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弱与强 3、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世俗常常尚刚强而轻阴柔,无数事件的最终结果恰好嘲弄了这一世俗偏见:柔能克刚,阴能制阳,弱能胜强。古今不少军事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成功地运用以弱胜强的思想原则,在中国军事史上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战国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秦末的楚汉成皋之战,三国时的官渡之战和吴蜀彝陵之战,东晋时的秦晋淝水之战,都是大国强军吃了败仗,小国弱军却打了胜仗。
春秋时鲁国与齐国交战,当时鲁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而齐国是当时的霸主,但鲁国上下不畏强敌,团结一心抗击猖狂的敌人,终于打败了齐国入侵者。
当时齐国与燕国的一场战争也许要算以弱胜强最著名的战例了。这两个国家交战的时候,齐湣王刚刚南败强大的楚国,在西边击败了三晋,又派兵袭击了有虎狼之称的强秦,同时又攻打了身边的宋国,大败了弱小的燕国。湣王在齐国都城临淄踌躇满志,他的大臣更是拍他的马屁,把他吹得神乎其神,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常胜之君”,齐真的可以无敌于天下了。燕昭王继承王位以后,立志为燕国雪耻报仇。他自知地狭力薄的燕国不是齐国的对手,因而四处网罗各种人才,礼贤下士,一方面在国内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又积极扩军备战。当时著名的军事家乐毅来到了燕国,燕昭王谦虚谨慎地向乐毅请教伐齐的事宜。
齐湣王见燕国君臣对他毕恭毕敬,全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燕国如果向齐国挑衅,这不明摆着是拿鸡蛋碰石头吗?
燕昭王和乐毅等人就是要碰碰齐国这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燕昭王明白燕国不可能单独打败齐军,战前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游说活动,联合赵、楚、魏三国。经过一番周密的战略谋划,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帅燕、赵、魏、韩、楚等国的联军,在济西向齐军进攻,一举歼灭了齐军的主力部队,接着乘胜连下齐国七十余城,攻破齐的国都临淄,使骄横的齐湣王措手不及,一夜由“无敌之君”变成了亡国之主。
弱何以胜强?因柔弱便有自知之明,便时时有危机感,因而能临危发奋,既谨慎小心又踏踏实实,而强大的一方容易自满骄横,并由自满骄横走向无能腐败,于是物极必反,柔弱的变为刚强,而刚强的蜕为衰弱,最后两军相逢弱的一方自然就成为胜利者。
(参见原第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