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讲 清宫太后 一、皇太后宫

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制度草创,没有名号,后宫统称福晋。皇太极崇德开始,仿照明朝,设立五宫(中宫、关雎宫、衍庆宫、麟趾宫、永福宫)的一后四妃制度。顺治入关,初定典仪,议定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完备。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嗣皇帝要是同太妃、太嫔见面,双方都要年过50岁才可以。


慈宁宫在顺治、康熙时,是清朝唯一的太皇太后孝庄太后的正宫

清皇太后,顺治朝有两位:一位是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四年(1647年)死,年五十;另一位是孝庄太后。康熙朝有一位太后,就是住在宁寿宫的孝惠章太后。雍正朝有一位太后,是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但未上册,突然崩驾。严格说来,雍正朝没有皇太后。乾隆朝,只有一位太后,就是孝圣宪太后(崇庆太后)。嘉庆朝和道光朝没有太后。咸丰朝尊道光帝妃博尔济吉特氏为太后,只九天就死了。同治朝和光绪朝有两位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宣统朝只有一位隆裕太后。清朝名义上有九位太后,实际享受太后生活的只有七位太后,重要的是前三太后——孝庄太后、孝惠太后、孝圣太后和后三太后——孝贞太后(慈安太后)、孝钦太后(慈禧太后)、孝定太后(隆裕太后)。

清朝太皇太后只有一位,就是孝庄太皇太后。清朝268年,一身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一位也没有。

清朝太后住的宫殿,除前文介绍的如慈安太后住过体顺堂和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过燕喜堂、储秀宫和宁寿宫,还有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等。先介绍慈宁宫区,包括慈宁宫和慈宁花园两个板块:

慈宁宫,在皇宫西部偏北,是一座独立的宫院,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耗银六十万两,称仁寿宫,主要为皇太后居所。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建,成今见格局。慈宁宫的主要建筑为:(1)慈宁门,为正宫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门旁列鎏金铜祥兽。(2)慈宁宫,重檐歇山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前殿后寝。宫前狭长宫院,宽敞舒展,清顺治、康熙时为孝庄太后(太皇太后)的正宫。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上徽号、进册宝、圣寿节等在此庆贺。(3)大佛堂,在宫的后面,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是太后、太妃礼佛的殿堂。堂内的佛像、龛座等文物,今暂安于河南洛阳白马寺。


慈宁花园佛堂多,便于太后、太妃们礼佛

慈宁花园,在慈宁宫南侧,是太后与太妃休息、游乐和礼佛的地方。花园的特点:一是平路多,没有曲径、高低、拱桥、山坡,照顾老年人的体力与安全;二是佛堂多,主体建筑为咸若馆,馆后为慈荫楼,左为宝相楼、右为吉云楼,其南左为含清斋、右为延寿堂,都为太后、太妃礼佛提供方便;三是亭台多,如南部以临溪亭为主,有翠芳亭(亭内流杯渠今无存)、绿云亭(今无存)等。亭者,停也。亭台多是为老太后、老太妃、老太嫔们散步时,走走停停,便于歇息。

寿康宫,在慈宁宫西侧,是一座独立的三进宫院,前为寿康门,主体建筑为寿康宫,后为寝宫。

寿安宫,在寿康宫的北面,明初为咸熙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为咸安宫,隆庆帝陈皇后、天启朝客氏都曾住在这里。清康熙帝曾在此两次幽禁废太子胤礽,直到胤礽死。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设咸安宫官学,诏收内务府三旗和八旗的官员子弟90名入学,是为八旗贵族子弟学校。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皇太后60岁生日,将咸安宫官学迁到西华门内(今宝蕴楼),改建咸安宫后,更名为寿安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皇太后七十大寿,寿安宫重修。


寿安宫曾是废太子胤礽两度被幽禁之地,此为《唐土名胜图绘》之“寿安宫之图”

寿安宫是一座长方形的宫院,南北长107米,东西宽78米,占地8346平方米。宫为三进院,并有东西跨院。正门为寿安门,门内第一进院正殿名为春禧殿(今殿为后来重建),石基三层,殿宇雄美。东西配殿各5间。殿左右有穿堂门,进穿堂门为第二进院。院正中为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内乾隆帝御书匾额“长乐春晖”、“瑶枢纯嘏”。殿前东西有转角楼,南与春禧殿后倒座房相连。倒座原为寿安宫扮戏楼。院内曾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添建的三层大戏台一座。日人所著《唐土名胜图绘》称作演剧台,并绘有图。上层匾“庆霄韶濩”,中层匾“曾城广乐”,下层匾“崑阆恒春”。嘉庆四年(1799年)七月拆除,改建为后卷殿五间。殿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院里栽培竹子(《内务府奏销档》)。院内有小殿,东北为福宜斋,西北为萱寿堂。道光、咸丰两朝太妃和太嫔等曾住此宫。建筑保护完好。今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慈宁宫以孝庄太后居住而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