国,天地雄浑的赵国,大气磅礴的赵国,人才荟萃的赵国,民风剽悍的赵国,文风昌盛的赵国,慷慨悲歌的赵国总重复在一个怪圈里走不出来。乐毅、廉颇给赵国的教训还不够深刻么?日渐衰微的赵国的历史,教训还不够深刻么?因此而走向没落的赵国的现实,教训还不够深刻么?
兴许就差我李牧了,兴许我是最后一个。
壮哉英雄,悲绝千古!
是的,李牧是最后一个。很快,李牧就被昏君赵王、奸臣郭开秘密逮捕秘密杀害。
关于李牧被害,说法不一,《战国策·秦策五》说是赵另一奸臣韩仓也受了秦的贿赂,李牧受韩仓诬陷被逼自杀;《战国策·秦策四》说是秦谋士顿弱北游燕、赵而杀李牧;《列女传》称赵王迁母赵悼后通于赵平都侯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促使赵王诛李牧。另司马迁听冯王孙说,赵王迁的母亲是个歌女,受宠,赵悼襄王便废嫡子嘉而立迁为太子,迁一向品行恶劣,故听信谗言,重用奸臣,诛杀良将。
无论如何,李牧都是最后一个。这之后只三个月时间秦军大败赵军,杀了赵葱,攻下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那一天,我们无意看见了秦始皇在宫里饶有兴味地在把玩一件玉器,色泽光润,白璧无瑕,我们看清了,那正是当年的那块名闻天下的和氏璧。不过,秦始皇饶有兴味把玩的已不是一块玉了,而是国家盛衰的哲思,天下兴亡的道理。
据说奸臣郭开在赵灭亡了后去了秦国,然后心急如焚地向秦始皇告假回家,秦始皇从骨子里瞧不起这种小人这种败类,意味无穷地笑了笑,应允了。他知道这个奸臣郭开急着回去是不放心他藏在家里的成千上万的黄金,他知道这个奸臣郭开回去后怕是再也回不来了。果然,奸臣郭开回去后把藏在地窖里的黄金取出来,装了十几辆车子,在喜气洋洋地运往秦国的途中,遇上了盗贼的拦路截抢,奸臣郭开也死在盗贼的乱刀之下,淌一地腥臭污黑的血。终不知这是传言中的李牧手下所为,还是秦始皇着意精心的安排。
总之,奸臣郭开应该得到这样一个下场,历史大义和人心所向需要这样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