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需要一把铅伞
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就如洪水决堤,令人头晕目眩。信息太多,不少人为了避免自己发布的信息被其他信息淹没,便刻意于标题,刻意于信息的表达形式。无数声音喧哗、外表新奇却毫无真正知识的信息令人烦恼,有时,你会需要一把《数字化生存》中的"铅伞",暂时关闭信息通道,把这些喧哗挡在身外。
我找到的铅伞,就是静坐,什么都不要想。
从古到今,进入寂静的方式有许多种:静默、瑜伽、禅定等等,都是要把自己的大脑清空,放下大脑中固有思维带来的负担,让人的身心得到休息。这时新的智慧和灵感就会出现,正如梁实秋说的"悟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就是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明证"。现在很多人去寺庙,并非是为了祈福,而是为了感受寺庙中的肃穆,在静穆中,如梁实秋所说,的确会"突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不久前,与一个朋友聊天,他是位登山爱好者,他说他在登山的过程中,大口喘着气,吐着舌头,那模样就像三伏天的狗,那时他什么都不想了,天天盘旋在大脑中的问题都暂时不存在了。这也许就是登山爱好者追求的一种寂静。
如何才能在日常中进入这种寂静的幸福状态?有人说,睡觉就可以了,其实也不一定。有人睡觉后也安静不了,梦一个接着一个,头脑中还是翻江倒海地想问题,无法进入寂静的状态。睡觉不一定有效,但是躺下,放松自己的身体,将肢体中的疲劳记忆释放出来,应该是能够帮助入静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脑海翻腾,是肢体的某个紧张记忆在作怪,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做过科学研究了。一个在电脑面前坐了很久的人,颈椎会记下那种长期绷紧着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直接让你的大脑得不到休息。
我个人的经验是,要进入这种寂静状态,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放松的姿势,反复祈祷,尤其是重复地诵读祷文。简单的祷文会让人进入一种与目前世俗世界相隔离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就是平时说的"屏蔽"状态--大脑休息了,用心去感受。有时祈祷时头脑中想的事情太多,常常放不下,心猿意马,六神无主,这就没有进入祈祷的状态,也常常因为不能进入祈祷的状态而沮丧,而越沮丧就越进入不了那种寂静的状态。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身体太疲惫了,重复地朗读祈祷文,慢慢进入了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这种情况也是不好的,也不是真正寂静的状态。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诵读祈祷文的过程是在与上苍通电话,诵读是拨号。然后的静默最关键,这才是与上苍真正的通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验,只有让自己的心灵真正地进入安静,才能体会到这种状态的绝妙。这种状态意味着什么呢?梁实秋先生体会到了,他用很简单的话语写出了这种体会,几十年来打动着多少人的心灵:"寂寞不是去深山里寻找,在闹市里也可以找得到","跳出城市的桎梏与古人同游"。
信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人无疑需要智力的增长,但是,更加不能忽略的是精神和灵魂的成长。智力的增长一定是在学习和思考中逐步进行的,而精神和灵魂的成长一定是在冥想中进行的。信息无孔不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在冥想中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