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借尸还魂”与投资三分法
在“围魏救赵”中,我们已经为读者介绍过,由于股市风险莫测,因此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采用“股票多样化”的对策,即买进多种股票组成一个股票群,这样就可以相应地使总风险下降。但是,这种方法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也会失灵。如:1987年10月,西方各主要股票市场拔地而起一股黑色风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香港、联邦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股市出现普遍性大暴跌,仅美国股票投资者一天就损失了5600亿美元;1990年12月下旬,我国深圳股市也出现跌风,在类似的股市大崩溃中,几乎每一种上市的股票都无法幸免。对于这种风险,“股票多样化”这种对策显然已经无能为力。在这种时刻,准确的对策是采用“三分声。”
在西方金融界,常有“三分法”的说法,也就是将资产合理地运用于三个方而: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美国人对于个人资产的运用大多是遵循“三分法”的。
在有价证券的投资方面,一般证券市场的“老手”也多采用三分法来利用资金。这就足通称的“投资三分法”,其内容是:以一部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的债券或优先股;以另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具有良好绩效的成长性股票,以最后剩余的部分资金作为预备金或准备金,以备机动运用。
投资于证券或其它事业,都是为了获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风险。所以在投资于证券之前,必须作充分的心理上的准备,遇到亏损不必怨天尤人,遇到盈利也不必喜形于色。这里要讲的“投资三分法”的宗旨是:既要获利,又要减小亏损的风险,这当然也是股票经营者们的一致愿望。在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的方式除购买股票外,还有储蓄、保险、国库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多种形式。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法律对居民个人的利益予以充分保证,所以储蓄、国库券、政府债券到期收不回本息的风险是没有的,这几种投资方式是最安全的。在当前,从事保险业务和发行金融债券的金融机构都是国营企业,因此,投资于保险和金融债券也是非常安全的,只有投资于股票和企业债券存在一定风险,而且股票的风险程度大于企业债券。正因为上述原因,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向这些可能选择的资产上。特别是国家债券,因为它的信誉等级最高,如国库券、金融券、地方债券等均是信誉良好的债券,一般投资者,特别是妇女,手头拥有部分安全可靠的债券心里踏实且收入也可观。1990年末深圳的机场债券发行轰动一时,尽管销售债券的起价为800元且限购1万元,人们仍排长队争相抢购,其年利率髙41%,远远超出银行存款利率。而同一时期,深圳股市处于“疲软”状态,股价持续下跌,这与机场债券的冲击有很大的关系。债券之所以倍受人们青睐,是因为其收益可观,且保险系数大,其担保人是深圳投资管理公司。
成长性股也是投资人争购的对象,此种股票有前途,不但红利优厚,有时其市场价格会意想不到地升高,因而成长性股票在各地股市中都是宠儿,如深圳发展银行的每股面值仅为1元的股票,1990年12月上旬上涨到市价每股近80元,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过,成长性股票的市价上升过高时,其成长性消失,收益与市价相比显得无足轻重,继而成为不可取股票。
以一部分资金作为预备金,意在等待最佳时机,以其机动性,灵活投资而出奇制胜。这部分预备金可以在自己吃亏时支撑自己,是日后“捞本”必不可少的筹码。“三分法”投资各部分之间比例一般因人、因时而异。如果你的投资水平以10年来衡量,可以把7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上,15%投向债券,剩下的15%投放在国库券或货币市场基金上。相反,一个依靠投资收入的已退休的投资者,可能希望用股票来抵消通货膨胀的潜在影响,但又不能轻易冒险,他或许会以20%~3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30%投向货币市场或国库券,剩下的投向高质量的中期债券。长期投资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当确定了一个合适的风险水平时,投资对象多样化的比例要选取适当。
投资三分法告诉人们,千万不可“因贪妄为”,孤注一掷,以致“全军覆没”,应将风险减小到可以承受的范围。如果你确实按照这种方法去做了,那么一旦将来你真的遇到了股市大崩溃,你就大可不用惊慌失措。因为,“三分法”会使你保存实力,一俟时机成熟,你又可以用这部分保存下来的资金东山再起,你的损失很快会弥补回来。在兵法上,这叫“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是《三十六计》第三套攻战计中的第二计:“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有能力作为的,难以控制和利用。没有作为和自立能力的,往往要依附别人而强立,需要外人援助。利用这个机会顺势控制他。不是受他的支配,而是我支配他。
“借尸还魂”,是比喻已经灭亡了的东西,要凭借或利用某种力量,做东山再起的意思。凭借的新力量是“借尸”,东山再起就是“还魂”。在军事谋略中是指: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改变战争局势,变被动为主动。比如,可以利用出兵援助别人的机会,乘机控制或占领他的地盘。
东汉末年,刘备和孙权联合,在赤壁一战中大胜曹军,从而得以在荆州站稳脚跟。而荆州一带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很受影响,而且当地土地贫瘠,不是一个能图大业的基地。刘备便想另找地盘以图发展。
此时,曹操为了扩充实力,又发兵进攻据守汉中的张鲁,撼动了汉中的近邻益州,益州牧刘璋十分惊恐,生怕曹操灭了张鲁,再来攻益州。谋士张松献计说:“曹操势力强大,我们恐怕抵挡不住。不如请刘备以讨伐张鲁为名进入益州,共同抗曹。”刘璋心想:“刘备与我是汉室宗亲,同姓兄弟,义是曹操的仇敌,手下有一班精兵强将,请他来共同抗曹最好。”于是便派法正去迎接刘备。
法正到荆州之后,刘备以礼相待。他对刘备说:“刘璋赴个懦弱无能的庸碌之辈,没有什么太大的出息。他手下的许多官员都心存二心。益州是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是您建功立业的良好基地,您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发兵夺取益州,我与张松愿为内应。”刘备心下甚喜,马上发兵进益州。
刘备进兵之后,以讨伐张鲁为名,得到了刘璋许多物资和兵马,实力大增。他在行进途中又广做争取民心的工作,以致益州老百姓对他交口称赞,只知有刘备,不知有刘璋。刘备一见时机有利,便以回荆州之名,拘捕了白水关的守将,以白水关为基地,向成都进军。经过两年的战争,刘备终于.夺取了富庶的益州,取得了与曹操、孙扠抗衡的实力,三国鼎立之势形成。刘璋只好自认倒霉,老死于荆州南郡的公安。
“借尸还魂”法为“借尸”,义在“还魂”。刘备以援助刘璋,讨伐张鲁,共兴汉室为名,目的是夺取益州。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常胜将军是没有的,失利是常有的事。而一个聪明的将军,无论处在什么形势下,冷静地分析判明情况,就能找到可借之“尸”,利用一切机会和东西,争取主动,就能转败为胜。同样,一个优秀的股市投资者,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之下,也都能找到转移风险,保存实力的良策。“三分法”就是他们常用的技术。
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出现了一位股市上的风云人物,人称“杨百万”。他现在不仅仅是上海、深圳的“股市名人”“新闻人物”,而且上了华尔街的金融业《老板圈子》大报,成了世界级的新闻人物。美国《华尔街日报》两个月发了两篇关于他的专访,称他是“成了百万富翁的杨”;台湾一家电视台也花了几天时间,来拍他的专题片。
这位被华尔街《金融时报》和其后海外传播媒介称作“中国的百万富翁”的“杨”,过去是上海某工厂仓库管理员,他从做国库券起家,提着皮箱单人匹马走南闯北,深入安徽农村、山区,先是自己收购,后来又雇人代为收购,建立固定两点,利用地区差和时间差,月收入高达几万元。他订了26种经济报刊,据说有一个月,经他手流入上海的证券高达1000万,使他迅速成了上海金融界的名人、新闻人物。这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证券市场加强管理,他又及时把目标转向股市。仅根据“有案可查”的几次大进大出,他1991年的股票买卖收益便在50万元以上,更引人注目的是,行为夸张,惹人关注,他的名片正面是:上海平民股票证券职业投资者杨怀定,背面是:本人致力于发展中国股票、证券事业,愿做一块铺路石。本人学习吃蟹人的勇气,进行个人风险投资,以技术操作获取资金量大效益增值,有同志者引以为友等等。
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物,在股市浪潮中,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1992年8月12日,上海股市发生大崩溃,当天,海通证券公司营业大厅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翘首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股市行情电子报价器。几乎所有股民的脸色都是阴沉沉的。随着电子报价器的频频闪烁,人群中不时发出一阵又一阵叹息声。此时,“上证指数”已经从前一天的844.83降为718左右,“龙头大股”二防机股票从当日开盘时的154元跌到110元,延中股票也从128元落到80元,电真空跌得最惨,昨天的收盘价还是1502元,眼下却有人愿以900元抛掉。此刻,全市各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上,委托卖出的单子已经厚得不能再厚了。慌忙失措的股民一个个妇惊弓之鸟,“抛出”成了这个夏日上海市的最强音。
而这时,那位闻名上海滩的杨百万却坐在建行大户室最前排的大沙发上,悠然自得地填写着委托买入单。很明显,他根本没有因这次下跌而伤筋动骨。他的雇员郭建替他解释说:“上海股价不可能无限地掉下去,现在正是买进股票的最准时机。”此刻,杨百万也不无得意地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置身股市,无论如何要用三分法投资,千万不能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那些急得跳脚的股民大多犯了孤注一掷的错误。要是手头留有后备资金的话,现在正是低价位收进降低投资成本的最准时机。”
原来,使杨百万从容渡过难关的秘诀,正是那“借尸迅魂”的“三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