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照管好你的孩子 教师该如何带孩子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童之家”的老师,首先自己要做好充分准备,他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般在一些传统的学校里,儿童的行为能被教师认识到,并且其需要得到教师的良好照顾,教师知道在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应该怎么做。但是作为“儿童之家”的一位教师,他还有必要继续认识并完全了解眼前的孩子,这一点,是我们“儿童之家”的教师和传统学校的教师的巨大差异所在。
“儿童之家”的老师要相信在学习和操作中,儿童通常会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们能够自我表现,即儿童会在行动上让教师对他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已经学到的发展心理学知识,即以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现的一般状态来判定幼儿,用这样的知识来看待幼儿发展的习惯也应该暂时放下。
教师不要被一些在发展历程中有偏差的孩子扰乱心绪,他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孩子也是生活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境界里,教师一定要坚信,一定有某种教具可以吸引眼前的孩子,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孩子会将真实的天性流露出来。
在教室里要实现怎样的一种理想状态呢?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呢?如何才能让孩子们专注于自己的操作?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就需要重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动力,改变他们每一阶段的活动,生动地呈现孩子们精神领域所发生的变化。
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在这三个时期采取不同的态度:
第一个时期,教师这时要充当环境维护者的角色,维护环境时也要全心全意。由于环境可以诱导孩子,使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点上,并且环境对不专心的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治疗作用。我们国家的传统是每一个家庭主妇都会把家里整理得舒适惬意,让人喜爱,她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的丈夫,她们对丈夫所做的事情不会过多地考虑,但是她们会为自己的丈夫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家庭,制造和谐的气氛,制造有助于家人共同生活的美好情趣。
通常人们所喜欢的家庭,是整齐有序的,是清洁明亮的、赏心悦目的。这些细节的整理都是家庭主妇在意的问题。同理,在学校里,教师也需要首先注意到各方面的秩序性。保持教具的美观和干净,要把教具擦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灰尘。这样小朋友感觉这些东西永远是崭新的、完整的。教师做好这些准备后,小朋友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些教具了。
教师要保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良好形象,要整洁、平和、高雅,以此保证小朋友会喜欢自己,让自己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去做的。教师还要时刻提醒自己:面前的这些孩子每一个都是可爱的孩子。教师为了在小朋友面前保持好的形象,要修饰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优雅、宜人,这也是教师对孩子尊重与理解所走出的第一步。
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总是习惯把美丽的老师当成自己的妈妈,到底在孩子眼中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妈妈,我们还无法确定,但是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孩子说:“好美啊!和我妈妈一样美!”实际上,可能他的母亲外表并不漂亮,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妈妈永远是最美的。孩子会对她喜欢的任何一个人说:“你和我妈妈一样的美丽。”因此,孩子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环境的一部分,最能影响孩子的环境因素是老师。
教师要先用心营造孩子的学习环境,然后再准备教学,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间接却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如果不能维护好学习环境,孩子在生理、心智、精神方面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二个时期,我们明白了学习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意义之后,还要明确教师对孩子应该具有怎样的态度。对于没有规矩、犹豫不决、头脑不太清楚的孩子,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希望他们能够在操作时专心致志,有时候我用这样一般不被人们赞同的话来描述:“教师要成为孩子的诱惑者,要能够去将小朋友吸引住。”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灰尘布满柜子表面,油漆已经脱落,教具又摆放得不整齐,如果教师着装再不够整洁、言行举止又有伤大雅,甚至用粗鲁的方式来对待小朋友,这就表明教师的工作明显存在缺失。
如果小朋友还不能达到专心操作的状态,这时需要老师拿出像熊熊火焰般的激情去激发、诱导孩子,让孩子充满无限的活力。教师对孩子进行诱导与激发,但不必有阻碍孩子心智发展的担心。由于处在凌乱吵闹的环境中,孩子的心智是无法成长的。
儿童在进入专心致志的操作之前,教师可以带小朋友活动,做他愿意做的事情。我曾经读过一本有关圣人的传记,圣人来到一个风气还可以的城里,将一些在路边流浪的孩子想办法聚集在一起。在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前,他只是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尽力让这些孩子喜欢他,对他产生好感,这一点是需要老师学习的。教师要对儿童诗、歌唱、讲故事以及各种不同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要产生兴趣。教师要意识到,孩子目前的活动本身并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参与孩子的活动并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这样的态度能够深深地吸引孩子们。
实践证明,一个活泼的老师与不活泼的老师相比,前者更容易吸引孩子。如果你愿意去做,每个对小朋友关爱有加的老师都会成为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可以用非常开心的语调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自己动手换一下书架的位置,好吗?”说完之后,小朋友肯定会和老师一起动手整理书架。此时,教师要鼓励、重视每一个孩子,并表达出自己非常高兴的心情,孩子们都会因此而喜欢上他。他可以对某一个小朋友说:“你的铜器擦得真亮啊!做得真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吧!”也可以对另一个小朋友说:“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花园采花吗?”等等,老师的每一个行为都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
以上论述是老师们应该具有的第二种态度。在这个阶段中,有些儿童经常会不断地去干扰别人,制止的直接方法就是禁止他们的干扰行为。当然我们之前强调过,儿童在一心一意地忙于自己的操作时,我们尽量不要打扰他们,不要中断他们的操作,以免扫他们的兴。但是如果儿童打扰了别人,那么我们需要采取相反的方法。
如何中断儿童干扰别人的行为呢?我们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表示吃惊,可以去关心脾气暴躁的孩子。如果他打扰了别人,我们以给予他特别的关爱来中断他暴躁的行为,长时间之后,孩子心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惊讶,教育效果会非常的明显。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干预:“怎么了?来,到老师这儿,正好帮老师做点事情。”小朋友可能不会理会你的邀请,这时你再说:“你不喜欢做,是吗?好的,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到外面走走,透透气。”老师要么和他在一起,或者请别的老师陪他,孩子在这样的照顾下,脾气会慢慢消失,他也不会干扰到其他的孩子。
第三个时期,儿童此时开始对一些东西感兴趣了。一般情况是孩子会先对现实生活的一些操作有兴趣。因此我们不要提前给儿童介绍一些心智发展的感官教具,或者是其他有关认知发展的教具,这些在儿童没有达到操作教育之前不仅没有用,而且损害了孩子的发展,进行相关教育,一定要等到儿童对某些活动能够专注时,才开展。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儿童最先对日常生活的教具操作很专心,如果教师发现儿童开始对某些日常生活的工作感兴趣时,千万不要中断他的操作,因为这样的专注是符合孩子自然发展的法则的。从此以后孩子会展开一系列连续的工作,而在最初,这种专注是很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是十分细致的,并且就好像肥皂泡,轻轻一碰就没了那样很容易消失掉。孩子美好的、专心致志的情境,在不经意中会消失得无影踪。教师一定要十分注意,不要做任何干扰孩子的事情。
老师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一开始儿童很难专心投入自己操作的工作中,于是就会不停地干扰周围的人,一段时间后,他好不容易进入了全身心投入某项操作的状态,这时不能打扰他,即使老师只是从他身边经过说个“好”字来赞美他一声,儿童就又不能专注起来,甚至可能在一两个星期内对任何工作都无法产生兴趣。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操作中遇到了一点小小的困难,老师这时去帮助他,去加入他的活动,那么他就会自动离开,把老师留在那里。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儿童的兴趣并不仅仅局限于专心操作,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如果老师帮助他解决了困难,老师帮助他完成这个操作,他会对这项工作完全没有兴趣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儿童在搬动比较重的东西时,老师过来帮他拿,我们会发现儿童总是自己离开,留下东西和教师在原地。是的,称赞可以帮助别人,但是有时只是远远地看他一眼,孩子已经开始的工作状态也可能被中断或被破坏。这种情况虽然很奇怪,但是确实是存在的事实。儿童只要发现有人看自己,他就会中断自己的操作,专注的情境被打破。假如我正在做什么时有人来观看,我可能也会发生不愿意再继续工作的情况。
保证老师能够成功的一个原则是当某个孩子进入了专心致志的情境中,老师可以假装孩子此时不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对他的操作稍微看一下,但是不要让他感觉到我们在注意他。儿童在全身心投入后,不会因为无聊而感到郁闷,也不会把东西转来转去。他的行为在内心的引导下去进行。儿童在自己选择教具时,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会有很多儿童同时想要操作同一教具。这时老师也不要介入,不用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老师主要负责的,是一发现原来为儿童提供的教具都已经被他们学会了,就需要马上更换新教具。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能获得不去干扰儿童的工作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较高的精神层面,教师真正的精神境界在于可以让儿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尽量不要帮助他,否则只能说明老师在展示自己的傲慢态度。
在老师工作的精神层面中,“爱”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层次。平时我们说对小朋友的爱,通常是说照料他们、亲近他们,这会让我们倍感温暖。若说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是精神层面的,只有祈祷才能获得。我们在这里强调的“爱”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不再是个人的或物质的,而是精神层次的。我们说照顾孩子,更重要的是关注他的精神领域,而这个精神领域要求获得自由,这个要求不是来自老师,而是来自孩子们自身。孩子引领老师走入自己的世界,把他们带到一个没有被认知的层面,让老师有所成长。在这一切发生之前,教师会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如此的崇高,对自己的职业很满意,因为不仅有很多假日,工作时间少,而且待遇也不错,自己也非常的开心。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感可能导致教师的这种自我满足,也可能是因为教师觉得自己是孩子心目中崇拜的理想形象。但如果换到另一种体验层次,他并没有原来那么高兴和快乐,他就会主动放下晋级的追求。
实际上,一些园长或教育督导员,会放下自己的职位,一心一意地去照顾孩子,她们更愿意被人称为“幼儿园老师”。我认识法国巴黎的两位先生,他们原来的工作是行医,后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在幼儿成长的想象和境界中,他们的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质的升华。如何能够通过外在的表现来推测老师是否被慢慢影响了呢?老师会说:“孩子工作的时候就如同我不在场一样。”而在进入状态之前,老师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起初老师认为,是不是他教了些什么,从而让孩子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现在的他,面对孩子表现出的精神领域,他用这句话来表达他最大的贡献:“这个生命在我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创造和发展。”或者说“在他对自己生命历程进行创造的时候,我给予了他帮助”。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达到真正的满足。
一个老师教六岁以前的孩子,他知道是他帮助这个孩子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阶段的成长。他对幼儿之间的种种可能不清楚,但是通过和孩子交谈他能够认识孩子的世界。他可以不去关注孩子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图景,可能上高中或大学,也可能中途停止学业,但是至少在孩子发展的这一重要阶段,老师明白已经完成自己应完成的任务。老师也许会说:“为了他们心灵的成长,我可以为他们服务,我陪伴他们完成这一阶段的成长历程。”老师除了具有权威外还有要负责自己的工作,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满足,那是每日清晨祈祷中永恒的一部分。没有进入这种境界的人是很难了解我们所谈的内容的,很多人也对这样的牺牲精神带来的效果深信不疑。
有的人会说这些老师真够谦虚的,对自己的权威毫不在意,有的人会提出疑问他们的教学法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很少有人能够明白,让老师完全丢掉自然且习惯的方式,其实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方式。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生命里有不同的价值观,只是一开始我们没有发现。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基本准则,比如对于正义的定义,是在学校、人类社会、民主国家里要求不同阶层的人遵守同一法律,不管是富有的人、掌有权势的人还是即将离世的病人,审判、监牢、判决与正义相伴。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么肯定和法院、警察没有关系,所以老师要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孩子,不要只是对某个孩子特别好,这是最低层次上的正义。这就好像为了使所有的人达到相同的高度,就把不同高的人头砍掉,这是极为不合情理的。如果从教育的较高层次来讲,正义归属于精神层面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发挥到他们自己的制高点。社会正义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一个人,让每个人的精神层面达到完整的成长,服务于人类的心灵。在不同的年龄段里,尽力去帮助每一个人,发展他的心智,达到自己发展的顶点。要激发他的内在动力,去引导他,推动并达成他的发展。这种形态也是未来社会要达到的。
人类成长的精神宝藏与经济财富相比,后者容易失落,而前者却不会失落。如果人格能够得到完全的发展,经济问题自然会有着落,这时富有或贫穷已经不重要。如果人类的心灵能够健全、圆满地发展,整个人类会变得更有建设性,人们也就不会那么在意经济价值了。建设不再只是依赖手脚和身体,而是依靠心灵和智慧,如果心灵和智慧得到很好的发展,人类所有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是人类的导师,他们不需要任何帮助就可以组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而成人维护秩序要靠警察、法律、监狱及士兵。孩子们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让我们明白自由和纪律其实是一个银币的两面。
我们知道,银币的两面,一面很精致,铸刻着一个伟人的头像或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画面,另一面精致度欠缺点,仅仅铸刻上一些线条或者数字,因此,我们可以把精致的那一面比喻成纪律,把不怎么精致的一面比喻成自由。实践证明,一个班级如果没有纪律,那么老师面对的是一团混乱,这时他会阻止孩子这种混乱的行为,老师要多加注意孩子的行为并尽力去帮助改正。
事实并非如此,从新的教学技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照顾孩子实际上是为人类生命服务。我们帮助人类发展的同时,宇宙和自然也得到提升。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是不断地走向更高、更远、更健全。只有孩子们才能建造这么美的殿堂,而且它是永远向上延伸的。宇宙的自然法则还包括纪律,当纪律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孩子进入了宇宙万物的秩序中。显而易见,自然不仅赋予成人提升至更高层次的使命,也赋予孩子们提升的使命。孩子们带领着成人的最高精神领域前进并解决物质问题。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这些话可以帮助大家记得我前面所说的内容。这是一段备忘录,而不是一段祈祷词,而对于老师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段祷词,而且是一个生活的准则(这些话是没有其他任何话可以取代的)。“主啊!请您帮助我们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明白幼儿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这样我们才能遵循您正义的规则及您至高无上的圣义,认识他们、爱他们、为他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