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讲 皇家外戚 一、明清外戚
《史记》有《外戚世家》,《汉书》则有《外戚传》。在明清时期,外戚主要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特别是皇帝的岳父母、大小舅子等。在历史上,汉朝、唐朝曾因外戚执掌朝纲,酿成外戚之祸。汉朝和唐朝的外戚事件,略举典型事例,见其历史脉络。
先说汉朝。汉高祖刘邦死,子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刘邦吕后没有朱元璋马后的雅量,而是心胸狭窄。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先报复夫君在世时的情敌戚夫人——“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髡钳:髡(kūn),《说文》“髡,剃发也”,就是剃发;钳,刑具,以铁束颈。髡钳为刑,《汉书·刑法志》载:“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戚夫人哀叹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汉书·外戚传》卷六十七上)吕后闻知大怒,命“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薰耳,饮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zhì,意“猪”)’”。又杀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吕后的儿子惠帝实在看不下去,心情很坏,生活放荡,七年而死。吕后为巩固权力,大封吕家亲属,掌控军政大权。但是,刘邦有遗言:“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吕后主政八年,“病犬祸而崩”——可能是死于狂犬病。吕后死后,发生政变。汉高祖老臣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率兵,“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汉书·吕后传》卷九十七上)《汉书·后妃传》总结说,汉因美色受宠者二十余人,能保位全家者只有四人,其余“大者夷灭,小者放流”!所以,历史镜鉴,应当重视。
次说唐朝。外戚之祸,唐甚于汉。唐武则天,是为一例。武则天的功过,这里不做评论。她有三句口气很大的话:爵位富贵,朕所与也;天下安佚(yì,意“逸”),朕所养也;不利于朕,朕能戮(lù,意“杀”)之。(《新唐书·后妃上》卷七十六)武则天大封外戚,强化武家权势。事情过头,适得其反。后外戚武家遭到报应:“斲(zhuó,意“砍”)棺暴(pù,意“晒”)尸,平其坟墓。”(《旧唐书·外戚传》卷一百八十三)
历史借鉴。汉、唐等朝外戚之祸,为明朝朱元璋建国定基,留下深刻教训。《明史·外戚传》论道:“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引文中的“一发”,不是发展的“发”,而是头发的“发”,就是说外戚不干预一根头发细小的朝政。可见明朝是吸取汉、唐外戚掌控军政大权,导致威胁皇权的历史教训。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严于律己,抑远外家。朱元璋的马皇后,父母死得早,后访得她的亲族,要授以官爵。马皇后辞谢:“国家爵禄,宜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妾家。”她还援引前朝外戚骄奢淫逸酿成祸乱的教训。朱元璋接受马皇后的意见,仅赏赐一些金银绸缎而已。永乐帝的徐皇后,父亲为开国元勋徐达。徐皇后始终劝永乐帝朱棣,不要骄纵外戚。这样做也保全了椒房贵戚及其子孙的安全。总体说来,整个明朝,外戚之祸,基本没有,仅有特例。明英宗时,外戚会昌侯孙继宗,以夺门功,参议国是。所以《明史·外戚传》认为:“自兹以下,其贤者类多谨身奉法,谦谦有儒者风。而一二怙恩负乘之徒,所好不过田宅、狗马、音乐,所狎不过俳优、伎妾,非有军国之权,宾客朋党之势。”(《明史·外戚传》卷三百)。明代的外戚,既没有控制军国大权,也没有酿成党锢之祸。还有的外戚,“举宗殉国,呜呼卓矣”!
清代外戚,与明不同。明朝淑女,天下征选,有的外戚,起自民间。清朝的外戚,从《清史稿·后妃传》看,清皇后都是出自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没有一位民女。《清史稿》有《外戚表》,没有《外戚传》。
下面分别介绍明宫外戚和清宫外戚,先介绍明宫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