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说话的学问 第三章 如何发挥说话的魅力

语言和行为是神力的截然相反的表现,语言是一种行动,行动也是一种语言。

——爱默生

形象化说话

在我们日常交往中,与人交谈或是请示汇报工作时,说话浮于形式,无实质内容,疏于描述,当然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反之,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不说模棱两可的话,肯定能给人留下好印象,使对方认为你是个头脑清晰、思路敏捷的人。因此,我们与人交往时,说话表达的意思一定要明确。

“你不要把清楚的重要和艰难估价太低了。”一位爱尔兰诗人当众诵读他自己的诗,可是,听众懂得一半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有很多演说家,不论是演说和说话,他们大都犯同样的毛病。

英国大物理学家罗滋爵士,有四十多年的公众演说经验,他谈演说要素的时候,十分郑重地指出两个要点:一是学问和预备,二是努力说清楚。努力说清楚指的就是形象化说话。

在普法战争起初的时候,德国名将毛奇将军对部下的官佐说:“无论哪种命令,因不清楚而有了被误解的地方,一切将被误解。”

耶稣的门徒问他为什么讲道的时候用比喻,耶稣说:“因为我所讲的东西他们看不见、听不到,我不用比喻,我想讲的道理,他们根本就无法懂。”形象化说话,也就是说用你所能想像的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去加以解决:把人们不知道的事和他们早已知道的事物联结在一起。天国……那是什么样子呢?要怎么说才能让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巴勒斯坦农民知道呢?所以,耶稣用他们所熟悉的名词和动作来描述天国:

“天国就像酵母,妇人拿了它,放入相当数量的玉米粉,直到全部发酵完毕。

“还有,天堂就像寻求美好的珍珠的商人……

“还有,天堂就像抛入海中的网……”

这些比喻,明白易懂。听众中的那些家庭主妇,每个礼拜都要使用酵母,渔夫天天把网撒放海中,商人经常搞珍珠买卖……

“上帝是我的牧羊人,我不能一日不看他。他令我躺在青草地上,他带引我来到清水旁边……”

在那几近荒凉的青绿草原,羊群可以饮用的清水池塘——这一切,都是牧羊人所熟悉的。

“天国”这个人们无法想像的地方和“上帝”这个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的一个万能的主宰者,要想让人们相信他们的存在并能拯救苦难的尘世万物,如果不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他们,是很难做到的。耶稣之于基督教在全球传播开来,与他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明确地表达说话的意思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说明听众不太了解的事物时,也要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假如你要描写伟大的金字塔,第一便要告诉你的听众它高137.5米,然后再以他们日常所见建筑物作比喻,告诉他们那有多高,告诉他们塔的基底占据城内多少条街和房屋。不要对人们说这个可以容纳多少加仑,那个有多少桶,何不说某某东西之多,可以装满学校的大礼堂?何不说某某建筑之高,有你正在演讲的礼堂天花板的两倍高呢?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只要因地制宜、明确说话的目的,就是让对方最直接、最快、最准确的接受,你离形象化说话便已经不远了。

以情动人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感情尤为敏感,而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之外,就是情感信息。这种情感信息的内涵十分丰富,它的功能不仅是要诉诸人的理智,而且是要打动人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中,一定要充满着讲说者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谓情感,就是人接触客观外界事物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诸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人在日常交往中,深厚稳定且有原则性的情感,往往会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因此,“情”是口语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际交往中,话语所饱含的情,就会在传递信息、思想的同时产生言语魅力和感染作用,从而取得圆满的交际效果。俗话说,“情自肺腑生,方能入肺腑”,“通情才能达理”。列宁也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被感情支配的人才能使人相信他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最真实的生气或忧愁,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这就是说,说话人的话语一定要受到发自内心的充沛情感的支配,才可能产生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世界最著名的演讲家之一,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美国给黑人一张不兑现的期票》的演说,其高潮部分是这样的:

“回到密西西比去吧!回到阿拉巴马去吧!回到南卡罗来纳去吧!回到佐治亚去吧!回到路易斯安纳去吧!既然知道这种境况能够而且一定改变,那就回到我们南方城市中的陋巷和贫民窟去吧!我们绝不可以陷入绝望的深渊中。

“今天,我对大家说,我的朋友们,即使我们面临着今天和明天的各种艰难困苦,我仍然有个梦想,这是深深扎根于美国人梦想中的梦想。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们这个民族将会奋起反抗,并且一直坚持实现它的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甚至现在仍为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烤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为自由与和平的绿洲。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我四个孩子,能够生活在不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行来判断他们的价值的国度里。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仍然对黑人活动横加干涉的阿拉巴马州,就在其统治者抱不取消种族歧视政策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将能够与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一般携起手来。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沟壑填满,山岭削平,崎岖地带铲为平川,坎坷地段夷为平地,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是我们返回南方时所怀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把绝望的群山凿成希望的磐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将我国种族不和的喧嚣变为一曲友爱的乐章。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奋斗,一同入狱,一同为争取自由而斗争。坚信吧,总有一天我们会自由……”

在这段演讲中,马丁·路德·金用四段“我梦想着”领起的排比式表述,深情地、正面地、具体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语势磅礴,一泻千里。他热切地期望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密西西比变成“自由与和平的绿洲”,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情况下不因肤色不同而得不到公正对待,希望黑人儿童与白人儿童能像兄弟姐妹一样携起手来,和睦相处,由此甚至希望一切都变得公正平直,坦途通天。作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他的这些话完全发自肺腑,道出了千百万黑人的心声,使得在场的听众有的呐喊,有的喝彩,有的悄然流泪,有的失声痛哭。话语之“情”,出于肺腑,方能入肺腑,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通俗的最高境界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同志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部队抽调来的,他们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想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

“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

“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的脑袋——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不能!”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说,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侧面突出奇兵,以奇取胜,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叶剑英没有正面解释警卫团有何重要意义,而是以一个极其通俗的比喻,紧接着连发几个问题,步步紧逼,把战士们心中的疙瘩一下子铲除了。

在生活中,因为我们的说话对象是占多数的普通人,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选取那些让人一听就懂、一说就明白的事例去作比喻,这样,人们在欣赏时就不会因听不懂喻体而无法体悟其中更深的本体意思。比如: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厂长时,问他:“为什么条件优越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还不如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呢?”这位厂长风趣地说:“乡镇企业好比是鸟,自己找食养活自己,因此满天飞;集体企业好比是鸡,吃的食物一部分靠人供给,一部分靠自己找,有束缚也有自由;而全民所有制企业好比是猪,吃的全部靠人,不必动脑筋。”此话极富幽默味道,通俗生动,使人明白易懂。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轮到作家陆文夫发言。面对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代表,他不慌不忙,侃侃而谈。

有人问:“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

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听众席里发出会意的笑声,接着是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反应之热烈、气氛之活跃为该届年会所罕见。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陆文夫别出心裁,用一个充满睿智和幽默感的生动比喻,把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解答得既简练通俗又圆满精辟。他以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礼品盒的不同态度作比,表达出不同民族对待性文学的不同特点。用生活习俗来说明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性的理论话题,既把要说明的问题讲得清晰易懂,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有一位记者问一位新寡名人是否再嫁,她答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好,但是没有一定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人就听不懂。同样的问题,赵丹的夫人、作家黄宗英以喻作答就通俗易懂:“我已经嫁给大海了,再不能嫁给小溪,再嫁就嫁给汪洋。”

通俗化说话是一种境界,更是说话的一种技能,要想掌握得好,必须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在讲话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运用得当,运用自如。此外,运用好俗语、谚语、歇后语等语言同样能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容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

抗战胜利前一天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生们为他送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着询问:“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大千简单的几句话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灵活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俗语。

有动感才有魅力

说话同写文章一样,句子之间要有动感,有动感的句子组成的文章会变得精彩,正如有动感的话语,会让人觉得动听。当然这里也包括讲话时适当的神态动作。

有一次,卡耐基在给学生演讲“生命如何度过”时,随身携带了一件物品,用一方手巾蒙着。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把它置于桌子的右侧,并数次在情绪激烈时默默地抚摸一下。所有的听众都在听卡耐基慷慨激昂的演讲。卡耐基的声音充满感情,而他抚摸这件物品时更显得感情凝重,人们心里在纳闷,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东西呢?注意力便都集中起来了。

卡耐基接着讲道:“美国南北战争时,有一个战士名叫莱特,他不过是数百万北方军队中普通的一名士兵。他作战勇敢,每次冲锋都跑在最前面。他说他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解放南方黑奴,让自由和民主回到人民手中。他的勇敢受到了无数次的嘉奖。在刚刚接受一枚英雄勋章后,莱特,亲爱的莱特,却遇到了不幸!在一场遭遇战中,他倒下了。临死之际,他手握着那枚英雄勋章说:‘把它送给我的母亲。’人们照着他的话做的时候,发现他是母亲惟一的亲人。他的母亲同样也是伟大的,宁愿自己忍受孤苦寂寞的晚年生活,也要把儿子送到前线……如今,这位伟大的母亲和他的儿子都已死去,但这枚勋章却保留了下来,它永远鼓励着我们为大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看,它就在这儿!”

卡耐基说完,在全场听众的注目下,轻轻揭开手巾,露出了一个盒子,他再打开盒子,一枚金黄色的勋章躺在红色的绒布之上。所有的听众在那一刻静默无声,有的人悄悄地流下了眼泪。人们为英雄的伟大而感动,也对卡耐基的良苦用心钦佩之致,动感使他的演讲变得何其丰富啊!

下面再看看列兰·史多是怎样打动听众,让他们支持联合国儿童救援行动的。

“我但愿自己再也不会目睹此情此景。一个孩子和死亡之间只差一颗花生,还有比这更凄惨的吗?我希望各位永远不会看到这一幕,也不必在事后永远活在这种悲惨的记忆里。如果本月里某一天,在雅典被炸弹炸得一片废墟的工人区里,你曾听到他们的声音,见到他们的眼睛……可是,我所能留下的一切,只是半磅重的一罐花生而已。当我费力地打开它时,成群衣不裹体的孩子把我团团围住,疯狂地伸出他们的小手。更有许多的母亲,怀抱婴儿你争我抢……她们都把婴儿举向我,皮包骨头的小手抽搐地伸向我。我尽力使每个花生都发挥最大用处。

“在他们疯狂的拥护之下,我几乎被他们撞倒。眼前只见几百只手:渴望的手、挥动的手、无望的手,全是瘦小的可怜的手。这里分一颗花生,那里分一颗花生。再在这里一颗,再在那里一颗。数百只的手伸着,乞求着;数百只眼睛闪出希望的光芒。我无助地站在那里,手中只剩个蓝色的空罐子……唉呀,我希望这种悲惨永远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在列兰·史多动情的叙述中,听众的内心深处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列兰·史多也因此获得了成功。

不要光顾自己说话

说话,通常不是说给自己听,而是说给别人听。所以,不能光顾自己说话,不顾别人的感受。如果不听别人的反馈,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那么即使你说再好听的话也是废话。

说话说得好,不如说得巧。一句话可能令你晋位升爵,但也有可能为你惹来杀身之祸。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的,如果不能融会贯通说话的学问,那就少言为妙。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主簿。他为人才思敏捷,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但是由于十分恃才自负,屡次得罪曹操而不自知。

一次,曹操建造一所花园,竣工后,曹操四处观看,不发一语,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想和手下人打个哑谜,众人看了都不解其意,只有杨修笑着说:“‘门’内‘活’字,乃‘阔’字也。丞相是嫌园门太窄了,想拓宽它。”

于是,手下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看了非常高兴,一问之下,知道杨修毫不费力就解出自己出的谜题,嘴巴上虽然称赞几句,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又有一天,塞北送来一盒酥饼,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开口,径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食那一盒糕饼。

曹操被他大胆妄为的行径吓了一跳,质问杨修,杨修嘻嘻哈哈地说:“盒子上写明了一人一口酥,我又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

曹操听了,虽然勉强保持风度、面带笑容,心里却十分厌恶杨修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

曹操生性多疑,深怕遭人暗中谋害,因此谎称自己在梦中会不自觉地杀人,告诫身边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后来还故意杀死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卫,想藉此杀鸡儆猴。

没想到杨修得知这件事,马上看穿曹操的心意,当着曹操的面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冷嘲热讽,下定决心,非把杨修这个人除之而后快不可。

机会终于来了。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迎战刘备时,双方于汉水一带对峙很久。曹操由于长时间屯兵,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

刚好夏侯敦在这时进入帐内禀请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夏侯敦便把这两个字当做口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听了这事,便叫随行的部众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敦见了惊恐万分,立即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

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退恐遭人笑,在此有何益处?来日魏王必定班师矣。”

夏侯敦对杨修的这一番解释非常佩服,于是,下令营中将士打点行装,好鸣金收兵,准备撤退。

曹操得知这种情况,一口咬定杨修造谣惑众,在他身上安了一个扰乱军心罪,毫不留情地把他杀了。

杨修颇有些聪明,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恃才傲物,只想一味夸耀自己的机智,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好恶,即使面对的是顶头上司,还要处处露一手,终于惨遭灭顶的命运。

说话,通常不是说给自己听,而是说给别人听,既然如此,你又怎么能不去考虑一下别人听了这些话,会有怎么样的解读呢?

一个真正懂得说话的人,不见得字字珠玑、句句含光,但是,他总是能说出对方想听到的话。

引人入胜六要素

有些人说话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他的说话方式却会给人一种非常迷人、令人舒服的感觉。毕竟说话者有其本性,每一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反应。那么,使对方愿意听我们说话并把他步步引入对话的绝佳境地有什么技巧呢?

1.风格明快

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喜欢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同样,给人阴沉感的谈话,会让人有疑虑感、厌恶感及压迫感。反之,说话简洁明快,则容易让人接受。

2.声音独特

有的人说话的声音给人一种享受,因为他(她)的嗓音实在是很动人。他们(她们)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说话的声音,完全依靠他们(她们)的天赋、个性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你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3.语气肯定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损。如此一来,你要在谈话中稍不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他(她)会立即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感受。

4.语调自然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在交谈中我们应该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的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开始说话时就可以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人音量较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5.习惯用法

人类生存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拥有自己的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辞。在人际关系中,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同事谈话时的措辞来谈,那么对方将不会老老实实地听我们说话。

“太好了!”“好棒哟!”“真可怕!”这些都是一般女孩子说话时常会冒出来的感叹词。当然,这也是一种感情洋溢的表现。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加彼此之间的谈话的气氛,但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亦会抹杀言词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6.思路清晰

当之前的谈话争论不休,而且没有头绪时,你站出来讲话,就要力求语句简短,声音果断,有条理。

在大众场合发言时,你要想清楚自己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再者最好不要夹在中间,要么赶在前面,要么最后再讲,这样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尊重也是一种征服

林肯有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林肯身为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呵斥:“你怎么工作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大学生呢!”只能让对方反感,反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说话是一门艺术,这毋庸置疑。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说话时不尊重对方,因而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人都是有自尊的,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大而言之,在社会阶层中,小而言之,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我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别人。

俗话说,人的心灵就像花朵:开放时会承受柔润的露珠;闭合时会抵御狂风暴雨。假如我们在规劝别人,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心灵开放。但是,被规劝的人往往用闭合来抵御我们的语言,因为他并不知道我们送的是雨露,而知道怎样保护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讲,我们规劝别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质上,也确实比别人高,因为你自己觉得比别人的观点正确,这才能劝人;如果觉得比别人低,那就表明你观点不正确,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那还去劝什么人呢?因此,劝人的人实际上的位置应该是高的,但这种高,在劝人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能摆在和被劝人平等的位置上,这不是虚伪,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当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他才能认真考虑你说的话,才能把心扉打开,才有可能达到劝说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说得对,把位置摆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一派批评人的口气,势必引起被批评人的反感,因为你没有尊重他,他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你,使你不但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还生一肚子气。如果他迫于某种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于你的批评,口头上也许承认自己错了,内心深处还是不会听你的。我们来举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的例子。

老师:请张丽同学回答问题!

张丽:我不回答你!

老师:张丽同学,你既然不回答我的问题,必定有原因。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既然你不肯说明,那让我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不能为人师表,不能让同学们信服,甚至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才使你这样呢?

张丽:老师,没有,没有的事。

老师:既然我还称职,我想你也不是有意让我难堪。那么,让我猜测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我认为,不外有三种情况:第一,可能是我的启发式教学搞得不得当,问题提得过于浅薄,引不起你的兴趣,你不屑于回答,是这样吗?

张丽:不,不是。

老师:第二,是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不想回答。如果是这样,你现在回答也不迟。

张丽:我……我……

老师: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你不会回答,但又碍于情面,不肯承认自己不会回答的现实,忽然一时糊涂,想以强硬的态度搪塞过去。但我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呢?我实在不愿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

张丽:老师,您,您别说了……请告诉我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这位老师尊重自己的学生,并心平气和地耐心引导,消除了学生反感的情绪,终于打开心扉。试想想如果这位老师居高临下,不管青红皂白,一通批评,学生的抵触情绪会更大,不会轻易地认错的,因为她失了面子,老师势必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甚至可能连课也没法往下上了。

获得好感的五种方法

1.多提善意的建议

当一个人关心你时,只要这份关心不会伤害到自己,并且对方还提了一些善意的建议,你当然会欣然接受,对这个人产生好感。那么,反过来你对别人若也如此,别人也会同样对你产生好感。

满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善意的建议。对方是女性时,仅说“你的发型很美”,只不过是句单纯的赞美词;若是说“稍微剪短,看起来会更可爱”,对方定能感受到你对她的关心。若是能不断地表示出此种关心,对方对你必然更加亲切信任。

2.偶尔暴露自己一两个小缺点

有时坦率地暴露缺点,反而会迅速获得对方的信任,给对方留下一个正直、诚实深刻的印象。

只是暴露自己的缺点并不是毫不保留地将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如此做,反而使人认为你是个毫无可取之人,因而丧失了你的信任。

暴露的点只要一两个就可以了,可使他人把这一两个缺点和其他部分联想在一起,因而产生其他部分毫无缺点的感觉。但这绝不是狡诈,只是交际的策略和需要。因为也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交往。“这个人有点小缺点,但是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来,是个相当不错的人!”类似上述的想法就能深深植入他人的心中。

3.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一位心理学家应邀去演讲,不料主办方却问他:“请问先生的专长是什么?”他颇为不高兴地回答:“你请我来演讲,还问我的专长是什么?”

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约他人见面,事先多少都应该先收集对方的资料,这是一种礼貌。换句话说,表现自己相当关心对方,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也是说话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事,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在面试时,不妨引用主考官说过的话,定能使主考官对你另眼相看留下深刻的印象。

4.注意对方微小的变化

生活中,一般做丈夫的都不擅长对妻子表现自己的关心。比方说,妻子上美容院改变发型时,明明觉得她“看起来年轻多了”,却不作任何表示,因而使妻子心里不满,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

不论是谁,都渴求拥有他人的关心。而对于关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因而,若想获得对方的好感,首先必须积极地表示出自己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对方的服装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改变,不要吝惜你的言词,立即告诉对方。例如:同事打了条新领带时,“新领带吧!在哪儿买的?”像这样表示自己的关心,绝没有人会因此觉得不高兴。

另外,指出对方与往日的变化时,愈是细微和不轻易发现的变化,愈使对方高兴。不仅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细心,也感受到你的关怀,转瞬间,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远比以前更亲密可信。

5.呼叫对方的名字

欧美人在说话时,常说:“来杯咖啡好吗?莱克先生”,“关于这一点,你的想法如何?莱克先生”,频频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这种作风往往使对方涌起股亲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感受到对方已经认可自己了。

在我们的社会里,晚辈直接呼叫长辈的名字,是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平辈之间借着频频呼叫对方的名字,来增进彼此的亲密感,应是个非常有益于彼此交往的方法。

6.注意细节投其所好

有位朋友有个奇怪的习惯,总是把他人名片的背面写得密密麻麻。与其说他是为了整理人际资料或是不忘记对方,倒不如说是为了下一次见面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将对方感兴趣的事物记录下来,再度见面时,自己就可提供对方关心的情报作为礼物。即使只是见过一次面的人,若能记住对方的兴趣,比方说是钓鱼吧!在第二次、第三次见面时,不断地提供这方面的知识或是趣事,借此显示自己对于对方的兴趣很关心,结果,必然使对方产生很大的好感。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此种做法太过于功利主义。事实绝非如此。这种做法的确出于对对方的关心,更何况对对方也是真正有益的。借着经常保持此种姿态,结果必然能将一般通用的话题化为己身之物。换句话说,以长远的目标来衡量,此种做法能成为表现自我的有力武器,以此迅速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

温暖的微笑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不管是同意人家的意见还是不同意,都不要摆出一幅冷冰冰的面孔,谁也不愿意和冰冷态度的人谈话。即使是出于某种无奈而非谈不可,在心底也已经产生了反感。试想,这样的谈话能有好结果吗?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笑,学会用笑给人以温暖。不论对方是谁,有怎样的见解,如何让人讨厌,那你可以不和他交谈或躲开,摆一幅冷面孔总是无益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飞机起飞前,一位乘客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吃药。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好吗?”15分钟后,飞机早已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空姐来到客舱,看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说道:“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无论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飞行途中,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很显然,他要投诉这名空姐。等到飞机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紧张极了,本以为这下完了,没想到,等她打开留言本,却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相反却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在整个过程中,您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空姐看完信,激动得热泪盈满了眼眶。

虚心受人敬重

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化。古往今来,人们给予它以崇高的赞美。

谦虚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成功的法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谦虚也并非想做就能做到,有的人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夸奖,内心里着实想谦虚一番,却寻找不到适当的表达方法。要么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要么说一些“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人民”的套话听起来让人觉得虚假。

那么,在社交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谦虚,才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转移对象。如果表扬或赞美使你感到在众人面前窘迫的话,你不妨想办法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脱身”,把表扬或赞美的对象“嫁接”到别人的身上,但要有所依据,不然也会显得空和假。

妙设喻体。直言谦虚,固然可取,但弄不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如果仅仅说“你比我强多了”这类话,容易有嘲讽之嫌。遇到这种情形,你不妨用一个比喻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谦虚。

自轻成绩。任何称赞和夸奖,都不可能毫无缘由,或者因为某件事,或者因为某方面的成绩。这时你不妨像绘画一样,轻描淡写地勾勒一笔,却在淡泊之中见神奇。

相对肯定。面对别人的称赞,如果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不但起不到谦虚的作用,反倒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正如俗话所说:“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谦虚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征求批评。面对人们的赞美,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批评,这是表现你谦虚精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适当适度,不然虚心也就变成了虚假。

我们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交际对象,去不断创造自我,虚心学习。

只要虚心而诚挚,努力追求谦虚的品格,在谈话时保持平和坦诚的态度,尊重对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说话的分量也会相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