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拙与巧 11、你能分清“知不知”与“不知知”吗?
现代科学技术用“突飞猛进”还不足以形容它的神速与神奇,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向内人类可以改变人自身的基因结构,可以改变人自身的性别特征,可以进行人类自身的无性繁殖,向外人类不仅不再受环境的摆布,而且正在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人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上来来往往,奔月的嫦娥见了也会心生嫉妒;可以在太空中自由漫步,就是孙悟空也要甘拜下风;可以在两个星球之间随时“见面”“通话”,就是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也会自愧不如。人类看起来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然而,科学技术在使人类变得更有能力的同时,也使人类变得更加狂妄;在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的同时,也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在使人类不断加深对外在自然认识的同时,也使人类越来越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我们不仅常常错把对大自然的破坏,视为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征服,还常常错把人类整体的力量,当作自己个人的智慧,甚至常常错把对自然奥秘的有限了解,看成是对大自然全部秘密的揭示。这样,我们比古人更容易患“强不知以为知”的老毛病。
两千多年前老子早已就此向人类发出过警告:“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最糟。正视骄狂这种毛病,就可能避免这种毛病。有‘道’者之所以没有骄狂的毛病,就是因为他们对这种毛病从不掉以轻心,所以才不会患这种毛病。”
道家另一代表人物庄子更是以“不知”为“真知”。《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万物是否有共同的标准吗?”王倪回答:“我哪里知道。”啮缺又追问:“你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吗?”王倪仍然回答:“我哪里知道。”王倪不仅不知道啮缺所问的问题,而且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自己不知道”,这使庄子成了逻辑连贯的怀疑主义者,因为如果自己确实知道“自己不知道”,那么“知道自己不知道”本身就成了“知道”,既然“知道”就不是“无知”而是“有知”了。
由“知道自己不知道”到“不知道自己是否不知道”,庄子由老子认识论上的诚实态度滑向了认识论上的怀疑主义,这倒真的应验了“真理向前跨一步就成了谬误”的常谈。
“知道自己无知”是说自己应该而且可以认识自我,个人应该而且可以有“自知之明”。只有了解自己的本性才能确立自己的本分,只有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使自己本真地存在,所以卡西尔断言“认识自我是实现自我的第一条件”(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无知却自以为知”容易使人忘乎所以,容易使人变得越来越虚骄狂妄,不仅经常干出那些自己力所不能的愚事,而且总是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花脸和小丑。
在这一点上老子和孔子反而走得更近,孔子曾十分严肃地告诫学生子路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老子和孔子所强调的不仅是求知时理智上的诚实,同时也是为人道德上的真诚。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说得更直截了当:“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还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说:正是由于他深知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他才被神明视为人类最有智慧的人,而那些吹嘘自己无所不知的人,事实上几乎完全无知。
和老子一样,苏格拉底也从不否定认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他的影响下西方的智者一直在追问人类认识的可能性,到近现代更是如此,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罗素的《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他们从来没有中断过对人类认知的范围、限度、可能性和确定性的探询。
可见,认识到自己无知就是“知”的开始,所以老子说“知道自己无知”是再好不过的了。
(参见原第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