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 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看金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过大夫对这老妹妹的主张,一向是言听计从的。就到处打听那五的行止,后来总算在打磨厂一家客店找到了他。穿的也还体面。过大夫说明来意。本以为那五会感激涕零的,谁知那五反把笑容收了,直嘬牙花子。
"到您那儿住倒是行,可怎么个称呼法儿呢?我们家不兴管姨太太称呼奶奶!" 过大夫气得脸色都变了,恨不能伸手抽他几个嘴巴。甩袖走了出来。回到家不好如实说,只讲那五现在混得还可以,不愿意来,不必勉强吧!
云奶奶不死心,再三追问,过大夫无法,就如实告诉了她那五的原话。云奶奶叹口气说:"他们金枝玉叶的, 就是臭规矩!他爱叫我什么叫什么吧。咱们又不冲他,不是冲他的祖宗吗?他既混得还体面,不来就罢了。" 谁知过了几天,那五自己找上门来了。进门又是请安,又是问好,也随邻居称呼" 云奶奶",叫过大夫"老伯"。尽管辈分不对,云奶奶还是喜欢得坐不住站不住。云奶奶问他:"我怕你在外边没人照顾,叫你搬来你怎么不来?"那五说:"说出来臊死人,我跟人合伙做买卖,把衣裳全当了作本钱,本想货出了手,手下富裕点,买点什么拿着来看您,谁想这笔买卖赔了......"云奶奶说:"自己一家人,讲这虚礼干什么?来了就好。
外边不方便,你就搬来住吧。"
那五难道是个会做买卖的人么?
买卖是做了一次,但没成交。天津有个德国人,在中国刮了点钱,临回国想买点瓷器带走。到北京几处古玩店看了看,没有中意的。那五到古玩店卖东西,碰上他在看货,就在门外等着。等外国人出来,就上去搭讪,说自己是内务大臣家的少爷,倒有几宗瓷器想出手,可以约个时间看看。外国人要到他府上拜访,他说这事要瞒着家里进行,只能在外边交易。约定三天后在西河沿一家客店见面。那五并没瓷器。
但他知道索家老七从家中偷出一套"古月轩"来,藏在连升客栈。索七想卖,又怕家里知道不饶他。那五就找索七说,现在有个好买主,买完就运出中国。不会暴露,又能出大价。你出面怕引起府上注意,我担这个卖主名义好了。事情成了,我按成三破四取佣金,多一个大子儿不要。可你得先借我几十块赎赎当,替我在这客栈包一间房,要不够派头,外国人就不出价儿。索七少比那五还窝囊,完全依计照办。过大夫来找那五时,那五刚搬进客店,还在作发财梦,当然毫不热心。
索七嘴不严,这事叫廊房头条的博古堂古玩店知道了。博古堂掌柜马齐早知道索七偷出这套东西来,一直想弄到手,谈了几次都因为要价高没成交。可是东西看到过,真正的"古月轩",跟他所收藏的几个小碗是一个窑。恰好德国人来他店中看货。他就悄悄吩咐大伙计,把几个"古月轩"的小碗摆到客厅茶几上。外国人看完货,他让到客厅去休息。假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提起茶壶就往那"古月轩"碗里倒茶,并捧给了德国人。德国人接过茶碗一看,连口称赞,奇怪地说:" 你们柜上摆的瓷器都并不好,怎么平常用的茶具反倒十分精美?"马齐一听,哈哈大笑,说:"你要喜欢,卖给你,比你认为不好的任何一种都便宜,连那一半钱也不值!"德国人说:" 你开玩笑?"马齐说:"完全实话。"
德国人问:"为什么?"
马齐说:" 这是假的,你看的不中意的那些是古瓷,这是当今仿制品!买瓷器不能光看外表!要听声、摸底儿,看胎!" 他说着从前柜拿来一件瓷器,一边比较一边讲,把个外国人说得迷迷糊糊。最后他把没倒茶的两个碗叫学徒用棉纸包了,放到德国人跟前说:"买卖不成仁义在,这一对不值钱的假货送你作纪念!"那德国人把这碗拿回去,反复地看。没两天就把"假瓷"的特征全记在心里了。等他去客栈拜访那五时,那五一打开箱盖他就笑了起来。这不和博古堂送他的假货一模一样吗?但他却出于礼貌并不说破。问了一下价钱,贵得出奇。再看那五住的这么寒酸,也不像个贵胄子弟,连说"NO,NO",起身走了。他很感激博古堂的掌柜教给他知识。到那儿把柜台上摆的假瓷器当真货扫数买走,高高兴兴回德国了。
买卖不成,索七怪那五作派不像,逼着叫他还赎当的钱。
也不肯付房间费。那五把赎出来的衣服又送回当铺,这才投奔云奶奶来。
过了不久,马齐终于由人说合,只花了卖假瓷器的一半钱,把索七的真货弄到了手。等索家发觉来追查时,他早以几倍的高价卖给天津出口商蔡家了。