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
做企业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在整个企业发展的历史上,企图找到固定模式,一劳永逸当个懒汉,是不会成功的。面对其他人的成功方法,简单机械的学习和模仿也是不会成功的。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创造者,企业家是最具创造精神的一批人。
坚信创造,但又要脚踏实地。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不是空想家,也不是胆大妄为的冒失鬼。有一个雕塑家,他对世界上的石材、泥土、钢铁、塑料、纺织品等各种材料了如指掌,有着精深的研究。因此,他才能够做出最具创新性的雕塑作品。世界上最感人的美,往往已经潜藏在自然世界中,等你用慧眼来开发。在创造的范畴,最重要的是发现。
企业家的创造性更是如此。为了发现价值,他们要随时随地依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且随时随地地调整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心态。任何经典的教科书,教你如何做企业,教你如何取得成功,最后都只能成为你的额外负担。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放松的,放松心态下才有智慧和幽默。紧张只能加大做事的成本,把事情办得更糟糕。
我在刚学开车时,很紧张,手里出着汗,用术语说就是手潮。等开车技术提高了,人也放松了。做一个企业家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放松,不要紧张。有些人自从做了企业家之后就不会笑了,整天紧锁眉头。这样的人,他的企业很难管理得好,这也是一种"手潮"。在别人看来企业就是要赚钱,功利性很强。但是太把赚钱当回事了,太急功近利地想着赚钱,钱就离你越来越远了。
在对企业的管理中,我比较推崇无为而治。最早我在老子《道德经》里看到无为而治的观念,但并没有切身体会。有一次坐飞机赶到香港,按会议的时间安排我必须要在西安中转。在西安停留的4个小时里,我去参观了汉代的陵墓。我已经记不清楚这个陵寝皇帝的名字了,只记得第一个皇帝第二个皇帝的陪葬品都是一些粗糙的瓦罐什么的,一大片堆在那里。而在汉朝初年文帝、景帝的时期,也就是汉朝的"文景之治"时期,他们实施了无为而治的管理,这时候汉朝就非常强大了。这一时期皇帝陵寝里面的陪葬品就非常好了,很明显地显示那是一个富庶的时期了。"文景之治"是非常典型的无为而治,我面对那片汉陵,真切地感受到无为而治的力量,受到的震撼比看史书要大得多。
"文革"期间,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管得很紧,人们就丧失了活力,经济也上不去。改革开放后,行政干涉减少,给大家更大的空间,让人们自主奋斗。在追求幸福的动机下,人们会自行寻找合适的方法,自行管理自己。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条条框框少了,人们有活力了,也变富裕了。
我还慢慢发现,无为而治实际上就是把管理者变成一个空心的竹子,一个甘愿放弃自我的人。首先他相信世道人心,人不会轻易为恶,引发敌对。相信人们只要在生活,以追求幸福为出发点地生活着,都会是善意的。无为而治者对于表现自己的权力没有什么兴趣,因为他明白,权力是在关键时候用的,出现问题的时候用的。在平常,人们自然地生活,而生活本身会自动创造和管理,这是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个人周围的更为强大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好像水上的小舟,依托流水的力量前行。我们要尊重它,感应到它,顺应着它。如果你以为你有一点权力,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搞乱生活,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
顺应生活的力量,是无为而治者的行事依据,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和总结,在历史上也创造了辉煌。许多年来,我就慢慢把这种思想转化成我的思想,发挥到公司里去了。
在办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一个高压的领导下,员工的活力会逐渐萎缩。老板总是骂人,制定各种纪律,这个干得不对,那个干得不对,今天加班,明天加班什么的,员工担惊受怕,怀揣怨言而不敢发,这样的公司是很负面的。即使老板很有才能,他的自我也得到最大的满足了,就像个皇帝一样,但员工的积极性和才能没有发挥到公司事务里面去,只是战战兢兢地执行。实际上这样的老板是很累的,迟早会崩溃。因为员工不舒服,可以跳槽,老板却没办法跳槽。你骂走了一批人,招来新员工接着骂。员工一茬一茬地走,你能坚持多久呢?骂人是很累的。无为而治的原理,也可以将老板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无为而治,本质上是取消来自上面的高压,催生自下而上的力量,爆发公司全面的活力。有一些领导者最怕说到自下而上的力量,害怕这股力量将自己推翻,那是因为他还是老旧的独裁管理。你事无巨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都要去干涉,过滥的权力是一种破坏性的权力。你破坏了生活中善的秩序、公平的原则,当然要被推翻。就企业而言,法律保护私有财产,老板不会被推翻,但是要把公司办好,就需要所有员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无为而治的原理,依然是鼓励自下而上的力量,为公司提供活力,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唯一道路,这就需要老板做一个空心的人。
好多公司常常把领导人的讲话贴到墙上,员工穿同样的衣服,按时上班,打卡,如果不打卡还会被处罚。注重这种表面上的东西,最容易流入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误区。前面说过,无为而治要依据生活本身的力量,实施者其实也不轻松,须得随时保持着警觉,非常灵活地调整企业顺应主流,以打破随时出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在一个讲究无为而治的公司里,对员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尤其要求其具有自律性、创造性。但我们不能仅仅是单方面向员工提出要求,必须努力形成公司良好的环境,有一个主题鲜明、细节丰富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应激发他们追求精神的东西,学习、上进,激发他们建立良好的磋商型人际关系。
有人问过我,你现在公司这么大了,还像当初那样奉行无为而治吗?我想的是,我的公司有多大呢?没有国家大吧。老子还说过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我的公司或许现在做大了,作为我,依然坚持无为而治。当然我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干,当翘脚老板。我依然要做事,但只做一件事情,做船上的舵手,专注于及时、灵活地调整方向,不要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撞到冰山上,也不要搁浅。一定要顺势而为,抓住市场和经营最本质的东西。作为商人,最本质的就是这个社会上缺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所以大公司前面就要有一个灯塔,这个灯塔就是:市场需求。老板应该专心研究市场需求。
我们公司目前业绩很好,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几年前我们的一个决策。那时候我们看到,过去十几年时间,开发商不断建房子,注意力和资金全都集中在住宅的开发上,基本上一提开发商就是做住宅的,却忽略了商业办公楼。据统计,开发商中开发商业地产的连5%都不到。这里面有个巨大的供应缺口,所以我们这几年就把公司方向调整过来,瞄准即将出现的商业地产需求。当我们调整过来后,整个住宅产业就变成一个浅滩了,首先有"90平米70%"的限制,今年政府出让的地块有超过80%的地是廉租屋、经济适用房,同样地段的商品房不可能去跟成本很低的经济适用房竞争。而我们的调整保证了良好的业绩,而这个好的业绩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是市场上需要它。
市场中表现出来的需求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的需求,其中有巨大的、遵循自身规律的生活的力量,所以市场管理尤其是需要无为而治的。经济学里面讲到"无形的手",其实就是指市场本身的规律。这无形的手为什么被经济学家发现而不是科学家、政治家们发现呢?就是因为经济学家关注市场。市场中间,生活的力量是表现得最为明显的。现在你看看,我们的生活,没有通过市场的原理和方法去应用的已经非常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