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刀尖上行走 鱼没上钩
西进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计划被命名为“复苏行动”,原定于11月19日实施,由于要等待哈尔西借调的谢尔曼、蒙哥马利航母大队赶回,总攻发动日期又顺延了一天。
11月20日拂晓,大洋复苏,第五舰队倾巢出动,所有参战部队均向着吉尔伯特群岛的目标进发。
吉尔伯特阶段的作战行动另有称谓,叫作“电击行动”。作为“电击行动”的第一目标,马金环礁对于美军来说并不陌生,瓜岛战役期间,“美版八路军”卡尔逊突击营正是在这里打了一场漂亮的突袭战。马金环礁的主岛及日军指挥部所在地是布塔里塔里岛,此地一取,就等于控制了整个环礁。
布塔里塔里岛的日军总共不足800人,其中海军陆战队员只有284人,其他全都是地勤人员、日军工兵和朝鲜劳工,防御能力并不强,这也是斯普鲁恩斯优先将其作为进攻目标的原因之一。同时,布塔里塔里岛靠近马绍尔群岛,二者相距仅190海里,容易遭到马绍尔日军的袭击。因此,斯普鲁恩斯要求必须在一天之内就予以占领,以便支援舰队迅速撤退。
第五两栖军军长霍兰·史密斯少将亲自指挥了布塔里塔里之役。这座小岛的形状有如一只铁锤,日军的主要设防地带在“锤柄”的约三分之一处,史密斯计划先在“锤头”实施牵制性登陆,以便把日军从“锤柄”吸引出来。之后,美军再在“锤柄”进行二次登陆,将日军予以拦腰截断。
鱼钩设计得很精妙,只是鱼没上钩。不是饵不够,也不是鱼不饿,而是日军兵力太少,基本上都留在原阵地未动,这让霍兰·史密斯枉费了一番心机。还好,护航舰队的空海支援很给力,使得部队登陆时未遇到太大困难。
不给力的恰恰是登陆部队。从珍珠港开来的第27步兵师长期担任夏威夷的警备任务,此前从未正式参加过战斗,这是他们首次实战。由于久驻海外,该师的很多士兵都很想家,反映在战场上就是怯战,缺乏应有的英勇精神。部队上岸之后,仅仅受到几名狙击手的射击,或者是一两挺机枪的拦阻,便整整几个小时动弹不得。尤其是到晚上,特别容易紧张,偶有风吹草动,一群人就神经过敏,胡乱射击,有时干脆连阵地都放弃了。负责输送登陆部队的特纳后来向尼米兹报告:“坦率地说,他们(第27步兵师)还没有开战就战战兢兢,一直吓得发抖。”
霍兰·史密斯也非常恼火,他富有两栖作战经验,知道这样的打法不行,但短时间内又没法把弱兵马上调教成强兵,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指挥下去。
按原定计划,用一天时间肃清是绝对不可能了,光把日军驱逐出主阵地就用了两天,再将其压迫到“锤柄”的一端,又用了两天。
在布塔里塔里战斗中,美日兵力对比是23∶1,但占绝对优势的美军花了整整四天才占领布塔里塔里岛,日军除陆战队1人、工兵和劳工104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第27步兵师也战死了64人,伤152人,这个伤亡率是比较高的。
耗时过长的登陆战,使得支援舰队无法按原计划及时撤退,结果一艘日本潜艇趁机驶进马金海面,用鱼雷击中了“里斯康布湾”号护航航母。航母发生爆炸,900多名船员中有近650人丧生,远远超过了登陆部队的损失。
第27步兵师的拙劣表现,让霍兰·史密斯对陆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完全丧失了信心,其实他最想指挥的,还是海军陆战队。
都知道陆战队更厉害,斯普鲁恩斯将由新西兰调回的陆战二师用来啃真正的硬骨头——塔拉瓦环礁。塔拉瓦面积超过马金,是吉尔伯特群岛16个珊瑚岛中最大的一座,同时也是日军的防御重点。
陆战二师的所有部队都在不同阶段参加过瓜岛战役,瓜岛战役结束,他们在新西兰休整训练了7个月。那是一段甜如蜜的时光,新西兰人对这批逃出丛林地狱的勇士倍加青睐,有许多人在新西兰结了婚,还有更多的人准备结婚,真是“直把他乡作故乡”,以致离开新西兰时,几乎人人都恋恋不舍。
出发了也不知道要到哪儿去,一切都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只有少数军官才掌握行动机密。
在海上航行72小时之后,指挥官才宣布进攻目标:“从今天算起,第六天的8点30分,我们将袭击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环礁。我们将从末端的一个小岛登陆,土人称它为贝提奥岛。”
无论塔拉瓦环礁,还是贝提奥岛,对于普通陆战队员来说,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地名,他们听都没听说过,连怎么发音都弄不清楚。当时为了保密,书信中一般都不直接提及军营驻地。一名士兵为了让他在美国的情人知道下一步去向,便想出了一种巧妙的暗语,比如“我最亲爱的紫罗兰”是说他将开赴特鲁克,“我心爱的紫罗兰”表示去拉包尔,但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塔拉瓦环礁,于是只好用了“宝贵的”来形容,意思是他还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