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红色的记忆 康健民
康健民(1916-1977),甘肃省定西县人。少时家境贫寒,十八岁时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养马,骑光背马在黄土高原上飞奔。
1930年,到国民党新编十一旅雷仲田部当兵。
1932年7月,参加西华池兵变,在红军陕甘游击队任骑兵大队战士、班长。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二十六军二团成立后,组织上根据他善于骑射的特点,把他编入红二团骑兵连。在马背上,转战陕甘苏区,冲锋陷阵。传送文件,屡立战功。
1933年6月任红二团司号员,红二团南下失败后,坚持斗争。最后被押往西安大营当号兵,伺机重返队伍。后在西安街上遇刘约山,随刘约山、王定超、惠子俊等15名机械工人返回照金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代团长、团长。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六军台编为红十五军团,任红十五军团骑兵团副团长。后骑兵团改为直属部队,康健民任团长,9月下旬,他率团参加劳山战役。战役发起前,骑兵团隐蔽在芳山不远的山沟里,战斗打响后,他跨上战马,挥动马鞭,带领骑兵团像一把尖刀直插阵地,占领了前沿山头。并指挥战士向敌人猛烈射击,压制敌人于一个山沟里,为主力部队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仗,歼灭敌军一师,俘虏二千余人。后又参加榆林桥战斗,他率领战士,时而正面)中杀,时而迂回出击,充分发挥了骑兵优势。抗日战争爆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骑兵旅旅长。他指挥这支部队,长期战斗在陕甘宁边区北线,并深入内蒙古地区,发动蒙汉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5年春,率部进入绥东、绥中地区,歼灭了吴土儿,鄂友三伪军,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率部急奔晋北,参加了大同集宁战役,与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作战,大显神威。
1949年2月,任改编后的第一野战军骑兵第一师师长。9月。奉命改编国民党绥远起义部队,担任该部改编后的三十六军政治委员。
1951年,与代军长王建业一起,率三十六军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入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学习,毕业后任六十三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等职务。兼任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2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1968年后,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其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1977年1月1日在银川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