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作品 《法律的悲剧》

Tragedy at Law

●希雷·赫尔(Cyril Hare)/著

●李静宜/译

内容简介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王座高等法庭法官威廉·希华尔·巴柏勛爵,带着书记官、书记及家仆等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南下展开一趟巡回法庭之旅。首站来到了马克汉普顿郡。

开庭第一天,没什么重大案子,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第二天,巴柏收到一封匿名恐吓函:公义将降临,对法官亦无例外。你必将因罪而受罚。这是给你的警告。但他却不以为意,当晚他违反惯例的在巡回审判首站便接受律师团的款宴。岂料,这一顿短短数小时的晚宴却改变了巴柏的命运。

离开马克汉普顿郡后,巴柏一行人来到了南辛顿,娇小精悍的巴柏夫人也在此时加入了这趟旅程,替原本枯燥无味的旅程增添了生气,却也让巴柏发现自己可能酿了大祸。同时,匿名信、有毒巧克力陆续出现,显然有人要危害巴柏。

这一连串事件,将牵扯出什么样的法律悲剧?象征公义化身的巴柏法官能否度过重重危机?

导读推荐 有法律背景的侦探小说/编辑部撰述

集律师、法官、推理小说家身分于一身的海尔,还是个非常知名的演讲家,时常受到各界邀约而四处演说,再加上工作忙碌外务多,而且又不会使用打字机,以及“先天个性上无可救药的懒散”,因此他一生只写了九部长篇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严格说起来,海尔可以算是少年得志,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于牛津,才二十四岁之龄就成为律师,后来曾加入名律师罗纳德·奥立佛(Ronald Oliver)主持的事务所,主要负责伦敦及邻近地区的民事与刑事案件。不过,曾有谣传他写推理小说是因为律师所得入不敷出,当年他弃本名不用便是明证。海尔起初的创作是以短篇小品为主,多半刊登于《潘趣》(Punch)、《法律期刊》(The Law Journal)等杂志。海尔是怎样成为出版作家的呢?有个轶闻是如此这般:一九三六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作品《死亡租住》(Tenant for Death),隔年当他在法庭上为一位有盗窃之嫌的被告辩护时,却突然接获通知有出版商要签下他这本小说。在那当下他是否惊喜若狂?他的结辩是否在超high的情绪下变得犹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海尔到底赢了那场官司没有,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正式成为一位作家的喜悦,想必可以冲淡所有的不顺遂。

海尔非常会就近取材,他的职场经验一再启发新的创作灵感。譬如他个人最满意、而且也是评价最高的《法律的悲剧》(Tragedy at Law,1942),正是以他二次大战初期担任巡回法庭司礼官这段经历为故事背景。在这本古典名作中,也诞生了一位很不传统的业余侦探法兰西斯·帕第古(Francis Pettigrew)。帕第古一出场已经是个深感挫败的中年律师,而且在巡回法庭上一再遭受法官的打压。想当年人家还年少之时,也是个自信聪颖、对于伸张正义有满腔理想的热血青年,谁知道一晃眼二十几年过去了,他不但没有披上皇家律师袍,也不曾成为律师学会中的大佬;他没有功成名就赚大钱,也没有结婚成家抱小孩。如今幻想破灭了,“总有一天”已变成“永远不会了”。帕第古不禁自问: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他一生的失败是因为自己缺少了什么吗?是性格、才智和运气之外的某种特质?少了这项特质就让自己的天份无法发挥而出类拔萃?

以上的角色设定是否让人看了心有戚戚焉?是不是很像职场失意人的心情写照?抑或是所谓的“中年危机”?《法律的悲剧》之所以能流名青史,正是因为海尔不写一个趾高气昂的吸血鬼律师;他塑造的是凡人,一个和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的失意人,对人生有梦想、有正义有质疑,只不过他的职业刚好是律师罢了,因此这样的角色便轻易赢得读者的认同。在虚构的小说世界中,原本为法律性刊物撰稿维生的帕第古碰上了命案,结果发觉自己具备了侦探专长,尽管如此,他破了案却未感到一丝荣耀与喜悦。这样的心情矛盾,其实和冷硬派私家侦探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尔和他所创造的帕第古其实都并非享有盛名,尤其在美国大陆更是只有小众读者,糟糕的是海尔死后过了十年,他原有的名声几近跌落于零。幸好有书评家挺身而出,不但重新评估他的作品——他至少有四部小说被誉为“精采杰作”——而且还再版重印,使得后人有机会认识这位大师。好看的小说就是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法律学家亨利·西索(Henry Cecil)曾说过:“很多律师都知道,《法律的悲剧》是一本有法律背景的侦探小说。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出于大师手笔,而且布局非常慎密……”当今着名的推理作家暨律师麦可·吉伯特(Michael Gilbert,1912~)在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军俘虏时,就是读了这部作品才起了创作念头。对“谋杀专门店”的读者而言,不用蹲在囚牢里读这本小说,应该可说是万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